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徐文长》教学设计

上传人:pw****6 文档编号:46370616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聪明的徐文长》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聪明的徐文长》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聪明的徐文长》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聪明的徐文长 1.会认 “智、勉”等8个生字,会准确书写“徐、考”等10个生字。2.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住对人物动作描写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徐文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解决问题的“妙”处之所在。4.通过学习课文,学习徐文长遇到问题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好品质。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徐文长解决问题的巧妙之处,学习他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品质。三 教学难点:1.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词,通过“莽莽撞撞”“轻轻巧巧”两种过桥方式的对比,以及竹竿取物的巧妙体会徐文长的“聪明”智慧之所在。2.认真读悟第二自然段,并结合看图,了解桥身特点,为后文感悟徐文长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巧妙做铺垫。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激趣导入1. (板书:聪明),看到“聪明”这个词,你想到了谁?2. 今天我们就要去理解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板书:徐文长),想去读读他小时候的故事吗?一起来读读课题。二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 请同学们翻开书130页,大声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徐文长小时候的那几件事?2. 这些词语能读准吗?(沾水、勉强、怔住、莽莽撞撞、轻轻巧巧、欢呼雀跃、叽叽喳喳)3. 读完了吗?说给同为听听吧!4. 谁来说给大家听听?(板书:提水过桥 竹竿取物)5.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那几个自然段写了“提水过桥”?那几个自然段写了“竹竿取物”呢?三 精读故事一,感悟精妙1. 这节课我们好好来读读第一个小故事吧!(师配乐范读:故事发生在明朝时期一年的春天,徐文长的伯父想考考孩子们的智力徐文长是怎样过桥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徐文长是怎样提水过桥的?这办法妙在哪儿?能够用铅笔画下相关的句子。2. 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位听听,再说说你认为妙在哪儿。3. 交流好了吗?谁来把你找到的地方读给我们大家听听?(一) 教学第五段1.(生读第五自然段)你找到的是这个段吗?(课件出示第五段)都来读读这段话,看看徐文长具体是怎样做的?把你认为关键的地方圈出来。2. 谁来说?(相机突出动词:找、系、放、牵、走)同学们是这样一个过程吗?3. 再读读这段话,注意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想想徐文长到底是怎样想的?妙在哪儿?4. 谁来说?(学生可能会说,他把水桶放进水中,能够借助水的浮力减轻桶的重量,这样过桥的时候就会更轻,绳子则起到了牵引的作用)你们平时注重到水是有浮力的吗?伯父给的条件有两桶水和一座软桥,而徐文长却利用了水的浮力和绳子来帮忙,你感受到了什么呀?5. 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名读,徐文长过桥顺利吗?从哪读出来的?(抓住“轻轻巧巧”)能再读读这句吗?读出轻轻巧巧地感觉。6. 还有谁也想来读读?是啊!这个办法真不错!让徐文长轻轻巧巧地过了河。其他的孩子面对这道难题都是什么样的表现呢?(二) 教学二三自然段1. 谁来说?能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吗?(第三段)2. 从这个孩子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学生可能说这个孩子没有经过仔细思考)3. 你们从哪个地方读出他没有仔细思考呢?(抓住“莽莽撞撞”)能读一读吗?这样提着两桶水强行过桥,行得通吗?你们怎么知道行不通?4. 指名读(第二段)5. 谁来说为什么行不通?(抓住“桥身软”、“贴水近”)是啊!这样强行过桥肯定行不通,是啊!孩子们听说过桥有礼物都欢呼雀跃,可一看这桥就不吭声了。孩子们你们心里在想什么呢?(指名补白)6. 那这孩子为什么还这么做呢?原来他是想莽莽撞撞地碰碰运气啊!真是可爱!谁再来读读这个句。7. 看见这个幕,孩子们的反应是“怔住了”。他们在想什么?徐文长又在想什么呢?(完善板书:竹桥软 水桶重 用水浮 用绳拉 轻轻巧巧过河)8. 由此,同学们你们觉得徐文长这孩子怎么样啊?(相机板书:聪明)生边说边圈出“水”和“绳”9. 同学们,徐文长真是一个仔细观察、善于动脑的孩子,你们看,伯父出了这道难题,条件中有桥,有水桶,其他孩子深陷其中,手足无措时,他却懂得观察利用身边的事物,巧妙地使用浮力和绳子,轻轻巧巧地过了桥,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师生合作读四五段)四 练习复述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件小故事吗?五 板书设计 22聪明的徐文长 提水过桥 竹桥软 水桶重 用水浮 用绳拉 轻轻巧巧过河 聪明 竹竿取物教材解读与处理:徐文长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从小就很聪明,关于他的智慧故事有很多都在明间流传。这篇课文通过徐文长小时侯提水桶过桥和竿上取物两件事的描写,表现了徐文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解决问题办法的巧妙。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写徐文长用巧妙的方法提水桶过桥,用其他孩子和他进行对比,更突出了徐文长思维的独特。第二部分(6自然段)写徐文长把长竿伸进井里,轻松取到了礼物,进一步表现了徐文长思维的与众不同。这节课我执教第一课时,重点处理“提水过桥”这个故事,仔细斟酌之下,我决定从第五自然段入手,牵一发而动全局,因为第五段中徐文长究竟是怎样过桥的是本节课的教学核心,所以想以此为起点也以此为终点开展教学,由第五自然段向上文辐射,首先解决徐文长到底是怎样提水过桥,他怎样一步一步实施的,指导读好表示动作的内容,接着从徐文长为什么“找”来绳子,把桶“放”进水里,可以直接推向第二自然段关于桥身特点的内容,重点处理“桥身软”、“贴水近”,体会提水过桥行不通。再从徐文长“轻轻巧巧”的过引发学生们的思考,看其他孩子是怎么过桥的,进而进行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处理“莽莽撞撞”,并把两者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徐文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特点。本文教学中,设计了补白点和语言训练点,第一处在第二自然段中孩子们看见软桥不吭声了后,这些孩子们心里会怎么想呢?在此进行合理的语言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入情入境感受任务的内心想法,另一处在第三段中“个个都怔住了”这个地方,可以为徐文长内心想法进行补白,看看他见到那个莽莽撞撞的孩子失败后,自己在做着怎样的思考与打算,进而更能体会他的做法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