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439557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 深刻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是核心技 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呼唤着数学教育的改革。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应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数学思 想的渗透,重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 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由应试教育向素 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首先最主要的问题是搞清传统的应试教育”与现代的素质教育的区别:前者是选拔教育,也是淘汰教育”;后者注重全面发展, 强调学生主动学习。 那么如何 实现这一目的,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加强和体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真正做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觉 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给学生创造合适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数学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为了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 生参与探究的兴趣,我们要积极开动脑筋,例如:在讲十几 减九这节课时,给学生营造的是卖气球、风车、猜谜、套圈 的场景,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极大地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争 相发现和提出问题,取得了比较好的课堂效果。二、重视实践操作,增强创新思维意识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 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操作、演示、实验等方法去理解、掌握 所学知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增长才干,发挥创造性。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以小组为单位,拼出不同的 长方形,并观察小正方形的总个数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 系,每行摆的个数、摆的行数、分别与长方形的长、宽有什 么关系。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就能初步体会到长方形 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学生操 作、观察的基础上,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展开争论, 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这一计算公式。整个推导 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 发明家”,品尝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参与创造的能力。三、面向全体,分类要求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在课堂练习当中, 要加大训练的份量。大体讲,练习题一般分为基础练习题, 如教材后的 做一做”可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去讲和做;变式练习题,如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去 讲和做;综合练习题,如教材中带星号的练习题,让学习基 础好的学生去讲和做。这样,全体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 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四、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知识权威地位。学生 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所有的知识。这种师生之间显然是不 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 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对学生回答过程的不完整,不应 指责,而是加以指导补充; 对学生思维受阻,不能置之不理, 而是给予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造性”答案,应毫不掩 饰自己的兴奋,给以热情的赞赏和鼓励等.从而把教学过程 变成探求真理的、带有感情色彩的数学交流过程五、渗透方法,促进学生的主体性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在知识里,体现在知识的发生、发 展和运用过程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数学方法的渗透,培养 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掌握了这种能力的学生就会 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主体 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记忆,是学会学习、发展创新 的前提。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 学习过程中来,除了要设计一些情境外,还要把科学的思维 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迁S=ab移,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 与学习的能力。学生一旦具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不断获得学 习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我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就注意演绎思想方法 的渗透,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已 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出示了一个缩小了长方形的 长的图形 正方形,要求学生计算面积,学生就用 这个公式计算出了正方形面积。这时稍加点拨:这是个什么 图形?学生恍然大悟,得到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数学 知识的运用是演绎思想体现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 学生能自觉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特殊的长方 形 正方形的面积,从中得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运 用学到的知识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知 识才是“活知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是小学数学教育面向新世纪 的发展方向,也是当前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每一位教师必 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六、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 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 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 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 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 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 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 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 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 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 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 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 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 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 底等等。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 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 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 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 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 ”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 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 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 意识的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 能完成的,只有坚持持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 创新意识是会逐步形成的。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 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 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 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 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 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 ”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 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 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 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完成 的,只有坚持持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 识是会逐步形成的。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 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