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专项规划之十)

上传人:dream****gning 文档编号:46441312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洞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专项规划之十)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洞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专项规划之十)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洞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专项规划之十)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洞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专项规划之十)洞头县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洞头县科学技术局浙江工业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二六年五月洞头县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 目 录序言-4一、我县科技发展的背景、成就和问题-5(一)发展背景-5(二)主要成就-5(三)存在问题-7二、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9(一)指导思想-9(二)总体目标-9(三)主要任务-10三、 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科技发展项目-11(一)海洋渔业科技领域-11(二)临海(港)型工业科技领域-12(三)海岛环境修复和保护领域-14(四)海洋新资源、能源的开发领域-15(五)农业及社会发展领域-15(六)重点科技发展项目-16四、“十一五”科技发展的基本对策和保障措施-17(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改善科技发展软环境-17(二)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集聚优化县域科技资源-18(三)密切科技合作交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18(四)培育科技中介组织,构建公共科技服务体系-19(五)大力引导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19(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20(七)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努力壮大科技人才队伍-20(八)大力开展科普工作,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21洞头县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序言“十一五”时期是洞头县实现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从科技发展的角度,如何为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海上崛起345战略”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保障,是我县编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县科技发展,坚持 “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是未来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编制规划的依据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温州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科技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洞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划的基期为:20062010年,远景描述至2020年,与洞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基期相衔接。规划是洞头县科技发展的指导性规划。一、我县科技发展的背景、成就和问题(一)发展背景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我省“八八战略”和我市“三个温州战略”的实施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县“十五”期间三产占GDP比重由33.6:30:36.4调整到16.1:29.0:54.9,二、三产比重上升,一产比重明显下降,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时期,同时陆岛相连带来地理环境的变化和区位功能的历史性转变,洞头正迎来一个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期,给洞头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 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我县积极推进“科教兴县”战略,实施“科技兴海”工程,科技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科技发展作为一项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重大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部署科技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措施,建立和健全县、乡镇科技工作网络,配齐配强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和乡镇科技副乡镇长,将科技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科教兴县”战略实施,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相继出台了洞头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洞头县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发展氛围。2、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十五”期间,我县按照财政预算支出的2%,足额安排科技三项经费。五年来,共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344万元,投入额随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积极引导帮助企事业单位包装项目,向省、市争取科技经费,共为我县企事业单位争取到上级专项科技经费达500 多万元,为区域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3、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我县以高新技术企业的创建为导向,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截止2005年,我县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 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 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 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 2 家、市级企业行业企业研发中心2家,6个科技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医药化工、电气汽配、水产品加工、海水养殖等一批主导产业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新的生产工艺和高新技术产品不断地被开发应用。4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成效显现。“十五”期间,我县进一步加大对外科技合作交流的引导力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科交会”、“轻博会”等科技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与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技术引进、合作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应用和转化能力。分别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创建和共建了浙工大洞头县技术转移中心及传感器技术中心,使科技合作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5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十五”期间,我县加快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了以“洞头科技信息网”、“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洞头分市场”和“浙江省农村星火计划网洞头站”等网站为主的全方位、综合性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网站功能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信息量不断增加和更新,成为我县对外科技宣传、科技服务和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 6、全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十五”期间,我县认真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周”、“科技下乡”和“五进村”活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共举办科技培训班 158 期,培训人员1.5 万人(次),印发科技资料9000份(册)。通过宣传培训,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强化了全社会的科技意识。 (三)存在问题尽管在“十五”期间,我县科技进步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人才资源供给不足。目前,全县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仅4000多人,每万人口中的科技人才数为358.31,列全省第78位,经济建设和科研一线的中高级科技人才严重短缺,重点领域、行业的学科带头人和人才更是严重不足。同时由于受地理、交通、待遇、科研基础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现有的科技人员外流现象严重,外出求学人才返回率低,引进人才也困难重重,导致目前我县科技人才匮乏,县域科技力量薄弱且积累缓慢,难以满足产业纵深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很难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对接”,进而影响我县构筑未来谋求发展新兴海洋产业的科技支撑力量。2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需求仍不相适应。 近年来,我县在科技领域的固定资产投入比较少,尤其是在公共科技服务的基础条件建设上投入很少,缺乏高水平和高层次的科技研发平台。而我县企业由于规模和实力所限,对应用型科研项目投入也极为有限,这在提升产业结构、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中是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3缺乏一个稳定高效的科技合作和交流的平台。尽管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业非常重视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交流,以科技项目和产品开发为导向的点状合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深层次的、全面的科技合作交流平台、科技合作方式和保障机制还没有形成,大量科技服务信息尚未充分利用,科技服务潜力有待挖掘。大多数企业由于经济实力薄弱以及企业自身科技人才、科研力量的限制,无法支撑长期稳定的对外科技合作和科研开发活动。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我县的大多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观念上,对于应用科技将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够敏锐,因此大多数企业对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足;在行为上,由于大多数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技术人才缺乏,因此大多只是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的简单引进和模仿;在企业管理上,大多还停留在传统式、家庭式的管理模式上,没有采取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来保障企业的科研投入。以上诸因素导致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羸弱。二、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进一步落实 “科教兴县”战略,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合作交流,着力解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问题,大力实施“科技兴海”工程,着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为洞头“半岛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动力。(二)总体目标我县“十一五”科技发展总体目标:(1)加快产业技术研发。在海洋资源利用和开发、临海(港)型工业技术开发等方面形成自己发展的特色。(2)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县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3.5%;企业技术开发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力争达到2%,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力争达到3%。(3)加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创建10个县级以上的企业和行业技术研发中心。(4)加强科技发展的技术基础。建立和完善县域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和基础条件,规划和建设洞头县科技创业园(孵化器)。(5)加大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在10所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和稳定的科技交流和合作的渠道,寻求产业经济发展的科技依托。(6)加快人才集聚程度。到2010年全县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达到500人以上,拥有一批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型的科技企业家。(三)主要任务(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2)以“科教兴县”战略为主线,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努力提升县域科技综合实力和水平。(3)以“科技兴海”工程为载体,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4)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创建符合县情的科技投入体制、科技布局体系、科技奖励机制、科技创业政策。(5)以科技平台建设为纽带,集聚和整合科技资源,逐步构建国内外科技交流和合作的网络体系。(6)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造就一支“本土化”的科技人才队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集聚一些全国各地关心洞头发展的科技专家学者队伍。三、“十一五”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科技发展项目“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工作要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重点,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为主线,打造与洞头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自主创新平台,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海洋渔业科技领域海洋渔业是我县的传统特色产业,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渔农民的现代化。要坚持“调整、巩固、提高”的原则,增强海洋渔业生产开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整体的技术密集度,拓展新的海洋渔业资源领域。1. 海洋捕捞技术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渔业捕捞技术和设备,开发保鲜、导航技术,探索远洋集群作业机制,开发域外渔业资源。积极开展节能降耗以及增效的技术开发和应用,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强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海洋捕捞的技术水平。2. 海水增养殖技术积极养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一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动力的思路,开发、探索浅海深水养殖技术和陆域工厂化设施化养殖模式,向浅海深水养殖和精细化养殖这两头延伸,合理布局。二是研究开发健康养殖和生态型养殖技术,包括养殖优良品种选育和培养技术、养殖饵料及适应性研究、养殖病害防治技术。三是加强区域养殖系统生态学研究,控制水域养殖密度,努力达到养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3. 水产品品质保护及运输技术引进应用水产品保活、保鲜等实用技术成果,开展水产品品质提升和保护技术试验,进行水产品苗种及产品的长途运输技术研究和开发,提升水产品的品质,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益。建设以重点渔港为主的集交易、仓储、配送、运输为一体的水产品物流中心。(二)临海(港)型工业科技领域充分发挥海港的区位优势,以高新技术的引进、应用和转化拉动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建设,提高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及科技含量,增强临海(港)型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自我发展能力。1、先进的机电制造技术加大先进机电制造技术的引进应用和消化吸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开发先进的智能化电器及成套系统、汽车制动系统及配件、新型电子传感器等,加快机电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的试制生产;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嫁接改造,促进现有产业生产技术升级;逐步推进发展机床数控化、制造柔性化、在线监测以及产品质量检测等先进制造技术和手段,提高企业技术实力。 2、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以低值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努力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保障水产加工产业链延长。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海洋食品工艺,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海产品和食品;继续研究开发生物酶化提取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提高产品有效含量和纯度,细化终端产品分类;积极发展海藻资源的深度开发技术,拓展海洋藻类的应用性技术研究;做好水产品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推行绿色生产和标准认证,培植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3、精细化工及制药技术重点发展低消耗、少污染、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海洋精细化工。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技术品质,完善产品检测技术,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积极开发海藻化工的后续精细处理技术,细化产品分类,提高质量,满足市场的个性需求。发展海洋药物和各种海洋动植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和海洋功能食品、化妆品及其他高附加值精细海洋化学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三)海岛环境修复和保护领域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制订“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原则,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建设具有洞头海岛特色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证。1、海岛环境修复技术要引进和发展海洋环境污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海洋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入海污染物处置工程技术、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与评价体系,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开展山体植被和重点工程沿线的植被修复技术开发,引进各种生态型环境修复技术开展适应性研究和试验。2、海洋资源保护技术要高度重视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技术应用,探索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新途径和新机制,提高海洋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贝类底播、鱼藻立体混养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合理开发利用近海资源。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开发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技术,大力推进海洋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利用。3、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寻求循环型经济的科技支撑点,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环境友好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应用转化;开展生态化和循环型技术研发,减少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努力实现洞头岛内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和利用高效化、废弃物的无害化和再资源化、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循环化。(四)海洋新资源、能源开发领域关注海洋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新技术引进和开发,挖掘我县的海洋新能源的利用潜力。引进应用反渗透膜海水淡化技术,积极发展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产业,努力解决海岛水资源缺乏的状况;充分利用国际清洁发展机制(CDM),积极引进和发展海上风力发电技术、潮汐能发电技术。(五)农业及社会发展领域1、海岛农业技术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和配套研究,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和复合经营。研究和挖掘农业的生态和休闲功能,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的相关技术。2、医疗卫生技术重点研究和开发地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监控、预防、诊疗和康复技术,引进应用适合海岛渔区的小型诊疗和移动式医疗服务装备,开发研究适合我县实际的医疗技术模式和卫生服务体系。3、社会发展领域重点做好瓯江一体化建设、新渔村建设、生态县建设、文化洞头建设、文明创建等我县社会发展领域的重要软科学项目的研究;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手段、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创新科普宣传教育模式。(六)重点科技发展项目1、“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重点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洞头县科技创业园(科技孵化器),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用地面积25亩。使之成为我县科研开发的基地、科技合作的平台、人才集聚的高地、技术培训的中心、科技创业的摇篮。2、“十一五”期间我县科技发展重点研发项目:序号科技发展重点研发项目技术领域1羊栖菜、紫菜优良品种选育和培养技术养殖业2洞头海域优势养殖品种资源的训化、开发利用养殖业3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研发养殖业4海水养殖业新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养殖业5海水工厂化养殖及控制技术开发养殖业6高效利用海洋天然及人工饵料资源的技术开发养殖业7汽车制动系统技术研发及汽配新产品开发机电制造8智能化电气产品技术及成套系统开发机电制造9新型传感器产品及技术开发机电制造10先进的机电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引进转化机电制造11新型合成制药技术和海洋药物的研发生物制药12海洋生物药用及功能性成份提取技术研究食品制药13海洋鱼、贝、海藻类精深加工技术食品加工14海洋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环境保护15海岛植被修复技术和绿色植物种植技术环境保护16海洋环境污染预防、监测和控制技术环境保护17海洋资源循环利用及清洁生产技术环境保护18海洋化工新产品及精细化工技术开发海洋化工19海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的引进和研究循环经济20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方法和技术循环经济3“十一五”期间行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序号洞头县行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1浙江工业大学洞头县技术转移中心 2浙江工业大学洞头县传感器技术中心3洞头县海洋藻类技术研发中心4温州紫菜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5洞头县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开发中心6洞头县海洋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中心7海洋经济与社会软科学研究中心8浙江诚意药业有限公司企业技术研发中心9温州市东启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温州金源化工有限公司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四、“十一五”科技发展的基本对策和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改善科技发展软环境坚持把科技工作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及时解决科技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加强科技领导力量,建立行之有效的科技考核制度,加强督导和考核,切实把“科教兴县”战略落在实处。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制定更加全面完善的科技扶持和奖励政策,引导形成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积极鼓励企业实施技术要素参与利润分配,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二)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整合和集聚县域科技资源加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规划和建设“科技创业园(科技孵化器)”,利用“洞头科技创业园”这一载体,整合和集聚县域科技资源。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把“洞头科技创业园”建设成为洞头科技发展的“五大基地”,即成为新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基地、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科技知识普及基地、吸引科技人才的创业基地、洞头科技人员的培训基地。建设浙江省洞头县海洋藻类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着重培育渔农业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重点引进和研究开发羊栖菜、紫菜等海洋藻类育苗、养殖和精深加工方面技术,提高海洋藻类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海洋藻类区域品牌。(三)密切科技合作交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与大院名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借大院名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平台优势、科技成果优势和科技人才优势来改造我县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二是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区域性的、具有海岛和海洋特色的科技创新机制;三是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县级技术研发中心的组建,鼓励企业吸引科研机构和大院名校的科技力量进入企业,建立产学研联合体,通过创建科技研发中心,大力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的自主创新载体。(四)培育科技中介组织,构建公共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培育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构建以政府科技情报信息系统为主导、民间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为基础的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功能,积极鼓励和支持县域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科技信息、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人员培训和技术诊断等科技服务,逐步实现科技中介服务的组织网络化、手段现代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科技评价奖励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专有技术的保护和奖励,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和创造,鼓励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五)大力引导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一是加大自主创新宣传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二是引导和促进企业管理方式向现代企业管理体制过渡,建立企业内自主创新等科研投入的保障机制;三是积极鼓励企业根据不同需求采用自身引进、联合引进或共用技术服务机构的技术人才等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和利用技术人才,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拥有率;四是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转移到技术改造,逐步实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积极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引导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主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企业投入、社会集资、引进外资等多种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增加社会对科技的投入,从资金上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进一步加大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每年随法定继续增长。优化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向,通过政府资金的投向引导,促进企业的科技投入强度和提高科技项目优化。完善科技项目咨询评价体系,提高项目验收结题率,提高科技三项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还要主动协助企业包装好科技项目,努力向上级争取科技经费的支持。 (七)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努力壮大科技人才队伍积极实施科技人才战略,以比周边地区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一批科技人才在我县集聚,发挥科技人才的集聚效应,大幅度地提高我县科技创新水平;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培养乡土型人才和技工人才队伍,为半岛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开展企业人才素质调查,针对需求,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建立定点培训基地,实施“订单式”培训,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将就业、岗前培训从企业前移到大学,组织用人企业有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有选择地进行就业前的岗位技能培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短期培训、专业进修、学习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八)大力开展科普工作,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建立科普工作协调制度,加强科普场地设施建设,创新科普教育和宣传的形式、内容与载体,进一步夯实科普工作基础,着力提高科普工作水平;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突出青少年、渔农民和各级领导等重点对象,以点带面全面开展科技普及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科普基地、广播、电视等各种科普场所和媒介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动全社会形成爱科学、学科学、重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形成有利于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销售管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