中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与政策选择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47235567 上传时间:2021-12-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与政策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与政策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与政策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与政策选择 摘要当前我国的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亟需调整,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其局限性,不完全符合我国现有国情。新一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学术前沿,它从微观企业角度分析贸易和投资选择,能够很好解释目前国际贸易微观化的现状。综合我国外贸发展状况和最新贸易理论,“市场主导的非对称出口促进战略”更有价值。 关键词 发展战略;政策选择;新一新贸易理论 中图分类号F1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9)08-0047-05 一、外贸发展战略的有关理论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际属于一国发展战略的范畴,其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的含义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运用对外贸易来推动本国工业化的进程;而贸易战略的目标是提高本国的经济增长率,具体表现为一国为此制定的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广义的对外贸易战略,研究的不仅是利用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还包括利用对外贸易促进社会的发展,相应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在一国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 精选文档关于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理论界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钱纳里等人应用多国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和比较,把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划分为出口促进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和平衡战略;克鲁格曼利用统计数据对战后10个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有效保护率进行了测算,把发展中国家实际执行的对外贸易战略分为出口促进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和温和的进口替代战略;世界银行在1987年根据19631985年41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料,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分为坚定外向型、一般外向型、一般内向型和坚定内向型2。尹翔硕(2001)根据贸易奖励制度是否中性,把对外贸易战略分为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两种;他认为,如果奖励制度是偏向国内市场的,就是进口替代;如果是中性的,则是出口导向;这一解析较为新颖。这些分类方法的基础相同,类别内涵也基本相似。综合这些分类,一般的,我们将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为资源导向贸易战略、进口替代贸易战略、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和混合型贸易战略,以下分别详述。 1资源导向贸易战略。其含义是指通过大力出口本国、本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来实现经济发展的贸易战略。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出口具有资源优势的原材料及初级产品来换取外汇,再将获得的外汇从发达国家进口技术、中间制品、生产资料,由此逐步地推进本国的工业化。这一战略一般是刚刚独立且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采用的方法,尤其是那些经过长期殖民统治的落后国家,其整体经济依赖于单一的农副产品,民族工业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此时振兴经济的唯一选择就是利用出口本国资源来实现工业化的起步。 精选文档2进口替代贸易战略。该战略是一种内向型战略,世界银行的定义是指“对工业和贸易的奖励制度有偏向,重视内销的生产,轻视出口的生产”。而理论界一个比较一般的定义是,以国内生产的同类产品取代进口品,其内涵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强调本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加强经济自力更生能力;第二,在进口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努力提高产品的本国化比率,节约外汇和实现外部经济平衡;第三,运用本币高估和幼稚产业保护实现替代;第四,对本国市场实行不同程度的保护。进口替代贸易战略实际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腾飞的一项重要战略,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应用价值较大,新兴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基本都使用了这一发展战略。 3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又称“出口促进贸易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政府实施鼓励加TT业产品出口,以替代原来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改善产业结构,增加外汇收入,从而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战略。该战略最初由拉尼斯于1973年提出,其理论依据是李嘉图的精选文档“比较优势论”,即按照比较利益进行国际分工并相互贸易的国家都能够从贸易中获益。从实践来看,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未曾脱离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实施。 4混合型贸易战略。该战略就是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的有效组合,包括进口替代战略中面向国内市场的独立自主的工业化、改进后的政府干预和保护、出口导向战略中的出口鼓励政策等措施的组合。实际上,从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来看,一般多数都是采用混合型战略,纯粹的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都是不多见的。我们将这几种对外贸易战略用下表1总结。 二、我国现有外贸发展战略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外贸发展战略,总体来说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改革开放以前的进口替代贸易战略时期和改革开放之后的出口导向贸易战略时期。具体来看,又存在一系列不同时期的具体贸易促进战略,例如“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科技兴贸”等。这些贸易战略的选择,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以及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出口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已经显现出弊端和不合时宜,我国需尽快转变对外贸易战略和发展模式。这些新的变化和问题表现如下: 精选文档1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出口难以为继。随着我国出口贸易量的增加,对外贸易摩擦近年不断升级,遭遇摩擦的产品范围和摩擦形式层出不穷,从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到工业制成品,从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特殊保障措施到知识产权摩擦,可谓铺天盖地、全面启动。在此背景下,寄希望于出口贸易继续增长而推动经济发展,可能性和机会显然不大,所以出口导向的战略会遭遇贸易摩擦的阻碍。 2人民币汇率变动使得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不可持续。出口导向战略带来的巨大外汇储备,会引起外币供给增加和人民币需求增长,则人民币汇率有升值趋势和压力。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已经累计升值20多。升值的结果就是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故我国的出口还会遭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3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进入质量提升和产业升级阶段。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已积累一定的基础,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升级亦已步入重要时期。从对外贸易来看,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依靠国内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出口产业重点是两头在外的加工工业和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虽然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牺牲了国内的环境和资源,是不可持续的粗放式增长方式,需要尽快提高外贸质量,增加出口效益。从经济增长看,我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和自主创新的产业结构提升时期,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出口产品结构相应变化以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所以转变外贸发展战略,提升外贸质量也是我国经济继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精选文档4近年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出口面临困境。2007年以来,发起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世界金融机构和体系面临巨大冲击和挑战,各经济体的增长受到威胁。深陷危机的现实决定了我国未来的出口之路不会平坦,国际需求会急剧下降,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必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及时转变对外贸易战略,才能推动经济继续增长和规避风险。 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和因索决定了我国实际正处于对外贸易方式和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关于如何 转变,国内相关研究已相当丰富。刘义圣(2002)提出了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即对大多数产业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同时,对少数产业实行低保护和温和的出口鼓励政策。陈家勤(2003)提出“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刘力(2004)提出要摒弃精选文档“出口至上”的做法,实行出口、进口和内销并重的平衡贸易战略。李玉举(2006)提出了“动态平衡外贸发展战略”,即保持长期之内的进出口基本平衡,而不是短期的静态平衡;两者之间,要以动态平衡为主,辅之以静态平衡,保证外贸平衡获得最佳效果。姜巍(2007)提出“开放型内外均衡”外贸发展战略,即以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作为理论基础,注重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协调、外贸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调、环境改善与资源利用的协调、城乡区域的协调。刘艳红(2007)提出外贸战略的调整要从出口导向转变到内需主导上来,她认为出口导向战略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国内外阻力,需及时调整外贸发展战略,才能摆脱困境。李应振、刘石成(2007)提出了“保护性出口促进战略”,也称为“内撑外开贸易战略”,就是以国际比较优势为依据,以国内市场为依托,以适度保护为辅助,全面对外开放的贸易战略。 三、新一新贸易理论视角的外贸发展战略调整思路 精选文档我国的对外贸易实践一直都是在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出口贸易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廉价的优势,重点发展和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及相关产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之后,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特征的新贸易理论兴起,其认为由于市场是不完全的,且存在规模经济效应,所以专业化能够降低企业边际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同时国家整体获益增加,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该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出口,获得规模经济收益。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际上也体现了新贸易理论的思想。在比较优势和新贸易理论之外,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也为我国出口贸易起了重要指导作用。竞争优势强调优势的形成和综合竞争力,比较优势则强调相比较而言的相对优势,所以比较优势只是竞争优势的基础,有了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相对更重要。由此,众多学者提出我国对外贸易要更加重视竞争优势,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近年来,新一新贸易理论诞生,打破了新贸易理论的主导地位,该理论最重要的特征是从微观企业角度分析贸易和投资行为,假设企业具有异质性,即其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别;这与之前的所有贸易理论假设企业同质不同。该理论的主要结论是:企业的贸易和投资行为越来越表现一体化的趋向,它们自主地决定出口和FDI的国际化路径选择,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的异质性,研究显示,选择出口的企业生产率高于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企业,而选择FDI方式的企业生产率又高于出口的企业。同时,在出口贸易的经济效应上,出口对于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方向不确定,对于那些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是有利的,但对于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并不利。同时,出口贸易能够提高全社会企业的平均生产率,迫使一部分生产率低的企业退出市场而增加生产率高的企业的市场份额。 精选文档新一新贸易理论的结论对于我国外贸战略调整和选择有以下几点启示:第一,出口贸易能够提高一国企业的平均生产率,所以我国应该继续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不断开放国内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第二,出口贸易具有贸易转移效应,对生产率高的企业有利,增加其市场份额,但不利于生产率低的企业,会迫使它们退出市场;所以,我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需遵循渐进原则,对于一些弱势产业和领域,须逐步开放,适当给予保护,从而免受贸易自由化的伤害。第三,对外贸易是企业的行为选择,政府不宜干预,应该努力为企业创造完善自由的市场环境,由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率情况选择是否出口以及是否对外直接投资。第四,生产率最重要,是决定企业出口的关键因素,所以应该鼓励企业创新和提高生产率,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更多地注重质量和效益,限制和废除精选文档“两高一资”产业发展。第五,在对外贸易的同时,鼓励和帮助生产效率高的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因为生产率高的企业能够从对外直接投资中获得更多的好处。第六,“出口至上”的战略需要抛弃,不要对企业出口给予任何形式的补贴,因为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从出口中获益,对那些生产率低的企业,供应国内市场的利润更高,故不要为了出口而补贴企业,扭曲了市场,使得社会总收益受损。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当前我国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特点,笔者试提出“市场主导的非对称出口促进战略”,其内涵以市场主导的自由贸易战略为主要方向,对于那些技术含量高的重点产业有区别的鼓励和支持其对外出口的一种策略措施。之所以强调市场主导,是由于自由贸易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自由的市场是最有利于对外贸易发展的,也有利于资源配置;强调出口促进,是由于我国未来经济增长仍然离不开国际市场,对外贸易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腾飞的重要路径,同时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与此同时,我们强调非对称的出口促进,主要是扶持升级的产业、高技术产业、附加值高的产业,而对那些劳动力密集的产业,无须再去鼓励和给予优惠,应该让其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转移到其他国家。总结起来,我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的思路与方向是,贸易不断的自由化、出口产业升级化、注重贸易效益和质量化,实现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进一步推动。 精选文档 四、相关贸易政策选择 根据“市场主导的非对称出口促进战略”以及以上提到的外贸发展战略调整的思路和方向,我国对外贸易政策选择应该重点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1正视外贸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切实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无论是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还是新一新贸易理论,都肯定了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对于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所以无论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经发展到何种程度,都需要正视外贸的积极效应,切实推动我国出口贸易不断继续发展。纵使在我国存在较多贸易顺差的情况下,同样如此。平衡贸易的方式应该是增加进口,而不能单方面的减少出口,以免对经济产生过度冲击。 2重视和支持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鼓励企业提高生产率。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低附加值、低产业结构以及高污染的出口产业已经不利于我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增长。我国出口产业亟需升级,以增强竞争力和获取更多贸易收益。新一新贸易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生产率决定了其对外贸易选择行为,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获益越大。所以政府应该尽可能的支持和鼓励企业提高生产率,而企业要把技术创新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努力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这样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游刃有余而不断壮大。 3逐步深化对外开放,渐进实现自由贸易。对外开放能够加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有利于出口贸易的扩大,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同时,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重要国策,历史事实证明其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另外,我国在WTO后过渡期的承诺决定了对外开放,逐步实现自由贸易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精选文档4提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在外贸增长方式上,需要抛弃一味追求数量增长的状况,这种选择不仅利润微薄,牺牲国内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环境,同时还容易招致贸易伙伴国的不满和报复,可谓吃力不讨好。故而须提高外贸的质量和效益,体现在更多的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 5逐步建立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贸易平衡。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引起我国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因素,贸易伙伴国指责我国操纵和低估汇率,从而形成了贸易顺差。事实上,人民币汇率虽然存在低估现象,但并不没有被蓄意操纵,问题的主因是我国汇率形成机制不完善,政府主导和控制太多,没有实现市场化,从而也就不能充分利用市场的自动调节功能。所以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需逐步市场化和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其自动调控职能,这样既避免了操纵的指责,也有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精选文档6政府调控的手段需间接化和无形化,避免行政干预和管理。在实践非对称出口促进战略时,对于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其扶持手段不应是直接的出口补贴或者行政化干预和政策倾斜,这样反而可能难以奏效,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正确的手段应该是间接调控,用税收优惠措施和便利的融资方式或者帮助培养产业发展环境的方法,达到推动产业发展和增加出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磊,WTO后过渡期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李应振,李玉举,论新特征的外贸发展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6:(2):4043 3尹翔硕,加入WTO后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L 4张鸿,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思考J,国际贸易,2005,(9):49 精选文档5刘石成,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战略分析与现实选择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8):4851 6姜巍,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与我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7, 7刘义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取向新探J,东南学术,2002,(6):6772, 8陈家勤,对外贸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3,(2):410 9刘力,摒弃“出口至上”:中国贸易战略的调整J,财贸经济,2004,(9):4145, 10牛艳红,从出口导向到内需主导:我国外贸战略的调整J,南昌高专学报,2007:(4):2931。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精选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