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现状的研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6372676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现状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现状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现状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现状的研究高一(6)班 指导老师:宋爱平组长;马进 组员:张伟强、宁洋、涂晓婧、黄捷内容摘要 每一个中学生都决定着一家之内是温馨欢乐还是忧愁苦闷,每一个中学生都即将担负四海之内是和谐安康或是衰败离乱的重担。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然而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社会、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是否到位?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孝文化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又有什么特殊意义呢?A family that is happy and warm or boring and unhapiness is partially decided by its child.Whether a country is harmonious and powerful or failed and disruption surely depends on its next generation.Filial duty is the traditional virtue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But the recognition of the high students to the filial culture is being weakened.Why this phenomenon is appearing currently? Only the education gotten in the society , the school and family is efficient? And can this situation be improved? What is the special significant of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is Chinese traditional filial culture in the present society ,especially with rapid growth of economy?关键词 中学生 孝文化 经济建设 社会稳定 建议前言:我组同学从孝文化涵义与历史沿革及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缺失的现状入手,通过对200名中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对本校刘若嘉校长的采访,以及与中国古代社会、邻国的对比中,探究了当代孝文化缺失现状的成因和改变现状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通过本课题研究,能使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孝文化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深远意义,对于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孝文化有借鉴意义。一、孝文化的涵义与历史沿革孝文化是孝意识的内容及其表征和过程之和,是人类最基本、最为活跃而又最易融合贯通的文化。我国古代殷商、西周是传统文化的开端和创造时期,殷人对祖先的祭祀是孝文化的起源。到了西周,人们依然对祖先进行虔诚而隆重的祭祀,但己含浓厚的敬仰、追念等血缘亲情的伦理行为,并增添了奉养父母的新意义,祭祀祖先是贵族的特权,奉养父母作为平民的义务,成为后世孝道德主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对孝的论述,已经涉及到后世孝道的方方面面,从而确立了传统孝道的基本面貌。汉代是中国帝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定型的时期,也是孝道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建立了以孝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它把孝作为自己治国安民的主要精神基础。魏晋至隋唐五代七百余年,孝道观念虽然时而淡薄时而强化,但各朝统治者都坚持汉代孝道的基本精神,清代的“孝廉方正”仍是进宫入仕的重要途径。其间最值得强调的就是孝道向法律领域的全面渗透,凭借法律力量推行孝道,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严厉批判的传统孝文化开始洗去尘封多年的封建专制性,转而向新型孝文化发展。并引导人们的时代意识、社会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人冲破家庭的牢笼和羁绊,站在时代前列,以天下和社会为己任,为民族尽其大孝。从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孝文化在促进国家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孝敬父母,尊君爱国的动人事迹,在今天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传颂不休,成为培育中华传统美德的母本。二、当代中学生孝文化现状及成因分析百行“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曾经是龙的传人重要标志之一,并且是中华民族可以引以为豪的美德。可是在今天,不孝在未成年人的身上时有体现,各种有悖孝道现象比比皆是,如有公开用言语顶撞父母的、有对父母不满甩门很重的、有不关心父母亲的现象时有发生,而那种未成年人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的,其至杀死自己亲人的也屡见不鲜,这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漠视,更是对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的不孝。我们就曾经在媒体报道中看到过浙江中学生徐力残杀母亲事件,还有昌江黎族自治县不孝儿子尹宁不满母亲唠叨竟用钢管将其打死等事件。湖南省有位13岁的中学生用菜刀砍死了正在沉睡的父亲,据报道说,他在接受审讯时说:“他(父亲)为什么批评我,骂我?”。新民晚报载,日本某青少年研究所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其对象是日本15所中学130名高中生、美国13所中学的1052名高中生、中国大陆21所中学的1220名高中生。问卷中问到:“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结果日本学生认为第一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美国学生认为第一是父亲,第二是球星,第三是母亲;而中国学生的前十位最尊敬的人中竟没有养育他们的父母双亲。1994年中考,江西省作文题为“我想有个-的家”。命题者本意想引发学生的心声,但没料到事与愿违,学生们面对现实中并不富裕又不安宁的家大发牢骚。以上种种现象的出现,表明目前中学生孝文化现状不容乐观,令人担忧。正因为他们心中无“孝”,或不知道什么是“孝”,什么言行是“不孝”,所以,才做出了害己、害人、害家庭、害社会的事情。可见作为祖国花朵的中学生,如果对孝道的意识无法有效增强,那必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本课题组也通过问卷,调查了中学生对孝的认识。组员向三明市区的中学生发放200份问卷,回收率达100%,随后进行统计。序号问题选项选择人数所占比例1您对孝的了解主要来源于A家庭教育7336.50%B社会影响3618.00%C学校教育7638.00%D其他157.50%2您多久和父母发生争吵A几乎每天105.00%B一周2914.50%C一个月3718.50%D几乎没有12462.00%3 您认为现在孝是否已过时A完全不需要提倡63.00%B有些可取之处4020.00%C大部分可取9045.00%D完全可取6432.00%4您对不孝敬父母的人的态度是A不愿与之交往4623.00%B愿意与之交往178.50%C无所谓3919.50%D厌恶这种人9840.00%5您对父母的健康状况了解程度A非常了解6633.00%B不是很了解11859.00%C完全不知道168.00%6您平时跟父母沟通主要是为了A与父母谈心4623.00%B寻求帮助3015.00%C随意聊天9346.50%D其他3118.50%7您记得父母中谁的生日A只记得父亲的生日157.50%B只记得母亲的生日84.00%C父母生日都记得12361.50%D完全不记得父母的生日5427.00%8父母所做的事不正确时,你会A婉言规劝11557.50%B支持73.50%C保持沉默2311.50%D强烈反对5527.50%9当父母询问学习成绩时,如果可以选择,你会A报喜不报忧3015.00%B 报忧不报喜157.50%C喜忧皆报14673.00%D喜忧皆不报94.50%从第1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影响的力量太薄弱,说明了目前社会“重孝”风气还未养成。第2、8题表明,中学生在正确对待父母的态度上有所偏差,不能正确处理与父母冲突的尚在多数。第5、7题显示部分中学生存在不关心父母或是不知如何关心父母的现象。第3、4题表明当代中学生能意识到孝的重要性的占大多数,但依然存在着要完全摒弃孝道,对孝道持漠视态度的错误思想。结合问卷我们分析认为导致目前部分中学生孝文化缺失有如下几点原因:1、经济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大潮深刻冲击了整个中国,国人忙于借鉴欧美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也不免良莠不分,将一些糟粕与不符合国情的方法也吸收了。中华传统的孝文化与欧美家庭教育就有很大的冲突。欧美家庭教育特别注重独立个性与民主开放,这是由欧美的历史背景、经济形态、社会条件、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等共同决定的。我国在学习其教育理念时,往往有极端片面的误区,盲目运用,怀疑甚至完全抛弃我国传统文化,一味追求所谓“平等”与个性,造成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盛气凌人,行为顽劣。 2、认识上的偏差 建国后尤其是文革时期,孝曾经因其为儒家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而遭到误解与全盘否定,认为孝文化是封建余毒,其留下的负面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3、素质教育的缺失 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人事制度及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升学被看作是唯一成才之路,而升学又取决于分数的高低,这就使得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在教育问题上体现出“三重三轻”,即重智育,轻德育;重功利,轻素质;重理工,轻人文。因此,无论是课本或是实践活动等学校教育都未把孝文化的教育作为重点来建设。这种功利性需求似乎是顺应了“知识经济”“技术时代”的潮流。但随之而来的是产生了一大批的缺乏人情味的“学习机器”。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所谓“人才”不仅不知回报社会,还有可能做出危害社会的事。 4、家庭关系的错位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家庭结构,大部分是一个孩子有6位直系长辈,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即所谓“倒金字塔制”或“四二一”制。在特殊生活环境下,中学生得到长辈太多关爱,导致其自幼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处事态度。作为父母长辈,将孩子奉为“小皇帝”、“小公主”,含在口中怕化了,且独生子女没有亲生手足,在家中习惯于养尊处优,颐指气使。这是家庭关系的错位与颠倒。作为中学生,平时在学校中压力很大,学习任务重,父母长辈期望大,有时一味将孩子作为“学习机器”不重视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自然的血亲关系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缺少了必要的孝道德教育。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缺憾。那么如何发扬传统孝文化,解决当代部分中学生孝文化缺失的问题呢?三、当代中学生中华传统孝文化的重建首先,从社会方面来看,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我国古代的做法与当今邻国的一些可取之处。比如汉武帝在用人制度上坚持“举孝廉”;不断完善有关“孝亲”问题的立法;由“孝亲”推及“敬老”,并将“敬老”也法制化。这些政策都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大一统、经济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说明大力建设孝文化是符合国情的,而且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 试看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说:“如果孝道不受重视,生存体现就会变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会因此变得粗野。”在新加坡,弘扬孝道不仅被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国家领导人还把弘扬孝道作为解决国家人口问题和老龄化问题的重要策略。注重从孩子抓起。1982年,在当时的李光耀总理的建议下,新加坡政府在中学三四年级的道德教育必修科目中,增设了儒家伦理课程。通过课堂教育的形式,把忠孝、节义、廉耻等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灌输给孩子。其中孝的内涵就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由于把儒家伦理教育纳入了国民基础教育体系,这就大大增强了孝道教育的普及性、覆盖面和影响力。为推动孝道教育,新加坡的中小学每年还会开展许多与孝有关的活动,这些活动寓教于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新加坡还规定中小学生每周必须用半天时间从事公益劳动,以此培训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每到公益劳动时间,不少孩子会去养老院照顾老人,这从实践层面培养了孩子的孝行。新加坡自十九世纪初期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殖民地屈辱史,但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它日益成为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亦有“花园城市”之美称。新加坡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加强对孝文化的建设正是基础性措施。说到同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也许很多人马上想到了韩剧。韩剧的风行是有其深刻原因的,举个例子,风靡一时的电视剧人鱼小姐中,雅俐英对瞎母的照顾,后来嫁到婆家每天忙于厨房,把厨房收拾得干净利落,想办法打动婆婆,还给奶奶写信,处好与公公婆婆的关系,她深深地爱着他的丈夫还爱着她的婆家。我们看了,这无不对她如此当媳妇,而心生敬意。这部剧中就连没有任何收入的奶奶,在家中的地位犹如太上皇,让电视机前的老人看了心生羡慕。韩国人非常信守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尤其深受儒家文化中“五伦”思想的影响。韩国人重视家庭和人伦关系中长幼尊卑的定位。而且他们认为,孝是人类一种生生不息的亲情之爱,是家和万事兴的基础。只有在家庭中尽孝,在工作上才能敬业,对国家才能尽忠。故而韩国东亚日报会长金炳绾曾说:不尽孝就无法在韩国社会立足。在韩国,每到寒暑假,各地乡校都会举办“忠孝教育”讲座,向学生宣传“忠、孝、礼”等传统伦理道德。以上都折射出:韩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仍能保有优良的传统文化,这不仅利于文化的传承,更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较我国古代的做法与邻国新加坡与韩国的措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保留民族习俗中优良的传统,能够促进经济的繁荣、国家的富强。本课题组认为,国家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注意到,中华传统文化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淡漠不仅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更会制约经济的发展繁荣。所以应该将传统文化诸如孝文化上升到国家政策来推广发扬。国家可有以下措施:1、针对当代部分中学生孝文化缺失的现象,可根据当前的社会环境,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包括中学生在内的广大青少年尊老养老,从法的角度来确保青少年应该尊老养老,而不仅仅依靠道德的信念来约束青少年。要严格教育,必要时惩罚对父母不尊敬、不孝顺的青少年,以形成全社会注重和监督孝行为的良好风气,培养中学生对孝身体力行的意识。2、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会、研究会等,尽可能地发掘孝的内涵,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以现代方式加以弘扬和推广。学校、社区、单位等各种形式的组织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特色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实践部门等,来探讨孝文化的内涵、实践孝文化的现实意义。这一做法有利于加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孝与现代生活的联系,让灿烂的文化遗产在新时期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3、设立孝文化节,使孝文化活动得以长期开展,以规模化、长期化的节日形式爱老敬老能提醒广大青少年关注“孝顺”这个重大的人伦主题。各地中学生可以因地制宜,用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传统的、现代的孝文化情节融入其中,通过这些艺术形式张扬孝文化,树立践行孝文化的模范人物,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孝文化意识。如通过融入孝文化情结的雕花剪纸,其内容可以取材孝迹可圈可点的传说故事、现代人物和感人事迹,在老人节、中秋节等特殊的日子里向青少年进行派发,无论是专业剪纸艺人,还是剪纸的欣赏者都可以从艺术中深刻感受孝文化的内涵。4、可学习新加坡,在中学课程中增设儒家伦理课程,要求学生背诵弟子规论语孟子等传统文化经典,或是加大儒家学说在语文课本中的内容,积极开展中学生关于儒家文化的大讨论,重点培养中学生的孝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在受到西方文化浪潮的冲击之后,中学的课程、教材都对宣传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有所淡薄。许多中学生存有中华传统文化无用于现代社会的思想,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非常不重视,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以儒家经典为代表的传统典籍晦涩难懂,对其没有兴趣,这些都很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在中学课程中增设儒家伦理课或是加大儒家学说在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让中学生从学习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中去感受古老文化的积淀,进一步掌握儒家文化中的孝文化。积极开展诸如“孝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大讨论、大辩论等活动,让厚重的文化在中学生面前变成一种鲜活的存在,真正地把握新时代孝文化的内涵,在自己思想意识中牢固树立孝文化的意识。5、可借鉴韩国,加大舆论媒体对孝文化的宣传和倡导。在各地社区及各种公众场所要多设些反映孝文化内容的海报。舆论监督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对公众的行为起到了很大的监督和约束作用,舆论可多挖掘各地感人的孝迹,进行赞扬和鼓励;严厉批判对父母不敬不养,甚至虐待老人的事件。这有利于社会形成重孝尚孝的风气。特别对于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来说,舆论的正确导向对其正确观念意识的形成有很大作用。媒体诸如公益广告、电影、电视剧,都应积极宣传孝行。文艺作品可观可感,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在诸如电影电视剧的剧情当中增大对感人亲情、孝行的比重,可以使中学生深切体会亲情的伟大与孝行的重要,进而能更好的行孝,并发自内心的敬爱父母长辈。其次,从学校方面来看,我们采访了三明二中刘若嘉校长,他认为学校对于孝道的教育从理论层面上是非常重视的,也非常注重教育学生对父母的尊重。但是实践起来,学校的控制作用和监督作用尚弱。他认为我们学校孝文化建设方面还没有具体措施,但是即将着手做这方面的工作。他特别提到可以借鉴上海七宝中学的感恩教育,要把孝文化教育作为一个主题、课题来做。他说道:“百善孝为先,广义上来讲,学生只有尊敬父母、尊敬老师、尊敬长辈才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才,孝是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基石”。根据刘校长的建议,本课题组认为学校应该:1、组织中学生定期为孤寡老人等献爱心。如在双休日、节假日等可去敬老院陪聊、陪玩,帮助老人搞卫生等;力所能及,为养老机构、贫困的孝子等捐钱捐物等;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孤独的老人进行歌舞表演等,为在全社会弘扬新时代的孝文化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2、学校可开展评选孝子等活动,为学生行孝提供身边的榜样。为培养学生的孝敬意识,吉林省吉林市第四十九中学开展以“尽孝心,见行动”为主题的评选“孝子”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绝大多数师生和家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项活动的积极意义:学生们知道省钱了;离家前会主动与父母告别;当与父母发生意见分歧时不再顶撞父母;不再将脏衣服留给父母洗了.从这个成功的例子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中学生中树立这样的榜样对于中学生行为培养有重大意义。3、学校可组织以孝为主题的艺术活动。可开展诸如征文比赛、舞台剧排演、书法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中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更深刻的理解孝的内涵,增强孝的观念,从而能身体力行的做到孝的要求。4、学校可创设一些有利的教育情境。诸如利用“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强化中学生的亲情意识和敬老观念,开展诸如给父母送张生日贺卡,为父母算笔我的人生帐,对父母说句感谢的话,为父母做顿饭菜,与父母拥抱,给父母洗次脚,与父母谈次心,承包项家务劳动,唱首好歌等等有意义的活动,使个体学生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理解父母、体贴父母、孝敬父母,让每个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无与伦比的养育之恩,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实践中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来回报父母。其三、从家长方面来看,由于当下部分家庭关系的错位和现行的教育制度、人事制度及社会观念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家庭教育天然的赋有德育尤其是孝道德教育的功能。而眼下德育功能却被智育或其他的功利性强的教育所替代。与教育的本质人的教育相违背。本课题组认为,作为家长应该:1、继承传统孝文化“敬亲”之尊亲思想,培养和发展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亲相爱血肉之情。重视家庭具有的天然的道德教育资源。不仅仅要培养“子孝”,更要做到“父慈”。平时父母应该多关心中学生的思想情绪波动,身体健康程度,而不仅仅关心学生的成绩,让中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父母的爱,真正有感恩于父母之心。这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培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深情,为中学生的行孝提供感情基础。2、建立真正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营造和谐道德教育氛围。尊重家庭成员的人格独立平等。要求父母长辈敢于接受中学生的教育,中学生善于学习父母长辈的德行。无论是一味地专制、服从培养出来的“小奴隶”也好,还是一味地自由放任培养出来的“小皇帝”也好,都缺乏民主的、平等的思想素养,这样的极端现象背离了家庭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教育,拥有民主平等家庭教育环境是实施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的保障。父母应与中学生多做沟通,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中学生,对其创新等各方面能力素质要加以鼓励与培养。3、父母为中学生树立起孝敬父母的榜样是关键。这种潜移默化式的影响对中学生孝敬父母、尊敬父母道德习惯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孩子面前怎样做人取决于孩子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环境。的确,中学生由于受到年龄阶段的限制,父母作为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最亲近的人,其所作所为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父母的一次行为示范胜过上百次的说教。因此,要提高孩子孝德素养,父母必须首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父母应敬爱、关心长辈,经常带中学生回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看看,帮忙做家务事,嘘寒问暖;每逢清明等祭祀活动时,应认真慎重的对待祖先,使中学生树立孝顺长辈、尊敬祖先的观念。4、父母要为中学生提供孝德实践机会,强化孝德体验。中学生孝德的形成,需要有实践历练。孝行是检验中学生孝心的唯一标准,只有孝心与孝行统一,中学生孝德教育才具有实效性。为人父母者要尽量多为中学生尽孝提供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深化他们的孝德认知,强化他们的孝德情感及体验。然而许多父母应怜爱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辛苦,就一味的包办,不仅导致一些学生自理能力差,也阻止了中学生行孝的机会。作为父母有什么需求可以明确告诉中学生,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庭中有什么大事可以让学生参与并让他们提出看法,家务劳动也可以让孩子适当地分担一些,等等。不要让很多中学生有孝心而无行孝的机会。经过这样反复的孝德实践,孝心也会真正在中学生心里扎下根。其四、从中学生自身来看,作为即将成年的中学生,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应该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完全可以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关于孝行为方面,我们应该:1、谨身节用,懂得体贴父母。一些中学生不顾家庭经济条件,电视广告上最新推出什么,他们就攀比着吃喝什么,什么最流行,他们就穿什么;什么最高档,他们便用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为自己买面子,给同学点歌,庆贺生日party一些工薪阶层的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只得勒紧裤带。这时非常不明智的行为,作为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在社会上立足的艰辛,不应该过分要求父母。我们应该懂得自我克制约束,理解父母。2、学会关心父母。学习之余,多与父母谈心,不仅要报告最近学习生活情况,更要关心父母身体和工作的情况,这既尊重父母,也是关心父母。还可以尽我们所能,帮助父母做做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3、勇于言“谢”与承认错误。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正是自我意识发展,自尊心很强的时候。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养育我们的人,父母对我们的帮助也是最大的,很多中学生对此抱有漠视态度或是因为与父母朝夕相处反而不好意思表示感谢。本课题组认为,虽然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是适当的表示感恩是很有必要的。对父母说一声“谢谢”,父母劳累时捧一杯热茶等,都是表达感激的很好方式。这不仅仅会让父母感到欣慰,也能增进感情,促进家庭气氛的和谐融洽。4、中学生行孝不应仅仅局限于对父母的孝。孝的涵义是深刻的,中学生不应仅仅孝顺父母,更应该好好学习,树立远大志向,学成之后以报父母和社会。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他将孝提升到一切道德,仁爱的出发点。所谓:“亲亲,仁民,而爱物”,只有爱自己的亲人才有可能将仁爱施与大众。所以中学生行孝的最终目的是报效祖国,实现自我价值。四、加强中学生孝文化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深远意义本课题组认为,大力提倡孝道,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孝经阐述了不单对父母要孝,还要扩而充之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谓之大孝。孟子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公德者私德之推也”,这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小及大,推己及人的思想是非常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是由个人、家庭这样的小细胞构成的,要让社会和谐,小细胞的和谐稳定是根本。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如果大家都能孝顺父母,孝于祖宗,社会风气就趋于厚道了。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今年两会后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上,温总理说:“高尚的经济学应与高尚的伦理学结合在一起”。高尚的伦理学不仅表示社会分配的合理,也表现在每个家庭的和谐稳定。在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之下,中国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中学生的努力。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大孝文化建设力度,必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的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参考资料书籍:1、孝经 2、孟子 3、东方道德研究(第八辑) 4、论语别裁 5、中国儒学讲稿网站:1、和谐校园建设视野下的中学生孝道教育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 2、汉代“以孝治天下”初探 3、孝德: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的基础4、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 附录:一、采访: 时间:2010-4-24 对象:三明市第二中学刘若嘉校长 问题:1)您认为现在学校对中学生孝道教育的关注度够吗? 2)您认为学校应如何加强孝文化建设? 3)您认为孝道教育对和谐校园的建设有什么意义?二、问卷调查:关于当代中学生对“孝”的认识的调查问卷1.您对孝的了解主要来源于:A家庭教育B社会影响C学校教育D其他2.您多久和父母发生争吵:A几乎每天B一周C一个月D几乎没有3.您认为现在孝是否已过时:A完全不需要提倡B有些可取之处C大部分可取D完全可取4.您对不孝敬父母的人的态度是:A不愿与之交往B愿意与之交往C无所谓D厌恶这种人5.您对父母的健康状况了解程度:A非常了解B不是很了解C完全不知道6.您平时跟父母沟通主要是为了:A与父母谈心B寻求帮助C随意聊天D其他7.您记得父母中谁的生日:A只记得父亲的生日B只记得母亲的生日C父母生日都记得D完全不记得父母的生日8.父母所做的事不正确时,你会:A婉言规劝B支持C保持沉默D强烈反对9.当父母询问学习成绩时,如果可以选择,你会:A报喜不报忧B 报忧不报喜C喜忧皆报D喜忧皆不报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