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国际发展话语的重塑——中国与非洲国家农业合作的方式与反思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6350441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 国际发展话语的重塑——中国与非洲国家农业合作的方式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word】 国际发展话语的重塑——中国与非洲国家农业合作的方式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word】 国际发展话语的重塑——中国与非洲国家农业合作的方式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发展话语的重塑中国与非洲国家农业合作的方式与反思第28卷第4期2011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JournalofSocialSciencesEditionVo1.28No.4Dec.,2011国际发展话语的重塑中国与非洲国家农业合作的方式与反思徐秀丽徐莉莉摘要中非合作关系日益得到政界和学界的关注,一方面,由于相关研究信息的缺乏或偏差,中非合作往往与新殖民主义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其不同的哲学和方式可以为现行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发展框架提供启示与机遇.文章以中非农业合作作为案例和切人点,探讨了中非农业合作中发展援助,贸易和投资相结合的特点,并在更广泛的视角上反思了中非合作对于现行国际发展框架所提出的挑战与机遇,主要包括:第一,与其援助,不如发展商业?重新思考发展援助的实质与地位;第二,谁是发展的主体:发展干预的边界与主体角色的塑造;第三,重塑国际发展话语:更多新兴国家的参与.关键词国际发展;话语;中非农业合作中国作为一个非传统援助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9年中国已跃居为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国政府向非洲国家提供的贷款将超过世界银行,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以下简称”中非合作”)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这些焦点主要集中于对中非合作中援助与投资和贸易混合的方式,援助数量的不透明性,无政治附加条件,以及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探讨,并逐渐形成两个方面的基本主张.一方面,由于相关研究信息的缺乏或偏差,中非合作往往会与土地攫取,资源掠夺,中国劳工涌人,环境污染,以及阻碍民主,支持暴政等”新殖民主义”词汇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许多研究也从中国的发展援助方式中得到启示,认为中国的发展哲学,话语和实践与现行的国际发展架构之问形成诸多差异,因而首先有必要重塑概念理解这种差异,并借此反思现行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发展话语,援助的优先领域和政治架构等.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国与非洲国家农业合作(以下简称”中非农业合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方式和特点的展示,从更广泛的角度探究中国国际发展实践给现行国际发展框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一,中非农业合作的方式:发展援助与经贸合作相混合.并以后者为重点中非农业合作的方式按不同的标准区分,可分成不同的类型.一般按照合作的理念与主体,可以分为发展合作,经济合作和贸易合作三个方面.其中,农业发展合作主要是指与多边,双边和非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2OlllOO2本论文得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子课题”新时期中非农业合作的战略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09JZD0039-06)的支持.此研究也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的支持,是笔者之一在剑桥大学访学期间的部分研究成果.徐秀丽,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发展管理系副教授,博士,邮编:100193;徐莉莉,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发展与管理博士研究生.这里称”非传统援助国”(nonDACdonor),而非”新兴援助国”(emergingdonor),因为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提供了对外援助,只是进人21世纪后援助的规模和影响要大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非传统援助国比新兴援助国更为合适.第4期徐秀丽等:国际发展话语的重塑政府组织通过财政援助,技术援助及粮食援助等方式而展开的在农业和农业相关领域的合作,经济合作主要指投资和技术转移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技术合作,贸易合作主要是指农产品进出口.从合作的主体上看,发展合作的主体一般是政府以及非政府机构等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主要通过官方和非官方发展援助机制开展;而农业经济与贸易合作(统称为”农业经贸合作”)的主体一般是商业性的公司或企业等私人部门.从历史上看,中非农业发展合作和贸易合作历史较长,从20世纪5060年代就已开始;而中非农业投资合作则相对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后开始得到迅猛发展.中非农业发展合作的具体方式包括一般物资援助和粮食援助,派出农业技术专家,培训,援建农场,援建试验站,推广站和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等.其中,一般物资援助主要是指在援助资金项下,结合在非洲的援建项目以及非洲国家政府提出的需求提供所需生产生活物资,技术性产品或单项设备,并承担必要的配套技术服务,农业合作中的主要物资包括农业机械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粮食援助包括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比如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向非洲国家直接提供粮食,但正如中非农业合作论坛所强调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非洲国家自身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能力才是中非农业合作的根本目的,因而培养非洲国家自身的人才和生产能力便成为援助的重点;派出农业技术专家包括通过双边和多边援助计划(比如通过”联合国粮农计划粮食安全特别行动计划框架”)向非洲委派长期或短期的专家,这些专家都来自中国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的第一线,旨在通过实地的交流和指导,为非洲各国培养本土的农业技术专家;培训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派出农业专家,农业示范项目在非洲国家开展的针对非洲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小农户的培训活动,另一种则是邀请非洲的农业官员,技术人员来中国接受培训,其中互换留学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形式之一.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以来,中国更加重视对非洲技术人员的培训,中方设立了”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在华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对非人才培训班,这些培训一般包括课堂讲授和实地走访两部分,为学习者开阔眼界,转换思路,增强对于中国发展经验的了解.援建农场,试验站和技术推广站是中国最早向非洲提供农业援助的方式,早期主要单纯依靠中方专家和中方资金援助,但由于非洲国家普遍缺乏中国强大的组织制度和动员能力,也没有像中国那样土地资源稀缺对粮食需求的压力,因而大部分农场和试验站一旦移交到受援国政府以后,其经营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就容易出现问题,”建设一移交一中断一再投入一再移交一再中断”的运行过程是众多农业援助项目的写照.如加纳阿菲菲水稻农场就因为加纳政府无法保证该农场10个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工程维修运行费用最终只能将农场耕地分配给700多户农民耕种,我方援建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工具也无法使用”.再比如1979年,我国在几内亚援建了金迪亚农业技术实验推广站,1982年建成后就将农业技术实验推广站移交给几内亚政府管理,在一度难以运行之后,1989年我国政府再次向试验站提供资金和派出专家,但1999年项目结束,我国不再投入资金和撤离专家后,试验站又再次关门.正是基于发展项目可持续和可重复性方面的考虑,中非双方的政界和学界都开始意识到”中非农业合作若是按完全公益性原则运行则无法长期可持续,因而21世纪的中非农业合作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强调市场机制”.2O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国内国营农场体制,农业试验站和技术推广站的市场化改革,以及中国援外体制的改革,中国政府开始鼓励和允许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参与到援外工作中,中国农垦集团以及各省的农垦集团开始介入对非洲援助的部分农场专家官员们也普遍认为非营利性的合作难以长久,不可持续发展,因而都提出要探索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指出:”中非农业合作若是按完全公益性原则运行则无法长期可持续,因而21世纪的中非农业合作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强调市场机制.”WeiJianguo.africa,TopoptionforChinasAgriculturalInvestmerit.XinhuaNewsAgency,20020928.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进行改制和改革,农场模式从纯粹的政府主导的援助模式开始转向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优惠,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模式.如中国农垦集团江苏农垦公司在赞比亚援建的中赞友谊农场,喜洋洋农场,阳光农场等均是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由中方派驻农场经营管理人员,雇佣当地的农民作为产业工人,生产当地需要的农产品,销售给当地的市场.由于其追加投资来自于企业,因此这些农场也就逐渐变成了中方企业所有的经营性海外公司,已经具有农业经济合作的特征,这一改革也带动和鼓励了中国的民间资本开始在非洲进行农业投资.在试验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方面,2006年,我国政府在原有基础上启动了建立1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援助计划,2009年又追加到20个,目前已在建1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从表面形式上看,与原有的农业试验站和技术推广站援助没有很大区别,其创新之处在于中国农业企业的参与,即先通过政府援助资金启动中心建设和初期运行,然后通过援建企业企业化经营来维持援助资金投人停止后的正常运转.目前参与中心建设的农业企业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四川华侨凤凰集团,陕西农垦集团,湖南省袁隆平农业高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农垦集团,湖北农垦集团,中机美诺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八桂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江西省华昌基建有限公司,以及山东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等.由此可见,目前中非农业合作的主导思想是以农业经贸合作为主,具体体现到官方的合作政策宣传上,就是坚持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合作方式,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方针等.根据Wang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中国在非的商业资金流增速明显快于援助资金流,援助相对于贸易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0%21%下降到21世纪初的3%4%.在中国流入非洲各国的资金流中,援助资金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更多地被视为一项杠杆资金,以撬动商业资本,促进受援国的自主经济增长能力,这也符合中国对外援助”五个坚持”中的第一个原则”坚持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中国的官方援助资金部分,也更多地关注受援国资本支出项目和生产性部门的发展,而非直接支持其财政支出,政府治理或与公共服务相关的外部咨询等.可以说,在这样的框架下,中非之间双向的经贸关系更重于单向的援助关系,商业私人部门处于整个合作关系的中心舞台.正如King所指出的,中国对非的援助在更为广泛的经贸合作和交流中只占极少的一部分,”中国更喜欢一种互惠的经济合作,而不是单纯的发展援助”.事实上,在中非农业合作的实践中也很难完全将以公共部门为主体的发展援助和以企业为主体的经贸合作完全区分开来,他们之间的边界相当模糊.根据Cotula等的研究,中国在非洲的土地投资,公共部门的投资和私人商业投资之间的界限并不易分清,在中国排在前30名的跨国企业是国有的,2003-2005年问,80%85%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源自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带有很强的公共性,它们的高级职员由国家任命,首席执行官具有行政级别,私人企业则通过各种正规和非正规的渠道来与公共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和一致性.Freeman等也指出,在赞比亚的15个中国农场中有6个是国有农场,而这些带有公共性质的部门投资通常被认为是发展援助,而非商业性投资.迄今为止,学界并没有对这种多元混杂的发展援助执行主体有过系统的分析和归类,不管是发展援助还是经贸合作中,有的执行主体是公共部门,有的则是私人部门,相互之间并无清晰的划分;执行的项目有的归属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展援助委员会(DAC)官方发展援助(ODA)的范畴,有的则不是.Briutigam等则直接将中国的援助框架和传统援助国所界定的官方发展援助进行对比,指出中国的对外援助资金界定和统计有自己的标准,并不追随传统援助国,也并根据外交部,商务部,新华网等网站新闻资料整理.历届中非合作论坛也始终将企业作为中非合作的主体,比如2003年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上也宣称:”论坛搭台,企业唱戏,推动企业作为中非合作的生力军.”第4期徐秀丽等:国际发展话语的重塑不向DAC进行年度汇报统计.比如在中国,债务减免并未计入官方发展援助的范畴,而在传统援助国则被列入;再比如,中国的优惠贷款援助只计算其对于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利息补贴,而不是像DAC国家那样计算贷款的全额;此外,中国的对外援助预算中通常还包括军事援助,以及为外资援助合资企业(foreignaidedjointventure)和合作项目所提供的贷款,但:是并不包括它为在华留学生所提供的奖学金,而在DAC国家中,ODA也不包括为私人投资所提供的支持,但奖学金肯定是包含在内的.中国发展援助与商业经贸活动之间的混合状态不仅体现于合作主体边界上的模糊性(国有企业的商业性和公益性的混合性),公私关联上的隐秘性(通过各种正规的或非正规的渠道,私人企业与公共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和一致性),以及运作主体的动态性(比如前期是政府援助,运行一段时间比如四年后引入企业经营);还体现于在实践中发展援助经常与不同形式的投资鼓励项目和出13信贷项目结合起来,具体体现在援助先行,贸易和投资等商业活动跟进,其中也包括备受西方质疑的”安哥拉模式”(Angolamode1),即在受援国没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两国约定将未来在受援国开采出来的资源用于偿付受援国所得到的优惠贷款,在这个模式中,中国的国有企业一般是中非合作的主体,实施相应的援助建设项目,它们往往得到大量补贴,重视长期的战略利益,因而其市场竞争性在参与国际项目竞标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质疑.二,国际发展话语的重塑:超越中非农业合作中非农业合作方式中援助与投资,贸易相混合的方式,再伴以参与援助部门的分散性,援助数量的相对不公开性,援助的无政治附加条件,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尤其是由于缺少对当地劳工法律,环境保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了解而导致的冲突等这些要素都使得中非农业合作对现行的国际发展框架带来一定的挑战.事实上,中非农业合作只是整个中非合作的一个缩影,它与现行以传统援助国为主导的国际发展援助框架之间的差异一方面使人们在审视现行的中非合作框架时具有一定的参照;另一方面,也使人们有机会看到另一种不同的选择,从而对现行国际发展框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反思.本文简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反思1:与其援助,不如发展商业?重新思考发展援助的实质与地位发展援助最早源于英国的海外殖民时期,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发展援助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开始,迄今也已有60多年的历史,作为”二战”后的一种政策创新,它强调援助方为提高受援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而提供的具有财务优惠性质的赠款,贷款或一般物资支持,具有一定的让利性和公益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以传统援助国为主导的现行国际发展援助框架中将商业性的经贸合作与公益性的发展援助相区分的原因之一,这种区分可以避免援助与商业性私人资金之间发生竞争,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商业竞争上的不公平.回顾历史,其实所谓的援助,贸易和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在早期英国:殖民时代就有类似的经历,当时英国殖民者不仅涉及为英国消费者提供商品,也涉及英国公司的投资,还涉及英国殖民办公室为非洲提供道路,港El,交通设备等方面的援助,法国和葡萄牙亦是如此.但在”二战”后,援助,贸易和投资三者之间的捆绑就逐渐脱钩了,这中间经历了漫长的讨论和协商,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1978年的”官方支持性出口信贷(即将援助与购买援助国的商品和服务相连)”到1992年的”赫尔辛基一揽子计划”,再到2001,2008年及最近的一系列协商,传统援助国之问才最终达成了一系列”君子协定”,用以协调援助与商业活动之间的关英文里经常称之为tiedaid,integratedstrategy,packagedeals,packagedfinancingmode或coalitionengagements等.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系,逐步在原则上使官方发展援助与投资,贸易相脱钩,但未曾料到的是,如今这种构建起来的秩序却重新受到了一系列非传统援助国包括来自中国援助方式的挑战.需要重新思考的是,从本质上看,国际发展援助仍然属于国际资本运动的范畴,资本运动具有赢利性,因而国际发展援助在具有让利性和公益性的同时,也具有经济性,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政府所主导的战略性商业行为,兼具政治性和战略性,传统援助国之问所达成的”君子协定”本身便是这样一种政治性和经济性的体现,反映了发达国家之间的援助版图与利益分配.正是基于国际发展援助这种多元复杂本质的现实认知之上,援助国才能将发展援助置于更广泛的国际合作背景之下,真正认识到发展援助在受援国发展日程上的优先序,及其与其他合作关系模块(比如发展商业关系)之间的协调,这也是为什么有关援助有效性和援助疲软等话题不断被提及的现实诱因.对于受援国而言,正如中国驻马拉维大使所说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依靠援助发展起来的,发展经济是你们自己的任务,你们必须自己去做.”援助的作用是有限的,培育自身经济发展的主体,发展商业成为新一轮发展研究关注的焦点,”与其援助,不如发展商业”,耶鲁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各大名校的非洲研究专家也纷纷引导人们重新思考商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对于非洲发展的意义.正如牛津大学教授保罗?科利尔在最底层的十亿人中所说的,不管在增长前面冠以何种定语,最底层的10亿人(绝大部分在非洲)所面临的问题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增长.因而,现在非洲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起便于商业发展的支持性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反思2:谁是发展的主体:发展干预的边界与主体角色的塑造自”二战”以来,国际发展的主题不断演变,从20世纪4050年代强调经济增长,国家建设,60年代的人力资源建设,70年代的社会和农村发展,到80年代的结构调整,90年代的治理,减贫,及进入新世纪后的综合性千年发展目标等,有关发展问题的国际探讨总的来说仍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国际援助者的手中.对于非洲大陆,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而言,在经历了5O多年的援助支持之后,仍然未走出贫困,甚而在整体上被远远地抛在了全球化的后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发展主体自主性的缺失,或者说发展主体的发育迟缓.有关发展主体的探讨是一个复杂的议题,但政府与国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世界银行指出的那样,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关于政府在发展中作用的反思所总结出的教训只有细微的差别.政府主导的发展(在有些国家)已经失败了,但是没有政府的发展也将是失败的.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正基于此,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出了”善治”的概念,并以此作为援助的附加条件.然而,依靠外部标准支持下的结构调整计划最终被证明还是失败了.中国发展援助中不附加政治条件一直备受传统援助国所诟病,认为其与支持专政体制,削弱社会与环境标准,援助仅强调政府机构间的联系,而没有倾听其他社会机构的机制等紧密关联,然而,当人们过度探讨”不附加政治条件”的优劣时,却忽视了这句话所伴随的”不干预别国内政”,”非洲国家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经历,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政治平等,相互信任,经济双赢”,”在商言商”等类似的语境.正如King所言,在中国政府2006年所发布的中国对非洲政策白皮书中,除了多次提及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文件从未使用”削减贫困”或”贫穷”这样的词.对于中国而言,非洲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大陆,而非西方所宣传的贫困的,腐败的,疾病丛生的大陆.当中国论及”发展合作”时,尽量避免使用”援助者”和”受援者”这样的字眼,而是更强调”南南合作”,”团结”,”信任”,”共同谋求发展的穷朋友”等.上述话语所呈现出来的姿态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非洲各国的主体性地位对于平等互利的只是原则上将援助与商业性活动脱钩,也有学者指出西方的发展援助在实践中从未与商业活动脱钩,比如来自利兹大学东亚研究系的SoyeunKim博士就对此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持这种观点,见文献7.第4期徐秀丽等:国际发展话语的重塑合作对象而言,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能够得到承认并受到尊重,自己的贡献与价值被合作方所需要并认可,而非仅仅是需要单向扶持的对象,这对塑造一国的自主心态弥足关键.非洲并不是需要通过外界繁琐评估与给予的客体,而是自主发展的主体,有权决定自己的发展进程诚然,这种主体构建的过程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并可能导致上述”援助中不附加政治条件”而引致的种种问题,但唯有通过这样自主的摸索与学习,发展主体的意识才能深植于该国民众与政府的心中,从而获得内源式的长期持续发展,也正因如此,相对而言,双向的商业合作比单向的发展援助更能塑造一国的拥有感和主体意识,因为”商业合作将项目的发展与企也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了合作项目的成效;同时,商业合作能够增加受援国获取更多收益的机会,并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而,外界的发展干预需要保持合适的边界,允许学习过程中必要的失误与挫折,并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至如何更好地降低商业合作的副作用上.反思3:重塑国际发展话语:更多新兴国家的参与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大批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的行为主体,再加上2O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世界事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治理过”_2,因而促进了各个国际事务领域中国际机构与制度的产生,世界贸易组织(WTO)如此,国际发展框架亦如此,后者包括一系列多边的(比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系统以及区域性的亚洲开发银行,欧盟等)和双边的国际发展组织和非政府机构,并遵循一定的准则和规范,目前这套规范在很大程度上由经合组织DAC成员国所主导,比如援助时强调附加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条件,遵循2005年巴黎会议中所强调的援助有效性,注重千年发展目标的衡量,注重采取预算支持的方式等.但随着一系列非传统援助国的兴起,现行的国际发展框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这些非传统援助国包括不属于发展援助委员会的经合组织成员,不属于经合组织的欧盟新成员国,OPEC国家,以及新兴的BRICs国家,相对而言,这几类国家援助量和援助条件等方面数据的可获取性比较有限,也缺乏与其他援助国援助政策的协调.King注意到,中国的对外援助有着自己的话语体系,比如更多地关注中非之间更广泛意义上的经贸”合作”关系,而非单向的”援助”关系;也较少使用国际发展界所盛行的”善治”和”减贫”等字眼,而更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等;千年发展目标的概念尽管也被中国政府所接受,但中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小康”.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中国也强调某些同样的词语,但含义却与西方不同,比如中国在对非政策时较少提及”贫困”,但若提及,则强调的是中国与非洲国家一样是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再比如中国也强调”善治”,但对于中国而言,发展绩效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就是善治.这些发展话语上的差异,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差异,比如官方发展援助统计数据与管理系统上的不一致性(比如在中国,援助是多个部门分散负责的,中国也不必向DAC批示年度的官方发展援助数量等),中国在发展方式上更多地基于项目合作的方式之上,而非传统援助国的一揽子预算支持方式,避免了援助资源的被侵蚀,这些因素都使得中国与现行以西方为主导的DAC系统之间形成一定的张力.已有少数学者开始关注中国的发展援助对于国际发展话语与框架所带来的影响,根据Brautigam的评述,Humphrey和Messner在2006年时就指出,中国的崛起将给以传统援助国为主导的国际发展日程和工作的优先序带来影响,由此可能重塑发展战略和政策.Briutigam,Davies和中国研究中心(theCenterforChineseStudies)在2008年也都对中国发展援助特色显示出兴趣,StefanStable甚至指出中国援助与现行的国际发展援助框架形成竞争关系,并称之为与”华盛顿共识”有异的”北京共识”.Bosshard和Brewer在2008年发表的文章中也认为中国援助框架为受援国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从而可以规避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提供的不良发展政策指导.Kragelund认为中国所实施的作为南南合作一部分的发展援助与西方的发展援助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对于传统援助国而言,需要更多地了解和理解非传统援助国的方式和特点,看看这种援助对于?32?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11正投资和贸易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现行的国际发展援助框架与WTO相比,并没有形成具有权威性和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援助领域机构分散,各行其是,尽管已形成了一些基本规范,规则和共同目标,但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非正式的协议,对援助机构缺少约束力,完全靠自觉实施.正如一位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国际援助架构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没有一个能够把所有关键的游戏者带到一起,就援助架构的改革问题进行讨论并最终作出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论坛”.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入更多非传统援助国的参与,重塑国际发展话语是未来一个重要的课题.最后,就中国而言,重塑国际发展话语说起来还太早,如何进一步廓清自身中非合作的模式,改善对非援助与更广泛意义上的中非合作的管理,宣传中非合作的模式等,还需要一个学习,摸索以及与现行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发展援助框架磨合的过程.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中非合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宏观层次还是微观层次,所涉及的主体纷繁复杂,利益分化,价值多元,宏观层次的政策并不能轻而易举,自然顺畅地被微观层次的主体所落实.说到底,不管宏观的战略和政策究竟如何,真正决定中非合作成效的是微观层次的合作实践,以及中非人们之间的实际互动,而加强微观层次的动态研究,并加强宏观政策和微观实践之间的联接是一个亟需关注的课题.参考文献1TullD.ChinasEngagementinAfrica:Scope,Significance,andConsequences.JournalofModernicaStudies,2006,44,(3):4594792ZafarA.TheGrowingRelationshipbetweenChinaandSub.saharanAfrica:Macroeconomic,Trade,Investment,andAidLinks.TheWorldBankResearchObserver,2007,22:1345f678FisherM.InZimbabwe.ChineseInvestmentwithHintsofColonialism.TheAtlantic.2011(Jun24).http:WWW.theatlantic.corn/international/archive/2011/06/in.zimbabwechineseinvestmentwithhintsof.colonialism/240978/KingK.ChinainAfrica:aNewLensonDevelopmentCooperation,withaFocusonHumanResources.SpecialIssueof阢时AsiaandAfrica(InstituteofWestAsianandAfricanStudies,CASS,Beijing)onComparativeCultureandEducationinAfricanandAsianSocieties2006a.(forthcoming)FAO.FinancingAgriculture:Issues,ConstraintsandPerspectives.Reportofthe34SessionofConferenceinRome.November2007:iii:1724KragelundP.TheReturnofNonDACDonorstoAfrica:NewProspectsforAicanDevelopment?DevelopmentPoli-cyReview,2008,26(5):555584BriutigamD.China,AfricaandtheInternationalAidArchitecture.March2010.http:/WWW.afdb.org/fileadmin/uploads/afdb/Documents/Publications/WORKING%20107%2O%20PDF%20E33.pdf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白皮书.(2010一l223).http:news.xinhua12911734.htm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20110421).http:news.xinhuanet.corn/politics/201104/21/c一121332528.htm1O韩长赋.加强中非农业合作,推动共同发展.(2010811).http:/WWW.gov.en/gzdt/201008/11/content.1677114.htm11郧文聚.从国际援助的发展看中国对非农业援助.西亚非洲,2000(2):172312WangJY.WhatDrivesChinaSGrowingRoleinAfrica?IMFWorkingPaperNo07/211.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2007.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p/2007/wp07211.pdf13KingK.AidwithintheWiderChinaAicaPartnership:AViewfromtheBeijingSummit.PapertoworkshoponChinaAfricaLinks.2006b.http:/WWW.hku.edu/cerc/KKarticle/4.China?Africa%20Partnership.King.2006d.pdf第4期徐秀丽等:国际发展话语的重塑?33?141516171819202122【2324戴维斯.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政策及评价.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9):3844CenterforChineseStudies,HowChinaDeliversDevelopmentAssistancetoAnica,repopreparedforDepartmentforInternationalDevelopment(DFID),UK,March2008.http:/collection.europarchive.org/tna/2O0803O512O132/http:dfid.gov.uk/pubs/files/chinadevafrica.pdfSpringAnita.ChineseDevelopmentAidandAgribusinessinAfrica.Proceedingsofthe10AnnualConferenceontheInternationalAcademyofAfricanBusiness&Development.2011:112CotulaL,VermeulenS,LeonardR,eta1.LandGraborDevelopmentOpportunity?Agricultur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LandDealsinAfrica.FAO/IIED/IFAD.London/Rome.,2009FreemanD,HolslagJ,WeilS.ChinaSForeignFarmingPolicy:CanLandProvideSecurity?BrusselsInstituteofContemporaryChineseStudies,BICCSAsiaPaper,3.2008:10Brtutigam,DeborahA,TangXY.ChinaSEngagementinAfricanAgriculture:”DowntotheCountryside.TheChinaQuarterly.September,2009,199:686706Kaplinsky,Raphael,Farooki,Masuma.AfricaSCooperationwithNewandEmergingDevelopmentPawners:0ptionsforAfricaSdevelopment.UNOSSA.2009.http:oro.open.ac.uk/19597世界银行.增长报告: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的战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3SiL.ChinaSTwoNewFormsofAidingForeignCountries.ZhongguoTongxunShe,8May1996,translatedinFBISCHI一96102.29May1996inDeborahA.BrtutigamandTangXiaoyang.ChinaSEngagementinAfricanAgriculture:”DowntotheCountryside”.TheChinaQuarterly.September2009,199:686706杨?奥兰.世界事务中的治理.陈玉刚,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丁韶彬.国际援助制度与发展治理,国际观察,2008(2):4652ReshapingtheInternationalDevelopmentDiscourse?TheModalitiesofChinaAfricaAgriculturalCooperationandItsImplicationsXuXiuliXULiliAbstractTheChinaAfricacooperationhasarousedincreasinglywideconcernfrompoliticalandacademiccircles.Onthe0nehand.ChinaSactivitiesinAfricahasbeenlabeledasneocolonialismduetothelackofinformationandmisunderstand?ing;ontheotherhand,ChinaSnovelapproachofdevelopmentcooperationhasbeenacclaimedasanemergingopportunitytobalancethecurrentinternationaldevelopmentarchitecturedominatedbytheOECDDACcountries.ThepaperwilltaketheChinaAfricaagriculturalcooperationasacasetodiscussthecoalitionengagementbetweenaidsandentrepreneurialaetivitiesanditsimplicationstotheinternationaldevelopmentframeworkbroadly,mainly:including:Firstly,putaidintherightplace-rethinkingtheessenceandtheroleofthedevelopmentaid;secondly,whoownsdevelopment-theboundaryofthedevelopmentinterventionandthefacilitationofthedevelopmentagency;thirdly,reshapingtheinternationaldevelopmentdiscourse-moreparticipationofthenonDACdonors.KeywordsInternationaldevelopment;Discourse;ChinaAfricaAgriculturalcooperation(责任编辑:连丽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