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念浇铸的书

上传人:ail****e2 文档编号:46455449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信念浇铸的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用信念浇铸的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用信念浇铸的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信念浇铸的书赵杰兄比我年长 10 多岁,且又是国内外知名的张学 良和抗战史研究专家,我仍然愿意以“兄”称之。中国传统 中文雅的学界和喧闹的江湖称呼是一样的区别是学界 称“兄”,江湖称“哥”或“大哥”而已。这样称呼他是我 的一种攀附心理在作祟:他的学问,有那么多他写过的书在 那儿摆着,称他为“兄” ,自己岂不也可划入学界 ?幸好,赵 杰兄还很江湖,在一片“赵教授” 、“赵主任”的称呼声中, 还能容忍我这个在学界本不入流的小字辈的放浪。最初认识赵杰兄,是从读文开始的。他的散文集情奉 张学良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但以情入史,读起来让人耳 目一新。虽说传统中一直有 “文史不分家” 的说法, 但“文” 与“史”毕竟是两个范畴,想让二者有机结合,既不失史的 真、又能“散”的有文采,却不那么容易。而赵杰兄这本小 册子做到了。我那时正在炎黄春秋作编辑。相对于一些正史刊物 来说,这份刊物只能说是“姨太太面孔”一一追求史的真, 又苛求文的美。赵杰这样写史,正合本刊的要求。所以,在 别人的介绍下,我们建立了作者和编者的关系。后来,我参 与了另一家与炎黄春秋风格大致一样的刊物创刊后,赵 杰的文章也随之到了这里。总之,成为我的固定作者了。 随着与赵杰兄交往的加深,对他的学术成果也了解的更 多一些。他主编的张氏帅府 、在同张学良相处的日子 张学良将军资料选 、张作霖被炸前后 、西安事变后的 东北军等一系列的有关挖掘张学良史料的书籍,对国内外 张学良的研究有开创之功;而他的著作张学良去台之后 世纪沧桑 、不愿作奴隶的人们 、留住张学良等等, 则奠定了他在国内外张学良研究的学术地位。随着对张学良研究的深入,赵杰兄更关心的是与张学良 研究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题目: “九一八”的历史。“九一八”发生在赵杰兄供职的沈阳,这使他来研究这 段令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历史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更重 要的是,他认为,只有研究透这段历史,才能弄清楚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早在 1995 年抗战胜利 50 周年之际,他 曾在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和国歌的故事两书中,提出 了这样一个学术观点: “九一八”是国耻日,也是中华民族 抗争之时。赵杰的基本思路是:以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到国歌的确立,确立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起始时间,确定东北 义勇军的抗日斗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 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的今日,这样的 观点并不新鲜,但在 10 年前,却也并不寻常。记得有那么一段时间,每次赵杰来京或我到沈阳参加由 他主持的张学良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把酒浅酌,他的话题 总离不开“九一八” 。在谈到沈阳的“九一八”博物馆时, 他说,我准备联合一些委员来搞一个提案,在博物馆里建立 “国歌墙”,标明义勇军进行曲和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渊 源关系。他是辽宁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做这样的工作 自然是分内的事情。他阐述说:到 1934 年,尽管东北义勇 军风起云涌的抗日斗争,在内敌外患的夹击下,已经处于低 潮,但以东北爱国民众为主体的抗战中,用抗争和鲜血孕育 了义勇军进行曲的主旋律。它表达了人们对东北义勇军 的敬重,也寄托着在中华民族的危亡关头,全国人民同仇敌 忾、抗敌御侮的愿望。2001 年,我收到了他和辽宁政协的 9 名委员们联名 “关 于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立国歌墙,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的建议”的提案。这一提案,不仅在辽宁省引起了很大反响, 在全国也产生了影响。 人民政协报在“民意周刊”中开 辟专栏,加编者按对这一提案予以登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 心专程赴辽宁, 以永远的国歌 为题,结合义勇军的遗址、 遗迹拍摄,并对知情人作了专访。现在, “国歌墙”已经矗 立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里了。2004 年春节刚过,赵杰兄给我打电话,兴奋地告诉我, 他得到了一大批珍贵的资料。原来,随着他对“九一八”历 史的研究,日本方面逐渐关注他的研究成果。一位友好的日 本人给他提供了“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国内的号外 杂志上刊登的日本记者在中国拍摄的图片。这当然是当年日 本人为庆祝胜利的举动,而现今则成为日军在东北烧杀奸淫、 无恶不作暴行的历史写真。赵杰兄打了一个多小时电话,详 细地给我介绍了这些图片的历史价值,并问我如何围绕这些 资料做文章。我说:明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六十周年,你可以这些图片为引线,以钩沉的方式,将日 军在东北的暴行一一揭露,为六十周年庆典作点有意义的事 情。而且,稿子成了以后, 可以先在杂志上发表, 最后成书 其后,我们电话不断, “伊妹儿”不断。他不断地写,我不 断地读。意见是提不出来的,但作为第一读者,我的鼓励或 者说是鞭策,还是有一些作用的。2004 年 8 月初,赵杰给我传来了第三篇稿子,告诉我, 他要到青海征集史料,回来后要集中精力把这部书稿完成。 并叮嘱我, 帮他在京联系一家出版社。 不料,他在青海期间, 却因高原反应而突然中风失语。我因与一些老同志接触得多 一些,亲眼见过那些历经艰难岁月而在晚年依然生龙活虎的 老人们,因中风失语后的凄惨景象,所以,一直觉得,中风 失语这种病,对有思想、能写作的人来说,是最难以承受的 痛苦。所以,听到赵杰兄居然在这个年龄上得了这种病,心 里陡然一沉,“完了,这位笔锋正健的汉子该怎样承受这种 痛苦” ! 我不禁失声喊出这句话来。得知赵杰回沈阳后,有一段时间,我时常给他打电话。 当然,他住在医院里,无法接听,我只能通过他夫人和他老 母亲来表达我的问候之意,关注之情。半个多月过后,我接 到了他亲自打来的电话。他刚出院,说话不但不连贯,而且 有些词不达意, 但意思我听懂了: 他说话不行, 但思维还行, 他不会趴下,还会写作 !这样几句话,他说了足有十分钟 !一 直以为感情平静如水的我,竟然心头一热,热泪盈眶,不知 说什么好 ! 他好像感觉到了, 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这句话: 我们 是一条汉子 ! 随后,他夫人接着和我说。 她告诉我, 赵杰稍好 一点后,就让她把有关号外的资料带到病房,在病床上 看资料,作笔记。她读了赵杰写在纸上让她转告我的一段话: “上帝让我少说话,却给了我更多的动笔的时间,我要用行 动证明,中国人很有骨气 ! ”这段话,我知道,赵杰会完成的自白 (当时的书名 ) 一书的,而且他是以中国人的信念来浇铸这本著作的。9 月中旬,我到沈阳参加“纪念张学良将军逝世三周年 暨张学良学术研讨会” ,见到了赵杰兄。从外表上看,那场 大病好像没有留痕迹,但语言表达依然是词不达意。我们只 好写字交谈。 他写的最多的一句话是: 这本书是历史的见证, 一定要让这些珍贵的资料公诸于世。本来这次来沈阳,我的目的是与赵杰兄见面,也装满了 一肚子鼓励鞭策之类的话。现在,我知道,这些话对这条硬 汉子来说是多余的。我知道,在他看来,这本书不是普通的 学术专著,而是历史的见证资料。他一定会完成的 !现在,这本书已经由出版社排出了清样。我又一次读完 了。赵杰兄嘱我写个序言。序言不敢当,但既然是“兄”的 话,当然要听。从学术角度怎么评判这本书,我不敢发言, 但作为历史见证的分量是足够了。而且,再一次读,我感受 更深的是: 这条硬汉子是以历史的使命在写作。 因为这使命, 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贯注的是一个中国学者的信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