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时评七篇

上传人:Wo****B 文档编号:47146311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节时评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清明节时评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清明节时评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明节时评七篇【篇一】清明节就快到了,不少人都准备着回乡祭祖扫墓。然而,往年总有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大量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纸钱,甚至引发山火;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甚至互相攀比等等。笔者认为,祭祖扫墓不能偏离传统文化的本义,文明祭扫才能让清明更加“清明”。清明节的核心要义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缅怀与哀思。文明祭扫首先就要移风易俗,充分表达“怀念”的主题,彻底摒弃各种陈规陋习,倡导文明祭扫新风,使中华传统的“孝文化”以清明节为载体,代代传承下去。此外,文明祭扫还要保护环境。祭扫的时候难免要燃放爆竹、焚烧纸钱,这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适量而为无可厚非。但如果过量,不仅严重污染空气,破坏自然环境,也容易引发火灾事故。要尽量少燃放或不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纸钱,倡导绿色环保祭扫方式。【篇二】又是一年春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每年这个时候,文明祭扫都会被广泛提起,今年也不例外这种“重复”已然还有继续甚至强化的必要,不文明祭扫方式依然普遍存在,个别领域甚至愈演愈烈,据说扫墓的祭品还出现了“笔记本电脑”、“手机”、“冥币”、“麻将”等物品。公墓外的一些摊位上,“奔驰轿车”、“豪华别墅”也被明码标价。也许有人说,清明祭扫烧几张纸有啥嘛?事实上,“家家点火、处处冒烟”,危害甚大。这种不文明祭扫方式首先就容易产生安全问题。在城市,一些烧纸者选择地点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在十字路口烧,更有的在紧挨高压线、煤气站和加油站等,安全隐患极大。在农村祭扫过程中使用明火更是危险,山上树叶枯草很多,稍不留心,就会引起森林火灾。不文明祭扫的另一个消极影响就是污染空气。近年来,中国几乎各大城市的空气状况都不容乐观,雾霾笼罩已经引起了国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面对雾霾萦绕不去的严峻形势,若大家仍为了追求所谓的“传统”,肆意烧纸,导致烟雾缭绕、纸灰飞扬,只能让雾霾雪上加霜。而据专家介绍,烧纸会产生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多环芳烃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此看来,不文明祭扫真是害人又害己。第三个明显危害就是资浪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投入大量钱物,重视清明祭祖,各类祭品也变得种类繁多。笔者也曾多次参与扫墓,根据亲身体会,一般市民每年都会去已故亲人墓地祭扫两三次,爆竹、烟花、火纸等算下来平均每次花费近百元。有些市民还会购买一些“冰箱”“彩电”“别墅”等热销的冥品,而这些祭祀的冥品都是用纸张剪贴而成,仅一座“别墅”就需用纸1-2公斤,如此烧掉,很是浪费。那么,究竟如何更好地践行文明祭扫呢?在笔者看来,既需要政府层面努力,有需要民间社会积极响应。就政府层面而言,要继续加强文明祭扫的宣传和倡导力度,通过发布文明祭扫倡议书、组织专班进社区进农村宣传倡导文明新风等形式,让文明祭扫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深入人心。此外,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公墓的管理,尤其是一些集体公墓,有必要配专人管理。例如有的地方在祭祀高峰来临时期,当地组织村干部分批值班,给祭祀者文明的引领,文明上坟,井然有序。就民间社会而言,文明祭扫更是大有可为。说到底,祭扫烧纸本是中国民俗,移风易俗终究需要依赖于民众的自觉。否则,即便政府力量再强大,也防不住个体戴着口罩冷不丁地烧上一堆纸。令人欣慰的是,今年春节期间,很多地方都反映烟花爆竹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公民文明意识的提高。还是那句老话,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呵护。一个有责任感有文明意识的公民,应当学会文明祭祖,从小事做起、做好。【篇三】每逢节假日,中纪委网站都会推出节日期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旨在“紧盯年节假期,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从中央到地方,在不断发出节日禁令之际,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禁令、举报、查处、通报的节日反腐“组合拳”。节假日本是倡导社会核心价值观,社会正能量,传承人类优秀传统文化,是亲友团聚、喜庆团圆的日子。但是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节假日似乎变了味,不再是单纯的节日,节日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必须坚决遏止。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无论是节日期间还是在日常平时,中央到地方定的规矩、立的纪律,可谓不少,也很严,三令五申下,仍有人心存侥幸,剑走偏锋。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铁规矩、严纪律需要硬落实、严执行,要把问责作为节日反腐的重要抓手,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曝光一起,让心存侥幸者付出代价,使党的纪律成为真正“带电的高压线”,营造“”的氛围,倒逼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打铁还需自身硬。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泉,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洁不洁,看过节”,节日是一面镜子,照的是“四风百态”,反映的也是党性。节日文化如何回归本位,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刻拧紧思想道德防线,从思想根和灵魂深处清除“节日腐败”情结。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久久为公,坚持以上率下,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来共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万不可因一时贪欲走向犯罪深渊。节日反腐是场持久战。节日反腐不是一阵风,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有公众笑称,节日到、干部倒,现如今,微信红包、电子预付卡、提货卷等隐性腐败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要想打赢这场攻坚战,必须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症施策,坚持标本兼治、扎进制度笼子。节日反腐,任重道远。持之以恒,发之以力,不信清风换不回。【篇四】又是一年清明时节。清明时节,草长莺飞,万象更新。“风清气明”不仅是人们对自然之景的向往,更是人民群众对党风、政风“清”、“明”的期盼。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各级纪委更应当好“清”“明”守护者。守住党风、政风“清”的成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三清”是政治生态文明建设的衡量标准,也是各级纪委开展执纪监督工作的不懈追求。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些变异的“四风”问题,一些更加隐蔽的腐败方式、腐败行为,都亟待纪检人以大公无私的品格、公正严明的态度去发现、去查处,坚决驱逐“劣币”,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反腐成果,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划清纪律、规矩“明”的界限。“清”是人民群众在宏观上对党风、政风的直观感受,“明”则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在微观上对于纪律、规矩边界的具体感知。纪检机关不仅要打“老虎”、拍“苍蝇”,更要注意抓早抓小,实践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于那些即将踩上红线的党员干部,能够大喝一声,及时红脸出汗,将错误消除在萌芽,避免今天是好同志、明天就是阶下囚的状况。这样既清了党风政风,又明了纪律规矩,为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明”打下牢固的纪律基础。清明节即将来临,希望广大党员干部看明纪律的红线,看清组织的用心,为更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正能量。【篇五】“阳春三月梨花寒,慎重追远清明时。”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在这气清景明的时节,人们踏青插柳、祭祖思亲。正是因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始终以感恩和敬畏的态度寄托哀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才强化了逝者和生者的情感交融,凝聚起亲情间的涓涓细流,承载起连绵不绝,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然而,在一些地方有的党员干部在清明节祭祖时,请风水先生装神弄鬼,做道场吹打念经,大搞封建迷信活动;有的领导干部在祭扫中秀排场、比奢华,铺张浪费,大搞封建“宗族活动”;还有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携妻带子游山玩水。凡此种种,不仅败坏着党风政风,也腐蚀着社会风气,使清明祭祖活动走了调、变了味。清明祭扫,本意是祭祀、缅怀、感恩、追思,为了回归节日的本意,营造绿水青山的政治生态,我们欣喜的看到,自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纷纷围绕清明节开展纠“四风”工作,狠刹清明祭扫中的歪风,如今文明祭扫、低碳祭扫等逐渐成为一股新风清流,绿色、低碳的祭扫理念渐入人心,清风新气徐徐劲吹。清明时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其实,对党员干部来说,清明时节又何尝不是一次唤醒初心,锤炼家风的良好契机呢,对此,广大党员干部不妨借助扫墓祭祖、家人团聚的传统,静思孝道、明心正身,修德齐家,在传统文化中汲取涵养优良家风的文化内涵,在祭祖拜宗中激浊扬清,在慎重追远中不忘初心,带头做好“清明人”,这才是“清明”的应有之义。新风吹来气象新,清风开创新局面。清明时节,就让我们携起手来,清扫沉疴积弊,弘扬清风正气,以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和碧水天蓝的自然生态,让清明更“清明”,过一个风清气朗的清明节。【篇六】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又是一年清明时,党员干部在清明祭扫中要带头守住“三清”,还清明节一片清新明朗的天空。“清”思想。清明祭扫本意是寄托哀思、感怀先辈,乃人之长情。但一些地方祭扫之风却越祭越变味,在清明扫墓中讲排场比阔气,大肆燃放烟花爆竹,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借机大操大办,甚至有的党员干部参与其中,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纪律建设背道而驰。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摒弃陋俗劣习,带头推崇尚廉洁、文明、节俭的祭扫新风,带头坚持文明祭祖,一束鲜花、一个鞠躬、几许默哀、一番静思,足以表达追忆缅怀之情。“清”纪律。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正在向纵深推进,清明祭扫党员干部要自觉挺纪在前,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关于改进作风若干意见要求。把清明祭扫活动严格限定在纪律规定范围之内,不使用公车公款公物祭扫,不违规报销个人因祭扫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等相关费用;严禁借祭扫之机收受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个人的钱物。坚守底线、不越“红线”。“清”人情。中国是“人情社会”,讲究礼尚往来。然而也因所谓“人情”背后隐藏的利益交换让一些党员干部陷于两难之地甚至违规违纪。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清明节是党员干部回乡祭扫探亲的重要节点,相亲邻里聚餐吃饭、互赠点礼品本无可厚非。但要把握好“度”,注意人情关系,想清楚什么饭可以吃,什么宴可以赴。防止有人今天请你吃一顿饭或送点礼品,每天就来找你“关照”办个事。不能吃的饭、不便赴的宴、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要善于回拒,不欠“人情”,不让人“授之以柄”。【篇七】岁岁清明,今又清明。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流传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人们寄予清明节非常多的个人情感和美好期许,所以清明节不仅有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许多传统习俗,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如岁时百问中有“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之说,诗经大雅大明中有“肆伐大商,会朝清明”的内容;后汉书班固传中有“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的记载可见,清明节不仅仅是四季变换更迭的时令节气,更引申为一种社会安定祥和的状态和社会风气。今天,尽管社会在飞速发展、时代在不断前进,但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厚重的清明传统文化扑面而来,依然需要读懂其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启示一,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清明文化的本义。从清明节本身的释义来看,“清明”不仅是“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的时令节气,更引申到“天下太平,政治有法度”“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的廉政文化范畴。正所谓“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因此,在清明节到来之际,社会公众不仅要欣赏和赞叹暮春时节大自然“春和景明”的美景,更要将“风气之清”的古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人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让清明更加“清明”。启示二,恪守为官清正廉洁是对清明文化的最好传承。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成为节日的节气,其节日起与绵山介子推的传说有关。介子推“清明复清明”的诗句,其意图就是盼望着主公为政清明,要有一颗为民办事的廉明之心。广大党员干部,在传承清明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等传统习俗时,也要牢记为人正派、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公正廉明的古训,传承好清明节日里的廉政文化,不被物欲、色欲、权势欲、名利欲所左右,树立廉洁清明的好形象。清明节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只要我们深刻领会、仔细品味这些文化元素,就一定能够从中受到启发,更好地锤炼自我修养,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