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新农村公共管理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46450318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新农村公共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优化新农村公共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优化新农村公共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新农村公共管理一、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农村公共管理势必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方当地的经济开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传统风俗习惯、宗族宗教信仰以及家族势力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形式渗透到农村公共管理的不同阶段和领域,制约着农村公共管理的开展。1.决策机制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管理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考虑更多的是供给主体的利益,较少顾及农民的实际需求,其供给总量、结构和程序是由上级部门以政策形式向下传达的“单边行动,带有浓厚的指令性,导致效劳结果被过度聚集、效劳过程被过度简化,使得农村公共效劳供给与农民需求严重脱节。这种脱节表达在农民急需的和农村可持续开展所必需的公共效劳和公共产品的供给量严重缺乏,如农村消防效劳、根底教育效劳和医疗卫生效劳等。公共管理决策应适应环境及时变化,并且鼓励农民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利益诉求,从而真正改善农村公共管理的决策机制。2.缺乏利益驱动,效劳效率低下。受到传统的方案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包揽了绝大多数的公共事务,以“垄断者的角色向农村提供公共效劳,垄断必然意味着排他,这种高本钱低效率的政府供给机制难以适应农民的公共需求变化。因为政府公共效劳供给是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因此具有显著的非市场化特征,即政府不能通过明确的供给价格从农民那里直接收取相应的费用,公共效劳的资金投入主要来源于税收,较难计算本钱及其收益,因此缺乏降低本钱提高效益的直接利益驱动;其次,由于政府的“垄断性供给,在缺乏竞争者的前提下,较易使政府丧失对效率的追求,并且政府公共效劳供给是由众多机构或部门共同参与的,众多的参与者使得职权划分交叉、部门利益纷争、协调配合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直接影响着农村公共管理体系的运转效率。3.财政投入严重短缺。虽然国家提出了“城市反哺农村的开展思路,但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财政资金在解决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等农村公共效劳方面的投入较少,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拖欠农村教师工资,更遑论农村公共效劳的供给。据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效劳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合计仅为29.5%,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和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4和25个百分点。政府效劳的供给缺乏,说明在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时,居民所得较少,迫使居民用自身收入来支付本应由政府支出的开支,并从心理上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预期。4.农村公共管理人才匮乏。农村公共管理人才是指那些活泼在农村基层组织的公共管理型人才,他们主要分布在乡、村两级中的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在众多类型的农村人才中,农村公共管理型人才的作用尤其突出。而农村人才资源问题现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瓶颈,农村人才资源处于贫乏状态。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在社会成员中的印象根深蒂固,因此在选择工作和就业地点时,绝大多数人才选择留在大中城市。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黄敬宝的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地区的2021届大学毕业生首选在北京就业的占71.6,首选广东和上海的分别占5.6、5,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希望在工资高、工作和生活环境好、开展前景广阔的兴旺地区就业,而愿意去农村工作的只占26.4,71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农村工作。二、加强农村公共管理的具体措施构建农村公共管理新秩序,必须从公共管理理论的系统性角度出发,找出阻碍农村公共管理效率提升的障碍性因素,通过改革的手段来破除农村公共管理的旧秩序,形成高效的公共管理新秩序。1.完善农村公共管理机制。科学的管理机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努力完善符合农村现状的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制度,构建以政府占主导地位、社会和市场多主体参与的管理机制,从而共同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开展。在坚持城市优势资源向农村输送的同时,城市根底设施也应不断地向农村地区延伸,充分发挥城市开展带动农村进步的联动效应,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公共事业开展机制,在实践中探索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开展与管理的规律。山西省政府在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出台了十余项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建立和完善了该省农村地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的长效机制。这些文件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了农村劳动力、社会治安、暂住人口管理、食品平安、公共卫生、社会救助、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方方面面,表达了政府完善农村公共管理机制的坚决决心和信心,被称为农村社会管理的“强肋工程。2.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农村公共根底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的投资,主要应该集中在农村道路、水电和通信等方面,从而在硬件方面切切实实地改变农村根底设施的落后面貌。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公布的不同,并结合不同公共根底设施的建设特点,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重点改造,乡镇一级要重点建设道路、通讯、医院、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设施,而村一级除了要搞好公路交通和通讯建设之外,要提高对人畜饮水工程、卫生所、学校、电视接受设施、文化站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建设资金除了财政投入之外,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效力,大力推动大中型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以参股等方式参与到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当中来,逐渐打造出多元化投资格局。当然,对村集体和农民个人也可以积极引导,通过市场经济手段使农民的投入有一个合理的、稳定的回报,使得这些闲置资金能够参与到农村根底设施建设中来。3.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农村工业化进程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简单的农业劳动、原始的生产方式、落后的农业技术和守旧的生产生活观念,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有限的农业资源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综观导致农村公共事业开展滞后的种种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农业在当前我国属于低效益的弱质产业,因为农村经济的落后导致其无法支撑起庞大的农村公共管理体系,因此必须推动农村工业化进程,使其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根底。以西方兴旺国家为例,它们在实施农村工业化之后,农村公共事业获得了良好的开展态势,这些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如为了解决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日本政府先后制定和公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积极且有方案地将工业引入农村,在1973年制定的?农村地区工业引进促进法?是最为典型的法规,该法规通过有方案地向农村地区引进工业企业,增加了农业从业人员的就业时机并改善了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农业与工业的平衡开展。在我国,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方针,它为农村开展提供了崭新的开展思路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如可以依据自身充裕的矿产资源开展矿业、依据自身的地理优势建立生态园区开展旅游观光业和依据农业资源的独特性开展食品深加工业等。4加强农村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的开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政府行政理念的不断转变,公共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对公共管理型人才的需求同样十分强烈。现今,大局部农民已经摆脱了对物质生活的单一追求,向往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参政和议政意识比较强烈,他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本村的政务,意识到公共管理人才对本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开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农村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的开发,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推动高等教育以多种形式与农村对接,充分发挥学院派的理论优势,将之应用于指导新农村的开展实践当中,并在校内通过设置奖、贷学金的优惠措施,鼓励大学生扎根农村担任公共管理工作;二是充分发挥当地公共管理型人才的潜力。通过考试和考核等方式选择优秀的本地人才,并将这些人才选送到相关高等院校和专业机构进修或培训,打造一批“从农村来、回农村去的高素质公共人才管理队伍;三是完善公共管理人才的流动管理机制。对农村地区现有的人才流动而言,最大的桎梏来自于户籍制度和档案制度,“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农村人才资源管理工作中,应解放思想,打破僵化的人才流动模式,建立起富有弹性的人才流动管理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