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案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45697298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亭送别》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长亭送别》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长亭送别》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姜灶中学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执笔人:李建新 编制时间:2011.08教学目标: 1.了解荔枝的基本特点,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 2.准确、科学地说明 3.了解引用诗词文句说明事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 2.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引入 1.指导学生背诵两首古诗: 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苏轼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2.引导学生回忆白居易荔枝图序。如学生未学过,教师阅读并简述其内容。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二、进入课文,板书“兰州六月荔枝丹”,通过学生的注意和改错找出“兰州”与“南州”在地理意义上的不同,并进一步明确“南州”是我国荔枝的主要产地。 【资料一】: 原产于我国南部,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也有少量栽培。18世纪末向世界各地传播,现栽培面积较大并已发展成为商品性生产的国家有泰国、越南、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南非等。 【资料二】 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广西是原产地之一,从古籍记载可以考证广西是荔枝发源地之一。中国有荔枝记载的最早文献,是2100多年前汉朝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和六朝的三辅黄图。书中称“上林苑”中的“扶荔宫”种有从“苍梧”贡献来的名果异树荔枝。可见广西荔枝栽培最早被记入史册。历代古文献提到岭南产荔枝的更多。例如,撰于一世纪后期杨孚的异物志,三世纪后期郭义恭的广志和张勃的吴录,四世纪初期嵇含著的南方草木状,都把荔枝作为岭南物产而著录;九世纪前期自居易题郡中荔枝诗中,有“奇果标南土”之句,九世纪中后期段公路的北户录,把荔枝称为“南方果美者”;十一世纪中期苏颂的图经本草肯定荔枝“初惟出岭南”;十六世纪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称荔枝是“炎方之果”。这些记载可作为荔枝原产我国南部的佐证。 三、听录音示范朗读,并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四、明确文章体裁,初析文章的结构顺序按照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合理地安排了文章的结构。请按题意填空。 1课文第至自然段按(           )的说明顺序写荔枝的果实,其中,第2至4自然段写荔枝果实的(      ),第6至9自然段写荔枝果实的(       )。 2第10自然段写荔枝的(   ),课文将这一内容安排在介绍果实之后,根据的是(       )的说明顺序。 3课文先写荔枝的(      ),再写荔枝(      ),也是按(      )顺序进行说明的。这样安排符合我们对荔枝这种水果认识了解的一般顺序。 1. 由表及里,由外到内  外部形态  内部构造 2花  由主到次 3生态结构  生产情况  由主到次 总:由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引出荔枝的主要特点 分:形态颜色形状大小膜肉不耐贮藏种子花期原产地喜温特性 总:因地制宜地发展荔枝生产,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 五、掌握字音字形字词正音:缯zn:古代丝织品的通称瓤rán:瓤子醴l:甜酒囊nán:口袋酪lào:用乳汁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勃bó:烟起貌莆pú:福建莆田县词语补释:龟裂jnliè:呈现许多裂纹。(龟甲ujiá)幅员: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使动用法)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不了了之: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了:完成。了(第二个):了结、结束。逼真:极象真的;真切。绚丽:灿烂美丽。渣滓: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福气、运气。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让学生说出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明确:东汉。 可引用诗:杜牧江南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明佛教在中国南朝时期就已盛行。 2.抽学生回答:荔枝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明确:荔枝的原产地在中国。 二、说明事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1.以粉笔为倒,让学生试说说明的顺序,如形状、大小、颜色、材料、功用等。 2.小结并强调本课的说明顺序 三、说明语言的科学、准确 学生讨论找出,教师抽学生发言,并作适当点拨。 【例举】: 1.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装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2.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 3.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 4.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5.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 四、引用诗词文句的作用和启示 【例举】: 1.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提纲挈领) 2.“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 3.“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既能说明其不耐贮藏的特点,又指出延长荔枝贮藏的关键) 4.“罗浮山下四季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荔枝生产的作用) 启示:要博闻强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善于查找资料。五、编写全文提纲,弄清顺序,理解脉络:通过这个结构提纲,使学生明确:南州六月荔枝丹介绍荔枝这种水果的生态特点,因此从生理特性写起,写到它的生活习性,并且以生理特性为主,生活习性为次,这是文章总的说明顺序。写荔枝的生理特性,主要是写果实的特点,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由表到里,即从外部形态写到内部结构,一层一层,从外壳一直写到内核,条理非常清楚。第段说明荔枝的花,在分段处理上有一些分歧,如课文的练习,把它归入内部结构,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因而有的就把主体部分分为“果、花、产地、习性”四大段,这种分法可以参考。(列提纲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要充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 六、写作训练:介绍一种家乡所在地的主要物产。要求: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要尽量科学、准确;引用要恰到好处,能达到预期的说明效果。陈情表导学案执笔人:李建新 编制时间:2011.08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体会所陈之情,欣赏陈情艺术。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3.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背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教学重点:    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读懂课文,把握其行文层次,体悟其以陈情统摄叙事说理、情真理切的特点,是学习的重点。教学难点:课文虽文字质朴无华,但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诸多文言实词,是学习的难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李密陈情表受人推崇。      写作背景: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李密的陈情表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可见此文感染力之大。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侍祖母甚孝,以“孝”名。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贤能。晋立,为安抚蜀汉旧臣,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为敏感的问题。文中作者用了不少委婉之词,比如不说“父死”,而说“慈父见背”,不说“母亲改嫁”,而说“舅夺母志”;又如“猥以微贱”“犬马怖惧”“伏惟”等,以典雅谦恭的语言,恳切真挚的语气,多方面表明自己的心迹。特别到结尾处,简直是含泪哀求的语气,并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为誓,忠爱之情溢于言表,出现在武帝面前的俨然是一个活脱脱的忠臣形象,终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我们今天读这篇文章,就应从感情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考虑它的内容和表现技巧,而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篇“以孝感人”的“至文”了。忠孝两全是陈情表的中心,这种封建意识本不足取,但由于这篇文章语文恳切,文笔委婉,记叙详尽,说理周密,表达感情淋漓尽致,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三)、解题      1、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编者萧统(501-531)是南朝梁文学家.字德施,武帝长子,世称昭明太子。信佛能文。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昭明文选是萧统招聚文学之士编纂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十八类,七百五十二篇。所选多大家之作,时代愈近入选愈多。其中以楚辞、汉赋和六朝骈文占有相当比重,诗歌则多选对偶严谨的颜延之、谢灵运等人作品,陶渊明等人平易自然之作则入选较少。作品划分的类别,则能反映汉魏以来文学发展、文体增多的历史现象。唐代以诗赋取士,士子必须精通文选。至宋代更有“文章祖宗”之说。      2、本文选自文选卷三七 , “陈”是陈述的意思,表,是一种体,一种奏章,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称”书”, 到了汉代, 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表的内容多为有叙有议, 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情: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这是全文重点。       二、疏通、诵读、积累      借助注释,疏通课文。      放课文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      学生诵读、感悟,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作诵读指导:      注意体会作者的真挚感情。      本文是写给皇帝的信,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诵读时,要注意文章的层次,做到有表情地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体会文中抒发的感情。      本文多四字句(五至七字句,可以看作加统领字的四字句),读来容易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但在以四字句为主的同时,又杂以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构成了句式的错综变化,使文章脉络流走,音韵和谐。诵读时要加以体会,读出文章的节奏感。      在诵读中把握:      1.读音。      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n)凶      门衰祚(zuò)薄 期(j)功强(qing)近之亲      应(yìng)门 茕茕(qióng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i)以微贱      非臣陨(yn)首 责臣逋(b)慢      宠命优渥(wò) 刘病日笃(d)      犹蒙矜(jn)育 过蒙拔擢(zhuó)      盘桓(huán) 气息奄奄(yn)(yn)      更(gng)相为命      2.词义(课后练习二)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指命运不好。夙:早时。凶:不幸。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离开我。背,背离、离开。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薄:浅薄。息:子。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除:授予官职。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听:准评。卒:终。      3.古今异义同形词      成立 告诉 辛苦      4.成语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5.通假字      闵悯 蓐褥      三、诵读、感悟、理解      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第二部分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给下文留下悬念。       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了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则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给出了理论根据。随后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武帝疑虑。再以祖母病笃,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      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年岁,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段:门衰福薄“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第二段:进退狼狈诏书切峻,供养无主      第三段:不能废远“刘病日笃”,朝不虑夕      第四段:愿乞终养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柞薄、茕茕孑立、床蓐、猥以微贱、非臣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思考:为什么要“陈”? “陈什么”? 如何“陈”?      “陈”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      (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                          (或: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诵读课文      第一段:   臣密言:臣以险衅1,夙遭闵凶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5。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6,晚有儿息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8,内无应门五尺之僮9,茕茕孑立10,形影相吊11。而刘夙婴疾病12,常在床蓐13,臣侍汤药,未曾废离14。      步骤:      朗读。      点拨重难点字词,尤其是标序的地方。      分析讨论:      1、本段哪一句话是作者陈述的中心?作者究竟有哪些“闵凶”? 明确: 夙遭闵凶 。      “闵凶”之一:父丧母嫁 。      “闵凶”之二:多病零丁  。      “闵凶”之三:门衰祚薄   。      “闵凶”之四:夙婴疾病。      2、开头以“险衅”“闵凶”备述孤苦,作用是什么? 明确:  层层叙述,极言凄苦,落在“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上,为后文表主旨铺垫。      第二段: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15。前太守臣逵16,察臣孝廉17;后刺史臣荣18,举臣秀才19。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20,寻蒙国恩21,除臣洗马22。猥以微贱23,当侍东宫2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5。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26,责臣逋慢27;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28,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29,欲苟顺私情30,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步骤同第一段。       分析讨论: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      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2、第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作用是什么?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 明确:按时间顺序。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蒙国恩益重,也表达了作者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启下文“日薄西山”)。      3、第二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事态严重和作者处境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意思? 明确: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目的: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      “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第三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31,凡在故老32,犹蒙矜育33,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34,历职郎署3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36。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37,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38。       步骤:默读结合文下注解自学理解疏通文意。质疑。 引导集体释疑。点拨重点。      分析讨论: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那么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呢?       明确:抓晋“以孝治天下”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同情。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      一是自陈宦历,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自己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二是称颂君恩,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这就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谅解。      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第四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39,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40,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1,皇天后土42,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43,听臣微志4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4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46,谨拜表以闻。      步骤同上。       分析讨论:1本段中哪一句话表明了全文的主旨? 明确: 愿乞终养” 2.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明确:  先尽孝后尽忠。      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3.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指导背诵全文重点。      二、处理课后练习。      略      三、本课文言知识过关      1、古今异义       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       成立: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今,给马洗身。       上报:古,报答皇恩,今,向上级报告。       告诉:古,申诉苦衷,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区区:古,拳拳之情,今,数量少,不重要。       辛苦:古, 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       侥幸: 古,  幸运,今,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       2、成语知识:    皇天后土     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3、一词多义      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孙子兵法:“具器械。”      史记:“良乃入,具告沛公。”   宋史:“命条具风俗之弊。”       “令军中促为攻具。”       除      京都赋:“登自东除。”     “诛乱除害。”      “通路除道”。    “除臣洗马”。       卒       信臣精卒陈利兵   “公子季友(人名)卒。” “语卒而单子大怒。” “卒成大业。”   “军旅卒发。       矜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3词类活用      猥以微贱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      刘病日笃    凡在故老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特殊句式      而刘夙婴疾病     告诉不许      急于星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 、完成高考神梯。      3、预习下一课。       四、赏析陈情表的“陈情”艺术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一)融情于事。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结合课后练习一的引文,引导学生鉴赏本文陈情于事、文笔委婉的抒情特点。古文观止的评语,点出本文抒情真实自然(“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      可引导学生讨论:      1.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只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废远赴命而已。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      要想让皇帝真正相信自己,体谅不奉诏的苦衷,必须先动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义。因而作者于首段先从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一开篇就把对方也带进悲怆酸楚的环境氛围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亲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赡养侍奉的陈述,文章第三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话,才有所依凭,第二段说自己在新朝的征召催逼中“进退”“狼狈”的情状,也才能唤起他人的同情心。      2.晋灭蜀之前,李密曾在蜀朝任郎中和尚书郎,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      李密曾入仕“伪朝”,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他要回避也回避不了。而且李密多次“辞不赴命”,最担心的就是晋武帝会怀疑自己有怀念旧朝、矜怜名节、不事二主之心,现在由李密自己把窗户纸捅破,来一个“实话实说”,反倒容易得到晋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颂“圣朝”之“情化”,说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所“蒙国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就更能让人相信他拒不入仕,确乎是出自“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苦衷。      (二)融情于理      上表陈辞,不仅要在叙事中动之以情,还需在陈情中言之以理。李密陈情表中的“理”据何在?      李密陈情的理据,就在“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还举出了“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为论据。史载司马昭死,武帝司马炎坚持为父行三年丧礼;他即位时举贤的六条标准,又明示了“孝敬尽礼”“友于兄弟”两条。司马氏集团标榜纲常名教本属虚伪,但李密一本正经地援引来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却不失为最有力的武器。      (三)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该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五、讨论      中国古代统治者注重以孝治国,忠孝两全往往被看作一种传统美德。参读下列资料,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见课后练习三)      这是一道开放题。意在让学生讨论一下对“孝”的看法。一方面,封建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伦理观,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自己的统治,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长辈,又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道德,至今仍未过时。此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      四、布置作业      巩固本课。      预习下一课。    附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 (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 附二、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项脊轩志导学案执笔人:李建新 编制时间:2011.08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的主要经历和作品的主要题材及风格。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4、体验文中流露出的真挚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学法建议: 要重视诵读。本文是归有光的抒情名篇,感情真挚强烈,应通过诵读读出文气,读出意蕴,读出感受。 要重视对文章的鉴赏。应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整体感受文章,并进行合理的体验想象,作出自己的个性解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文题背景 1题目解说 “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有两重含义。 其一:书斋很小,如人的脊梁之间,从文中“室仅方丈,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其二: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把自己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史书记载,作者于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以后参加八次会试,均没有考中。     事实上,读完全文,让我们感受到:归有光别号“项脊生”,从小就志向远大,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项脊”二字,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的人生理想。如果说妻死之年手植的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象征着作者的小有建树,那么作者在向亲人们宣誓,他日他一定会让他自己的功名事业根深叶茂,庇荫子孙。  “志”: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前一单元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属游记,总的属这类文体。在“淮水东边旧时月”中,“月”见证了“石头城”的兴衰。在 “项脊轩志”中, “项脊轩”就是历史的见证。2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接触的散文家。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二、文章字词疏通.字音辨识 项脊轩(  )渗漉(    )修葺(  )偃仰(  )冥然(  )兀坐(  )  万籁(  ) 异爨(   )  先妣(  )老妪(  )阖门(  )象笏(  )瞻顾(  ) 扃牖(  )枇杷(  )栏楯(  )呱呱而泣(  )门扉(  ) 2.解释加点的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 南北为一 (      )  室仅方丈 (      )  凡再变矣 (      )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     )  久不见若影 (    )  日过午已昏 (    )  或凭几学书(     )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  比去,以手阖门(      )  亦遂增胜 (       )  吾妻来归 (       )  始为篱,已为墙 (      )  三五之夜 (       )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  且何谓阁子也 (       )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雨泽下注(流入) 迨(等到)诸文异爨 客逾(越过)庖而宴 B.三五(农历每月十五) 妪(婢女)每谓余曰 以乎阖(关闭)门 C.墙往往(到处)而是 殆(大概)有神护者 其制(修建)稍异于前 D.室西连于中闺(内室) 大类(很像)女郎地 余既为此志(志向) 4、下列加横线的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雨泽下注   东犬西吠   乳二世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执此以朝   使不上漏  A           B                                     C           D 5、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妪,先大母婢也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其制稍异于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词:前辟四窗 内外多置小门 东犬西吠 (2)名词活用作动词:明月半墙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垣墙周庭语未毕 (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亦遂增胜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2被动句:得不焚 3介词后置句: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其制稍异于前 省略句:借书满架,偃仰啸歌五、语段欣赏 本节描写了项脊轩图:修葺后的南阁子,为何如此深得我心?它的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亮之美 植兰桂竹木于庭气节之美(香飘四溢 高风亮节) 偃仰啸歌人至不去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朦胧美(这是美的极至,是人与景的融合)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这个小轩是属于自己的,环境是自己的。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优美的读书的小天地,谁不高兴呢? 总结:作者写项脊轩的修葺与轩中的生活,写自己在这不完美的世界里的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其着意处不在于此,写喜的目的是为了给下文写悲做铺垫。  六、总结 七、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二、重点语句(指出重点词,特殊句式等)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吾儿,就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4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5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6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7.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三、文本鉴赏 (一)、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和过渡句编写提纲 (关键句一般是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关键句是: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 “既”:已经。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两个信息:  一是全文主要是写作者的“喜”和“悲”。  二是前四段是主体,后两段是补记,文章由此可分为两大部分:  深入:1.请大家抓住关键句(或文眼)概括文章的悲喜之情:  文中写了哪些可喜的事? 修葺后的南阁子;祖母的关心与鼓励;  母亲的慈爱                  夫妻的相敬如宾  文中写了哪些可悲的事? 老屋的破旧;诸父分家;  母亲的去世;    功名未就(不效);  妻子的亡故;  失    火。  以上这些是对文章悲喜之事的概括,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体现这些内容的。 2.文章补写内容有什么作用? 3、教师陈述:  细节描写就是作品中对具有典型意义和艺术魅力的细小情节(多为人物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它是作品反映生活的重要手段,是衡量作品艺术性的重要因素。  提问:文章这么感人,在选择细节描写上有何独到之处? 归纳:细节的选材琐细、真实、丰富;  细节的描写自然、简洁、清淡;  细节的抒情细腻、深挚、委婉; 结论:由此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对祖母、母亲、妻子及自我的深情。 四、总结: 1、 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于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于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 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作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而情意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动的人物对话、口语,尽传人物的神情、仪态。  2、(1)文言知识点。 一词多义:顾 稍 置 归 词类活用:雨泽 注 不使 漏 东犬 吠 二世 (2)中心思想。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扩展这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文中所叙之事都是极平常、极琐屑的往事,这些琐事、琐谈虽只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从生活之树上采撷下来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的长河中摄取的最动人的镜头。窥一斑而见全豹。它们是生活的浓缩,又是生活的闪光。因此,越是平常,越是琐屑,就越觉得真切动人。前人论文喜欢引汉书外戚传里的一些细碎的情节,其实,史记、汉书都善于描写细节来增加叙述的生动性。托尔斯泰、高尔基的自传小说,就是这一种写作方法的优秀的例子。 板书设计 项脊轩志 归有光 一段:写项脊轩本身,先叙来历及原来的样子,然后叙述修茸以后的景色以及自己在轩中的生活。 二段:过渡,从写轩转到对往事的回忆。 三段:(34节)往事的回忆。 1,诸父分爨后家中的杂乱情况家境的破败。 2叙述母亲和祖母的遗事饱含亲情。 3项脊轩的变迁。 四段:(末两节)补记对妻的怀念。长亭送别导学案执笔人:李建新 编制时间:2011.08【学习目标】 1.     简单了解作者及相关元曲、元杂剧。  2.     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     揣摩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学习重点】     1、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1、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方法指导】        诵读法    点评法 【知识链接】 1、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14种,现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  2、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小说叙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运。金代,北方出现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一般称为董西厢(又称西厢弹词或弦索西厢)。它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都已经越莺莺传,为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基础。  3、有关元曲及杂剧 (1)、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3)元曲五大剧作家及其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  郑光祖:倩女离魂  马致远:汉宫秋  白 朴:墙头马上、梧桐雨           王实甫: 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 4剧本的构成:唱(演唱)、科(动作或表情)、白(说白)   课时安排:3课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了解王实甫与西厢记,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特点; 2、 了解情节结构,理解矛盾冲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配以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二、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王实甫与西厢记,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特点;2、了解情节结构,理解矛盾冲突; 3、艺术借鉴: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4、人文素养: 1、鉴赏崔莺莺形象之美,如珍重爱情、鄙视功名利禄等; 2、理解形象的意义,如反封建的精神等。 4、 熟读并背诵重点曲词:如开头三曲、结尾两曲等。三、王实甫与西厢记 (一)、王实甫 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 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西厢记 1、梗概 唐代诗人元稹写了传奇小说莺莺传,说的便是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这是西厢记情节的源始。传中有莺莺的诗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也就是西厢记命名的由来。  唐贞元中,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适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救寺,也借宿于此。一日,张生游佛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时蒲州有孙飞虎起兵作乱,乱军包围了普救寺,欲夺莺莺为押寨夫人。老夫人在危急之中许下诺言,谁能破贼解围,就将莺莺嫁给他为妻。张生自愿为之,请镇守潼关的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相救。杜确率兵至,平定了乱兵,解了普救寺之围。不料老夫人嫌张生是一白衣秀士,门不当户不对,便出尔反尔,只许张生与莺莺两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不能与莺莺成亲,害了相思,经莺莺侍女红娘从中帮助传递书简,两人背着老夫人私下幽会。后两人来往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了,便把红娘叫来拷问。红娘反责老夫人出尔反尔,忘恩负义,并称此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若答应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