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仪器设计之内窥镜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16956 上传时间:2021-1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学仪器设计之内窥镜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光学仪器设计之内窥镜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光学仪器设计之内窥镜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光学仪器课程论文题 目:电子内窥镜光学系统设计学生姓名:丁雪梅班级学号:120811207二O五年十二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内窥镜的一般发展历史及现状,以及电子内窥镜在医疗领 域的应用,通过学习电子内窥镜的工作原理以及其系统结构,完成了物镜系统、 转像系统、目镜系统光学参数的计算和光学结构的设计与硏究。设计出的系统达 到的技术指标为:视场角:70° ,外径:6mm,工作长度:300mm:物镜焦距: 2.55mm,目镜焦距:12.5mm,转像系统长度:277.3mm。该初始系统是设计电 子内窥镜的基础。关键词:电子内窥镜:双目视差双光路;光学系统设计;光学结构选择Abstract: Tli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status of endoscop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endoscope in the medical field, by shidying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electronic endoscope and its system stnictiu e, completed the objective lens system as a system, the eyepiece optical parameters of calculation and the stmctiire of the optical design and research. Design the system of technical indicators for: viewing Angle: 70 °, outer diameter: 6 mm5 length: 300 mm; Objective lens focal length is 2.55 mm, the eyepiece focal lengtli of 12.5 min, like system lengtli 277.3 mm.Keywords: Electronic endoscope; binocular parallax and double liglit path,: the optical system design; optical stmctiire choice.一、电子内窥镜研究背景:内窥镜在短短200年的发展历程中,其结构发生了 4次重大的改进,从最初 的硬管式内窥镜、半屈式内窥镜到之后的纤维内窥镜,乂到如今的电子内窥镜。 目前的软性光导纤维内窥镜可完全消灭胃内肓区,不仅能观察、活体取样,装上 照相机可以在直视下拍摄彩色照片,而且能通过内窥镜做多种胃内手术;但是, 因为采用上万根光学玻璃纤维束扎成一束作为导光束,玻璃纤维容易折断,折断 后会出现黑点,这是当前生产玻璃纤维内窥镜的技术难点。而且光纤内窥镜只能 由1人观察作诊断或治疗,而电子内窥镜则可通过监视器让多人同时观察由内窥 镜取得的图像。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在世界范I韦I内电子内窥镜的普及正以锐不可挡的势头持 续发展着:相应地临床对电子内窥镜的信赖度及其需求量也呈上升趋势。世界 内窥镜及其附件市场的营业额在20世纪初就己达25亿美元以上。其中美国的市 场比例占47.7%,而且其年增长率是11%。欧洲市场以徳国和法国为首,以Koil Stoiz和KichatdWolf公司规模最大。其发展趋势是人性化智能化,能与超声技 术和荧光诊断等光动力疗法相结合,能与计算机应用如远程监控相结合等。二、电子内窥镜的基本原理2丄工作原理电子内窥镜用先进的微电子器件代替传统内窥镜软性光导纤维的纤维导像 束和目镜,通过装在内窥镜先端部的电荷祸合器件CCD,将传送过來的光学图 像转换成电子图像,经电缆传递至图像处理器,经视频处理在显示器上重现图像 卩】。电子内窥镜可以利用LED显示器直接观察图像,实际上是集光学、机械、 电子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医疗器械。其先端的CCD固体摄像器,将光学图像 进行A/D转换后由电线导出从而显示在LED显示器上,相当于一个电视摄像机 送入体腔,实际上是一套微型彩色摄影系统。2.2.双目视差原理目前应用到内窥镜的立体显示技术就是根据双目视差原理4】研制的。双目视 差基本原理就是人眼从两个稍有不同的角度观看同一场景时,三维客观世界分别 投影到人左右眼的视网膜中,形成两幅具有视差相关性的差异图像,人脑根据视 差自动计算出场景中各点与人的距离,从而得到场景的深度信息形成立体感。由 于内窥镜探入到人体腔内,我们借助两个CCDM摄到两幅具有视差相关性的图 像并传输显示到二维屏幕上,在显示端使用相应的图像分离技术使左右图像分别 进入人的左右眼,则人脑就可以自动融合成立体图像,得到深度信息。三、电子内窥镜的系统结构为使医生可以在不开腹的情况下在显示器观测到.患者体内器官的立体图像, 并且借助微型手术器械完成较为复杂的手术;本文采用时分制视频立体观察系统, 如图1所示,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纤的导引进入体腔把器官照亮,双光路光学系 统模拟人的两只眼睛,器官经过双光路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具有一定的视差,一为 左眼像,一为右眼像。双像经过物镜投射到各自的CCD上,CCD把双像的光信 号转变成电信号经过处理双像按奇偶帧分时输送到显示器上,显示器上的图像在 经过液晶屏时进行了偏振调制,通过无源偏振光眼镜实现了双像的分离,左眼只 能看到左眼像右眼只能看到右眼像,于是就得到了一幅立体图像。图1.电子内窥镜总体原理框图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双光路立体腹腔镜系统,双CCD摄像系 统,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具有液晶调制板的显示系统及带I动调光系统的髙精 度高亮度冷光源。其中双光路光学系统可产生立体效果,要求两路光学系统摄取图像所形成的 观察中心点的距离应同能产生人眼视差角的距离一致Q】。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立 体视频内窥镜的光学系统可以由物镜系统、转豫系统、目镜和投影物镜组成。现 代内窥镜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单物镜组、单转向组出瞳分离式立体成像光学系 统;第二种是双物镜、单转向系统入瞳分离式立体成像光学系统;第三种是两组 相互平行的双光路立体成像系统。独立的双分离光学系统在控制杂散允方面具有 非常明显的优势,这对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提高图像的对比度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因此本系统采用这种两组相互平行的双光路立体成像系统。此光学系统采用单只细径腹腔镜作为基本光路,镜体外径小(12毫米):运用 Hopkins棒状镜转像系统,实现了长工作距(300毫米),大视场角(700mm);运用 棱镜转向,使结构紧凑,且体视空间大(150毫米)。因此该系统有利丁立体成像, 可获得较强的立体感。!1!、电子内窥镜光学系统的设计41设计要求:为了实现离清成像,需要提高入瞳直径,即相应增大光学系统孔径;然而由 于微创外科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痛苫,内窥镜光学系统的孔径大小 受限;为了消除杂光,需耍确保光线不会入射到物镜和棒镜内壁上,耍求增大光学系统孔径;为了实现大景深,需要降低系统的相对孔径:这些技术要求大幅增 加了光学系统设计的难度。本系统采取的是双光路系统,两条光路完全一致,关于中心轴对称,根据要 求初定了结构参数,具体要求如下:视场角269=70°,光学长度L«300iimi,外径D = 6nnn o 4.2光学结构参数的计算 421物镜结构参数的计算参数:视场角2a)=70o ,外径大小6mm、入瞳直径。=3.57mm、相对孔径为2、£物距1等。(1)物镜的焦距f计算:光学系统外径很小,所取的视场光阑(通光孔径)D = 2y要比外径(6mm)再小一些,设物方视场角为2血,则:D2 tan co3.57=2.55nnii(4-1-1)(2)相对孔径2 (D为入腌直径)£D _ 0.425 _ 12.556(4-1-2)物镜相对孔径的选择主要考虑景深的大小,当人眼通过硬性内窥镜观察物体 时,在物方空间一定深度范围内的物体,看起来均是淸晰的,这就是硬性内窥镜 的景深。由于仪器的观察距离变动范围大,要求景深大。(4)入瞳D:三=丄 则:D = £ (D/ £ )= 0.425mm £ 6(4-1-3)(5)分辨率妙物镜入瞳的大小将彤响角分辨率与进入光学系统的光能量,按应用光学理论, 角分辨率公式为:/= 1.22 2/0(4-1-4)公式中:2 -波长;(486656111111)D -入瞳直彳4.2.2 转像系统的参数的计算转像系统冈的参数主要有两个:放大借率和一组转像系统的最大长度。硬性内 窥镜光学系统的外径与总长之比约为1: 100,这种细长的光组必须用转像系统來 转像。转像系统的放大倍率为1倍,目的是使镜体外径的尺寸保持不变。还有就 是转像系统的长度,由于内窥镜光学长度是由物镜的光学长度和目镜的光学长度 以及转像系统的长度组成,物镜系统和目镜系统的光学长度比较短,因此转像系 统的长度较长,当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求出后,物镜系统和目镜系统的光学长度 便可求,由于转像系统的棒状镜由几组组成的,并且由于放大倍率为1倍,则棒 状镜必须选用奇数组,选择好棒状镜的组数后,每一组棒状镜的长度便可以求出。由于物镜采用的是反远距结构,其远距比是0.25,因此该系统物镜和目镜所 承担的光学系统长度约为:L =4£'+ £=4x2.55+12.5 = 22.7mm(4.2.i)为满足系统光学长度及成正像的要求,在物镜和目镜之间加上奇数组IX转 像系统,根据内窥镜镜的结构特点采用三组转像系统既可满足要求,则转像系统 的尺寸为:(4-2-2)1转=L-L =300 22.7 = 277.3mm即每组转像系统的尺寸为92.431111143光学系统初始结构的选择:4.3.1.物镜系统选择:物镜的主要特点是视场大,焦距短,可选择由负正两个透镜组成的反远距结 构式67,先用负透镜提供大的视场角,再用正透镜汇聚光束,为校正像差可再 选用多组正透镜,在此用一个双胶合透镜。物镜系统一般为焦阑光路,有远心的性质,使得整个内窥镜的光路可以做得 很长,并且,主光线能够平行于光轴垂直入射到像面。物镜系统的组合焦距:(4-3-1)其中:年一负组焦距;厂-正组焦距:d 两光组间距图2为典型的内窥镜物镜结构,其中的负组仅由一片半凹镜组成,正组则由 一单透镜和双胶合透镜组合而成,单正透镜和双胶合透镜组合不但可以补偿前组 的光焦度而且可以在视场角为70° ,相对孔径为1/6时能很好地校正像差,并 且保护玻璃可以方便地加在负透镜前,有利于内窥镜使用要求。图2.典型的内窥镜物镜结构内窥镜的成像光路是一个像方远心光路和一个物方远心结合光路,为了达到 像方远心光路,孔径光阑位于转像系统中心(焦点)处,这样,入瞳和出瞳正好位 于物镜及目镜的焦点处。物镜系统应能够增大内窥镜的视场,可以和转像系统相 衔接。4.3.2转像系统结构选择:转像系统我们首先优先选用HOPKINS棒透镜呵,其结构形式为两个贴上 负透镜的棒状镜组成(见图3);并且结构形式完全对称,孔径光阑位于对称棒状 镜可以增加内窥镜光学长度,在相同长度下减少光能损失,选择棒状镜比薄透镜 转像系统减少光能损失8倍。而像质也有所提高,棒状镜转像的像散为薄透镜转 像系统像散的0.7倍。图3.内窥镜转像系统结构腹腔傥光学系统初始结构由物镜、转像系统和H镜组成,如图4给出了只有 一组转像系统的内窥镜光路图:图4.内窥镜光学系统五、结论及展望本文简要叙述了内窥镜的一般发展历史及现状,列举了电子内窥镜在医疗领 域的广泛应用,对立体视觉的原理及其特点作了简要的介绍。设计了立体摄像光 学系统,实现了大视场、大体视空间及高分辨率:内窥镜作为较持殊的一类光学 系统,其光学系统因为其使用要求不同而差万别,本文结合电子内窥镜的特点 讨论了内窥镜光学系统的初始结构设计并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该系统使我国的低创伤手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大大提髙我国医疗水平, 减轻患者痛苦,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拓宽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在航天、航空领域 目前应用二维内窥镜检测飞行器的姿态喷管,航空发动机的燃烧室、涡轮叶片等 不能直视或近距离检査的关键部件表面损伤缺陷以及壳体内部多余物的尺寸。本文物镜系统采用的是反远距型结构,由于结构严重的失对称,尤其是负前 组远离光栏,给象差校正带來很大的困难,不但彗差、借率色差不易校正,当视 场増大时,桶形畸变也难以校正。但与其它照和物镜比较,反远距物镜视场边缘照 度较大。另外,自电子内窥镜问世以來,利用这种内窥镜的特性,采用红外线等不 可见光对人体内脏进行观察。这种从内窥镜观察系统的结构上予以革新,是当今 内窥镜研究中带有尖端技术的重要课题,也是今后内窥镜开发的一个主攻方向。参考文献:1 张伟伟,方力霞,内窥镜器械现状、发展趋势,山东生物医学工程,第14卷,第4期, 1997 年.2 哀心明,内窥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电子内窥镜,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中国医疗器械 信息,第3卷,第5期,1997年3 江洁,郁道银,张汉奇等,医用电子内窥镜图像采集与视频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 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第20卷,第3期,2001年6月,4 章歸晋,图像理解与计算机视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8.5 昊福W土桂玲,医用内镜双通道光学接II的设计原埋,山东人:学光电子信息丄程系,光 学梢密工程,第z卷,第4期1999年8月.6 刘畅,向阳,刘波,等红外反远距光学系统的小型化设计J.应用光学,2011, 5 (3): 426-4297 宋宁,韩心志,李润烦,等航天遥感器里奇克雷蒂安系统遮光罩的设计和分析J光 学学报,2000, 20 (6): 821-826.8 Hermann Oppermann, Matthias Hutter Flip Chip Assembly and Reliability using Gold-Tni Solder Bumps. SPIE C .2004, 5454: 21-30.9 Stefan Weib, olkei* Bader Fluxless Die Bonding of HighPowei* Laser Bars using tlie AuSn-Metallurgy IEEE C 1997 Elecb'onic Components and Technology Conference» 780-78610 ZobeL Jui'gen. Endoscope optical system United States P 1988, 4: 723 84311 向阳.电视腹腔镜系统D K春:长春光学椅密机械学院,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