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分层理论看当代“剩女”问题社会分层理论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47069862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社会分层理论看当代“剩女”问题社会分层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社会分层理论看当代“剩女”问题社会分层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社会分层理论看当代“剩女”问题社会分层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社会分层理论看当代“剩女”问题 社会分层理论摘要: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剩女”已突破了50万,而这仅仅是保守数据。海峡时报一篇文章称北京剩女数量已达80万,创世界之最。心理学研究发现,相对于“剩男”来讲,“剩女”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也更容易遭遇心理危机,因为她们年过28岁就算“剩”了,而男性可以被容忍到35岁。【关键词】:p :社会分层;剩女;权利;声望;财富中图分类号:C91.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20)14-0219-02什么是“剩女”?“剩女”一词是教育部2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指现代都市女性,她们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她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剩女”的大龄女青年1。现在的“剩女”基本上都过了30,这个年龄段的优秀男士都忙着去追求小姑娘了。现实就是女性的适婚年龄短,一过30岁就不好嫁人了。而男性的适婚年龄相对就长的多,30岁还正是黄金年龄抢手货。因此,女性如果故意骑驴找马,想给下半辈子找个好的靠山(目前大部分女孩子普遍有点这种想法),又恰好一不小心过了自己最适宜婚配的青春年,就比较“悲剧”了。以上这些,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当代“剩女”现象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剩女”已突破了50万,而这仅仅是保守数据。海峡时报一篇章称北京剩女数量已达80万,创世界之最1。心理学研究发现,相对于“剩男”来讲,“剩女”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也更容易遭遇心理危机。因为她们年过28岁就算“剩”了,而男性可以被容忍到35岁。我们郑州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就拿我们单位来说,去年为业务主管二级机构举办联谊会,组织者费尽心机说要平衡男女比例,但是结果各单位都报名说很难做到男女平衡,男女比例为4:6。其实根据参会者现场的观察,男女比例仅为3:7,当然也跟从事的工作性质有关。但也足以可见剩女问题在中国省会城市相当严重。二、社会分层理论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ation)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p 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p 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2。在社会学社会分层理论中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在西方的影响非常广泛,除了马克思的阶级学说之外,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也普遍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韦伯使用三项指标来划分社会层次结构,即财富、权力和声望。也就是说,韦伯把经济、社会和政治三方面标准综合起来划分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3。我今天主要是从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中来分析p 当代“剩女”现象的。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重标准,即财富经济标准,声望社会标准,权利政治标准。韦伯认为,财富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这就是个人用其经济收入来交换商品与劳务的能力,即把收入作为划分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经济标准4。社会标准指个人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声誉与尊敬。在西方分层理论中,常常按照这个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成不同的社会身份群体。所谓社会身份群体是指那些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方式,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等量的身份尊敬的人所组成的群体。政治标准指权力。韦伯认为,权力就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即使在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权力不仅取决于个人或群体对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也取决于个人或群体在科层制度中的地位5。以上三条标准既是互相联系的,又可以独立作为划分社会层次的标准。三、从社会分层理论认识当代剩女现象从社会分层理论来看,“剩女”现象的存在也有必然性。所谓“剩女”大多被认为是“三高”人士,即收入高、学历高、智商高,她们理所当然的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按照韦伯提出的以威望、财富、权利来对社会进行分层,这些“剩女”一是受中国传统意识影响,女性在择偶的时候总是偏向于在那些在收入、学历、社会地位更高于自己的人群中寻找,而“剩女”自然会把自己的择偶范围限定在社会“金字塔”的中上层,只能看到那些各方面都强于自己的男性,而对于威望、财富和权利低于自己的根本就视而不见。二是受目前拜金、享乐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女性在上层社会总会遇到“这山望着那山高”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骑驴找马”,把自己的大好时光都浪费到了寻找的阶段,却慢慢淡忘自己当初出发时的目的。随着择偶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自己年龄也越来越大,不知不觉就沦为“剩女”了。三是大多“剩女”都经济独立,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使一部分适龄男人望而却步。同时,这些“剩女”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剩女”,更不愿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自己择偶的标准。四、正确认识社会分层一般而言,“剩女”并不是指所有嫁不出去的大龄女性,而主要是指那些因自身的择偶标准没有满足而“选择”单身的女性。之所以不满足择偶标准,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分层的含义。当今社会我们要重新理解、认真分析p 韦伯提出来的三个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财富、声望和权利。韦伯认为,在实际中这三者可能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能相互强化存在密切联系。但是在理论分析p 层次上,必须将它们严格区分,认为它们之间是各自独立的,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决定关系虽然理论上认定它们是各自独立的。人踏入社会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人了,他是一切和他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如何评价一个人也不能单单从他自身所拥有的财富、声望和权利来入手,而是要综合各方因素统一考量。(一)财富所谓“财富”,我们不能仅仅看到一个人拥有金钱的总量,而是要囊括了他的智慧、能力、才能、个性等各种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各种形式的财富。例如:人们生活需要衣服、食品、房屋、车辆等财富。衣服具有遮蔽身体、御防寒冷的能力;食品具有提供热量,排除饥饿的能力;房屋在空间上能与外界有一定程度的隔离,具有提供居住休息,提供活动场所的能力;生产需要电灯、煤、电动机等财富,电灯、煤具有发光发热的能力,煤燃烧发出大量的热,具有提供熔化铁矿石的能力,电动机具有使机器转动的能力。可见,凡是具有某种形式能力的物质,统统称为财富。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财富是客观实在的,能力也是客观实在的。在新时代就要用新视角来发现一些新观念,我们应该认为:“能为我所用的东西就是财富。”因此,财富蕴藏着人们需要的某种能力,财富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欲望,人们千方百计想要获得财富,其实就是想得到某种能力;能力就是形态各异、用途千差万别的财富所共有的东西;能力是财富的本质,也是所有财富的共性。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