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的语文优质教案

上传人:hong****2021 文档编号:44990758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的语文优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版四年级的语文优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版四年级的语文优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的语文优质教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初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你知道人教版四年级的语文优质教案怎么写吗?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的语文优质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四年级的语文优质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避、撼、喧”等8个生字(含有1个多音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对蝴蝶的怜惜,体会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积累好词佳句。 4.激发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去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对雨中蝴蝶的担忧与牵挂,体会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 把握修辞在文中的应用,体会其表达效果;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蝴蝶的图片,播放蝴蝶飞舞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蝴蝶的美好想象。 导语: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图片和动画,你们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呢? 示例:五彩斑斓蝴蝶的翅膀五彩斑斓,就像美丽的花园。 翩翩起舞美丽的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2.教师简单总结,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说得不错,从这两个词语中,老师能体会到你们对蝴蝶的喜爱。像你们一样,很多人都喜欢蝴蝶。有人说,蝴蝶是会飞的花朵,是美丽的精灵。阳光下,我们迷恋于它们轻盈的舞姿、迷人的风采。可是当风雨来了,这些大自然的舞蹈家,又去向何处呢?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燕志俊的散文蝴蝶的家,开始我们的探寻之旅。 3.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蝴蝶的家) 明确:这个标题很形象。蝴蝶怎么会有家呢?它们的家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这一连串问题吸引着学生阅读课文,一探究竟。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及课文的相关知识。 燕志俊(19071982)又名燕遇明,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作家。出身于书香门第。五四运动后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酷爱文学,常在小说月报新女性语丝等杂志上发表新诗、散文等,得到沈尹默和郑振铎的赏识。从事写作50余年,著作有中篇小说苦女翻身记,长诗枯树开花,短诗山乡女儿碧叶集等。 关于蝴蝶的诗词名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唐黄巢题菊花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的地方。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相机纠正,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认的字:躲避(b)震撼(hn)喧(xun)嚷素(s)洁沾污(w)家雀(qio)儿炊烟(yn)屋檐(yn)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圈画不懂的地方。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直抒胸臆,写对蝴蝶的担忧和关心之情。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我”对蝴蝶的家一遍遍设问、猜想、找寻、否定,表现了“我”对蝴蝶命运的担忧和关爱。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一个女孩儿对蝴蝶的家的美好猜想。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以苦寻无果收束全文,给人留下无尽遐想的空间。 3.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想象下雨时蝴蝶无处藏身而为蝴蝶担心的事,表现了对蝴蝶的关爱,告诉我们要关爱弱小,关心需要帮助的小动物。 4.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阅读要求: (1)画出文中表现为蝴蝶担心的句子。 (2)画出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种种猜想。 (4)与同学交流讨论,说说蝴蝶的家还可能在哪里。 5.汇报展示,品析课文。 (1)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如何理解“常想”一词的表达效果?读句子,拓展思维,说说还会想些什么。) 明确:“常想”就是经常想,一次又一次地想,不止一次地想。可见对蝴蝶的着急、担忧、关爱。 (2)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是一处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核心词语“天、云、雷、电、雨、风、树林”等,可以很快确定这属于自然环境描写;然后讲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并结合语句具体分析。 明确:这是一处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暴风雨扫荡天地的情景,突出了环境的恶劣。这样的天气简直是有意为难蝴蝶,为下文写担心蝴蝶无家可归埋下了伏笔。 (3)读第2自然段,说说蝴蝶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蝴蝶在暴风雨中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 预设:找出第2自然段中描写蝴蝶的一组排比句,提炼出其中的关键性词语,概括蝴蝶的特点。蝴蝶在暴风雨中可能产生的后果则要借助学生的想象,并未直接写出,给了读者思考的空间。 明确:蝴蝶的特点是轻盈、素洁、柔弱、无力。这样轻盈素洁、柔弱无力的蝴蝶在那样猛烈的暴风雨中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有雨点会把蝴蝶的翅膀打落,使它不能飞翔;所以说它们的身体是那样的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泥点会把蝴蝶的彩粉弄脏,它不再圣洁美丽;所以说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玷污上的;狂风暴雨会把蝴蝶吹落在泥泞中,直至死去,所以说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翅膀会被雨点打湿。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4)找出文中描写为蝴蝶着急的句子,认真体会的心情。 明确:第2自然段末句“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第3自然段末句“我真为蝴蝶着急了。”第4自然段末句“我真为蝴蝶着急了。”“着急”一词反复出现,可见心情之急切,充分表现出对蝴蝶的关爱之情。 (5)第3、4自然段都描写了在寻找蝴蝶的家,两段中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第4自然段中的心情更加着急,对蝴蝶的担忧越来越深。原因有找了那么多地方都找不到,就会越找越着急。寻找得更细致了,似乎就要找到了,可是仍旧没有见到蝴蝶的家在哪里,所以更加着急了。 (6)都为蝴蝶找了哪些家,哪些地方,勾画出来,体会一下每一次猜想,每一次探寻后的心情怎样。 6.深化理解课文,拓展思维。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你有新的想法告诉吗? 预设: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拓展思维空间,想一想蝴蝶可能落脚的地方,如崖壁的山洞里、花瓣下等,合理即可。 四、拓展阅读,赏析名段 过渡:暴风雨要来了,为柔弱的蝴蝶担心,不知道它们栖息在哪里,会不会受到暴风雨的摧残。从动人的文字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那份担忧、焦急,他对小生命的爱让我们深受感动。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李汉荣的对一只蝴蝶的关怀,看看片段中的小朋友对蝴蝶抱着一种怎样的情感。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学生朗读。 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李汉荣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2.教师出示要思考的问题,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推举代表汇报。 (1)小男孩和小女孩是如何关怀一只蝴蝶的?(用柳条营救花蝴蝶,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搭建“遇难所”保护蝴蝶) (2)蝴蝶得救后,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心情怎样?(高兴、欢快) (3)从小男孩和小女孩关怀蝴蝶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等等)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关爱它们,才能共创和谐家园。把这样的观念.在心,以悲悯的情怀去关注周围的小动物,不仅是一个人高尚道德的体现,也能塑造我们美的灵魂。 小结:一节课时间虽短,但我们所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同以前一样,我们先从生字入手,了解了字音、字形,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内容,体会情感。尤其是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描写生动,富有感染力。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老师惊喜地看到了你们独特的想法,非常不错。同学能,值得表扬;同学不仅,还,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2)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学到的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关于关爱动物的名言。 关爱动物的名言 爱护动物,让人类不孤单! 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请爱护动物。 关于动物的歇后语 猫捉老鼠狗看门本分事飞蛾扑火自取灭亡鳄鱼的眼泪假慈悲 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老鼠钻在风箱里两头受气小老鼠上秤盘自称自 (4)引导学生改写课文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蝴蝶的家 麻雀的家在屋檐下, 青鸟的家在大树上, 蝴蝶呀蝴蝶, 下雨的时候, 你去了哪儿? 麦田、松林、老树干寻不见你的踪迹, 花朵、石桥、屋宇下都不是你的家。 你轻盈的身体怎么禁得住狂风的肆虐, 你素洁的双翅怎么受得了雨水的冲刷! 蝴蝶呀蝴蝶,柔弱的蝴蝶, 你是那么让人担心,叫人牵挂 亲爱的蝴蝶,其实,我的家就是你的家! 爱心为你编织成温馨的家, 不管电闪雷鸣,任凭风吹雨打, 不要害怕,快快回家!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教版四年级的语文优质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课件出示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a.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均、柄、蜗、曲、萎”(课件出示3)“曲”是多音字,读q和q;“萎”是上形下声。 b.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虎、操、占、嫩、舒、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课件出示4) 指导书写:“操”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嫩”三部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变为一点;“均”的最后一笔是提;“叠”上窄下宽,中间是冖、横要长、上边没点,且字稍扁、里边是两横;“隙”右边三部分要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要带钩;“瞧”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右上边有一点、下边是四横不能少。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课件出示5)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拂过 叶柄紧贴蛟龙枯萎牢固蜗牛 (2)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步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具体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 1.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2.填空。(课件出示6) 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_。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_。 3.指导朗读。 四、课堂小结,留有思考 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两株爬山虎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声齐读课题。 二、研读第2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教师板书:位置颜色样子)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课件出示8) a.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_。 b.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_。 c.长大了叶子的颜色:_。 d.叶子的样子:_。 (教师板书:墙上嫩红嫩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 3.指导朗读:读出美感来。 三、研读第3、4、5自然段,交流体会。 1.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3、4、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之处? 2.汇报交流。 师: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1)结合插图(课件出示9),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 a.出示文中的句子。(课件出示10)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师: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也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发现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b: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教师板书:茎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 c:过渡:来,我们边跟着画面边读这段话,同学们读横线上的句子。 d:出示画面: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老师引读) 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课件出示11) a:问: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b:“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再联系前文学过的第2自然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读 c:想看到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请你睁大眼睛来看) d: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教师板书:触、变成、巴住、拉、贴) 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 生齐读。 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 在这里,叶圣陶爷爷还教给了我们一种介绍事物的方法,那就是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 师:老师上课前在校园的东墙边采集了两根爬山虎,你来说说从它们的颜色去观察可以推断什么?老师这里有道作业练习,需要大家去探索。小组结合文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自由讨论。 (3)爬山虎“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课件出示12) 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让我们到校园的东墙边,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 四、联系生活,感悟方法。 1.你要向叶圣陶爷爷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2.总结。罗丹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课件出示13)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人教版四年级的语文优质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分类,再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幻灯片展示反映不同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图片)生活的巨大变化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今天我们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感受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读第1、2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呼风唤雨”。 这个词让你想到谁?(有法术的神仙) 文中谁“呼风唤雨”?靠的是法术吗?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人类利用科学手段能够有条件地支配自然,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发明”与“发现”有什么区别?(“发明”是指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发现”则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2.重点指导第3、4自然段。 (1)指出你读后不理解的地方。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a.“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让你想到了谁?他们的哪些本事能反映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b.“愿望”是什么意思?(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 c.这些愿望在20世纪还算是人类的愿望吗?用生活实例来回答。 (卫星可看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飞机可以在云中穿梭,宇宙飞船可以到宇宙中遨游)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a.这句诗出自哪儿?是什么意思? b.用在这里想说明什么?(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 3.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加深认识。 (1)从文中找出具体体现科技发展成就巨大的内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2)你还能举出哪些能反映科技成就的例子? 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科学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人教版四年级的语文优质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难点 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豆的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安徒生童话读本、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安徒生童话及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 1.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 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提出疑难问题。 三、默读课文,积极思考 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 2.老师提示提出问题的方法。 发问的词有:谁什么怎么样 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并对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对自己足够满意的答案提出来大家讨论。 4.展示各小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讨论解决: 小豆子像“一个囚犯”,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一株豌豆苗为为什么称为“一个小花园”? 哪一粒豌豆最了不起? 四、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1.提出问题,读中思考,梳理相关内容,找到答案。 2.课后再读童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板书设计: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个囚犯” “一个小花园” 为什么了不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难点 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粒豆的不同经历,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角色体验,品读感悟 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 (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1)师演生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三、探讨解决问题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找出童话中相关内容,品读体会。 点拔:豌豆苗的成长让小女孩感受到勃勃生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心情也开朗起来。这样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小花园”又是什么样子?前后描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点拔: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因为青苔缝隙小,不能动弹,被裹得严实;说像“一个小花园”是因为小女孩每天躺在病床上只能看到豌豆苗,现在豌豆苗要开花了,小女孩就拥有一个一粒豌豆形成的花园。 3.体会小豆子的发芽、开花,给窗子里躺着的生病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四、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 2.小豆子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他们说,先说一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 人教版四年级的语文优质教案5 【教学要求】: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3.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 1.介绍蝙蝠(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 2.简介雷达(播放有关雷达的多媒体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多媒体播放生字词,检查学生读音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2.讨论记字方法。 例:钟、辟、超,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碍、塞、摹,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 3.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来做巩固练习。(多媒体播放)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竖()即()得()起() 坚()既()碍()超() 塞()摹()辟()彰() 赛()暮()避()障()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例: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联系上下文,横七竖八本课指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房间里拉的绳子很多。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 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反复: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颠过来倒过去。重复的情况。 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看一看应选哪种解释?应选 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证明书和证明信。 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选哪种解释。“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应选。 四、造句练习。 根据“证明”、“反复”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造两个句子。 例: 反复经过反复思考和计算,小明终于做出了这道题。 证明看到蚂蚁搬家,小明说要下雨了,果然,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证明小明说得对。 五、自由读课文。要求流畅、读准字音。 六、作业。 1.写生字新词,造句。 2.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 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学生走)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么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好,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蝙蝠与雷达。 二、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 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 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 (“启示”,多媒体播放) 4.那么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然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课文第四至第6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3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夜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 请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 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锐,在漆黑的夜里能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5.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6.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让同学们4人一小组一起讨论学习第四、五两个自然段。事先每组发一张表,讨论后集体填表。) 第一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 方法: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 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 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同试验二。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7.汇报填表情况。 8.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证明了什么? (齐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9.“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多媒体播放)这个结论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同学们联系两次试验去思考一下。 (丢掉“配合”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三、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蝙蝠夜行探路靠的是嘴耳配合,那么蝙蝠到底口耳是怎样配合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6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合起来夜行探路的。 (先同桌互相讨论,再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说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2.下面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或蝙蝠是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 3.那么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 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反复研究”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研究。 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 5.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学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试验才得来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够摘下科学王冠上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 6.老师读第6自然段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全体同学齐读后三句: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科学家从这个秘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4人一组讨论,试着画出示意图。指三或四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板演并加以说明。) 8.看第6自然段,蝙蝠是怎么探路的?与飞机比较,然后画出示意图。 9.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飞机上的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10.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为什么? (雷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所以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11.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三、指导分段,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1.指导分段: 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第1、第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至第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2.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完成思考练习3。 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表示。 (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 (2)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3)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选择(3),因为(3)准确、全面、正确。 3.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创造出来的。) 4.你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 5.激发兴趣。 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 6.带着情感齐读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