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专题三 古诗歌鉴赏

上传人:pw****6 文档编号:43804180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专题三 古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3专题三 古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3专题三 古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 古诗歌鉴赏怎么考考题千变皆有规一、专题体验(高考是个指挥棒 感受试做定方向) (2012新课标全国卷)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教师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水平。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能够看出(思远人),能够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个情感。【参考答案】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因为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教师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水平。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二、备考清单管理:(一)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水平层级D级。(二)命题规律1所选诗歌体裁以唐宋诗歌为主,也兼顾乐府诗等其他年代的诗歌,避免了单一性。2命题材料以写景抒情言志类诗歌为首选,2012年为离别思人词,2011年为怀古伤今诗,2010年为边塞征战诗,在相对稳定中,又略有变化。3考查点分布较为广泛,但重点突出,三年试题都涉及了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考查。4题型题量上保持稳定,均为2小题,共11分。(三)备考清单1如何读懂诗歌(含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鉴赏诗歌的形象3鉴赏诗歌的语言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什么合作探究 清单1如何读懂诗歌诗歌七大热点题材一、体验学习(1体验.交流)1.体验(20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11分)雨 雪 曲江 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 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答:_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_8【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指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教师点拨】解题时,首先思考这首诗歌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歌?(应从题目、作者和内容几方面分析)在确定题材的基础上,完成试题。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描写环境,所以应仔细阅读、筛选并概括诗中关于环境的信息,抓住关键意象如“雨雪”“狐迹”“马蹄”“天寒”“地暗”“愁云”,可以整合出第一问的答案要点。一切景语皆情语,上述意象一定是为抒发人物情感服务。由“从军”“愁”等信息推知本诗可能抒发戍卒的“思乡”愁绪,进一步推知“别路”应指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9【参考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教师点拨】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题干第一问实际要求考生思考“天寒”“地暗”的自然环境与“旗彩坏”“鼓声低”的戍卒生活之间的关系。“天寒”“地暗”已明写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后面分别接上“旗彩坏”“鼓声低”,给人的感觉就是“因为天寒”,所以使得彩旗褪色;“因为(乌云使得)地暗,所以使得鼓声变低”,这样就借自然景物写出了人的心理感受。第二问可根据第一问的答案和“愁”“别路”等词语分析出来。2.交流。(同桌、小组交流答案,班内展示,说说解题过程及做题理由)【我的问题与建议】【教师点拨】读懂诗歌内容,是诗歌鉴赏的前提。二、合作探究(3.探究4.反思)探一探理论学习读懂诗歌诗歌七大热点题材(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1、题材特征和主要标志:(1)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人名咏”等,如李商隐的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陈子昂的燕昭王登幽州台歌、杜甫的咏怀古迹蜀相八阵图等。(2)内容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李商隐的马嵬、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2、内容情感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历览历史点滴,发表自己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观点,常常是一事一议,只发表看法,不含褒贬。如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第二类,悲吟古人际遇,感伤己之情怀。要么缅怀先贤,表达敬仰或惋惜;要么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三类,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国。要么托古讽今,以历史对统治者进行嘲讽;要么以古鉴今,劝诫当朝莫走老路;要么忧国忧民,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对黎民疾苦表示同情。如杜牧的泊秦淮。总之,对于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有评判历史、借古伤己、借古讽今三个角度。3、技巧特点此类诗歌具有“咏史”与“言志”(抒怀)相结合的特点。咏史只是手段,言志(抒怀)才是目的。在写作技法上,咏史怀古诗常常运用借景抒情、对比、化用典故、衬托、抑扬等艺术技法。(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1、题材特征和主要标志:从表达上看,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总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而写景诗常常是写多个物(或景)。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虞世南的蝉、罗隐的蜂雪、齐己的早梅等。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黄巢的题菊花、于谦的石灰吟等。也有一些咏物诗不是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的山行等。2、内容情感,从内容与主旨看,大体分为五类:(1)单纯咏物。仅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求其形似,却不赋予个人的感情色彩,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或社会道理。如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的道理。(4)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5)以物比兴(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如李白的长相思(其一)(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借孤灯、月亮、美人等以物寓情,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君王不能任用贤臣的悲哀,寄托诗人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苦恼。3、技巧特点咏物诗不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诗人们更注重对所咏之物的神韵、品格进行发掘,即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整体构思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对比。从抒情的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三)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1、题材特征和主要标志(1)诗题中多含有“驿站”“客舍”“登高”“望月”“忆”“孤”“寄”“行”“宿”“思”等能够体现漂泊客居之意的词语以及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2)常见意象有月亮(见月怀人,望月思乡)、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杜鹃(叫声“不如归去”,常与哀怨、思归有关)、猿啼(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沙鸥(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孤雁、鸿雁(鸿雁传书而思乡怀亲)、浮云(漂泊之意)、梧桐叶落(飘零、孤苦凄凉)、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等。还有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渐起、日暮时分,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2、内容情感(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书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途所观、所闻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3)羁旅他乡幽怨愤。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3、技巧特点(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羁旅思乡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怀想,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憧憬。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来衬托哀情是羁旅思乡类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3)对面落笔(又叫“反说”“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4)细节描写。如张籍的秋思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中摄取“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进一步将“意万重”“说不尽”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尤能表达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慎重和对故乡深深的思念,细节典型,生动感人。(5)因梦寄情,虚实结合。羁旅思乡诗中的许多悲情都是借助梦境得以宣泄的。悲情起于理想的追求和失落,明知不可能,却还要坚持这种虚幻的梦境,以求一丝慰藉。然而梦境破灭之后带来的是更大的悲情甚至是绝望。即便如此,诗人还是惯常使用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来倾诉自己的离情别绪。(四)赠友送别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1、题材特征和主要标志(1)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此类诗常用如下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柳(柳枝、柳条、柳丝、柳叶、柳絮等):以“柳”寓“留”,以“青”托“情”,以“缕”谐“旅”,以“丝”代“思”,以软条拟柔情,以细叶状愁眉,以飞絮零落喻人生飘沦。酒:把酒壮行,借酒浇愁,以酒劝慰。月:一方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另一方面月光普照大地,是离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所以送别诗中的月总有一种寒冷孤寂的色彩。水:以水之纤柔象征离情的缠绵,以水之深淼象征离情的悠长,以水之清寂象征离情的凄切,以水之空濛象征离情无边。草(离情之漫长)、(孤飞之)雁、清泪、骊歌(离别之歌)、灞桥、南浦、兰舟、长亭、孤舟(帆)、古道、冷雨、清猿等意象。2、内容情感:(1)哀婉凄伤的离别之愁。“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凄凉惨淡的意境与哀婉凄伤的离愁别绪是送别诗中最传统的基调和最常见的情感风格。特别是在送别迁客,送别落第举子,或客中送别、病中送别、佳节送别以及乍逢旋别中更易使人产生别易聚难、前途茫然的凄怆感。(2)忧伤愤懑的不平之意。这类诗主要借送友自写胸臆、一吐块垒,或借别情来明心志(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反映个人命运际遇的变化或时代社会政治的情况,多见于迁谪、归隐时的送别诗,表达失意之情、愤懑之气。(3)激昂慷慨的勉励之情。在一些宦游(为功名而游)而别、杀敌报国而别、新官上任而别的送别诗中,文人士子们更是胸怀大志,俟机报国,渴望“赢得生前身后名”,借送别表达激昂高亢、蓬勃奋发的精神。如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4)劝勉慰藉的关切之意。这类诗劝勉慰藉与友情同在,借送别表达作者对友人关心、抚慰、牵挂、勉励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技巧特点(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诗人触景伤怀,常借落日余晖、明月孤帆、渡头柳絮、流水通波、江风寒雨、清猿北雁、浮云飞蓬这些意象,营造一种迷茫而悲凉、空廓而深沉的意境。先写景后抒情,一般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先叙别后写景,一般叫以景衬情、情景交融。(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大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种技法常与拟人的修辞手法一起合用。例如杜牧的“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二首其二)。(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冷色调的凄风苦雨,渲染出清冷萧瑟的送别环境,正好衬托离别的哀愁。暖色调的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使人物的感伤之情倍加沉郁。(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或想象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或虚拟所到之地的民情风俗,或设想未来可能遇到的种种情景,或设想其别后的行旅之景和愁苦心境。这些想象实质上是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五)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1、题材特征和主要标志(1)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2)诗中意象多反映边地风貌与军旅生活。自然景观类:黄沙、白云、冰川、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黄河、沙碛、阴山、楼兰、蓟北、西山、受降城。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刁斗、羌笛、胡笳、琵琶、战马、戈矛剑戟、斧钺弓箭。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等。2、内容情感: (1)保家卫国、建立功勋的壮志豪情。或表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从军热情;或抒写将军出塞、驰骋疆场的丰功伟绩;或讴歌功业理想、不惜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这类思想情感主要表现在初唐时期。(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或描写战争的激烈,表现将士勇敢顽强的英雄气魄;或描写豪迈从征,表现将士视死如归的勇气与大无畏的精神;或描写边塞环境的恶劣,表现将士不畏艰险的牺牲精神。(3)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如大漠戈壁、玉塞萧关、冰川雪峰、火山热海等,这些边塞风景,常常充满一种昂扬雄壮的情感基调。(4)征人思乡的情愁。征人思乡,或表现边塞将士久戍思乡的精神痛苦,揭示爱国与思乡的矛盾;或极写边地环境的恶劣与从军生活的艰苦,表现将士无法排遣的思乡深情;或写戍边生活的单调无聊,表达渴望归家的寂寥心情,等等。(5)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或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呼吁朝廷停止穷兵黩武的政策;或极写战事之惨烈,控诉边将的无能,朝廷的用人不当;或揭示军中的不公与腐败,谴责边将的骄奢、朝廷的昏聩;或讽刺帝王的好大喜功,引发对战争的思考,等等。(6)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3、技巧特点第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如修辞方面的,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1)夸张。例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环境的艰苦、天气的恶劣,从而反衬出将士的不畏艰难和高昂的爱国热情。(2)对比。例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将将军和士兵苦乐悬殊的生活进行对比,隐约地道出了失利的必然结果。(3)互文。例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4)用典。如李益的塞下曲:“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诗的第一句用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的故事;第二句用班超投笔从戎,封定远侯的故事;第三句引用古代晋人与姜戎败秦的故事;第四句引用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全诗用典,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第二、要立足于整体,有侧重地分析其技法。边塞征战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征战场面的描写,日常生活的撷取。其侧重点又有不同,有的侧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的着力于意境的营造,有的立足于情感的抒发。(1)侧重于表现人物形象的,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2)着力于意境营造的,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六)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1、题材特征和主要标志严格地讲,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景物的流连与热爱。其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田园诗主要指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其通过对山林田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其鼻祖是陶渊明。到了唐代,山水诗与田园诗常常融为一体,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2、内容情感:(1)寄情山水的豪放激情。或描写大自然之雄奇壮丽,表达诗人的宽阔心胸与高远志向;或描写山水之雄伟壮阔,展现诗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或借奔腾的江河,变幻的景物,反映诗人热爱山川风物、追求自由的精神。(2)心物相融的恬淡幽情。或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或以淡泊之语描摹闲淡心境,或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依恋、追求与热爱,或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或表达对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或由灿烂之景引发诗人对山川永恒、人生短暂之叹;或借缥缈凄迷之意境,透露诗人失意怅惘心绪;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或借眼前山水,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或借瑰丽壮景、盎然春意反衬悲时伤世之痛。3、技巧特点山水田园诗的常用技法主要表现在写景抒情的方法上:第一、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类手法的运用。比喻。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拟人。如“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王维书事)。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对比。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桃红柳绿,色彩对比。第二、写景的表现手法:(1)白描与工笔。白描,简单地罗列,简洁地描写。工笔,细致入微地刻画,重彩浓墨地描绘。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初景”是初春的阳光,“绪风”是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阳”为新春,“故阴”是已过去的冬季。“变鸣禽”意为鸣叫的鸟儿变换着种类。本诗写了初春的风、阳光、池塘、春草、弱柳、鸣禽等,一句数景,每景必以准确的字眼形容,极其细腻。(2)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3)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4)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如“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前两句是对扬州过去景物的想象描写,是虚写;第四句化用杜牧诗意,使人联想扬州当年盛况;第五句写出扬州今日荒凉破败的景象,虚实结合,寄寓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如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衬静,愈见其静。第三、常用的抒情方法:(1)借景抒情,融情入景。(2)乐景写哀(反衬),用欢乐的景物或场景写哀伤的心情。如孟云卿的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第一句写江南美丽的风景,第二句写寒食节自己生活的悲苦;三、四句写寒食节不吃饭食的原因。文章以江南的美景反衬诗人的境况,以乐景写哀情。(七)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1、题材特征和主要标志(1)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寄良人”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如王昌龄的闺怨。(2)诗中常有“眉锁”“翠楼”“绮席”“碧纱”“鸳被”“相思枕”“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带有闺房色彩或带有思人韵味凄清的意象,如张籍的忆远。2、内容情感:(1)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如杜甫的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与元稹的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2)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3)未能终成眷属的男女恋情诗,如李商隐的无题诗。爱情闺怨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或表现夫妻相濡以沫的生活,或表现夫妻别离后的真挚思念,或表现对戍边丈夫的怀念与忧虑,或表现夫妻间生死不渝的爱情。(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主要表现幽居宫中的凄凉与孤独,宫内生活的单调与无聊和对命运的哀痛与怨恨,对自由、爱情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另外,还有一些诗歌借“宫怨”之名,抒发郁结于心的某种怨情。如章碣的东都望幸(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表面写东都洛阳宫女无法得幸的悲哀,实则是讽刺当时科举制度的徇私舞弊,实质是“士怨”。(3)空闺独守的思亲之怨。这类诗或写思妇空闺、思亲念远的哀伤,或写红颜易逝、青春虚度的惆怅,或写盼夫早归、夫妻团聚的渴望。(4)情梦难圆的遗憾之怅。美好的爱情总是无法得到圆满,诗中表达的常常是一种不可企及而又刻骨铭心的爱恋,一种不能圆满而又至死不渝的情感,一种无法言传而又心心相印的思念,萦绕着一种怅然失落的哀愁。如李商隐的爱情诗。(5)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死者与世长辞,生者孤寂悲凄,这类诗是痛彻肺腑的哀歌,也是夫妻真情的颂歌。或睹故物而思亡人,触旧景而生悲情,表达生死两隔的愁绪哀伤与抑郁痛苦;或追忆从前生活情景,叙述亡妻琐事细节,寄托无限哀思与怀念;或触景伤情,情染于物,表达孤独的情怀与物是人非的凄楚。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3、技巧特点(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2)先扬后抑。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3)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理论学习读懂诗歌如何通过“三读”读懂诗歌内容高考诗歌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的必考考点,因此,考生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从题目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作品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例如: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注!注徂:c,过去,逝。问题:试简析“倦”字是如何贯串全篇的,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前六句,描写了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凉气侵袭卧室,月光洒满庭院,风吹露滴,月朗星稀,飞萤自照,宿鸟相呼。这幅“秋夜图”,暗示了作者彻夜未眠,实写“身倦”。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原来是为国家而忧心,点出“心倦”。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二)从附加信息入手1、从作者入手:即知人论世。2、从注释入手:命题者有时在原诗之后附加注释,有意识地提供一些相关信息,从而降低阅读难度。关注这些注释,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例如:杳杳寒山道寒山注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注寒山,唐贞观时代的诗僧。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3、从问题入手:如试分析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就应该知道从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来思考。分析:诗歌前七句渲染了环境的幽冷孤寂,“岁岁不知春”表明作者不关心春去秋来。结合注释,知道作者是有名的唐朝诗僧,僧人一般远离尘世,超脱世俗。因此基本可以推测全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思想感情。(三)从诗歌正文入手1、从直接表情达意的字词入手关注诗歌中那些直接表达感情的字词,对把握诗歌的情感也是很有帮助的。例如:画 堂 春注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问题:试分析这首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无奈”和“恨”直接表达情感,“憔悴”“独”“无语”同样极富感情色彩,再结合注释和下片“捻”“放”的细节描写,可知全词表达了伤春惜春、彷徨失落的思想感情。2、从尾句(联)入手古人写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因此,在鉴赏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时,从尾句(联)入手,可以做到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tu)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问题:试简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这首诗的感情相对比较复杂,但是如果抓住尾联来理解,就会容易许多。尾联“叹息”“谁共”分明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惆怅,联系作者身世,它还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的忧愤。前六句围绕“幽居”写景,表面看似抒发了一种闲情逸致、怡然自得之乐,实则是以乐景衬哀情。3、从意象入手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是诗中具体的人、物、景等。从意象入手,首先要注意人们形成的审美习惯,如“望月伤怀”“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同时还必须注意其多义性的特点,才能准确把握其在具体诗歌中的含义。如“燕子”的意象,就有“惜春伤秋”“感伤时事”“寄情相思”“渲染离愁”等含义;“杨柳”的意象就有“离愁别恨”“倔强的弱者”“朴实无华的君子”“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等含义。所以,在鉴赏评价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暮春回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问题:试简析“幽竹”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鸟稀花残春光渐逝的暮春景色,反衬出幽竹的可贵,表达了诗人对不被环境所屈、坚守节操的高尚品格的礼赞。双调清江引咏梅贯云石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其二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问题:试简析两首散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节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4、从用典入手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从用典入手,有助于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用典分为用语和用事两类,用事又分为明用、暗用和反用。因此,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诗词中用典的含义就会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评价。例如:秋晚登城北门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人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问题:试简析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分析:作者除运用借景抒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情以外,还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鸿雁传书”“横槊赋诗”两个典故。“鸿雁传书”属反用典故,“鸿雁”带来的不是好的消息,而是边疆的战火,由此引出作者对国土沦丧的愤慨和忧愁。“横槊赋诗”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反思】记下你(师生)的收获、建议和问题试一试:三、巩固训练(.实践)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1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歌?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_2“微霜”“鸿雁”营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4分)答:_【参考答案】“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季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4分)3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4分)答:_【参考答案】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做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4分)四、学习笔记(6.建构)考什么合作探究 清单2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体验学习(1体验.交流)1.体验(2012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教师点拨】这是一道分析诗中人物形象特点的题。从题目中“明府”一词的使用及注释中的“尊称”一词,可见诗人对邹明府的态度应该是尊敬、赞扬的。然后,根据“马不肥”“债多”可推断其为官清廉,而“载书归”除了印证其“清廉”的特点外,还表现出主人公的情趣爱好。诗歌除了以叙事写人外,还以景衬人,颈联中的“雪”隐隐透露出清正廉洁,而“风透卧衣”更显示出主人公身上衣单的困窘之状。整合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2.交流。(同桌、小组交流答案,班内展示,说说解题过程及做题理由)【我的问题与建议】【教师点拨】二合作探究(4理论)探一探: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理解、品味,把握诗歌中形象的内涵,分析其蕴涵的情感和意旨。高考命题时,主要考查对“形象”的情感认识和理性思考。诗歌的形象具体可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类型。理论学习1(一)人物形象1人物形象的内涵(1)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如上面的题目)(2)指作品中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常见命题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上面的题目)(3)请简要概括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理论学习2(二)景物形象1意象与意境(1)意象景物形象又可称意象,意象顾名思义就是寓“意”之“象”,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借景抒情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它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也是客观事物与作者主观的心灵相互交融的结果。(2)意境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景象,还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之类的物象,都归为景物形象的范畴。意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和色彩描写。理论学习1(三)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即物象,指被诗人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或称为“情中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根据事物形象的意义可分为以下两种:(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知识积累:概括古代诗歌常见形象(含意象)(一)常见人物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诗歌中常见意象含义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高洁如故。2以望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3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6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7以梅花喻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8以松喻坚贞高洁的品质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9以莲喻纯洁的爱情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10以梧桐喻凄凉悲伤的情感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类似的还有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11以杜鹃鸟(子规)喻凄凉、哀伤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子规啼声哀怨动人,听起来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即杜鹃。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12以鹧鸪鸟喻离愁别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13以鸿雁喻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14以水喻愁因为水的绵软、剪不断的特点与人的惆怅情绪有相似性,诗人往往以水喻愁。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又因为江水的东流,寄寓时光的流逝,人生的短暂,历史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15以猿啼象征悲哀、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16羌笛、胡笳、芦管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17长亭长亭是古代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18其他此外,还有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另外,还有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反思】记下你(师生)的收获、建议和问题试一试:三巩固训练(实践)(2012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其二)李益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解析】题目中有两个关键点:“角度”“全诗”。“意境”即景与情融合的境界,故要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先要找出诗中意象,然后分析意象所指向的情感。答案应该包括:意境的描绘概括,诗歌情感的揭示。【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四学习笔记(6.建构)考什么合作探究 清单3鉴赏诗歌语言一、体验学习(1体验.交流)1.体验(2012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教师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2交流(同桌、小组交流答题步骤,班内展示,说说理由)【我的问题与建议】【教师点拨】汉字成就了中国诗歌,中国被称为诗歌的国度,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对诗歌的分析离不开语言的鉴赏。二、合作探究(3.理论4.反思)探一探: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本考点包括四种题型:炼字型、炼句型、诗(词)眼型、语言风格型。另外,炼句型常常与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及表达技巧综合起来考查,本部分就不作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