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综必背三十六大题一.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更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二.素质教育的特点: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和未来性。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有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3 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如何实施素质教育):(1)改变教育观念(2)改变学生观(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三.影响(制约)课程的开发的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需求)(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科知识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可接受性(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四.校本课程开发是什么?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是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活动,包括: (1)学校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并在学校中实施。(2)学校文化、学校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社区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3) 开发活动是从学校发展和学生需要出发,为本校学生和学校发展服务。(4)建立校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校课程体系既与国家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又能形成学校特色;既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能满足个体学生发展的需求。五.课程计划概念功能: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课程标准概念及功能: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的框架:1 前言部分 2 课程目标部分 3 内容标准部分 4 实施建议 5 附录部分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六.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4)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七.教学工作的环节的基本要求:上好课基本要求(衡量好课标准):目的明确、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结构紧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讲究教学艺术、板书有序。作业布置的要求:精品.(1)作业的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3)分量适宜. 难易适宜(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7)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8)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八.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九.运用讲授法基本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要认真组织;讲授要讲究讲授的策略和方式,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讲究语言艺术;要组织学生听讲;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特点,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使教师通过谈话直接了解学生学习程度,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出一些补救措施来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要做好计划,教师要对谈话的中心、提问的内容做充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要善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宜、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经验, 还要有启发性、形式要多样化;要善于启发诱导,谈话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步地去获得新知;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归纳和小结,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指出谈话过程中优缺点。讨论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对所学内容的讨论,学生之间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讨论前,教师应提出有吸引力的讨论题目,并明确讨论的具体要求, 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自由发表意见,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明确演示目的,做好演示准备;演示必须精确可靠,操作规范;演示时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以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和观察力;演示结束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结果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特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 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贯彻要求: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2 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4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 5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直观性原则贯彻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 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循序渐进原则贯彻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2 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3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4 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精品.巩固性原则贯彻要求:要在教学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2 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3 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过程来巩固知识量力性原则贯彻要求: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2 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启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动于实际 4.发扬教学民主。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要求:1 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2 教师要了解学生, 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十一.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要求:(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知行统一原则贯彻要求:1 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 2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贯彻要求:(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3)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贯彻要求:(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十二运用说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 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 2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 注意时机 4 以诚待人运用榜样示范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 选好学习的榜样 2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 横抓落实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运用陶冶教育法的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 创设良好的环境 2 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 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十三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 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班集体的作用(学生集体的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如何构建良好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求和方法):(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 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精品.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级体的特征:1 明确的共同目标 2 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 3 共同生活的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 4 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 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十四学生主体性的内涵如何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内涵: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尊重发挥:1 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2 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3 教育中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十五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职业角色的转变(现代教师观):1.教师的教学角色:学生学习的灌输者和知识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转变。2.教师的交往角色:由交往的权威者向学生的引导者、对话者、合作者转变。3.教师的课程构建角色: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研制者、开发者、决策者转变。十六教师的职业素养:(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爱国 守法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关爱学生灵魂;教书育人天职;为人师表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不竭动力)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集体: 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二)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科学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四)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十七.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 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关注学生)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2) 入职培训(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教师成长途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进行教学反思)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加强学习;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情感体验;树立榜样,虚心向他人学习;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学会反思;努力做到“慎独”十八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实现现代教学相长的催化剂;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即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1)教师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学生观;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发扬教育民主;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2) 学生方面: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3)环境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健康的学习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 教师的人格因素(2)学生方面:对教师的认识(3)环境方面: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课堂的组织环境十九无意注意在教学中的应用:1.教学内容力求新颖、丰富。2.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3.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4.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精品.有意注意在教学中的应用: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2.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而适当。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4.组织学生实际操作。5.利用间接兴趣二十.感知觉的应用: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 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 学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1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2.充分准备,周密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3.在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十二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影响遗忘的因素: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 学习材料的性质 2.系列位置效应 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识记程度达 150%最好)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5.识记的方法 6.时间因素 7.情绪和动机。如何进行复习::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运用记忆策略,促进知识保持;学生记忆力的培养):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质量。6.有效运用记忆术 7.适当过度学习 8.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二十二.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或叫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1)运用启发式教学,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5)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巧(6)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二十三.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再造想象的培养:(1)要扩大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储备(2)教师要帮助学生真正弄懂描述中关键性词句和实物标志的含义(3)教师要唤起学生对教材的想象,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创造想象的培养:1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及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二十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有关知识经验 2.个体智能与动机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4. 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6.无关信息的干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个性二十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将前四种的需要定义为缺失需要,后三种的需要定义为生长的需要。(2)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发展的。低级的需要得到了精品.基本满足,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出现。(3)缺失需要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4).成长需要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比较接近现实,对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听课和做作业的积极性。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和美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学生兴趣的培养:1 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3 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3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6 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7 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二十六.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应用: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应用:1 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2 科学的智力观 3 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4 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遗传与营养、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学校教育、社会实践、主观努力能力的培养:(1)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2)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3)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4)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二十七.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遗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实践二十八.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1)主观因素:A 需要与目标结构 B 成熟与年龄特点 C 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D 志向水平与价值观 E 焦虑程度(2)客观因素:A 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 B 学校教育学习动机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 控制作业难度(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5)培养对学习的兴趣(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是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二十九.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特点(2)原有的认知结构(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5)学习策略的水平(6)智力与能力(7)教师的指导如何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迁移学习:(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学习迁移(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三十.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内部因素:1 个性 2 智力 3 知识经验与理论 外部因素:1 讲解与示范 2 练习什么是高原现象?阐述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必背论述):1)概念:在技能形成过程中, 练习到一定时期有时会出现练习成绩的 停顿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它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两次上升之间出现一段水平相近的线段。2)原因:1 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精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2、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 方法尚未形成 3 练习方法不当, 一时无法突破困难4 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5 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 6 意志品质差缺乏继续提高的勇气和信心 7 自满情绪 8 可能正在进行潜在学习,其成绩未显现出来等。9 总之:高原现象并不是技能形成过程的普遍规律,若技能结构比较简单, 或者不具备以上各种原因,练习中可能不会出现高原现象。心智技能的培养:(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教师利用示范和讲解,并有效的进行分阶段练习(3)知识影响技能的形成(4)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三十一.心理健康的标准(必背):1 智力水平正常 2 情绪积极稳定 3 意志品质健全 4 自我意识正常 5 人格统一完整 6 人际关系和谐 7 人生态度积极 8 社会适应良好 9 行为表现与年龄一致三十二教师心理压力应对:1 社会支持策略 2 学校发展策略 3 自我维护策略三十三.新课程改革的目标:(1)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三十四.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本理念):(1)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管理的民主化,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2)重建课程结构和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3)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三十五.新课程的教学观:(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现代学生观: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 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评价观 :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以生为本的评价观2全面发展的评价观3多元化主体的评价观 4.多样化方法的评价观5以学论教的评价观自主学习的特点: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学习探究性学习特点: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问题阶段-计划阶段-探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合作学习特点: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和互动性;合作学习的意义或作用: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能够使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三十六.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1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2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受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制约,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够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与水平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