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教学设计

上传人:靓*** 文档编号:44220201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后》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雨后》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雨后》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雨后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2、掌握要认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3、鼓励同学们读而优则背,试着背诵。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是重点。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教学构想:以读为本。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识字、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导课。1、师:同学们,前两天,我们这儿下了大雨,大雨过后,你们在校园里怎么玩的?(可根据学生说的相机教学几个生字,比如“踩”、“溅”等)2、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自己雨后玩水的感受?3、揭题。师:也是在一次大雨过后,着名作家冰心老人看到一群孩子尽情地玩耍,觉得非常有趣, 就把孩子们玩耍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齐读课题两遍。师:说不定,诗里所写的就有你们的影子哦,大家想不想听听课文呢?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 )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几分钟时间,请你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可以,两遍也行,三遍、四遍就更好了。遇到生字圈起来,用来喜欢的方法去认识它们。(师巡视参与, 表扬查字典的学生、 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和其他采取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启示,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更适合自己。)(2)交流识字成果。A、师: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能把你的识字的好方法推荐给大家吗?简单一点的生字,如“踩、跤、糟糕、射、奋、骄傲”等字,可让学生自己说出记忆方法。(教师要以激励性的语言表扬这些同学)对于“唇、撅、赤”等难记的字,重点拿出来与同学们讨论识记方法。如“唇”字:“唇”在哪里啊?用手摸一摸。“赤”字:书空笔顺。B、全班齐读生字词。C、听音辩字游戏。(老师或同学说生字,学生快速举出这个字,并由他请另一个同学组词或造句。)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小朋友,生字新词认识了,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首诗歌。1、先默读课文, 划出你所喜欢的那一节诗歌,再大声朗读出来。并想一想,你从这一段,想象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什么?2、( 1 )读。你喜欢哪一节?能读一读吗?(评议)喜欢读这一节的同学请举手,(哇,瞧,你有这么多的志趣相同的同学。)( 2)问。好,你们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节吗?对于这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质疑,解疑。(3)再读。喜欢这一节的同学,咱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强调有感情朗读。每一节都学完之后,让全班同学跟着录音齐读课文。(4)再问。学完诗歌后,对于课文重点,学生没提出的,老师再提,可组织讨论。师:读了诗歌后,你还有哪些问题想问吗?(或老师还有些不明白的,你们能帮老师解决吗?)1 为什么哥哥跌了一跤,说糟糕的同时,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2 为什么妹妹轻轻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这么痛快地摔一跤?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讨论后交流。师:从你们刚才的精彩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雨后,一切都是那么清新,兄妹俩陶醉在属于孩子们的“海洋”快乐的好像神仙一样,多么让人兴奋和骄傲啊!这是不是和你们上次雨后玩水的感想一样呢?三、背背课文,画画雨后。5 6以下两种可让学生自由选择。1、背一背这首诗歌中你最喜欢的那一节。可以找同学背或找老师背。2、这雨后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你可以画画冰心老人这首诗歌中所讲的哥哥和妹妹的故事,也可以画画上次在校园里,你和同学们雨后玩水的故事。(点评:我喜欢我才选择,既然是喜欢的选择,自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那么学习的兴趣、 求知和积极性也就无须老师穷尽各种办法来激发了。所以孩子们的思维迸出了智慧的火花,他们的作品如此出色,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总评:这节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落实自主。每次活动, 老师基本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 没有出现少数“尖子生”垄断课堂的现象。如“自读质疑”后,教师设置了“角色互换”一个环节,让学生当小老师, 考考自己最佩服的同学、考考其他小组、也可以考考老师。这种新颖、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他们再次读课文时,一个个非常专注;小组讨论时,为了筛选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小组成员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应考答题时, 学生更是绞尽脑汁,积极应对。学生在这种深入的阅读、思想的碰撞中,对课文的体验更深了一层。同时,质疑问难的习惯、探根求源的意识、辨别正误的能力也在这种探究中不断生成。 其次,学生动起来的时间非常充分。语文课堂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品味语言、感悟形象,而读是达到这个目的的“直通车”。为此,老师不惜花费时间。 课堂上,老师基本上没有提出多少问题,而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来源于学生,解决于学生。学生发言很踊跃,不管是质疑,还是回答问题的思路都很广。课堂上没有出现思维“真空”(即学生不思维)和课堂“盲点”(即学生无事可做)。再次,这种动起来的层次也较深,它是一种思维的动,一种心灵火花的动。老师虽然没有提太多的问题,没有对课文进行剖析、解释,但关键处的一两句点拨,却深深地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促进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