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2081710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抗微生物药物-内酰胺类 药剂科:贾朝药剂科:贾朝辉辉内酰胺类抗菌药物2作 用 机 理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粘肽合成酶(又叫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的合成。内酰胺类抗菌药物3-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内酰胺类内酰胺类抗菌药物4抗抗G菌青霉素类菌青霉素类内酰胺类抗菌药物5一、青霉素类一、青霉素类 母核中的-内酰胺环是关键结构,此环裂解则失去抗菌活性。内酰胺类抗菌药物6(一)、青霉素G抗菌谱 主要作用于G+菌和G-球菌,此外对螺旋体、放线菌也有很强的作用。适应症:1.链球菌感染*2.螺旋体引起的感染: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等。3.G杆菌引起的感染内酰胺类抗菌药物7青霉素不良反应青霉素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保持气道通畅、吸氧、使用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等。 青霉素脑病:脑脊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导致的抽搐、肌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多见于婴儿、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 赫氏反应: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时症状反而加重的现象。内酰胺类抗菌药物81. 耐酸青霉素类: 药物:青霉素V、 非萘西林等。 特点:耐酸,可口服。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同,抗菌活性较青霉素G弱。 2. 耐酶青霉素类: 药物: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及双氯西林等异噁唑青霉素。 特点:耐-内酰胺酶(MRSA无效)、耐酸、可口服。 (二)、半合成青霉素(二)、半合成青霉素内酰胺类抗菌药物9 抗菌谱广,对大多数致病的G+、G-球菌和杆菌都有作用。 对绿脓杆菌无用。 耐酸但不耐酶。 对肠球菌的作用良好 易透过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 (三)、广谱青霉素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0 阿莫西林: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较为多见(约3.1%);氨苄西林常见皮疹(可达10%以上)。 阿莫西林宜饭后口服减轻胃肠道反应,氨苄西林宜空腹口服。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1 ( (四)、抗四)、抗绿脓杆菌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 磺苄西林、呋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2哌拉西林哌拉西林抗菌谱 G+菌:不产酶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 G-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沙雷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菌属、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属等 厌氧菌:包括脆弱拟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3(五)、作用于(五)、作用于G-的青霉素的青霉素 抗菌谱窄,仅对肠杆菌科细菌具良好作用,但对绿脓杆菌等葡萄糖非发酵菌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均无效。 国内主要选用(mecillinam),用于肠杆菌科细菌所致的感染。药物主要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2(PBP-2),与其他青霉素作用靶位不同。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4二、头孢菌素类二、头孢菌素类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5头孢菌素类的共同特点 头孢菌素具有类似青霉素的优良药理特点,亦属繁殖期杀菌剂 组织分布好,部分品种可透过血脑屏障,适用于各系统器官感染。 毒性低,一般能安全用于小儿、老人和孕妇。 大多数头孢菌素对内酰胺酶比青霉素类稳定 过敏反应发生率低,过敏性休克较少。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6(一)、头孢菌素类常用品种: 注射:头孢噻吩(先锋)、头孢拉定(先锋) 、头孢唑啉(先锋)、头孢硫脒(先锋) 口服:头孢氨苄(先锋)、头孢拉定(先锋)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7头孢唑啉(先锋 )作用强度抗菌谱 +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属(除耐甲氧西林),脑膜炎球菌,链球菌属,淋球菌 +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厌氧菌(脆弱拟杆菌除外),克雷伯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沙雷菌属、脆弱拟杆菌、肠杆菌属、支原体、衣原体、产酶淋球菌、肠球菌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8第一代头孢间的比较 抗菌谱相似 半衰期短,脑脊液中浓度低,不宜治疗CNS的感染。 都有一定肾毒性,其中头孢噻啶虽然透过脑脊液的浓度较高,但其肾毒性明显已不应用。 几乎不在肝脏代谢(头孢噻吩可部分代谢),主要以原型经肾排泄。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9内酰胺类抗菌药物20( (二二) )、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常用品种: 注射:头孢呋辛(西力欣) 、头孢孟多、头孢替安 口服:头孢克洛(希刻劳)、头孢呋辛酯(西力欣)、头孢丙烯(施复捷)内酰胺类抗菌药物21作用强度抗菌谱 +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属(除耐甲氧西林),脑膜炎球菌,链球菌属,淋球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克雷伯杆菌,卡他莫拉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克雷伯杆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厌氧菌(脆弱拟杆菌除外) -不动杆菌、沙雷菌属、肠杆菌属、脆弱拟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肠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内酰胺类抗菌药物22二代头孢主要以原型经肾排泄,其中头孢呋辛二代头孢主要以原型经肾排泄,其中头孢呋辛和头孢孟多可透过血脑屏障。和头孢孟多可透过血脑屏障。头孢克洛宜饭前口服;头孢呋辛酯宜饭后口服头孢克洛宜饭前口服;头孢呋辛酯宜饭后口服内酰胺类抗菌药物23(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常用品种 注射:头孢匹胺、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唑肟 口服:头孢地尼、头孢他美酯、头孢特仑匹酯、头孢泊肟匹酯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主要特点是对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如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突出,毒性低,对内酰胺酶稳定。 对组织穿透力强,几乎都可用于骨关节感染。内酰胺类抗菌药物24 头孢他定对绿脓杆菌的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噻肟最弱。 头孢曲松透过血脑屏障的浓度最高,头孢哌酮几乎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内酰胺类抗菌药物25 头孢匹胺抗菌谱很广,对包括绿脓杆菌、脆弱拟杆菌在内的G+G-需氧厌氧菌都有作用,特别对绿脓杆菌的敏感性很高。脑膜有炎症时可透过血脑屏障。 头孢曲松的消除半减期长达8h,故每日只需给药12次。 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约40%的原型药物自胆汁排泄内酰胺类抗菌药物26 头孢哌酮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且有明确的凝血功能障碍,在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时易引起各种出血反应,应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原因 杀灭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减少 抑制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的合成 此外少数病人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内酰胺类抗菌药物27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能抑制乙醛脱氢酶,使饮酒者体内乙醛蓄积产生难受反应而用于戒酒。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有类双硫仑的功能。 头孢类的基本母核头孢类的基本母核硫甲基四氮唑硫甲基四氮唑内酰胺类抗菌药物28(四)、第四代头孢菌素类 对G+菌的作用优于第三代头孢,与第二代头孢相似; 对G-菌的作用优于第三代头孢 主要品种有头孢吡肟(cefepime,马斯平)和头孢匹罗(cefpirome)。 主要用于各种严重的革兰阴性菌感染,包括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革兰阴性菌所致感染。内酰胺类抗菌药物29一二代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无效一二代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无效对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肾毒性肾毒性内酰胺类抗菌药物30三、其它内酰胺类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米诺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单环类:氨曲南 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内酰胺类抗菌药物31头霉素和氧头孢烯类 头孢西丁和头孢美唑的抗菌作用与二代头孢相似,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和氟氧头孢的抗菌作用与三代头孢类似。 对脆弱类杆菌在内的各种厌氧菌具良好的抗菌活性;对内酰胺酶非常稳定; 适用于腹部外科、妇产科、口腔科等的革兰阴性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内酰胺类抗菌药物32 头孢美唑与头孢西丁相似,抗菌作用稍强,血药浓度稍高,但难以透入脑脊液,不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内酰胺类抗菌药物33 单环类的主要品种为氨曲南,其抗菌谱窄,对G-菌(包括绿脓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对G+菌和各种厌氧菌敏感性差。 对酶稳定,可透过血脑屏障,毒性低。对青霉素无交叉过敏性,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者可慎用该品。单环类单环类内酰胺类抗菌药物34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 舒巴坦 他唑巴坦(三唑巴坦)内酰胺类抗菌药物35-内酰胺酶抑制剂特点内酰胺酶抑制剂特点 高度特异性,只攻击高度特异性,只攻击-内酰胺酶内酰胺酶 对人体细胞无毒性对人体细胞无毒性 使酶灭活是自杀型、不可逆的使酶灭活是自杀型、不可逆的 1分子酶抑制剂与分子酶抑制剂与1分子酶组成分子酶组成1蛋白复合物蛋白复合物内酰胺类抗菌药物36 克拉维酸几乎无增效作用,他唑巴坦、舒巴坦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体外活性较哌拉西林提高2-4倍 头孢哌酮/舒巴坦较单用头孢哌酮提高0-2 倍左右 不动杆菌对舒巴坦敏感内酰胺类抗菌药物37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 20世纪80年代,美国Merck公司分离出第1个碳青霉烯抗生素-硫霉素 结构修饰亚胺培南,但单独应用在体内易受肾脱氢肽酶(DHP-1)的降解,尚需与DHP-1抑制剂西司他丁联合应用 1993年, 帕尼培南在日本上世(倍他米隆)内酰胺类抗菌药物38 1年后美罗培南上市,是第1个可单独应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对DHP-1稳定,并有一定的抗生素后效应 2002年 比阿培南、厄他培南上市 2005年 多利培南上市内酰胺类抗菌药物39碳青霉烯类 共同特点为抗菌谱极广,抗菌作用强,对革兰阳性与阴性菌、需氧菌与厌氧菌均具有良好作用。 对非典型病原菌无效! 适用于多重耐药或产内酰胺酶的菌株引起的严重的革兰阴性菌感染、混合感染、耐药菌感染和免疫缺陷者感染内酰胺类抗菌药物40内酰胺类抗菌药物41内酰胺类抗菌药物42抗生素靶位点改变抗生素靶位点改变孔蛋白改变,细胞壁孔蛋白改变,细胞壁/膜膜 通透性改变通透性改变灭活酶产生灭活酶产生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内酰胺类抗菌药物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