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45533320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复习题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2、简述公共管理的性质。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的正当性;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6.公共管理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7.公共管理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3、简述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原则与目标。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公共管理的主体: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共管理的客体:政治事务;经济事务;社会事务;公共管理的环境:经济体制形态;政治体制形态;社会体制形态公共管理的原则:人本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均衡性原则;效能性原则公共管理的目标:管理目标具有两重内容,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4、简述公共管理发展的时代背景。(参见课件)(1)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的不满(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4)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5、简述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波兹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管理途径6、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有哪些?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7、简述胡德对新公共管理的归纳。即时的专业管理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强调产出控制转向部门分权转向竞争机制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8、简述法汉姆与霍顿对新公共管理的归纳。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亦即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议题时特别强调战略管理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其目的在于使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并且对服务的传输都必须建立起一个赋予责任的行政单位。改变组织结构,促进官僚体制更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以利绩效目标的实现。4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发展绩效指标,使组织的成就能够被加以比较和测量,并据此进一步提供信息来作为未来决策的参考。改变现有的公共政策,使公共组织能从传统公共服务价值所支配的文化中转换为“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相适合的文化。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其目的在于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而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持续地进行结构与组织的变革。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的公共组织,并发展一种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及市民的“公共服务导向”,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的供给者来支配,而是以回应人民真正的需求来提供公共服务。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9、简述新公共管理的内涵。从总体上来看,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Self-interest)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10、试述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的问题;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领域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关于重振政府治理能力问题;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问题;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模式问题;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管理;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第二章公共管理主体1、简述公共组织及非公共组织的含义及其区别。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非公共组织:非公共组织一般不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它们所追求和维护的是组织成员的私人利益。企业是典型的非公共组织。2、简述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1)物质要素:人员(主体、核心);经费(必要要素);物质设备(物质基础)(2)精神要素:目标;责权结构;人际关系3、简述公共组织的性质。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主动性4、简述非营利组织的概念。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公众的非官方性组织。非营利组织具有正式组织性、民间性、非利润导向性、自主管理性、自愿性和公共性的特点。5、简述科层制的基本特征。1、根据通过正式考试或者训练和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的所有成员;2、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3、管理者领取固定的“薪金”,他们是“专职的”公职人员;4、管理者不是他所管辖的那个企业的所有者;5、管理者要遵守有关其官方职责的严格规则、纪律和制约6、简述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1、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由以政治职能为重心,逐渐向以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从职能作用的性质来看,公共组织由保卫性、统治性职能为主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为主的方向转移()从职能的分化程度看,公共组织的职能由混淆不清向高度分化转变()从职能的行使方式看,公共组织由人治为主转向以法治为主、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2、公共组织结构的变革横向部门结构:由重决策与执行部门而轻监督、咨询、信息等部门的倾向,向重咨询、信息、监督部门转变,力求与决策、执行部门相平衡;政府将微观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增强其宏观管理的职能。纵向层级上,整个公共组织结构有着从集权式、尖塔型的结构形式向着分权式扁平型的结构形式发展的趋势。3、公共组织权利关系的变革公共组织权力关系的变革,在对一般事务管理上是从集权型走向分权型,而在对宏观事务的管理上是从分权型走向集权型。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还权于社会是大势所趋;横向分权:公共组织的权力体系逐步由单纯的直线型权力关系向直线权力关系和参谋权力关系并存的状态转变。纵向分权:在权力分配上,体现集权与分权相融合的趋势.7、试述传统科层制组织及其困境教材138-1428、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公共管理者?教材40-429、简述弹性组织设计及学习型组织第三章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的含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为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的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的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2、简述公共政策的作用。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们要以什么为标准,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从作用结果看,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2、管制功能:(1)积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正激励原则,即对某种行为加以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以刺激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频率,从而达到减少其反向行为的目的。(2)消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负奖励原则,即对某种行为加以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惩罚,以抑制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从而达到有效管制的目的。3、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常常表现出其特有的倾斜性。4、 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3、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看课件)4、简述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的原因。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4对成本收益的权衡:5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6避免受到惩罚:7环境条件的变化:5、简述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关系。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其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再次,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最后,公共政策也不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6、简述政策合法化的含义及与法律化的区别。所谓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7、简述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方式。(1)建立民意调查制度。(2)信息公开与新闻媒体的介入。(3)举行公开听证会。(4)院外集团与游说制度。(5)公民请愿与公民投票。(6)协商谈判制度。8、政策执行的含义。政策执行界定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9、简述政策执行的过程。1.公共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1)加强政策认知(2)制定执行计划(3)进行物质准备(4)做好组织准备(5)注意制度配套2.公共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环节包括政策宣传、政策试验和政策全面推广三层次。3.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政策执行总结是对政策执行信息反馈和执行情况的回顾、检查和监测,为政策评估提供重要资料。政策执行总结包括两个环节:(1)政策执行监测(2)政策执行再决策10、试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及治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地方利益不断膨胀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或下级组织以自身的利益为准,对于中央和上级的政策,进行选择、变通、象征甚至抗拒执行。1、表现: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式执行;曲解政策、为我所用选择式执行;软拖硬抗、拒不执行象征式执行;搞土政策附加式执行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成因中央与地方利益、上级和下级利益的矛盾。跑部钱进、讨价还价。政策本身的缺陷:政策不科学、政策不配套、政策不稳定、政策有漏洞。政策执行主体的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驱使。政策执行监控不力,政策执行责任追究制不健全、贯彻不力。政策执行主体的“自由裁量权”没有法律规范,权力太大。从制度上解决中央和地方的事权统一问题。只要中央政策、宏观政策没有否定和禁止的,地方政策、微观政策都可以实施。加强政策研究,使政策科学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做到政策之间相互配套衔接,既不冲突,也无空白。严格规范政策执行者的“自由裁量权”。加强监督、从严治政,建立健全政策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政策执行者素质,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维护中央政策的权威和统一。11、简述政策评估的功能。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主要依据;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4、政策评估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12、简述政策评估的标准。同一项政策而言,选择不同的评估标准,很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评估结论。政策评估既是一个事实判断的过程,也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事实标准的确立以特定事物和既定事实为依据,更多地是通过调查、统计等实证方法建立数字、比例等量化关系,旨在确定一项公共政策在事实上产生了哪些实际的效果和影响。价值标准则是建立在道德、伦理、观念、文化等社会和政治价值观基础上的,旨在确定一项公共政策的价值影响。1。事实标准:政策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之间比例关系。成本消耗:政策主体/目标群体/社会负面影响;政策收益:主体/客体/环境;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解决问题程度/满足需求程度/需要被满足人数;政策对社会影响程度2、价值标准(1)政策是否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2)政策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政策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的团结(4)政策是否有利于保持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5)政策是否坚持了社会公正的原则。13、简述政策评估的过程。1、计划与准备(1)确定评估对象(2)建立评估机构(3)制定评估方案(4)准备评估条件2、组织与实施(1)采集整理政策信息。(2)统计分析政策信息。(3)运用评估方法获取结论。3、总结与报告(1)对政策效果进行客观陈述和价值分析。(2)对评估过程、应用方法和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的必要说明。(3)提出政策建议。14、简述政策评估的障碍。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1)政策存在目标笼统、缺乏可操作性;(2)政策目标多个、分散,甚至有一定冲突;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1)预期影响、非预期影响(2)直接影响、间接影响(3)及时影响、长远影响(4)实质性影响、非实质性影响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相关政策的重叠(1)政策资源混合:不同的政策资源彼此交织一起,难以分清支出、效果属于哪个政策;(2)政策的重叠:针对相同、相似的政策问题和目标群体,不同政策在实施着,各种不同效果混杂一起。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错综复杂分析难度大5、政策主体相关人员的抵制评估后果可能影响政策主体的利益,他们会寻找各种借口、通过不同渠道影响评估。15、政策监控的内涵。政策监控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16、简述政策终结的含义、特征及方式。所谓的政策监控机制,简单地说来就是政策监控子系统的运行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监控主体的构成及其发生作用的内容与方式。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政党系统对政策的监控。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公众对政策的监控。17、简述政策终结的原因。1、财政困难。2、政府的低效率。3、政治意识形态。4、行为理论的变化。5、学习。采用“试错法”方式,在政策实践中学习,随时终结那些错误的政策。除了节省政策资源,提高政策绩效等原因外,政策终结的原因还在于政策系统本身的自我更新的特性:1、政策系统是一个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系统,政策终结包括了这种推陈出新的过程;2、政策系统也是一个个不断与周围环境互动、修正自身的过程18、试述政策终结的障碍及策略1、相关者的心理抵触2、现存机构的持续性3、行政机关的联盟4、法律程序的复杂性5、利益上集团的阻碍6、社会舆论的压力7、反动势力的联合8、政策终结高昂的成本1、重视说理工作,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2、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4、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5、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6、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7、处理好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策发展的关系第四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1、什么是战略管理?其特征有哪些?战略管理是指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确立和调整组织长期目标,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决策与行动。全面性,长期性,方向性,目的性,统一性,重大性,主动性2、简述战略管理兴起的原因。(1)公共部门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关注战略问题。(2)20世纪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逐步扩展到非盈利性组织,例如政府部门、学校、医院等。美国国会1993年通过政府绩效与结果法,要求至1997年所有联邦政府机构必须实施战略规划;非营利部门90%均实施了战略规划。3、简述战略管理的过程。(看课件)战略规划,战略施舍,战略控制,战略评价,4、什么是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拟定战略的过程,也是将战略意图转化为战略决策的过程。5、试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问题:描述失实;过程过于呆板;正式的过程与创造的革新相违背;引入公共部门时出现一系列问题;责任问题;目标设定困难;公共部门行政人员短暂任期造成的问题。改进:战略管理思想比计划更重要;重视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间的有效配合;重视战略管理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的建立;重视组织长期目标的设计。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1、什么是公共危机及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2、简述公共危机的特征及分类、分级。(1)突发性(2)危害性(3)紧急性(4)连锁性(5)群体性(6)双重性1、自然灾害2、事故灾难3、公共卫生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3、试述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一)突发事件前危机管理1、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预警及准备(1)动态预测(2)避免过分自信和麻痹大意2、构建良性激励机制3、危机管理预案(1)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应对组织系统建立(2)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3)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模拟演习(二)突发事件中危机管理(看课件)1、人员调度的管理2、紧急决策管理3、媒体的管理4、信息沟通是危机管理的核心(三)突发事件后危机管理1、危机后处理(1)变危险为机遇(2)危机后的恢复重建2、建立独立调查制度和问责制度3、危机后遗症的处理4、危机后的学习机制5、危机后的组织变革(1)观念更新(2)制度完善(3)机构建设(4)政策改进第六章公共人力资源管理1、什么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公共部门就业人员特别是政府公务员从招聘、录用、培训、晋升、调动、考核、评价、工资福利分配、离退休以及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规划和开发的一系列活动所实施的管理,其目标是调动公共部门就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能力,改善服务质量。2、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围绕公共部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目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公共部门提出的要求,选录、培养公共部门行政工作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推动人力资源与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人力资源与公共组织之间的良好关系,在实现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同时促进各级人才的成长和发展。1、建立和完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2、取才。3、用才。4、育才。5、留才。1、德才兼备原则。2、动态适应原则。3、知人善任原则。4、激励强化原则。5、公平竞争原则。6、信息催化原则。3、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公共部门管理的基石公共权力;公共部门管理的宗旨公共利益;公共部门管理活动的客体公共事务;公共部门管理的灵魂公共精神。其核心是公务员管理制度。具体表现在:招聘、考核评价、薪酬、培训、调配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差别。4、试述国家公务员管理。1.职位管理(工作分析)业务类公务员的管理一般有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2、非领导职务类国家公务员的录用3、绩效考核4、薪酬管理5、政府雇员的含义政府雇员是政府用高薪从社会上雇用的专门人才,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力,不占用行政编制,服务于政府某项工作或某一政府工作部门。6、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教材202-205第七章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1、什么是绩效管理?组织内为何要进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就是指制定员工的绩效目标并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定期对员工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反馈,以改善员工工作绩效并最终提高组织整体绩效的制度化过程。1、组织启动PM系统的最终目的:提高组织绩效2、将员工的工作活动与组织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3、通过提高员工个人绩效来提高组织整体绩效1、对员工的绩效表现给予评价2、并给予相应的奖惩,以激励员工3、发现、培养和提拔专业骨干和管理人才4、绩效评价的结果是组织进行薪酬决策、晋升决策、解雇决策的重要依据1、发现不足之处,对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2、提高员工的认识、技能和素质3、促进员工个人发展4、不仅指出绩效不佳的方面,更重要的是找出导致绩效不佳的原因2、简述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1、民主评议法2、评语法3、排序法4、对比法5、强制分配法6、清单法7、评价量表法8、关键事件法9、目标管理法3、简述绩效评估的实施过程。(一)计划绩效(二)监控绩效(三)评价绩效(四)反馈绩效4、如何使公共组织中的绩效评估更有效?(看课件)5、简述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指标。(看课件)6、简述现代绩效管理与传统绩效评估的区别。(看课件)7、试述目标管理法、关键事件法、平衡计分卡法(看课件)8、试述绩效管理的五个关键决策。(看课件)第八章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1、政府信息管理有哪些主要的活动?2、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质和作用为何?3、何谓决策支持系统,其构成如何?4、你是如何理解电子化政府的?电子化政府有何意义?5、中国电子化政府发展目前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6、简述信息的特性与属性。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职能1、简述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市场2、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1垄断2公共产品的提供3市场经济的外部效应3、简述政府职能的结构1.政府职能的基本结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2、政府职能的运行结构:计划职能,组织能力,指挥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4、简述政府失灵、情形及其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政府失灵指政府在弥补市场缺陷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它不能使资源配置最有效率。政府失灵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一是由行为能力和其它客观因素制约,政治干预经济达不到预期目标;二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效率低下,或成本昂贵,导致资源未充分有效利用;三是政府干预经达到了预期目标,也有较高的效率,但带来了未曾料到副作用;四是某些外部性问题或国际经济贸易问题,一国政府无力解决。第一,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差异;第二,政府行为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第三,内部性问题;第四,选民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常常是无效的;第五,政府制度设计上的缺陷。5、试述社会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一)经济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中政府应发挥如下职能:1培育和完善市场:(1)清除垄断,培育市秩序;(2)完善市场交易规;(3)完善市场主体,捍卫国家主权。2推进产权改革,构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产权结构3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二)政治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的危机:第一,政府行政审批制度导致政府职能无限扩大,机构膨胀。第二,导致政府对市场主体以审代管,以罚代管,弱化维护市场公平合理环境的职能。第三,政府干预市场,易产生权力寻租,诱发腐败行为。(2)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从以下几方面转变政府职能:法人登记;监管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培育诚信法人。.行政许可法与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许可法的政府职能定位:先市场后社会再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三)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与政府职能转变当今国际上第三部门基本上是两类组织的整合:1成员利益维护组织;2纯粹公益性志愿者组织6、简述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教材58-60第十章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1、简述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征公共物品是指由社会成员均等消费的物品,每个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的消费的减少。非排他,非竞争2、简述公共物品的分类及常见的几种公共物品1纯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拥挤性的公共物品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3、简述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公共物品公营生产;公共物品民营生产。第十一章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1、简述政府再造的内涵与背景政府再造是对政府组织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政府绩效的重要尺度上取得剧烈的改善。政府角色的膨胀;财政状况恶化;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响;官僚主义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2、简述企业型政府的涵义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绩效。3、简述企业型政府的策略1、导航性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浆2、属于社区的政府:授权而不是干预;3、竞争性的政府:引入竞争机制;4、任务导向的政府:转变规则;5、结果导向的政府:将责任从投入转移到产出和结果;6、顾客导向的政府:满足顾客而不是官僚制度的需要;7、有企业理念的政府:挣钱而不是花钱;8、预防性的政府:防治而不是医治;9、分权化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10、市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4、简述企业型政府的局限企业型政府用私营公司的理念来运作,与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目标相矛盾;企业型政府面临一定的风险。5、简述企业型政府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企业型政府提供了解决政府问题的新途径,即通过公共行政内部的经济化或内部市场化来保障体系的活动,进而完成公共的使命。企业型政府的理念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政府的角色,处理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第十二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1、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涵义公共服务民营化是指政府利用市场或私人部门来执行公共项目,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2、简述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利用市场经济的“经济原则”和“效率原则”,改善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针对某些政府职能和政府业务给予删减或终止,以此缩小政府活动和政府职能的范围。具体目标:减少政府开支、政府债务;增加政府收入;减少政府在经济和其它方面的干预;建立和强化市民社会,弱化政府的社会角色;改革官僚制,获得公众支持;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3、简述民营化的类型1委托授权:契约外包;特许权;补贴;抵用券;强制2撤资:出售;赠予;清理结算3替代:功能不足之替代;政府撤退之替代;放松管制之替代4、简述民营化的优点及可能导致的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公民选择服务的机会增加;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对政府改进服务有示范效应关于公共责任问题;特权与贪污;公共服务的不公正;投机取巧;管理问题5、什么是BOT模式BOT模式是公共工程民营化的基本模式,是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具体表现,它由兴建、营运(拥有Own)和转移三个阶段构成。泛指以各种特许合约方式进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转移的计划。6、简述顾客导向的内涵站在顾客本位进行思考:以顾客满意作为组织目标;将顾客视为主要资产;建立与顾客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7、简述顾客导向在公共管理中的优点1、可促使服务提供者对他们的顾客真正负起应有的责任2、组织成员在决策时能减少政治因素的不当干预3、可激发组织成员更多的创新行为4、可让民众在不同种类服务之间做出多样的选择5、其产出较能符合大众的需求,不易形成浪费6、能培养顾客的选择能力,了解自身的权益与地位7、可创造更多的公平机会8、简述顾客导向对公共管理的影响1、决定目标的标准改变2、以顾客满意标准取代效益标准3、从依法行政变为提升服务品质4、从控制员工转为认同5、由法定责任转变为自主责任6、从尊重程序转为解决问题7、从自上而下的管理转变为民众支持与认同9、简述目标管理的基本环节1、目标设定:目标体系,上下合作2、预算:针对目标设定预算3、自主:目标制定中的决策参与,目标实施中的自主权4、反馈:体现目标激励和自主性,与监督相对应5、考核与奖赏:与目标实现相对应10、简述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运用的限制不适合于动态环境;存在信任问题;公共部门目标模糊;目标制定过程是政治过程;重短期可能忽视长期目标11、简述公共服务的质量标准1、绩效:指满足需求的程度2、专业特色:服务与需求是否一一对应3、可信度:符合国民的期望4、持久性:持续时间5、一致性:质量的稳定性6、及时性:时效7、变动性:因环境而变通第十三章公共财政管理1、公共财政的含义。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缺陷。2、简述公共财政管理的目标与内容。效率目标:提高服务效率;公平目标:确保服务公平;稳定目标:确保宏观稳定公共预算管理:做什么;公共收入管理:怎么收;公共支出管理:怎么支;公共部门会计:公共财政管理的基本手段3、简述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一)分项排列预算模式(早期)(二)规划计划预算模式(20世纪50年代)(三)目标管理模式(20世纪70年代)(四)零基预算(20世纪70年代)(五)绩效预算模式(20世纪90年代)4、简述公共预算过程。(一)预算编制: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草案汇总审批审议;自上而下VS自下而上(二)预算执行:收入执行;支出拨付;预算调整(三)决算:准备编制审查批准5、简述税收管理的要素及核心。税收管理要素:课税对象与税率;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税种: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公平征税:国民遇原则;支付能力原则;受益原则;税收效率:征管效率;税制效率6、简述政府收费管理的内容。(一)政府收费:政府收费定义;费与税(二)政府收费原则:谁受益,谁缴费;非营利(三)政府收费种类:使用者费:水费、学费、车票、公园门票等;规费:行政服务,执照费、商品检验费(四)政府收费管理重点:是否收费;如何有效收费;合理收费;防止乱收费7、简述公共支出管理的目标、内容。公共支出管理的目标:财经纪律:支出与预算相符;根据政策重心配置资源:;良好的运作管理公共支出管理内容:支出水平管理;财经纪律管理;支出效率管理;支出监督8、简述转移性支出管理的内容。社会保障支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构成: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财政补贴管理: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式支出;其他补贴9、 简述政府采购的方式。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10、试述转轨期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1、完善公共预算管理:绩效预算;预算公开/强化监督2、加强收入管理:完善税制;规范政府收费3、改革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支出重点转移;支出绩效评估4、加强对公共财政管理审计监督,强化财经纪律5、注重信息技术运用,加快人才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销售管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