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中国汽车制造业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研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2757372 上传时间:2021-11-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2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汽车制造业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汽车制造业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汽车制造业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 要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消费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能源、环保、城市交通等制约日益显现。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加深和国际汽车市场的严重萎缩,国内汽车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导致全行业产销负增长、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严峻。应该看到,结构调整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大规模定制是一种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员工和环境于一体,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标准技术、现代设计方法、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下,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本文从中国轿车市场结构、我国整车制造业国际化现状、我国汽车零部件国际化现状、汽车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几个方面指出我汽车产业的不足之处,同时指出我国汽车制造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必要性,充分发挥大规模定制的优势,解决生产问题。关键词:大规模定制,个性化需求,大批量生产Abstract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the pillar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It has long industrial chain,high association,wide range of employment and large consumer-driven,which plays an importam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Since the 21st century,China's antomobil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However,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low level of technology,the weakness of self-development capacity,the imperfect consumer policy and so on, are still outstanding,and the constraints of energ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urban transportation be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With the spread and deepen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serious decline of the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market,domestic automotive market has been affected seriously,which has led to negative growth in industry-wide sales and the grim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We should realize that structural adjustment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dustry.Mass customization is a kind of idea that mixed enterprises,customers,suppliers,employees with the environment.It is a point of view of overall optimization which is guided by the system thought.Mass customization is the production way that makes full use of existing resources,and according to customer's individual requirements,provides customized products and services with low cost,high qua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of mass production,which is supported by standard technology,modern design way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This paper will point out the inadequacies of domestic automobile industry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China's car,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of China's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China's auto parts,and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automobile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will point out the necessity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ss customization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in order to play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mass customization and to solve production problems.Keywords: Individual needs,Mass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摘 要.iAbstract.ii1 引言12 定制理论概述.2 2.1 大规模定制的概念.2 2.2 大规模定制的必要性.3 2.3 分类或层次.5 2.4 影响大规模定制成功的因素.63 当前中国汽车制造业现状8 3.1中国轿车市场结构.8 3.2我国整车制造业国际化现状.8 3.3我国汽车零部件国际化现状.9 3.4汽车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0 3.5汽车制造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必要134 在大规模定制条件下我国汽车产业的运行对策.14 4.1实现大规模定制的关键环节.14 4.2大规模定制实施的管理问题15 4.3汽车企业需要加强的基本工作.155 结论.20参考文献.21致谢.2222 河北联合大学毕业论文1 引言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同于普通产品,汽车产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需要组织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长期以来,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点投资和发展的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汽车工业尚属幼稚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国际与国内广泛领域的挑战。大规模定制模式适用于各个行业,包括石油、汽车、信息技术、通讯、食品、金融和保险业等等。定制生产与传统生产相比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无需经过销售、设计、采购和制造等多个部门间的反复,是一个简化了的敏捷供应链过程。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采用流水线作作业法,首先实施大量生产方式,开汽车工业之先河。大规模生产方式沿用至今,使得汽车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大规模定制”为汽车制造企业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2 定制理论概述2.1大规模定制的概念2.1.1大规模定制概念的提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学术界都在回顾20世纪工业化社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重新思考新世纪的挑战。在制造领域,计算机、因特网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它们正在改变竞争的基本规则,传统的生产方式面临新的巨大挑战。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就是可能改变世界面貌的新的生产方式。大规模定制的思想最早由Alvin Toffler在Future Shock(1970)提出,Stanley Davis在Future Shock(1987)中首次使用“Mass Customization”(译为“大规模定制”或“大批量定制”)一词,B. Joseph Pine II在Mass Customization:The New Frontier in Business Competition(1993)中第一次对大规模定制进行了系统论述,这标志大规模定制理论研究和时间应用的开始,之后他还在管理学和机械设计于制造领域的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研究文献。Giovani Da Silveira等人对国外大规模定制研究进行了综述。2.1.2大规模定制的概念所谓大规模定制化,是指对定制化的产品或服务进行个别的大规模生产,通过把大规模生产和定制化生产这两种生产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在不牺牲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满足特定顾客的需求。大规模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定制化可以按照顾客的需求,为其设计和生产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因此,定制化是符合个性化消费特征和市场竞争趋势的有效策略。定制是根据多个客户的特殊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效率提供定制产品的一种生产模式,它把大批量与定制这两个矛盾的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它能在不牺牲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了解并满足客户的需求。由于它极大地满足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一般可以得到额外的利润差弥补低批量生产对效率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同于大规模生产以稳定和控制力获得高效率,定制生产以灵活性和快速响应来实现多样化和定制化。2.1.3定制条件定制条件指的是一种通过企业本身的各种优势,综合企业员工和内外部环境,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标准技术、现代设计方法、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下,根据当前市场的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做出的全局性的、长远的谋划。2.2大规模定制的必要性 2.2.1大规模定制产生的条件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必须对自身及竞争对手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并实施适合自身情况的竞争战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为此,世界著名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三种方法,即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一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即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比竞争对手的价格低,通过低成本、低价格获取竞争优势;二是差异化战略,即企业向市场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通过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从而形成竞争优势;三是目标聚集战略,即将企业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个地区市场,通过为这个小市场的购买者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更有效率的服务来建立竞争优势。基本竞争战略理论认为,低成本与差异化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战略,这两种基本竞争战略是很难做到兼顾的:成本领先战略的实现主要是依托大规模生产,但是运用大规模生产方式进行批量生产的产品往往难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实施差异化战略虽然能够向客户提供不同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但往往是以客户支付额外的价格为代价。在战略大师波特看来,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是互相排斥的,同时追求低成本和差异化必然导致“两难”,其结果是“徘徊于选择成本领先战略还是差异化战略两者之间的公司经常处于极其糟糕的战略地位,最后毫无竞争优势可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顾客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日益增强,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既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又要满足低成本、短交货期和高质量的要求,即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既要做“物美”(差异化),更要“价廉”(低成本)。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传统的单一竞争战略面临新的挑战: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如果片面追求低成本而忽视了产品的独特性,那么当竞争对手通过差异化来争夺顾客时,企业的产品就可能由于缺乏特色而失去对顾客的吸引力;企业采取差异化战略,如果顾客认为产品虽有特色但价格偏高,或者竞争对手通过仿效以相同的甚至更低的价格提供同样或类似的产品或服务,其结果容易导致差异化战略的失败。因此,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如何融合低成本与差异化,做到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比竞争对手更能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就成为企业面临的一项迫切而又重要的研究课题。2.2.2大规模定制的理论基础大规模定制的理论基础是:人们对产品功能需求既有歧异性,又有共通性。歧异性是指每个消费者都有其特殊的需求,他对产品的需求是具有个性的;共通性是指尽管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各不相同,但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或一致的,具有共性。对共性方面,实施规模生产;对歧异性方面,则实施定制生产。这样,定制就把两个看似矛盾的生产模式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在不牺牲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低成本与差异化对于实行企业来说,好比“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大规模定制的出现使得低成本与差异化可以有效地融合。大规模定制是将低成本与差异化在企业整条价值链上进行整合:在价值链的上游环节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定制企业根据需求进行标准化、通用化的零部件及模块的大批量生产,形成规模效益,以尽可能地降低最终产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成本;在价值链的下游环节实施差异化战略,大规模定制企业根据客户订单需要,将各种模块进行有效的组合,或将通用化的半成品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大规模定制以接近大规模生产的效率和成本,能提供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其核心是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定制化。这种管理新模式使人们摆脱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作为一种全新的、面向客户的生产方式,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取代大批量生产方式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反映。通过大规模定制,企业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了战略优势和经济价值,成为企业竞争的新前沿。迄今为止,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巨大潜力以及前景正在被工业界所接受,很多大企业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研究大规模定制。下表从当今市场情况、核心战略、适用范围、目标、供应链、关键特征等方面将传统的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定制生产进行了比较,如表 2-1:大规模定制生产大规模生产市场情况买方市场,市场拉动企业卖方市场,企业推动需求核心战略以客户为中心:柔性和快速反应以实现核心产品个性化以产品为中心: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和效率适用范围动态变化的离散市场,如电子产品、汽车等需求稳定的统一市场,如日用品、易耗品目标以足够的变异性和用户化成本和低价格开发、生产、程度开发、生产、销售和目标销售、运送商品和服务运送几乎是每个人正想要的商品和服务以几乎每个人都能承受的低成本和低价格开发、生产、程度开发、生产、销售和目标销售、运送商品和服务供应链以客户增益为中心以制造为中心关键特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为支持,以模块化、标准化为基础,以敏捷为标志,以多样化和定制化为核心稳定的需求,大而统一的市场,低成本、一致的质量、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产品开发周期长表 2-1传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定制生产比较 2.3分类或层次由于顾客的定制需求程度各异,因此存在不同层次的大规模定制。广义上,大规模定制应当满足单个顾客需要的所有产品。 但多数研究者建议将大规模定制简化为根据顾客的有限选择交付产品,并认为成功的大规模定制系统应能达到 个性化和标准化的统一。在完全定制与完全标准化之间存在一个战略的连续集, 并根据顾客参与设计的程度提出了大规模定制的五个水平,即完全标准化、细分标准化、定制标准化、剪裁定制化和完全定制化。大规模定制的四个层次分为:合作定制、适应定制、外观定制和透明定制。按定制发生点的位置将定制分为核心定制、多样化定制、生产后定制、大规模销售定制以及自定制。在汽车产业里,定制可分为核心型定制、选择性定制和形式化定制。由于汽车的安全性需要可不考虑用户自定制,一些汽车制造企业应用这些定制化方式,实现了用户的大规模定制并取得了成功。大规模定制的分类如图2-1:零件原材料部件产品供应商1客23户4图2-1大规模定制分类图CODP:Customer Order Discoupling Point 客户订单分离点1:STO:Sale-To-Order 按订单销售2:ATO:Assemble-To-Order 按订单装配3:MTO:Make-To-Order 按订单制造4:ETO:Engineer-To-Order 按订单设计2.4影响大规模定制成功的因素2.4.1影响大规模定制的因素影响大规模定制的六方面因素:即客观存在顾客对定制的需求、市场条件必须合适、价值链作好了准备、相关技术的可获得性好、企业的产品适合定制和知识可以共享等。同事要警惕大规模定制的五个陷阱即市场潜力陷阱、信息交流陷阱、生产技术陷阱、物流配送陷阱和替代品陷阱。而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制约因素包括设计、信息、沟通、制造和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大规模定制最大的挑战是成本和速度。2.4.2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变应具备的条件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变应当具备四个条件:即市场条件、技术条件、管理手段和动力源泉。大规模定制必须重视技术、策略、人员和支撑系统四个方面,以上这些都说明了大规模定制实施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也说明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市场条件和资源能力才能成功实施。3当前中国汽车制造业现状3.1中国轿车市场结构 3.1.1产业集中度比较1997年至2004年间我国汽车制造业市场集中度,我国汽车制造业行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来讲,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轿车生产线的最小有效规模至少应达到1520万辆。考虑到仓储、运输、营销网络、售后服务的成本摊销。工厂层次的最小有效规模应为2530万辆,轻型货车企业为1012万辆,中型货车企业为68万辆。而在我国汽车制造业中,只有5家企业的年产量超过10万辆,仅有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一家接近规模经济,分散的生产能力和小规模生产是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业(特别是轿车业)的两大特征。 3.1.2产品差异化程度中国轿车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一方面,从供给角度来看,我国的汽车生产还处于标准化阶段,由于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尚未进入规模经济阶段,生产厂商需要通过标准化的市场进一步扩大单位产量,从而获得规模报酬,并进一步巩固寡头垄断地位;另一方面,从需求角度看,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对于汽车的需求越来越集中于轿车产品,而我国的经济尚未达到发达水平,对轿车的需求虽然在数量上又大幅度的增长,但仍然局限于较低端的领域,而产品的差异化往往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者对于产品的创新与改进由市场需求推进,我国目前市场需求趋同的现状没有对产品差异化起到促进作用。3.2我国整车制造业国际化现状从1953年在长春兴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起步建设阶段、封闭成长阶段、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的渊整成长阶段以及以1994年7月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为标志的全面成长阶段。 3.2.1进出口现状2005至2011年,中国汽车整车进出口量大幅上涨,出口数量增速大于进口数量增速。六年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增长近13倍,其中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整车出口量均有大幅增加。以2010年为例,我国汽车出口目的地大洲分布按出口金额排序依次为非洲(49亿美元)、亚洲(43亿美元)、南美洲(42亿美元)、欧洲(30亿美元)、大洋洲(12亿美元)、北美洲(3亿美元)。 3.2.2国际直接投资现状出于对市场的争夺和对规模经济的追求,跨国汽车公司纷纷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力度,以实现产能和规模的迅速扩张。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中国加紧进行汽车产业链整合,逐步加强对合资公司的控制。跨国公司产品系列化、在华投资系统化,越来越注重在我国全国范围内进行生产销售的布局。跨国公司以技术为钳制手段,在我国汽车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3.3我国汽车零部件国际化现状 3.3.1进出口现状2007-2010年我国零部件进出口额大幅上涨,其中2007年零部件进出口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19.38%和226.31%。零部件出口方面,2007年我国零部件出口额89.47亿美元,其中外商独资企业零部件出口额所占比重为29.66%,中外合资企业零部件出口额占26.69%,其他企业出口零部件占总额的43.65%;出口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中美国占38.07%,日本占11.56%,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占50.37%。200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中汽车轮胎、汽车电子电器及仪表、车轮及零件净出口额位于前三名,而一些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零部件,如发动机,仍存在着5亿多美元的贸易逆差。 3.3.2国际直接投资现状自2005年4月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开始大规模地在华投资。2005年新签约来华投资合作的外资零部件企业就达90余家,包括德尔福、日本电装、住友、美国德纳、法国法雷奥、日本富士通电子等零部件跨国巨头,2005年协议投资额达40亿美元,为2004年的3.2倍。2006年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4035亿元,其中,外资(控股或独资)零部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零部件仅占20%25%。截至2010年6月,全球排名前100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已有70%来华开展业务,在中国大陆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外资企业超过1200家。 3.4 汽车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3.4.1设计开发体系不完善自主开发能力仍然比较弱自主开发能力弱一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虽然这两年汽车企业开始重视开发能力的建设,如哈飞与意大利宾瑞法瑞纳的联合设计“中意”和“路宝”,昌河和意大利博通公司联合设计的基于北斗星底盘的轿车,以及长安与意大利合作开发的新型MPV等车型并在海外建立研发分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自主开发能力,同时培养自己的开发设计人才,但与国外汽车公司相比仍相差很远。而且目前企业与国外设计公司联合开发的新车型,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产品急需,开发项目雷同,方向零散,缺乏总体规划,造成资源浪费。集团和企业间的内部竞争激烈,没有进行有效的联合与合作,共性技术研究和试验手段没有改善,没有充分利用军工系统内各科研院所的能力,无法发挥军工系统的整体研究开发优势。在同类产品的开发上缺乏协调,各行其是,例如在为满足碰撞法规而进行的微车开发,三家企业各自花了大量经费进行开发,昌河还同时委托日本铃木和上海同济大学进行开发,这类改造只是对现有产品局部性能的提高,在底盘平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企业之间可以联合起来,与一家设计公司共同完成产品的改型。3.4.2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储备不足企业目前都比较重视扩大生产规模、加强生产管理和建立产品质量保证系,产品开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拿出能立即投入市场、符合现有法规要求的产品。还没有形成基础研究、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以及商品开发的开发体系,或者说至少还没有建立针对法规要求、下一代产品或是下一代关键技术的跟随体系。国家排放法规和碰撞法规的实施时间,已经是多次协调后推迟半年实施,由于企业需要重新开发产品、进行生产线改造和生产准备,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今后在法规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会难以应付。3.4.3内部竞争激烈,没有发挥综合优势我国的主要汽车企业在整车和发动机等主要零部件产品上都有自己的产品系列,其他零部件的招标和采购也自成体系。目前企业之间没有合作,只有竞争,在同类产品的开发和零部件的生产、采购等方面都是各行其是,没有发挥出国防科技工业汽车产业的综合优势。而且,目前三家整车企业都在快速地进行资产整合和资本扩张,例如长安公司不仅在重庆与铃木和福特分别有合资公司,又在南京、河北等地合资建立多家汽车生产企业。昌河公司有昌河铃木、合肥昌河汽车公司和九江昌河汽车公司等。目前,长安公司的零部件产品有发动机、变速器、内饰件和线束等,哈飞集团公司生产后桥、冲压件、座椅、线束、车灯、制动器和底盘系统等产品,昌河集团公司先后成立了八家合资公司,主要生产车桥、油箱、底盘部件、内饰件、塑料件等产品。各企业在规划中都把零部件作为今后发展的内容之一。在目前情况下,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为迅速扩大能力而进行的合资和兼并是可以而且必须的。但必须以企业的主业为前提,即着重于汽车整车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这几家企业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资本和技术,没有实力在迅速扩张主业的同时,把力量投入到零部件企业的开发和生产中去,形成能融入全球或全国采购体系中有竞争实力的企业。如果这种趋势扩大下去的话,零部件领域与国际接轨后,这些企业有可能会影响企业主业的发展。同时,零部件配套产品都集中为同一类整车服务,会导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的大大下降。3.4.4尚未形成合理高效的配套和服务体系目前我国汽车生产企业还是建立在各自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和市场服务营销体系基础上,生产成本高,竞争力差。在近两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在这方面己经明显感觉到压力,迫切希望能建立统一的产品配套和市场体系,以降低成本。目前企业目前采用的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还是以针对微型车为主,营销策略落后,营销人员素质不高,没有统一的专卖店。没有建立长远的品牌效应观念,不注重宣传,容易让新的竞争对手打入市场。如果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必须尽快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营销网点进行股份制改造,逐步实现区域代理,建立“四位一体”的销售中心。能否尽快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体系,将是决定国防科技工业汽车产业今后发展和生存的关键。3.4.5“入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入世”对改善我国汽车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筹措发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入世”以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将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汽车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入世”以后,汽车及零部件关税大幅度降低,进口许可证逐步取消,将对各类汽车及零部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产品看,轿车和技术含量高的发动机、驱动桥及关键零部件将受到最为严重的冲击,其次是高档的重型载货汽车,对微型汽车、中型载货汽车和大中型客车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对摩托车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对摩托车的影响程度就更小一些年。取消配额许可证之前,由于我国已对外承诺“入世”当年起有较大的整车和零部件进口配额,进口配额的影响大于关税的影响,对汽车工业将带来巨大的压力。取消配额许可证以后,由于进口数量不受限制,轿车及零部件关税已大幅度下降,将使轿车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数量增加,冲击更加明显。“入世”后,将对外开放汽车与零部件的国内销售、汽车进出口和分销服务、经营性运输公司、汽车分期付款和融资租赁、汽车生产性融资等汽车服务贸易领域。这些领域放开后,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更加畅通,对服务贸易体系尚不健全的我国汽车工业将产生重大影响。汽车 产 品 国产化优惠政策对吸引外商投资零部件,加快国产化,促进汽车及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入世”后将取消鼓励汽车产品国产化的优惠政策,对吸引外资发展关键零部件,提高技术水平,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会有一定的影响。3.4.6国内汽车制造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制约因素(1)僵化的制造系统当前国内大部分的汽车生产厂家均采用大量大批生产类型这种生产类型生产的品种少,生产的专业化程度高许多生产对象都有固定的专用生产线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是按专门产品的规定产量要求设计配置的,各生产线之间已经进行了平衡。因此这种大量大批生产类型很难满足定制生产用户对多品种的需求。汽车行业供应链体系结构如图3-1:原材料供零件加工部件配套整车装配分销体系客户售后服务图3-1汽车行业供应链体系结构图(2)定制成本过高由于定制产品的专用性和一次性导致品种十分繁多,且生产对象不断变换。厂商要想满足消费者的定制需求,必须不断地变化生产设备、工艺方法等因素,根据“规模经济”的原理,必然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据统计 目前定制一辆汽车的成本大概要比原车成本高1/3甚至是原车成本的几倍,如此高昂的成本,厂家和消费者都很难接受。此外由于定制产品的一次性也导致生产工艺方法不稳定,进而影响定制产品性能的稳定性。3.5汽车制造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必要性3.5.1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阶段世界汽车生产方式经历了单件定制生产、福特大规模生产方式、精益生产等阶段,生产方式不断优化升级。每一次生产方式的变化,都为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大规模定制将成为21世纪生产方式的主流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无不想在生产方式换代之际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3.5.2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在大规模生产方式下,厂商生产的产品种类少,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不多。顾客更多的是希望从车型、安全设施、外部造型到空调、音响、内饰等定制一辆与众不同的充分体现自己个性的车,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才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3.5.3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让厂商灵活多变大规模定制可以让厂商在短时间内扩大产品阵容在国内一辆新车的生产必须登上工信部的新车目录,这是一个漫长及复杂的过程如果每个车型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势必会影响厂商的发展速度。而大规模定制可以避开这种过程。厂商推出一个基本的配置,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衍生出不同种类的车型而这些新车型可不经过工信部的新车目录,大大提升了厂商的灵活性,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利与实惠。4在大规模定制条件下我国汽车产业的运行对策4.1实现大规模定制的关键环节4.1.1理解、响应和实现客户需求和分析客户群是实现规模定制的第一步为了赢得市场,需要理解自己的客户群以及他们的要求,并将自身从产品设计到实现订单的业务流程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重组,使其更加快速和成本更低,并使自身的产品和业务流程更加柔性化和模块化,实现通过选择和操作所需产品和流程的单独模块来满足客户的需求。4.1.2面向定制的敏捷设计可以分成新产品开发和快速变型设计两个环节新产品开发阶段对客户群进行定位,分析已拥有的客户需求,对潜在的客户需求进行预测,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产品结构,对可能遇到的需求提前准备,形成完善的变型机制,为快速响应个性化客户需求提供基础。快速变型设计阶段在产品开发阶段的基础上,以产品配置器为主要工具,对客户需求进行快速实现,在不能满足时进行定制设计。将两个阶段分离有利于提高产品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4.1.3大规模定制的制造需求常常是动态变化的客户订单随时可能到达,属于不同的类型,交货期各异,而且批量很小,制造控制系统必须具有足够的响应速度以处理这些复杂性。为了降低制造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大多数制造资源 ,有必要具有多种功能,以便同一工作的多步操作能够在不同的机器或装配工作站上展开,甚至可以改变生产频率。产品装配的时间后延,使供应链中的风险分散化,相应降低全局成本,尤其是库存成本。采用模块化设计、非线性工艺路线、可选工艺路线和可变加工程序来放松传统工艺路线的约束,使加工路线的柔性显著增加。利用定制产品间的相似性,缩短安装时间,降低成本。为了有效地实现定制,需要有先进的控制和协调手段,目前基于智能体的合作控制系统提出利用市场模型,设计工作智能体和资源智能体代表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方式,以竞价的方式进行协作,减少生产成本,缩短加工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定制对制造系统的要求。4.1.4大规模定制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信息技术大规模定制不仅是生产观点的转变,其实现还要同信息技术紧密相联。只有将设计、制造和销售等全部信息集成起来,形成信息管理的统一平台框架,为定制方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大规模定制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4.2大规模定制实施的管理问题4.2.1供应链管理是大规模定制的重要问题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的如下特点:(1)供应链结构不稳定,随客户需求经常变动,实际上是一个虚拟供应链;(2)基于客户需求拉动为主的供应链,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较小;(3)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为主要目标,是一个敏捷供应链;(4)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信息密集型的供应链,基于Internet的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模型,指出在分离点之前,供应链是生产推动型的,而在分离点之后,供应链的驱动模式是订单拉动型,并进行了应用研究。4.2.2敏捷供需链的特点在对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敏捷供需链管理系统的研究中,引入了敏捷供需链的概念,指在竞争、合作、动态的市场环境中,由各实体组成的动态供需网络,它的特点在于:(1)供需链的环境是不可预测、持续变化的;(2)构成供需链的实体间具有竞争、合作、动态等多种性质的供需关系;(3)对环境的变化具有快速响应能力;(4)敏捷供需链以用户为中心,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各企业的核心优势,组建动态联盟,实现买方和卖方的双赢。因此,我们在设计敏捷供需链管理系统时,应把握系统的动态可重构性、集成性和开放性。4.3汽车企业需要加强的基本工作4.3.1采集顾客需求信息及信息技术支持体系的建立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才能真正提供个性化服务。企业可以建立顾客数据库,将顾客的需求特征集中在一起,以反映产品发展的趋势,为新型产品的模块设计提供信息。企业要对影响顾客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行分类,把它作为产品族划分的主要依据。大规模定制的核心思想是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质量、快速生产出个性化的产品。企业通过高效率、高质量、具有柔性、敏捷性、集成性的生产系统,通过代理商、网络等渠道向社会提供大规模定制服务。定制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信息技术。定制不仅是生产观点的转变,其实现还要同信息技术紧密相联。信息技术一方面使链管理运用得更充分、更有效,例如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链分析法的活动之间的联系,突破地域、人员和信息的限制而得到充分挖掘和运用;另一方面只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对链管理所需的大量信息随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形成信息管理的统一平台框架,为大规模定制方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定制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4.3.2采用面向大规模定制生产的设计方法设计阶段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程度在60%左右。面向大规模定制生产的产品设计方法可以显著减少产品成本,其原理主要还是产品的模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设计,但由于大规模定制生产所追求的目标很高,因此所要考虑的产品设计优化范围比传统的“三化”设计要大得多。汽车种类的多样化是由于用户需求所驱动的,而零部件种类的少量化则是为了降低汽车的成本和缩短汽车生产周期。零部件种类的少量化意味着同一种零部件可用于更多的产品,从而使零部件的批量增加,成本降低。批量原则在大规模定制生产中依然起作用。大规模定制并不是无限自由选择的定制,而是通过提供适当数量的标准化模块。然后根据客户的要求选择和组合不同模块,从而生成具有不同功能、性能或规格的产品。因此,在产品设计中,可以通过采用标准化的模块和零件来减少定制的模块和零件数量,模块化设计把产品的多样性和零件的标准化相结合充分利用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对于汽车产品,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基本配置,提供哪些可供顾客选择的标准化模块,一方面厂家应充分调查消费者的需求,了解消费者希望在哪些模块可以提供选择哪些模块没必要提供选择;另一方面厂家也要结合自己的生产系统。看能否在这些模块上提供多样化的选择。4.3.3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统一的方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大规模定制生产是要以大规模的成本和交货期制造出顾客真正满意的产品,显然这里面有很多的创新活动,需要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对我国汽车制造业而言,搞大集团本身并不能解决企业的创新能力问题。因为技术创新关键是要挖掘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并且在现代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往往是集体的创新。为此,需要加深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化生产管理,下放权利。将员工的责、权、利紧紧地结合在一起;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建立知识和信息集成的机制和环境,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统一的方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4.3.4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利用最新的因特网技术,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准确地获取客户的需求信息是大规模定制的前提条件。大规模定制要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满足每个顾客的需求,因此准确地获取每个顾客的真实需求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可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一方面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客户真实的需求。对大规模定制生产来讲,所优化的产品品种越多,所联合的企业越多,其效果就越好。因特网无疑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环境。在网络基础上,大规模定制生产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大集团的管理或大合作的实现、知识和信息集成环境的建立和专业化的零部件企业的建立,都需要因特网技术的支持。因特网技术的发展确实给我国汽车制造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的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特网技术可以使分散化的、小规模的汽车企业有机的集成起来,一方面使各企业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使各企业的知识、信息和制造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降低产品的开发和制造成本。4.3.5采取定制点后移策略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定制点后移策略,尽可能地把产品的定制活动推迟到生产过程的下游环节。面向顾客的定制过程是从定制点开始的在定制点之前的生产环节,采用大量大批生产方式,生产通用化的模块,有助于降低成本:在定制点之后的生产环节则按照用户的需求定制生产。因此采取定制点后移策略,可以把大量大批生产与定制生产相结合。有效地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定制生产。4.3.6建立先进的柔性制造系统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要求生产系统能够快速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随之根据需求转变生产方式 而传统的大量大批生产模式采用专用的设备及产品专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很难适应。柔性制造系统,通常由若干台数控设备、物料储运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能够根据制造任务和生产品种的变化而迅速进行调整。由于柔性制造系统大量采用数控机床等通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刀具、夹具及物料运输装置可随时根据生产需要自动进行调整,且生产组织形式灵活,便于增减设备, 因此可满足大规模定制模式下大量大批生产与单件定制生产的同时需求。4.3.7信任机制的构建在链形成过程中,关键性要素是信任机制。例如,成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往往不愿意将其成本公开。在定制中,各企业合作建立在所有的关键业务必须向对方公开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产生协同效应,实现能力的集成与优化。因此,在定制企业链管理过程中,核心企业要使其他的节点企业能够信任链管理的协议,核心企业不会危害链的整体利益或当中某一节点企业的利益,不会背离当前所在的链;其他节点企业要相信核心企业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能够通过构建和领导现有的节点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整体利益,并让自己分享收益。4.3.8在全行业中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大规模定制生产实施的范围越大、涉及的企业和优化的产品越多,就越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能在全行业中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需要组建大企业集团或进行企业的大合作,组合利用我国汽车制造业所有的信息、知识、技术、设备、市场和资金资源,这样才能对各种不同型号产品的零部件进行大范围的通用化设计和批量制造,对外购件进行大规模的联合采购,从而显著降低产品成本。组建大企业集团或进行企业的大合作的主要目的是:资源共享;将大量的相似或相同的工作归并处理;将原属于不同企业的零部件进行通用化设计。显然,这是为汽车的大规模定制生产创造更好的条件。4.3.9加速发展专业化的零部件企业 专业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特点是:面向全球的各种上游企业;在自己专业范围内做深、做精、做大;为大规模定制生产提供必要条件。各整车厂向用户提供定制型的产品,其中的零部件主要分为三类:标准件、相似件、特殊件。专业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快速和低成本地提供前两类零部件,并对专业范围较接近的特殊件的生产也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专业化的零部件企业对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大规模定制生产的战略的实施非常重要。同种零部件的生产企业不宜过多,要通过竞争、兼并和联合等方式发展起能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专业化的零部件企业。要取消地方保护主义,使落后的零部件企业被淘汰或被兼并,使先进的零部件企业快速发展。4.3.10建立快速响应的物流配送系统在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下。由于定制产品不同,客户地点分散。所以无法实行大规模的物流配送。物流配送的时间和配送成本最终反应到定制产品的交货期和交货价格上,因此,建立高柔性、低成本、快速响应的物流配送系统,对于缩短定制产品的交货期。降低定制产品的价格实现客户满意有重大意义。4.3.11明确核心竞争力汽车工业是国家工业化水平的代表性产业,也是最典型的成熟产业和竞争性产业,它的产业关联度大,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汽车工业的振兴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的发展又支撑着汽车工业的振兴。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判断和评价一个企业是否能取得竞争优势,关键要看该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且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否能不断的得到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开发新的经营业务的源泉,是组成公司战略的核心。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同时还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组织能力,是形成企业国际竞争力支撑体系的基本方面。一个企业要成功,就必须将其核心业务流程转变成一种他人难以模仿的战略能力,使其“独树一帜”,形成“基于能力的竞争”战略,它进一步充实了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内涵,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引申到了战略层面。推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展开,一是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主要着眼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其竞争主体与一流企业比较的优势;二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着眼于企业自身能力的成长和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强调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者目标是相一致的,都是落实核心竞争力战略的过程。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是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培育独特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的重点是构造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竞争主体。5结论从以上的原因看来,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还不是寡断市场,这是由其自身在汽车工业中发展所处的阶段所决定的, 因为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还没有发展到汽车的成长成熟期,而且现在世界汽车市场的格局已经和以前的少数厂商竞争的局面大不相同。因此,中国汽车的这种现状是正常的。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汽车没有自主研发的产权。 回顾北美、西欧、日韩的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都是在拥有自主产权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进入成熟成长期的。绝对没有任何一国的汽车工业可以一直凭借依靠外来的技术进行长足的发展的。所幸的是中国现在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自主品牌的研发正在与日兴起。汽车工业是全球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之一。随着科技和生产力迅速发展,技术变革加速,汽车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要求,大规模定制为汽车企业达到这些要求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汽车企业在各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相信在政府的适当保护和有效的竞争体制下,自主研发开始之日就是中国汽车业的崛起之时。参考文献1 张强军大规模定制下汽车电子产品快速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C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2 周晓东,邹国胜,谢洁飞,张双洁大规模定制研究综述J 杭州: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3.97-99.3 季建华,赵平,顾巧论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流程工业生产计划优化方法及应用研究J 上海:信息与控制,2008.74-75.4 彭怀红基于模块化汽车产品研发成本分摊机制研究C 重庆:重庆大学,2009.5 祝雪妹,王树青,岳东,L I Pu,W O ZN Y Guenter流程工业中的优化技术及应用研究J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7-60.6 潘凌论美国大批量生产方式的产生C 山东:山东大学,2008.7 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