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创作中的再现与表现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1702784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艺术创作中的再现与表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艺术创作中的再现与表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艺术创作中的再现与表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冯苗苗20100901074浅析艺术中的再现与表现摘 要:再现与表现作为艺术家创作的两种基本方法,在历来的文艺理论研究中被艺术家争论不休。再现与表现不但是艺术鉴赏中的一对基本矛盾,也是艺术创作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关键词:艺术家;艺术创作;关系;再现;表现一、名词解释艺术中所谓的“再现”,就是效法自然,模仿自然,将客观存在的事物和人物真实完整的呈现在艺术作品中。一般是艺术家对他所认识的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感性的、理解的因素比较显著,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和逼真,即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再现现实。再现具有平易近人、真实写照、形神兼备等特点,一般为观众所喜闻乐见。所谓“表现”,即重在“表现的艺术”,强调表现自我感受及个人主观情感,认为艺术不是表达生活的现实,而是表达“精神的现实”,是作品中排除再现部分的所有。一般是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理性的、情感的因素比较显著。比如绘画作品,往往表现出绘画者的个人情感的闪光与显现,观看其作品我们似乎能够看见绘画者感情的波动轨迹,使欣赏着感情也随之被波及而动荡。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的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致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自我,个边课题,表达理想。艺术中的表现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二、再现与表现的相互关系历史上,在文艺理论的研究中,再现与表现可以说是艺术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它们相对立而存在,相统一而发展。而再现与表现的关系,从“再现论”与“表现论”这两种文艺理论真即可显现出来。(一)再现论“再现论”在艺术理论史上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艺术起源说中的“模仿说”为它奠定了理论基础。古西腊哲学家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于自然界的模仿,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缝补;从燕子我们学会了造房子;从黄莺我们学会了唱歌。”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认为“艺术家的心灵应该像一面镜子一样去反映和摄取自然,绘画越是忠实的描绘对象,它就愈加值得赞赏。”以上观点的主张就是再现论认为的艺术应该反映客观的生话,复现客观的真实。所以,再现论者往往使用具象的表现手法来传情达意。这种手法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的西方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在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有表现。如:绘画中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开朗基罗的大卫;拉斐尔的椅中圣母;这些艺术家在创作中撷取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场景加以提炼,塑造出比真实的生活形象更真实的形象来表现生活。(二)表现论表现论使用的方法是抽象,所谓抽象指的是抽取事物的最本质的属性然后加以传达。这个过程从立本派画家的开山鼻祖毕加索的绘画中可以清楚的认识。从最开始的较为写实的形象变成了最后的几根线条。这就是抽象的内涵,即就是从不同于再现的不同于传统的形式传达出作者对事物的认识、情感等心理。当然,表现派更重视作者的个性,比如:马蒂斯强调的是色彩;艾舍尔强调的是矛盾;达利强调的是理念;凡高强调的是情感。但是表现派的共同特征是表现手法采用的是不同于传统的再现的方法,他们从画中剔除了所有影响主题的部分。它们的画不再和现实一样,而是和艺术家的内心一致。它主要是使艺术不再是世界现实的反映而是主动的表达个体对世界的感受继尔来改造世界。(三)再现与表现的关系表现论宣扬艺术家的灵性和创造力,认为美的艺术只有作为天才的作品才有可能。表现论割裂了艺术家个体和其它要素的关系。它们的追求目标也不相同,再现论追求形似,强调写实性;而表现论追求神似,强调写意。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对立统一的,处处存在着矛盾。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的话,再现与表现的划分真的是相对而言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表现的绝对的再现,也没有无再现的绝对表现,他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说是对立又统一的,这就在理论上为我们寻找一条相对超越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性。三、再现与表现对艺术家及其创作的影响(一)艺术家再现的天才与表现的天才无论面对照相机、摄像机、摄影机,还是面对一摞稿纸、一块大理石、一块画布、一个舞台,他都必须有能力把所经历、所体验、所感受、所思悟到的人生和生活加以艺术再现或艺术表现。在于往事、回忆、梦幻、思想、激情之中,以选定的艺术样式完成生活的艺术再现和内心的艺术表现。即是说艺术家是再现的天才与表现的天才,必须具备再现与表现的能力。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要再现自我人生和表现自我内心世界服务。艺术家观察到的特征,一部分便是他“创造性地组织感官材料”的结果。由此可以推断艺术家在艺术中“再现”的并不是生活的原版,而是由自己的感官和精神改造过、创造过的新版。其实再现与表现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艺术家,都必须同时具备这两重看似不同的能力和天赋。只不过,艺术家们常常让其中的一位冲锋陷阵,另一位做前者的坚强后盾。(二)再现与表现在艺术家创作中的重要性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既无法排斥现实因素对艺术创作的制约,也无法回避主观世界的原始本能显露的本能。因此,再现现实与表现情感,就成了艺术创作的两大动力,也是从事创作的两大目的。艺术家的异乎寻常之处,就在于他已基本解决了他的写实倾向活着表现倾向。也就是说,他的感觉与思想已为艺术创作上的一系列问题打下了最初和最重要的基础。检验艺术家创作能力是否达标的标尺,就是看他个人的感觉和思想在陈酿之后,能不能不受损害的再作品中“再现”,能不能在作品中得到创造性的“表现”。四、中西方艺术中的再现与表现再现与表现不但是艺术鉴赏中的一对基本矛盾,也是艺术创作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这种矛盾的表现形式,又集中体现在了东方与西方传统艺术理念的对立上。这种对立,直接导致了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在风格形式或体裁内容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西方古典艺术从古希腊时期便形成了重视“再现”。重视对客观规定的“模仿”的艺术传统,而对此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古希腊时期的“模仿说”。 早在公元前54世纪,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都分别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摹仿说。再现也是西方美术创作的传统手法。如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绘画混合白色和黑色、黄色和红色的颜料,描绘出酷似原物的形象";西方历史上的大量美术作品,如希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美术,都是使用再现的或偏重再现的手法。如果说,在中西艺术的比较中发现,西方艺术重在“再现”,那么,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取向则是以表现为主。 中国艺术重在“表现”,就是以重在描绘时间的流动和心理的时空,追求“诗情画意”的心理构成和象征性与蕴涵性的深入挖掘,并时刻不忘追求诗意和情感的逻辑思维。在尺幅之作百花图卷中,春夏秋冬四时百种花卉可以尽显其中;一幅长卷清明上河图,就可以尽览背诵都城汴河两岸数十里风光和民生。这是在于,“表现”要使艺术创作以心理、情感为前提,在心哩、情感的前提下结合自然、空间,把客体按照主体既定的美学原则重新组合结构,呈现在欣赏着面前的是不囿于客观自然,而是有着主体心理感受和理想化的新的艺术作品。五、小结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优秀艺术作品的“再现”与“表现”,都不是截然分割、泾渭分明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呈现,密不可分,不同的是哪类艺术中哪种方式体现的明显,哪种方式不很清晰而已。“再现”是以原有的生活形态为基础,“表现”是在“再现”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相互支持和依托才能推动艺术的发展和完善。参考文献:1.彭吉象、张瑞麟.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2.崔子恩.艺术家万岁.【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3.【德】莫里茨·盖格尔.艺术的意味.【M】华夏出版社1998.124.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