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钢价值观及企业文化手册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2765426 上传时间:2021-11-27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钢价值观及企业文化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长钢价值观及企业文化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长钢价值观及企业文化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钢价值观及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界、学术界的重视。长钢跌宕起伏的历史形成了长钢文化的传统积淀;长钢大步跨越的今天,又为催生新型长钢文化创造了前提,提供了土壤。长钢理念作为长钢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的形成、发展、更新对长钢文化、进而对长钢的存在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拟从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入手,并通过对长钢企业文化进程分析,着重对与现代化企业和现代化企业集团相融合的新型长钢文化特别是长钢文化的核心内容长钢的新型理念进行阐述。只要我们企业,尤其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推进长钢的企业文化建设,必将为长钢的振兴和早日实现建设现代化企业和现代企业集团的目标插上快速飞翔的翅膀。第一节 企业文化概述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关于企业文化的含义,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家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有人作过统计,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不下200多种。但综合这些看法,对企业文化的解释大致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仅仅包括企业的思想、意识、习惯、感情领域。一种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企业管理中的硬件和软件,外显文化和隐形文化(或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部分。经过比较,我们这里采取张德、吴剑平著的企业文化与CI策划一书的定义,即: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二、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结构1、企业的价值观(1)、企业价值观的内涵价值观是人们评价事物重要性和优先次序的一套标准。企业文化中所讲的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中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它为企业全体员工提供了共同的思想意识,信仰和日常行为准则,这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企业价值观又是企业家的人格化,它规定了企业该干什么,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产生更高的效益,什么是企业干得好与坏的评价标准。总之,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行动指南。(2)、优秀企业的价值观优秀企业的价值观大致包括以下内容:客户至上,向客户提供第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中要以人为中心,要充分尊重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加强团结协作和团队精神;提倡和鼓励创新来谋求企业的发展,追求卓越的精神,就是创造一流产品、一流服务的价值基础;诚实和守信,这是企业经营的道德观念。2、企业文化的结构企业文化的结构的划分也同企业文化的含义一样,有多种观点。我们这里按照张德、吴剑平所给的定义,将企业文化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1、精神层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又叫企业精神文化。相对于企业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来说,企业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是企业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和原因。企业文化中有无企业精神文化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标志和标准。企业文化精神层包括以下6个方面。企业最高目标企业最高目标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是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目前,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现代的企业,毫无例外地摒弃了“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单目标模式,而是树立一种将企业的经济动机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多目标模式。而在企业的多目标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最高目标。只有确立了最高目标,才能够确定整个目标体系,确定企业的其他理念。同时,有了明确的最高目标,就可以充分发动企业的各级组织和干部员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员工将自己的岗位工作与实现企业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转化为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责任。企业最高目标的设置是防止短期行为,促使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企业哲学企业哲学又称为企业经营哲学,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提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理论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是企业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哲学思考。因此,企业哲学也可称为企业思想、企业原则。只有以正确的企业哲学为先导,企业的资金、人员、设备、信息等资源才能真正发挥效力,给企业带来好的影响。企业哲学的形成首先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制度及周围环境等客观因素决定的,同时也受企业领导者的思想方法、政策水平、科学素质、实践经验、工作作风以及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企业哲学是在世界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有意识地提倡、培养员工群体的优良精神风貌,是对企业现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积极因素的总结,提炼和倡导的结果,是全体员工有意识地实践体现出来的。因此,企业精神的提出,首先要尊重广大员工在实践中迸发出来的积极的精神状态,要恪守企业共同价值观和最高目标,不背离企业哲学的主要原则,要体现时代精神,体现现代化大生产对员工精神面貌的总体要求。也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源泉,企业精神则是企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风气企业风气是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且相对稳定的行为心理状态,是影响整个企业生活的重要因素。企业风气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文化是企业风气的本质内涵。人们总是通过企业全体成员的言行举止感受到企业的独特风气,又透过企业风气体会到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从而深刻地感受到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在员工的思想作风、传统习惯、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企业风气一旦形成就在企业造成一定的氛围,并形成企业心理的定势,形成集体多数成员一致的态度和共同行为方式,因而成为影响全体成员的无形的巨大力量。有远见的企业家已认识到物质刺激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培育优秀的文化,建设优良的企业风气才是使全体员工产生强大凝聚力,使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途径。企业道德企业道德是企业内部调整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一般来讲,道德对行为的软约束与厂规厂纪对行为的硬约束相结合,不但可以弥补硬约束难以面面俱到的局限,而且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自觉地指向企业目标的实现,成为企业不可缺乏的道德力量。道德的内容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三部分。企业宗旨企业宗旨是企业存在的价值及其作为经济单位对社会的承诺,它反映了企业对待社会义务的基本态度。作为从事生产、流通、服务活动的经济单位,企业对内、对外都承担着义务。对内,企业要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使员工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并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福利待遇,帮助员工实现人生价值。对外,企业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为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做出贡献。企业宗旨不是孤立的企业理念,而是在企业哲学指导下为实现最高目标所制定的企业方针和企业政策,是最高目标和企业哲学在企业社会义务方面的具体反映。企业宗旨在本质上不同于企业哲学,企业宗旨是企业领导和员工认识并重视客观规律的结果,是企业主观态度的反映,而企业哲学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因此可以认为,企业宗旨既是企业价值观的反映和最高目标的体现,又是运用企业哲学来指导企业行为的结果;既是企业对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决心和信心,又是企业一段时期或在某一方面工作的方针。由此可见,企业宗旨是企业理念的一个组成要素。对内,它是以履行企业的社会职责而对全体员工发出的总动员,是引导和规范企业及员工行为的强大思想武器;对外,它是企业向社会发出的宣言,是引导消费和社会公众的一面鲜艳旗帜。(2)、制度层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制度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主要是指对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员工和企业组织行为的要求。制度层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它主要包括一般制度、特殊制度、企业风俗和员工行为规范四个方面。(3)、物质层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又叫企业物质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企业文化精神层和制度层的条件。从物质层中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它主要包括:企业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企业外貌;产品的特色、式样、外观和包装;工艺设备特性;厂徽、厂旗、厂歌、厂服、厂花;企业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企业造型和纪念性建筑;企业纪念品;企业的文化传播网络等。三、企业领导与企业文化所谓企业领导,就是指身居领导岗位、能够对企业制定目标和实施目标的全过程施加巨大影响的人。因此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也必然是十分巨大的,他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管理者、倡导者和变革者。第二节 长钢企业文化进程回顾一、长钢55年来形成的传统长钢自1947年建厂,至今已走过55年的历史。作为一个社会性组织,无不留下政治的、观念的、行为的、生活的许多文化积淀。这些因素与长钢相伴而生,并随着长钢的发展相对固化,形成传统性的东西。1、听党话,跟党走的传统。长钢是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亲手创立的第一个冶金企业。建厂初期的人员组成主要由党的军事干部、技术人员、根据地翻身得解放的农民、少数知识分子等组成。党的组织从一开始就比较健全,党的活动从未间断。地方通过党政两个系统对企业实行严格的管理,企业也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党的指示就是命令,党的表扬就是最高奖赏”的价值理念。2、自力更生、勤俭办企业的传统。长钢建第一座小高炉就是靠人拉肩扛、土打土闹、艰苦奋斗在很短时间内建起来的。周恩来总理1956年视察太钢时曾指示:“要像战争年代建设故县铁厂那样,自力更生、勤俭办企业,把这个厂管理好”。几十年来,从一个当初只服务于军工生产的炼铁厂发展成为现在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炼焦、炼钢、连铸、轧材等在内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每走一步都渗透着长钢人自谋发展、艰苦创业的辛勤汗水,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是靠一代代长钢人发扬光荣传统、自我积累、挖潜改造、不断探索所取得的。3、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从建厂初期老兵工们住羊圈、就咸菜、手推车、连轴转到20天拿下5个月定额工期的转炉扩容改造,再到2001年高炉改造、转炉改造提前竣工投产,充分证明长钢有一支身经百战、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职工队伍。这支队伍将老兵工们的光荣传统一代代接了过来,发扬光大,并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4、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传统。在建厂初期及后来的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尽管职工总数不断增加,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成份参差不齐。但在这个革命的大熔炉中,在交通不大便利、环境相对闭塞、邻里交往密切、近距离通婚比例较大的环境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亲和、友善、互助、济困为主要方面。总之,这些优良传统是中国传统精神在企业文化中的延续,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文化在企业的缩影。受传统的、历史的、地缘的、人际的因素影响及长时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长钢在形成自己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自得其乐、容易满足、小富即安以至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消极文化;不讲原则、不愿惹人、得过且过、将就敷衍的庸俗文化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长钢的发展进程,与发展市场经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格格不入。二、自觉的企业文化建设起步较晚长钢的企业文化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自发阶段。这一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零散的、个别的、短暂的、不自觉的。我们企业有着光荣的传统、优良的作风,在各个时期也为各个管理者和广大员工所推崇,也确确实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长钢人。但将这些传统、作风加以认真总结、精心提炼,使之成为激励、引导长钢人不断前进、企业不断发展的一面旗帜,在长钢近些年来似乎没有。一些好的提法和理念也因主要领导的变更而昙花一现。1996年曾提炼出长钢精神,因与实际的脱节、落实的乏力而变成了空洞的口号。在企业建设发展中,个别接受了新知识洗礼的有识之士在探索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和作用方面作了一些知识传播、理论研究工作,但没有形成整体推动之势。厂容厂貌、环境治理在长钢发展的各个时期虽也在“改进”,但结果不但是面貌依旧,而且与大生产需要、大企业的形象要求相差甚远。自觉阶段(2001年7月至今)。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企业文化建设不但成立了专门机构、专门组织,摆上了企业议事日程。而且作为了系统工程和企业的管理行为,在各个层面全面铺开。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互融合、促进,使企业步入了快速发展、跳跃式前进的快车道。文化力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的作用已越来越凸现,企业文化的功效也越来越被广大职工所认可,企业文化建设已越来越成为企业各级组织和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积极推动的自觉行为。三、阶段转变过程中的观念变化伴随着企业内部的改革和变化,领导和职工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1、 产品经济意识向商品经济意识转变。过去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产品经济意识,是产量、产值导向的管理观念,“增产”成了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而用户对该产品是否满意以及销售额和利润多少则被放在次要地位。经过这些年的改革,虽然(集团)公司市场机制已初步形成,但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及在广大员工的观念中,重生产、轻销售,重产值、轻效益的思想仍严重存在,在一些部门或生产单位表现的更为突出。老大自居的“官商”,不了解市场变化的“坐商”,使我们不时失掉一些赖以生存的市场。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和市场开发方面,意识不强,开拓能力较弱,缺乏紧迫感、危机感,以至到今天我们仍不得不主要靠两根棍棒打天下。这些教训,已引起我们的深刻反省,通过改革正在加以克服。 2、 依赖意识向自强意识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对国家有着很强的依赖意识:“反正企业是国家的,国家不会见死不救”。在企业内部,职工对企业有很强的依赖意识:“一进工厂门,就是企业人”,抱的是铁饭碗。尽管这些年的改革,已使企业感受到了市场的压力;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一些人事制度改革。但旧体制、机制的惯性,仍使企业尤其是包括企业领导人在内的广大员工仍存在很强的依赖意识,而自强意识相当薄弱。以至于“领导靠蹭,职工靠混”的思想在一部分干部员工中严重存在。去年开展的业务流程再造第一阶段的工作以及相配套的一系列改革正在使这种状况得到改变。3、 身份平等观向效益平等观转变。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国有企业中培育出的是平均主义的文化,身份上都是企业的主人,干好干坏一个样,工龄资历是报酬的主要依据。分配机制的僵化和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形成人才人为流失,急需的人才进不来、留不住,人们的积极性和潜力受到压抑,致使企业凝聚力不强、竞争力不高。而市场经济则要求在效益面前讲平等,强调劳动的效果,贡献大则报酬多,奖勤惩懒,拉大员工间收入差距。分配制度改革,必将引发人们观念上的大转变;效益平等观的确立则使人们对开拓进取、多作贡献的“千里马”更加呵护、推崇。4、官本位向企业本位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比照行政建制,按规模形成所谓厅级厂、处级厂、科级厂,企业管理干部据此分别享受厅级、处级、科级待遇。企业干部员工“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以至于许多人不择手段、绞尽脑汁往官道上挤。市场经济则要求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真正成为“无上级”单位、“无级别”的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企业与“官”脱钩,企业管理干部的待遇与企业的经营效果有关,企业内在动力是减少富余人员、精减机构、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我们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正在使这种转变完全到位。5、“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权力观向“无功便是过”的工作观转变。企业领导者怎样对待和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大事。在市场竞争中,敢不敢冒风险,敢不敢闯一条新路,往往决定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命运。西方一些企业,鼓励各级干部犯一些“合理错误”,对于在一定期限内从未犯过“合理错误”的干部,不仅不表扬,而且当作平庸者撤换。这体现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价值观“无功便是过”。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还远未树立起这种观念,从决策层到执行层、管理层仍严重存在着“怕”字当头,怕与上级精神不一致,怕犯错误、怕负责任的状况,存在着计划经济“官本位”下造成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价值观。这种状况必须通过不断改革去改变。6、封闭经营观念向开放经营观念的转变。由于受长期封闭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作为单纯的生产单位,形成了“两头在上”的自然经济模式。这种模式造成的是企业自成体系,追求的是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不讲究专业化、不注意分工协作。这种模式限制了企业领导者的眼界,看不到生产要素在整个社会的分布及相互关系。满足于一得之功及一孔之见,满足于“进步不大年年有”,满足于全厂职工“收入不多有饭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放经营观念,则要求企业要把眼光从大而全、小而全的自身移开,投射到金融市场、人才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产品市场的经济大海之上,运用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借人唱戏、借钱发财等经营手段、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这方面的转变,我们仍有许多工作要做。7、利润至上观念向事业至上观念转变。企业追求什么、企业家追求什么,这是企业在经济转型变轨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利润至上,则容易增长“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潮。对外坑蒙拐骗、对内欺上瞒下,都是这种思潮下的产物。而事业至上,就是企业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应该企划有发展前途的事业,并坚定地实现之,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是事业至上、国家利益至上的企业。对于我们这种公有制性质且有着很强社会责任感的国有企业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8、“重硬轻软”的管理理念向“软硬并举”的管理观念转变。过去的企业管理行为虽然也讲人的因素,讲思想工作的重要,但在落实中往往是重硬性管理,轻思想引导、情感投入,以至于一些领导人对职工实行重奖重罚,“胡萝卜加大棒”,独断专行、霸道蛮横的作风盛行,严重地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这种重硬轻软的管理观念是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软化的趋势背道而驰的。现代化管理的精髓是高度重视人的因素、思想感情的作用。有中国特色的软管理就是有效的思想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工作的创新和开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卓有成效的思想工作必将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蓬勃开展和思想工作的大力改进,“软硬并举”的管理新观念必将在企业管理中成为一种自觉有效的行为。第三节 长钢的新型理念随着长钢建设现代化企业和现代化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确定,随着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在公司的强烈推动下和主要领导积极倡导下,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经过概括、提炼,长钢以人为中心和强企兴国的核心价值观和新型理念已经形成。一、“以人为本,面向市场”的理念1、以人为本即人本管理,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的最重要资源。人本管理很好地回答了企业是什么?企业为什么?企业发展靠什么的问题。(1)、企业即人。人本管理认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企业无“人”则止。因此,管理应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放在中心位置。时刻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主导地位。(2)、企业为人。人本管理认为,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满足社会的需要,是为了尽可能多的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使企业中的员工得到全面的发展。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励。(3)、企业靠人。人本管理认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办企业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实行“全员经营”有利于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保证经营的正确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内部,人本管理的核心是解决员工和企业的关系问题,亦即如何看待企业员工的权力和需要的问题。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员工多元化的价值追求,不仅是需要满足的愿望,而且是创造中的源泉。信息时代将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快速、激烈的竞争将迫使企业越来越趋向民主化,因为这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人的自我实现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在权力,在于工作而不在于等级。在开放的环境和机会中,人们对级别、地位的看法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知识和能力将构成企业新的价值基础,对级别和地位的竞争将渐渐淡化,这将净化企业内的文化,净化企业内人与人的关系。信息时代的企业组织形成也要适应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这种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不仅要考虑到人员的职业,还要考虑到人员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以及他们可能的发展方向。组织的核心将不再是以业务能力为主要考察对象,而是以人际关系能力和善于把握方向为主要考察对象。同时,人员的报酬将不是根据职位,而是根据能力和贡献,这意味着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可能因主要贡献在调整人际关系上而比贡献在业务上的属员拿得要少,“升官”不一定“发财”。这将大大减少内部摩擦,特别是减少优秀的专业人员都向官路上挤而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使人才资源能各尽其所、发挥特长,使各类人才都能在自己选择的专业和道路上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取得应有的经济、社会和自我需要的满足。人本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涉及到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五个层次。其中文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文化管理通过企业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文化管理,就其重视人和文化的作用而言,是行为科学的发展和继续,但绝不是行为科学的简单重复,文化管理充分发挥文化覆盖人的心理、生理、人的现实和历史,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全面地显示出来。文化是一整套由一定的集体共享的理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形成的,使个人行为能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规范、模式的整合。此外,如何看待投资者、客户、公众的利益。如何处理这些利益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本管理的价值观念。投资者对企业拥有所有权,企业家对企业有控制、管理权,客户和公众通过购买企业产品,最终拥有对企业的监督权和否决权,他们通过手中的“货币选票”和“舆论”来行使他们的权力。投资者有投资增值的需要,管理者有权力、地位、成就感和与取得其贡献相适应的经济报酬的需要,客户和公众有获得质量高、价格低、方便快捷的产品和服务的需要。企业如果不能满足这些需要,投资者就要撤出资金,企业家就要跳槽,客户和公众就会不买企业的产品。企业只有持续地人本管理,不断创造解决人的需要的新途径,才能不断创造更高的效率和效益。2、面向市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经济运作的基本单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国内市场正逐渐融为一体,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做强做大,唯一的出路就是丢掉各种幻想,自主自立,全方位面向市场,义务反顾走向市场,在市场的搏击中壮大自己的竞争实力。全方位走向市场,首先要重新确定“市场”在企业生产、经营、投资、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办企业的出发点是满足市场的某种需要;办企业的落脚点是赢得市场更广泛的认可。企业要发展,就必须面向市场、适应市场、依附市场、创造市场。就必须彻底改变那种按政府的好恶行事和一味面对政府“等靠要”的状况,下决心义无反顾地走向市场,迎接市场的挑战。市场是个大熔炉,在激烈的市场挑战中会极大地唤起人的聪明才智和奋斗热情。当企业丢掉幻想,走向市场之后,现行市场经济的一切方法、手段、管理方式都可以为我所用,天地豁然开朗。这就有可能调动起企业多年积蓄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克服自己的弱点,争取发展的机会。其次,企业必须及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重新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随着市场需要层次的升级和需求结构的多样化;随着加入WTO后对外开放格局的进一步形成,我国的产业开始加入世界范围的产业分工。企业必须认真分析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发掘自己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市场提供的机遇,培植自己的强项。要重新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那种以不变应万变,必然是坐失商机,甚至还会由盛转衰。其三,必须确立人才、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在企业中的基础地位。现在的市场竞争,决定企业兴衰的是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周期的大幅缩短,使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技术实力的竞争;用户越来越充分的选择性,使得企业营销能力、经营策略、服务水平已直接影响企业经营,而决定这两者水平的是人才。为提高整体竞争力,企业必须把发展的基点落实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人的素质上来,必须对自己可控制的资源(人、财、物)重新作出安排,着力壮大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实力。其四,坚定不移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随着世界500强大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参与国内或国际市场与国际强者竞争已在所难免。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勇敢参与竞争、发展自己,是广阔的天地,并可大有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可逆转,坐等外商占领国内市场而不主动出击,将会越来越被动。其五,捕捉市场机遇,规避市场风险。当前我们正处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时期,充满了发展的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讲,机遇比金钱更可贵。审时度势,正确决策,确实能实现低成本扩张。但必须看到,在十分诱人的机遇后面也有“陷阱”。从陷入困境的企业身上可以看出,市场经营的最大风险,就包括投资风险和企业重组的风险。要除弊趋利,企业就要以集约经营的概念审视眼前的机遇,扩张必须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优化重组为重点,绝不因图虚名而落实祸。要集中精力壮大主业,绝不贸然进入自己毫不熟悉的领域。其六,建立面向市场、走向市场的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企业管理有必须加强的方面,也有必须改革的内容,而加强和改进管理都必须服务于企业走向市场的现实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在企业内部要大胆改革传统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库存管理、技术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制度体系全部转向支撑企业走向市场的需要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做到有章可循、管理科学。要转变运行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制衡关系,建立民主科学和负责任的决策体系及领导体制,形成既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又避免市场风险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二、“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理念1、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借用中国古语表达辨证唯物论方法论基本要求的原则。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表达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党一贯倡导的马列主义理论和实践统一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之本,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基本方向之一,是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实事求是作为认识真理的基本途径,它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任何主观的意想出发;坚持从纷纭复杂的事实材料中寻找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而不是将事实材料任意割裂成支离破碎的碎片;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一切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的标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而不是用框框来套实践,把主观的意志强加在实践之上。我们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我们的道路就越走越宽广,事业就越来越红火;什么时候背弃了实事求是,困难和挫折就会接踵而至。因此,实事求是,是我们的锐利武器和致胜法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牢牢地坚持而不能丢弃。2、开拓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一论述不仅从民族兴亡和国家兴衰成败的角度上强调了创新的意义,而且从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否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高度指明了创新的必要性、紧迫性。我们党要在实践中发展,我们的思想认识要不断前进,就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勇于面对科技发展和各项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开拓中前进,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形势的必然要求。世界科技革命已形成一个新的高潮,又一个科技和经济大发展的新时代正在来临。国际间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激烈。而我国目前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投入等方面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在经济方面比较突出地表现为以粗放经营为主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观,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还有待解决。鉴于此,我们必须根据我们企业的现状,及时、全面、深刻地把握我们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科学精神的精髓在于求实创新。对于企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求我们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观察分析新问题,指导和开展工作。”这是把我们各项工作、尤其是改革发展推向前进首先解决的思想问题。墨守成规已经使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必须紧跟世界潮流,着眼解决企业的命运。抓住那些制约我们发展前进的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管理课题,抓紧攻关,力争尽早实现自主创新。三、“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理念1、诚信为本在所有开展的营销活动中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和当作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什么是诚信? 就是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在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传统,在今天也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党历来要求全党同志要实事求是,这就是要讲诚信。失信于人,什么工作也开展不起来。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诚信,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从经济学角度讲它是无形资产,从伦理学角度讲它是道德资源。它是一种生产和经营要素,是一种资本。诚信既然是无形资产、道德资源和要素,它就具有无形生产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功能和道德凝聚人心的魅力,“无形资产是能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依托有形资获得更多效益的资产”。知识重于资本,文化重于物质,品牌重于产品,无形重于有形。有诚信,人与人、单位与单位、商家与商家都会交往频繁,朋友多、交易多、财路广、效益就突出。在市场经济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甲乙两个商家在同一个地方,甚至采用同一种办法,销售同一种商品,但销售额天差地别。对此,有的商家朦朦胧胧地感到有一个“影子”或无形之手在起作用。这个“影子”和“无形手”就是诚信。诚信能使产品和企业人格化,征服人心。一个企业或一个信得过商品长期让消费者“质量放心”、“斤两不缺”、“童叟无欺”等等,就会慢慢使这个企业或商品树立起良好形象,甚至会使之人格化,自然就会征服人心。产品质量是一种“死”物,而诚信则是一种活着的灵魂,是有文化的“神”物。企业一旦赚到诚信这个有血有肉的“神”物,人就会产生人格魅力,企业就会使效益裂变式增长,难怪有人说:“最难赚的不是钱而是诚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诚信越来越重要。比如严格遵守契约合同,就是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商品交易中分期付款、企业借贷发展,都以诚信为基础。离开了诚信,市场经济就无法运行。因此,现代市场经济也可以说是诚信经济。诚信对于国家、企业和个人都非常重要。从国家来说,诚信程度如何,是其国际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尺度。如果缺乏诚信,就会加大我们吸引外资的成本,也会加大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成本。就企业来看,要和外界打交道,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客户,不讲诚信绝对不行,坑蒙拐骗的企业绝对维持不下去。就个人来说,在市场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个人信用的价值凸现出来,这是我们每个人从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的事实。正因于此,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应该以诚信为行为准则,做一个合格的建设者。2、客户至上没有客户就没有企业。客户的需求是企业一切活动的中心,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因此,要牢固确立以客户为中心,关心客户,时时刻刻为客户着想的理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不断改善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把满足客户的全方位愿望当成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实践证明,企业盈利的关键在于了解客户需求并以富有竞争力的营销战略和富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来满足目标客户的需要。企业的质量工作始于客户的需求,终结于客户的理解。如果客户要求产品或服务具有很强的可靠性、耐用性或效绩,那么这些要素就构成了客户心中的质量。质量改进只有建立在客户理解的基础上才具有意义。企业必须将客户的心声贯穿到整个生产经营以及工艺改进、产品更新的过程之中。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下道工序就是客户,上道工序以最大限度满足下道工序需要为第一要务的服务运行体系和机制。使质量工作从一开始就反映在企业的每一项活动、工序之中,而不仅仅是反映在产品中。这种“客户化”的体系将企业全体员工为使客户满意而努力成为现实,企业及员工的行为都转变到强烈的客户导向的实践中去,并通过“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信用承诺,使质量从一而终得到保证,使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都感到满意,实现客户、企业、员工都期望的结果。企业要想在当今的市场上赢得胜利,就必须不断追踪了解客户的期望、所设想的企业效绩、以及客户的满意度。当然,它们同样也需要调查检测竞争对手方面的情况,以便采取更加积极的对策,清除构成对自己的威胁。不少在这方面做的好的企业都还建立了一种称之为“顾客热线”的免费电话,从而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户咨询、建议或抱怨。这些信息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及时改进管理的途径,并为它们更迅速地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四、“以人为本,面向市场”、“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诚信为本,客户至上”三者相辅相成,辨证统一,构成了长钢的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宗旨1、“以人为本,面向市场”的长钢哲学。人与市场是构成企业最基本的要素,是企业存在并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条件,是企业最基本的两个问题。如果人的潜力得到了全面开发,人的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人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那么他给企业带来的是无限的创造力和财富的阶数增长;如果市场这个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完全被我们所掌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完全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那么我们就能在市场经济中兀立潮头,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以人为本,面向市场”是我们企业的最高原则,是企业得以健康运行的基本规律,是指导我们开展各项工作、办理各种事情的思想武器。这也是对长钢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发展规律的认识,挖掘、总结和提炼,是对企业管理的哲学思考。2、“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长钢精神。长钢55年的发展中大量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的工作就顺利,事业就前进。反之,工作就困难重重,事业就遭受挫折。“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永远是我们需要高高举起的一面旗帜。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今天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天可能就会是谬误。因此,实事求是必须开拓创新。只有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发现新事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才能较好地坚持实事求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开拓创新就是实事求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就必须不断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找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在“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与时俱进,把我们的事业大步地推向前进,使我们的企业尽快走出发展的怪圈,做强做大。将“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作为长钢精神,以此来不断教育引导员工特别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在全体员工中倡导一种学习、研究的良好风气,树立一种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实践的优良精神风貌,非常必要十分重要。3、“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经营宗旨。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不断取得良好的效益;要取得良好效益就必须赢得市场;要赢得市场,就必须留住客户;要留住客户,就必须讲求诚信。讲求诚信,善待客户,就是善待我们企业、善待我们自己。这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共识和时刻应小心注意的问题。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认真真地解决。“诚信为本、客户至上”正是针对我们的工作所提出来的,是我们企业对社会、对客户的一种公开承诺和基本态度。我们将“诚信为本,客户至上”做为企业的经营宗旨,反映了我们对社会、对客户高度负责的决心和信心。五、适应企业振兴发展的其它新型理念正在形成 除上述谈到的长钢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宗旨外,已经形成且需要设计、提炼的理念有: 1、“发展是解决长钢所有问题的关键”、“重视研究开发工作,用可靠的科研成果拉动其他工作,用科学技术发展长钢”、“三条线的发展方向”等发展观; 2、“要高起点搞技改, 逐步淘汰落后工艺”等技改观; 3、“科学管理就是严、细、实”、“以全面实现企业信息化(ERP)为方法,推动企业的基础管理”等管理观; 4、“安全工作更能体现出一个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什么也不能战胜我们,惟有生产事故能把我们打倒”等安全观; 5、“改革是长钢发展惟一的也是最佳的办法”、“改革是一场革命,它根除的就是懒惰、无知和无能”等改革观; 6、“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靠人才拉动长钢的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对人才的浪费”、“人才是在艰苦的实践中产生的”等人才观; 7、“为了长钢的今天和明天每个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都要勇敢地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学习本领,展示才华”、“业务流程再造不是鼓励大家下岗,而是鼓励大家竞争上岗”等竞争观; 8、“人是企业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我们可利用的最为广泛的资源”、“污染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等资源观; 9、“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建立学习型企业”等学习观; 10、“领导干部要树立群众观念”、“树立群众观念首先要尊重群众、树立群众观念是重要的工作方法,树立群众观念就要为群众谋利益,树立群众观念干部就不能搞特殊化”等群众观。 随着公司快速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带来的是人们观念的大整合,思想的大解放,精神面貌的大焕发。这些,给新型理念的提出和确立提供了前提和条件、提出要求和任务;反过来,新的理念的大力倡导和普遍接受必然引发人们的理性思考、价值趋同和行为规范,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极大地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调动各个层面各种因素的积极性,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形成了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第四节 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长钢在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中,制度(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方面也得到整合重组,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气象。 一、制度(行为)文化的塑造 企业制度(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企业制度(一般制度和特殊制度)、企业风俗、员工行为规范。企业制度(行为)文化的塑造必须遵循企业理念这一指导思想和最高原则。任何与企业理念相悖的企业制度、企业风俗、员工行为规范,不但无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而且会产生阻碍作用。 在长钢新型企业理念指导下,公司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在全面开展业务流程再造的同时,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了全方位整合,大胆摒弃与新型理念不相符的管理制度,制定出台能充分体现新型理念、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能、吸引各方人才加盟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对阻碍生产力发展,不能形成内部各种资源优化配置,为企业产生最大效率和最佳效益的各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学习借鉴先进企业做法中,进行革命性改造。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力求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形成管理人员在业务流程中能发挥最大作用,专业技术人员在业务流程中能创造最大价值,操作人员在生产作业流程中能做出最大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 与此同时,公司在机关开展了“创建文明窗口”活动,制定了长钢文明窗口单位标准、长钢岗位明星标准、长钢服务标兵标准、机关文明守则、机关行为规范“十不”、机关文明用语、机关电话文明用语。文明窗口创建实现学习创一流、管理创一流、服务创一流、环境创一流目标。在全公司范围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科室、文明工段、文明班组、文明员工、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为载体,塑造“我是长钢人”形象,实现整体仪态文明,服务文明,管理文明,展现长钢软环境良好形象。 二、物质文化的塑造 企业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是构成企业物质文化的基础,传达着企业的理念。我公司去年底以策划、设计新型厂服工装为契机,着手对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进行了策划设计,同时通过开发形成了一套视觉应用标准。 1、企业名称 长钢目前采用联合、参股、补偿贸易等多种形式发展外延性集团,形成了由核心成员、半紧密型成员、松散型成员三种类型组成的集团公司。“十五”期间,在做强钢铁主业的同时,还将利用钢铁废料生产百万吨矿渣细粉水泥和水泥制品,向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行业进军,使“长钢集团”转轨变型向“长钢建筑集团”拓展,使非钢产业成为新的经济亮点。因此,企业名称仍沿用1996年省政府批准的名称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企业名称简称时,使用了“长钢集团”的称谓。 2、企业标志、标准色、标准字 企业标志是企业整体形象的浓缩和集中表现,是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等的凝聚和载体。经过广泛征集、专家评审、集体修改、公司党政联席会议审查批准,我们确定了企业标志、标准色、标准字基本要素组成及部分应用标准。 (1)、长钢企业标志:以三层叠合构图,具有动感的红色椭圆为底衬,其外部轮廓构成“长钢”首音字母“”;主体以反白虚写和蓝色外围互补,形成的首音字母“”,具有明确的识别性。标志红色椭圆底衬宛若一轮蒸蒸日上的太阳,又恰似一方铁流奔涌的热土,象征了长钢升腾向上的发展大业,表现了长钢人旺盛的斗志和冲天的力量。标志主体以规整的直线构图,其造型像钢坯的断面,象征岿然矗立的建筑群体,表现了长钢建材产品的市场走向,体现了以钢为主导同时大力发展相关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象征现代科学的蓝色与纯净文明的白色组合,表述了长钢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用现代科技发展企业的指导思想。标志以形寓意,坚实凝重的三维主体造型,产生了雄壮宏伟的视觉冲击力量;具有国际性的符号表形特性,集中展现了长钢“以钢铁为主导,以长钢建筑为发展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化企业和现代化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2)、长钢企业标准色:蓝 、 红(3)、长钢企业标准字:企业名称使用中文综艺体、中英文组合。3、长钢产品商标长钢产品商标 “上党”牌。图案由汉字“上党”首写字母和构成,外线为,箭头为。椭圆象征上党盆地,上半圆为天,下半圆为地。横线为地平线,天地合一;箭头为高耸入云的山峰、建筑、高炉与天地浑然一体,与天为党;箭头内垂直白线代表长钢主要产品定尺钢材,置身于建筑物,喻义为产品主要用途为建筑用材料;箭头突出喻为长钢将扎根立足于上党、积极抢占外部市场,含脱颖而出意思。椭圆外线及横线分别代表圆钢、螺纹钢(横肋)、煅材、钢管、线材。 “上党牌”产品商标,已在国家工商管理局商标局正式注册。应用于长钢所有钢材产品和乳制品、水制品及冷饮制品的证书、标牌、包装。 4、长钢的视觉应用在确定长钢标志、标准色、字等基本要素的基础上,还开发设计了视觉应用标准:办公品系列、指示标牌系列、交通工具系列、愿景旗帜系列、宣传广告系列、馈赠礼品系列。所有系列规范使用标准色、标准字和企业标志。厂服工装系列,共5类37个款式,企业标志、企业名称规范应用于所有厂服工装。2001年10月开始的“一年优化、二年绿化、三年美化”环境整治工程和创建文明卫生工厂活动,为长钢视觉标准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长钢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进程,视觉应用标准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参考文献: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德吴剑平著企业文化与CI策划)思考题:1、企业文化的含义是什么?2、长钢的企业哲学是什么?3、长钢的企业精神是什么?4、长钢的经营宗旨是什么?第八章 长钢员工职业道德与基本守则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要把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要把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指标,促使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行业新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劳动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公司加快步伐建设现代化企业和现代化企业集团的必然途径。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知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明确长钢员工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地塑造良好的员工形象,热爱长钢,建设长钢,是每一位员工神圣的职责,也是每一位员工应尽的义务。第一节 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职业道德不是一般地反映阶级道德和社会道德,而是着重反映职业特殊的利益要求。因此从内容上,职业道德总是鲜明地表达职业业务、职业责任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各种职业集体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总是从本职业的活动和交往的内容和方式出发,适应于本职业的活动的客观环境和具体条件。因而在形式上,特别是行为准则的表达方式上,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职业道德主要调节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调节从事同一职业的人的内部关系,二是调节从业人员与职业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调节范围上,职业道德主要是为了约束本职业的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效果一方面使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职业化”,另一方面又使个人道德品质“职业化”。职业道德通过调整从业人员与职业对象的关系、职业内部关系、职业之间的关系,对一定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形成和改造社会风气,促使人们完善自我。二、企业职业道德企业职业道德是指在企业范围内的职业道德,即在企业各项活动中那些同企业员工的职业活动密切联系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企业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企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道德的一部分,它既规定本企业员工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又规定企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相对于国家、社会整体而言,企业职业道德具有个别道德的特征;而相对于消费者、职工个人而言,企业职业道德又具有整体道德的特征。与其它具体行业道德相比,企业职业道德更能全面反映整个社会职业道德的现状,在企业行为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相一致的情况下,对社会经济生活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企业职工个人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企业职业道德可以促进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扬协作精神,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并为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可以调节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利益矛盾和人际关系,抑制不道德的行为,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内部凝聚力和信誉,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可以感化和熏陶企业职工,使其树立职业荣誉感、服务的自豪感和对产品质量的负责精神,激发履行职业责任的内在动力,振奋起巨大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的职业态度,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物质产品的丰富贡献力量,从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主义企业职业道德以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为指南,贯彻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提倡企业经营要兼顾国家、集体、职工、消费者四者的利益。企业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强调从精神的意义上,用观念的力量来武装企业内部的所有成员,并在完善企业职工的素质上,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指社会主义制度下所倡导的职业道德,是人类社会职业道德发展的崭新阶段,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