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题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112985 上传时间:2021-1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题注意: 1.内容为单元一;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满分100分。为闭卷考试。 2.第一卷为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选出最佳一个选项。第二卷为主观题,阅读材料,分析问题,解答问题。选择题涂在卡上,主观题直接答在答题卷上。 3.做题前,请先填写姓名、班级、座号等。 第一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2.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能够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分封制 B.世袭制来源:学科C.察举制 D.宗法制3.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十一年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伐纣决战)。”这则材料不能说明A.绝大部分周人仍敬信天命 B.周武王不再信天意而只重人劝C.周武王是最高决策者D.周武王的决策会听取政治经验丰富的臣子的意见来源:Z.xx.k.Com4、假如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夏禹的后代,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5.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B. C. D.6.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 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7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8.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C.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这个点的根本原因在于A.编户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中央集权制 D.行省制10.经过持续探索,古代中国的国家管理策略逐渐成熟。下列不能体现这个趋势的是A.分封制郡县制 B.三公九卿三省六部C.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D.察举制科举制11.秦朝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执掌群臣奏章 管理军事 下达皇帝诏令 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A B C D12.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个现象的实质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持续增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持续发展 C丞相权力的持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13.王元规是太原人,父亲过世后,母亲带他回娘家。当地一位富豪,欲将女儿嫁给他。母亲考虑自己的贫困处境,有意结此亲事,当时才十二岁的王元规却哭着说:“古人讲究门当户对,我们不能因为暂时住在这里,就不顾身份。”母亲觉得有道理,就婉拒了这门亲事。这则故事反映出什么样的社会观点A.这应是发生在西汉初年,反映当时的门第观念B.当时的世家子弟年纪虽幼,却可自己决定婚事 C.地方富豪有意与高门子弟联姻,提高社会地位D.当时女性地位高涨,子女的婚姻全由母亲决定14.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15.1879年严复“海归”,任教于北洋水师学堂,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严复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尽管次次名落孙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科举制影响巨大 B.严复学贯中西C.科举制已经失去选拔人才功能 D.严复想取得更大功名,以便宣传维新思想16.隋唐时官方对曹操的评价以肯定为主,认为他是大英雄;到了北宋则完全相反,从官方到民间对他的评价都以否定为主。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B.宋代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C.理学发展为官方统治哲学的结果 D.宋代市民文学发展的结果17.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已废除,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18.“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19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20.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21.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2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来源:Z#C.宋、元 D.明、清23.公元前206年,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赵佗曾任秦朝南海郡龙川县县令。关于他任职龙川县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 B.其职位可以世袭C.其县令职位由南海郡郡守任命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24.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王沈有才无能 B.九品中正制的弊端C.察举制还没有设立 D.科举制度看重出身25.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A.皇权被削弱 B.相权得到加强C.中书省独揽大权 D.中书省权力削弱姓名 班级 原班座号 考场 考试座号-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昌江中学高一历史月考答题卷第二卷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二: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记事本末回答问题:(1)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点是什么?(2分)其发展中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2分)(2)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4分)简要概括其主要做法。 (4分)(3)综合上述材料, 说明唐朝、明朝在处理皇权与相权关系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目的?(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子弟之制”是什么制度? (2分)材料反映了该制度的哪些特征?(3分)(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3分)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2分)(3)依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趋势特征是什么? (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官僚体制形成的影响有何看法?(4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有什么? (3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什么进步性? (4分)(3)材料三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 (2分)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3分)(4)依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4分)2014历史月考题参考答案26、答案(1)皇权至上(君主专制) ;(2分) 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2分)(2)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2分) 做法:宰相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2分) 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2分)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2分) (3)保证皇权的独尊,使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必须服从于皇权。(4分)27.答案:(18)(1)指分封制;(2分)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层层分封;等级森严。(3分)(2)原因:王室的衰落;血缘关系逐渐疏远;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任答三点即可)。(3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3)本质特征: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任答二点即可)(4分)(4)看法: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但一方面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4分)28.答案:(15分)(1)血缘、门第、等级。(3分)(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4分)(3)九品中正制;(2分)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注重门第,压制人才。(3分)(4)影响: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的强烈追求,推动了社会的读书风气;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4分)题目12345678910111213选项 D D B B C C A B C C C A C题目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得分选项D A B B B CD AD A 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