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46740117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教育心理学常识类    1、 冯特(德国心理学家)于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1)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他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提出学习的“试误说”       (3)提出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4、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5、苛勒(格式塔心理学家)的“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试误说”相对    6、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1)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2) 格塞尔: “成熟论”,成熟是影响发展的第一要素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3) 洛克“白板说”    (4) 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我可以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    7、斯金纳:“教育就是塑造行为”,提倡“程序教学”    8、托尔曼提出“中介变量”概念,并认为学习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9、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概念,并将其分为三类:直接观察学习、抽象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记忆、保持、动作复现、动机    10、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1)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是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保持共性的东西    同化指新事物纳入原有认知结构(图式)中,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是量变的过程    顺应指认知结构(图式)受到新事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而创造了新的图式,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是质变的过程    平衡指同化与顺应的和谐状态    (2)个体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每阶段发展的先后顺序不变,但发展阶段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    2、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    最近发展区:学生目前已达到的水平为“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努力能够达到的水平为“可能的发展水平”, “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即“最近发展区”。教育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1)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既包括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知识,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别人已发现的知识。    (2)发现法的一般步骤: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分解问题,即把大问题分解为几类小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审查资料并引出应有的结论;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证实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答案进行检验、补充、修正,最后使问题得以解决。    (3)使用发现法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学内容兼顾逻辑性与趣味性;问题在学生能够独立解决范围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创造性思维;所选课题要具有系统性;学生应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解决问题。    4、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说    (1)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应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具有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2)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加涅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学习与记忆过程是以下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学习和记忆的操作系统(接收外界信息并加工)预期事项系统(学生的期望目标,即学习动机)执行控制系统(认知策略)    (2)学习的八大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6、建构主义学习论    (1)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皮亚杰、维果斯基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    (2)知识观: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不是绝对的、唯一正确的答案,也不是最终答案。知识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变革、升华、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3)教学观:学生有着广泛的知识和经验,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建构主义提倡以下教学方式:高级学习与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与基于知识结构网络的教学设计情境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与交互式教学基于问题学习与研究型学习的教学设计    (4)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模式、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度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除讲授学习材料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成新能力和技巧,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组织、评价、监督、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最终能使学生独立进行理解性的学习。    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由底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前四者属于基本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高级需要。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    8、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1)倡导“有意义学习”    (2)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师”、“催化剂”。    三、知识的学习与迁移    (一)知识分类    1、陈述性知识:指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    (2)有效运用注意规律    (3)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    (4)整理和综合运用知识材料,使知识系统化    (5)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    2、程序性知识:指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主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要求:    (1)注意课题的选择和设计明确最终教学目标并将目标由低级到高级排列成最佳迁移结构    (2)注重示范与讲解    (3)运用变式,比较知识的不同    (4)大量练习与适时反馈    (5)明确程序性知识的使用条件    (6)分解程序的操作过程    (二)学习的分类    1、加涅的学习分类    按学习结果: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动作技能学习    按学习水平: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S-R)、连锁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2、阿瑟雷伯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3、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性质与形式两个维度将学习分为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意义的接受学习、意义的发现学习    (三)学习动机和归因    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间关系倒型图)    (1)高强度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都会降低学习效率    (2)任务难度高,最佳动机水平较低;反之任务难度低,最佳动机水平较高    (3)难易适中的任务,中等水平动机强度效果最好    2、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人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据此将人的成就动机分为高、低两个水平。    (1)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目标和课题    (2)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倾向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目标和课题    3、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韦纳将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如下表):控制点稳定性程度稳定的不稳定的内部的成功:失败:能力"我很聪明""我很笨"努力"我下了功夫""我实际上没努力"外部的成功:失败:任务的难度"这很容易""这太难了"运气"我运气好""我运气不好"    韦纳理论的教育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后的学习动机;学生自我归因未必正确,但很重要;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4、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影响活动的选择;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影响完成学习任务。    5、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目标    (2)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3)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培养自我效能感    (4)正确指导归因    (5)提供明确、及时的反馈,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6)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四)学习迁移    1、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干扰或阻碍作用    2、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智”的各种官能分别进行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实质是心理活动的形式得到训练的结果。如学习数学可以训练人的思维推理能力。该理论对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共同要素是产生迁移的根本原因。根据该理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各类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因素。    (3)经验概括说(贾德):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要素只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他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4)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学习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生的,而在于察觉手段与目的间的关系。“顿悟”两种学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手段和目的间的关系,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因此,教学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透过表层知识理解其深层含义。   (5)认知结构说(奥苏贝尔):认知结构即学生头脑内的全部内容及组织。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对新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概括性、可辨别性、巩固性。    3、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2)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    (3)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五)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1、问题解决中的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对活动的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即之前的活动会对当前行为产生影响。    功能固着: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类似于定势    2、如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5)指导学生进行正向迁移    3、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4、创造性培养    (1)营造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适宜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2)注重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培养        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3)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发散思维训练自我设计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四、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维护    (一)品德教育    1、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2、道德发展阶段论    (1)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是从他律到自律发展的:他律道德(510岁)、自律道德(10岁以后出现)    (2)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              前习俗水平:根据他人行为的结果及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好坏              习俗水平:根据社会的希望和要求来判断好坏              后习俗水平:不仅遵守社会的行为准则,还能认识到准则的相对性和人为性    3、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教育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4、不良行为矫正    (1)不良行为原因分析    客观原因:包括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不当、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等    主观原因:不健康的需要、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消极的情绪体验、道德意志薄弱、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性格上的缺陷等    (2)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    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经历的阶段: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不良行为矫正的心理学策略    a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虑心理和对立情绪  教师要重新认识和评价学生,挖掘优点;抓住时机表达善意;肯定学生的进步    b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c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    d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e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二)课堂纪律维护    1、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做好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2、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    (1)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对问题学生的良好行为进行表扬;表扬其他学生的良好行为    (2)合理运用惩罚     少量、方式适当的惩罚可有效地减少课堂问题行为    (3)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给学生留违纪的时间    (4)心理辅导    (三)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咨询或辅导小组辅导    (2)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    (3)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    (4)创造良好班级环境16 / 16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