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监控监测、粉尘、瓦斯、避险系统技术措施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1637406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监控监测、粉尘、瓦斯、避险系统技术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煤矿监控监测、粉尘、瓦斯、避险系统技术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煤矿监控监测、粉尘、瓦斯、避险系统技术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和十六字体系十二字方针: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六字体系: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第一章“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测第一节、工作面通风路线发生进、回风不畅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工作面因冒顶等导致工作面进风巷或回风巷通风不畅应采取以下应 急措施:1 .盯班干部或班组长安排机电维修工及时切断工作面所有带电设备,并组织人员,按照避灾路线有序将人员撤离到全风压供风地点;2 .人员全部撤出后及时在工作面上下出口距全风压地点不超过 6米处 设置栅栏,并悬挂“危险,严禁入内”警示标语,防止人员进入;3 .通风不畅发生后由盯班干部或班组长及时向调度室进行汇报,请求处理。第二节:工作面采用的各项综合防尘措施及要求。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粉尘中游离SiO2/%最高允许浓度/(mg m3)总粉尘呼吸性粉尘<10103.510 <502150 <8020.5>8020.3一、采煤工作面防尘1、普采工作面防尘1.1采煤工作面必须采取煤层注水措施。由施工单位技术员编制煤层注水设计,注水后煤层水分增加率应达到 2% 以上;当煤层厚度小于1.3 m. 或者煤层的自然水分大于 4% 时, 经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可以不进行煤层注水,但必须采取其他防尘措施。注水具体要求:注水钻孔在巷道中部位置,平行煤层施工,钻孔间距20m ,钻孔深度根据工作面长度确定(从工作面上、下顺槽同时施工注水钻孔,中间留 15-20 米的间距) ,钻孔直径不小于 50mm ;1.4 工作面进、回风巷距切眼3050m范围内安设全断面风流净化喷雾, 回风侧至少安装两道净化水幕, 其中一道净化喷雾实现联动化,并安装捕降尘水幕帘;工作面进、回巷每增加 200m ,加设一道全断面风流净化喷雾。1.5 机采工作面采煤机内、外喷雾齐全,雾化效果好,安装 2 台喷雾加压泵, 1 台工作, 1 台备用;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 2MPa ,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1.5MPa ,喷雾流量与机型相匹配。如果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喷雾, 外喷雾压力不得小4MPa , 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1.6 工作面及各转载点处配备洒水胶管,工作面进风顺槽定期冲刷,工作面每班安排专人冲刷, 回风顺槽每天至少冲刷一次, 转载点前后20m 范围内班班冲刷。现场有冲刷责任牌板、有冲刷记录。1.7 喷雾泵与机组采取泵机联锁装置。 实现开机开喷雾, 停机停喷雾。2、综采(放)工作面防尘2.1 实行煤层注水。煤层注水压力不低于2MPa ; 3 层煤综(放)采工作面使用高压煤体注水,注水压力不低于 10MPa 。2.2 采煤机内喷雾压力不低于 2MPa , 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4.0MPa ,雾化程度高 ,特别是外喷雾要能够封闭截割产尘部位,采煤机内外喷雾必须与采煤机保持联动,做到开机喷雾。2.3 架间及放煤同步喷雾,喷雾压力不低于 1.5MPa ,降柱、移架实现同步喷雾,确保雾化效果,保证正常使用。2.4 各转载点实现自动喷雾, 破碎机必须安装防尘罩和喷雾降尘装置。2.5 进风巷距工作面30m50m安装风流净化喷雾;回风巷三道捕尘帘(破碎机前一道、转载机前一道、转载机向外30m 一道 ),其中有一道必须实现联动。2.6 工作面及回风巷每班落实专人洒水降尘。二、掘进工作面防尘1 、炮掘工作面防尘1.1 打眼工序必须采取湿式作业;并使用水炮泥,水炮泥的装填数量应使其长度达到装药长度的一半。1.2 距工作面510m安装放炮高压风水远程喷雾,水幕应覆盖全断 面,并在放炮后连续喷雾 1015min ;距工作面50m内回风捕尘 帘喷雾;距锚喷作业地点下风流方向 100m 内安设两道以上风流净化水幕。1.3 放炮后、装岩前,必须对距工作面30m 范围内的巷道周边和岩堆洒水。在装岩过程中,边装岩、边洒水。1.4 扒装机喷雾必须实现联动。1.5 工作面应安设除尘风机。1.6 距工作面 20m 范围内巷道应每班冲洗一次, 20m 以外的巷道每 周冲洗或清扫一次,消除堆积浮煤。2 、 综掘工作面防尘2.1 综掘机内外喷雾:综掘机必须安装水、电联动喷雾装置,并正常使用内外喷雾,喷雾能覆盖滚筒。内喷雾水压不得少于 3Mpa, 外喷雾水压不得少于1.5 MPa 。2.2 各运输转载点必须安装自动喷雾设施进行消尘,并保证正常使用2.3 综掘工作面安装电动除尘风机。2.4 距离工作面30m50m安装捕尘帘喷雾。2.5 工作面及 100m 以内巷道(两帮、顶板、风筒)每班至少冲尘一次,对迎头 100m 以外巷道(两帮、顶板、风筒)每天至少冲尘一次,巷道要保持湿润,确保不出现积尘(巷道中煤尘堆积厚度不得超过 2mm ,长度连续不得超过5m ) 。三、其他防尘措施1 . 工作面采煤机司机、移架工及在工作面回风巷工作的其他人员需佩戴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2 .粉尘测定总粉尘监测:工作面的粉尘浓度,每月测定2次;粉尘分散度,每半年测定 1 次。呼吸性粉尘监测:工作面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每季度测定1次,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 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 个有效样品,要先后采集4 个有效样品。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1 次。工作面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半年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 1 次;工作面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少于 3个。工作面回风口 1015m处安设粉尘传感器。第三节:工作面采用的各项综合防灭火措施及要求。一、普采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措施1 . 工作面按设计要求敷设注浆管路,制定注浆计划,落实注浆量。2 .巷道布置要为防灭火工作创造条件。九、十层及三层分层开采的区段巷道布置宜采用重叠布置式或内错式, 有条件的可采取巷帮充填技术的无煤柱开采方式, 严禁十层、 三层下分层在九层或三层上分层煤柱下回采。3 .凡开采九、十层和三层煤分层开采的矿井,在开采九层、三层上中分层时, 必须进行预防性防灭火工作, 并在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制定切实可靠的防治自然发火措施 (包括随采随注浆, 采空区喷洒阻化剂等措施) ,否则不准生产。回采工作面结束封闭后都必须及时进行“两道一线” (即进风道、回风道、停采线)注浆。4 .开展防灭火预测预报工作, 要严格按规定对发火煤层采空区密闭每旬进行一次检查。 开采发火煤层的工作面必须敷设束管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回风隅角CO 浓度变化情况。二、 综采、综放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措施1 . 工作面按设计要求敷设注浆、注氮管路,制定注浆计划,落实注浆量。2 .工作面生产期间,保证注浆、注氮系统的正常使用,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3 .注重日常监测,通过工作面束管监测系统,定期抽样检测采空区气体情况, 如出现异常 (主要是 CO 气体超过 24PPm ) , 立即采取相应措施。4 .减小采空区漏风量。通过在工作面进风隅角处挂设挡风帘,以及工作面每推进1015m在进、回风隅角分别打设防火墙,减小向采空区的漏风量。5 .采用放顶煤开采的工作面,要狠抓放煤管理,减少采空区遗煤量;通过严抓生产过程中的放煤管理,以及每隔 15m 放一个矸石带,尽 可能降低采空区的遗煤量,预防遗煤连成一片,增大自燃危险。6 .工作面生产期间,每间隔80100m施工一钻场进行高位钻注浆, 每个钻场内注浆孔数量保持35个。7 .做好应急预防措施; 当出现指标气体超标, 温度过高等异常情况时,可通过喷注高分子材料、灌注三相泡沫、喷洒阻化剂等手段,消灭自燃危险。三、孤岛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措施1 . 对以孤岛方式开采的易自燃厚煤层工作面,投产前,要认真分析相邻采空区、开切眼、停采线、原自然隐患发火点的注浆及防火措施落实情况,研究制定针对性的火灾综合防控措施,编制“孤岛采煤工作面火灾防治”专项设计,经集团公司审查同意后执行。2 .建立完善的注浆、注氮系统。敷设注浆与注氮管路,间隔适当的距离预留出一定数量的三通阀门,为邻近采空区开展防火工作创造条件。3 .坚持超前预测预报, 利用人工检测和束管监测等方式,对工作回风隅角、回风巷及周边采空区有害气体、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控有害气体变化情况。4 .预先惰化工作面相临采空区自燃环境。通过专项设计,在工作面两顺梢施工每间隔80100m施工一组高位注浆钻孔进行注浆(三相 泡沫),钻孔数量保持35个。通过注浆(三相泡沫),防止采空区 遗煤自燃。5 .通往采空区的联络巷做到及时封闭, 密闭墙质量符合通防质量标准化要求。四、厚煤层掘进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措施1 . 编写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时,必须有自然火灾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并经矿总工程师审查同意。2 .施工中的掘进工作面,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组织施工,防止出现松散冒落区和冒落空洞。 一旦出现松散冒落区和冒落空洞, 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进行封堵、充填,封堵完毕后,必须喷浆处理。3 .建立高冒巷道气体和温度观测制度。施工过程中,落实专人对高冒巷道温度、 CO、 CH4 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变化实施监测,并记入专用记录薄内,一旦出现火灾迹象,迅速采取处理措施。4 .布置下分层掘进巷道时,要充分考虑防灭火技术要求。在采空区附近作业时, 必须留足隔离煤柱, 防止向采空区漏风供氧或采空区有毒有害气体溢出。5 .为孤岛采煤而服务的掘进巷道, 掘进工作面的设计施工要充分考虑防灭火工作要求。 施工巷道与相邻采空区必须间隔一定的距离, 对其顶帮采取加固措施, 防止出现松散煤体或冒落空洞, 巷道必须喷浆处理; 注浆管路系统与掘进巷道同步施工; 对煤体压酥段、 邻面停采线、开切眼、 揭露采空区等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漏风措施, 同时要压注防灭火材料,防止周围采空区内遗留煤体发生氧化自燃。二、工作面发生高温点、发现指标气体等发火征兆时的处理方法1. 巷道顶板破碎煤体可能自燃地点的防治 :根据巷顶煤体破碎不同,对破碎的顶煤注水或压注阻化液、粉煤灰。2. 对于巷顶出现的高冒区,进行表面封闭3. 采空区防治: 在正常开采过程中, 如果发现采空区温度、 CO 呈上升趋势,并伴随有CH 化合物的出现时,及时放专人对工作面、采空区的各项自燃指标进行逐段全面检测分析, 并及时封堵采空区的主要进、出口漏风,减少采空区漏风量;并及时进行预防性注浆,隔绝采空区煤与空气的接触。第四节:在注氮、注浆、洒阻化剂等防火操作时应注意的安全措施。一、注氮安全措施:1 . 制氮设备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结业证和上岗证后,方可上岗。2 .注氮的氮气浓度不得低于 97% ,低于 97%立即停止注氮。3 .输氮管路系统必须固定专人进行检查与维修, 保持管路、 阀门良好,不发生漏气4 .注氮管第一次向采空区注氮,或停止注氮后再次注氮时,应利用工作面附近的三通阀门,先排出管内气体,避免将空气注入采空区。5 .注氮期间加强采面的防尘管理工作,工作面采煤机、运输机、运输顺槽、轨道顺槽各种防尘、降尘设施完好,不得拆除损坏。6 . 加强通风管理,设置专职瓦检员,加强工作面与进回风顺槽的氧气监测,确保工作区域空气满足要求,发现氧气浓度低于 18% 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5% 时,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减少注氮量;待风流中氧气浓度大于 18% 或二氧化碳浓度低于 0.5% 时, 方能恢复工作,其它气体须符合规程规定。二、注浆安全措施:1 . 注浆站要保证浆池中浆液浸泡时间并搅拌均匀, 浸泡搅拌时间应不低于 15 分钟,浆液要保证浓度。2 .每次注浆前注浆工要检查管路,发现漏液、闸门失效等问题要及时处理。3 .注浆工要浆前必须明确注浆地点, 然后将通往该地点的各级阀门打 开,并根据实际情况要浆。4 .工作面溃浆、 堵管、 爆管、 闸阀漏浆时, 要首先通知井上停止下浆,并派人关闭上一级阀门,然后进行处理。处理时严禁管口对人,处理不了时,要及时汇报,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研究措施处理。5 . 中途堵管时,应先通知井上停止下浆,然后逐级打开卸浆阀,初步判定堵管的大概位置, 将堵管附近闸阀打开放浆, 此后拆开管路将堵塞物取出6 .井上、井下注浆人员要密切配合,加强联系,严禁工作人员脱岗。井下人员要不停的巡视管路, 地面注浆站接到停止注浆的通知后, 应立即停止注浆。三、洒阻化剂安全措施:1 . 配备阻化剂溶液时,应精心操作,集中精力,杜绝出现药剂溅到眼睛里或皮肤上,万一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严重的情况下及时送医务所救治2 . 回采工作面,喷洒阻化剂作业前,应用所料布覆盖住机电设备设施,杜绝出现阻化剂药物损坏机电设施。喷洒阻化剂前, 必须清理工作面人员, 不得有其人在工作面进行其他作业。3 .喷洒阻化剂要两人相互配合, 一人在后拖装有阻化剂溶液水流的高压胶管,另一人控制喷枪,对工作面浮煤进行喷洒。4 .工作面进行阻化剂喷洒作业时,要全面有效覆盖工作面浮煤,确保煤体能充分吸收阻化剂。5 .喷洒阻化剂作业人员要集中精力,看清地面,不得出现绊倒、跌伤或碰头等事故。6 .在逆风流中作业人员,要戴好防护眼罩和雨衣,防治工作面风流将阻化剂溶液吹到作业人员身上或皮肤上。7 .喷洒阻化剂作业结束后,应在清水冲洗水箱,并保持高压胶管中清水流动不少于 10 分钟,以便清洗水管和喷枪。8 .喷洒作业完毕后, 将喷枪和高压胶管放置在指定位置, 并清理现场, 工作面和巷道不的出现积水和淤泥。第五节: 工作面范围内的安全监测仪器、 仪表要坚持正常使用的措施,说明其移动、悬挂的具体要求。一、工作面范围内的安全检测仪器、仪表种类甲烷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粉尘传感器、风速传感器、设备开停传感器等。二、各类传感器的悬挂要求1. 甲烷传感器的设置1.1 垂直悬挂在工作面回风隅角,距顶板(顶梁)不大于 300mm , 距巷道侧壁不小于200mm。报警浓度A1%CH4;断电浓度a 1.5%CH4;复电浓度 1%CH4;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 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1.2 工作面回风巷距工作面不大于 10m 处,距顶板(顶梁)不大于300mm ,距巷道侧壁不小于 200mm。报警浓度A1%CH4;断电浓 度A1.5%CH4;复电浓度 1%CH4;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 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1.3 工作面工作面回风巷上方,距采区回风巷 1015m处风流稳定 处,距顶板(顶梁)不大于 300mm ,距巷道侧壁不小于 200mm 。 报警浓度A1%CH4;断电浓度a 1.5%CH4;复电浓度 1%CH4,断 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1.4 距抽排瓦斯风机出口 510m风流稳定处,距顶板(顶梁)不大 于300mm ,距巷道侧壁不小于200mm。报报警浓度A1%CH4;断 电浓度A1.5%CH4;复电浓度 1%CH4,断电范围为局部抽排风机电 源。1.5 采煤机必须设置机载式甲烷断电仪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2 .风速传感器的设置:风速传感器应设置在巷道前后 10m 内无分支风流、无拐弯、无障碍、断面无变化、能准确计算风量的地点。风速传感器安设应采用硬连接的方式固定,风速检测口应垂直于风流方向。当风速低于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3 .烟雾传感器的设置:应设置在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4 .温度传感器的设置: 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及地温高的矿井采煤工作面应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报警值为 30 ,应垂直悬挂在距顶板 (顶梁) 不得大于 300mm , 距巷壁不得小于 200mm , 便于人员观察,不影响行人和行车。5 .开关传感器的设置:局部通风机必须设置设备开停传感器;采煤工作面分别卡在皮带机、采煤机、破碎机、循环溜子开关负荷侧的电缆上。 必须通过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设置馈电传感器或在被控开关内取馈电状态接点信号的方式可靠监测被控开关的馈电状态。6 .风筒传感器的设置: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的风筒上应安设风筒传感器,风筒传感器须设置在距掘进面不超过20米处;7 .一氧化碳传感器的设置: 开采自燃煤层采煤工作面必须至少设置一个,地点可设置回风隅角、工作面或工作面回风,建议设置在回风隅角。报警浓度为 24Ppm。8 .粉尘传感器设置: 应放置在回风巷距采煤工作面小于或等于 10m 的第六节: “一通三防” 、 安全监控及外因火其它灾防治安全技术措施。1 . 严格执行井口检身制度,防止发火工具带入井下。2 .井下硐室严禁存放汽油、煤油及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布头等都必须集中存放, 定期送往地面处理, 硐室内必须按规定配齐防灭火器材。3 .井下禁止使用灯泡和电炉取暖,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作业时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执行。4 .井下所有设备必须使用防爆型的,机电部门认真作好电缆、电器设备选型工作,不合格的不准下井使用。5 .井下电缆、皮带、风筒等必须是阻燃性的。6 .井下皮带机头前后 20m 范围内井巷支护必须是不燃性的。第二章 安全与职业卫生第一节:采煤工作面存在的职业危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采煤工作面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主要有:粉尘、噪声、热害、有毒有害物质等。1 、粉尘危害的来源主要有:采煤工作面:司机操作采煤机、打眼、人工落煤及攉煤等; 掘进工作面: 司机操作掘进机、 打眼、 装岩 (煤) 、锚喷、支护等;其他场所:翻罐笼作业、巷道维修、转载点治理措施: 1.建立防尘洒水系统,对巷道进行定期冲尘; 2.职工佩戴防护口罩; 3.加强粉尘监测; 4 采用煤层注水等措施。2、噪声主要来源有:主要通风机、提升机、空气压缩机、局部通风机、采煤机、掘进机、风动凿岩机、风钻、乳化液泵、水泵等地点治理措施:煤矿应当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通过隔声、消声、吸声、减振、减少接触时间、佩戴防护耳塞(罩)等措施降低噪声危害。3、热害主要来源:地温、机电设备产热等。治理措施: 井工煤矿应当采取通风降温、 采用分区式开拓方式缩短入风线路长度等措施, 降低工作面的温度; 当采用上述措施仍然无法达到作业环境标准温度的,应当采用制冷等降温措施.第二节:采煤工作面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佩戴要求。1 、防砸鞋 ( 靴 ):采煤工作面员工必须佩带能防御挤压损伤脚骨的防护鞋,并带有反光条。2、矿灯:必须佩带好矿灯,下井前检查好矿灯的完好情况。3 、安全帽:配备取得煤矿安全标志的产品,在 24 个月内进行更换一次,并系好帽带。4 、防尘口罩: 1 个月至 3 个月进行更换一次,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换滤纸。5 、耳塞、耳罩:听力防护类用品主要用于噪声A 声级在 85dB 以上的作业环境中的人员使用。6 、 工作服: 6 个月至 18 个月更换一次, 并在打眼等转动部位工作时,要及时扎紧袖口、衣领等,防止人员受到伤害。第三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第一节:工作面范围内的紧急避险“六大系统” “六大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包括: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1、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 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 以便于进行更加 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及设备 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 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2、紧急避险系统:碉室内提供生存必需的氧气、水、食物、急救药 可、废气处理等设施。当灾变发生时,遇险人员可迅速躲进避难所等 待外部救援,是降低遇险人员伤亡率的最有效途径。 对于挽救井下幸 存人员的生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3、压缩空气自救系统:是一种固定在生产场所附近的固定自救装置, 当发生煤和瓦斯突出或突出前有预兆出现时,工作人员进入自救装 置,打开压气阀避灾。4、供水施救系统: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井下 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碉室(场所)处设置供水阀门,保证各采掘作业地 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提供应急供水。5、通信联络系统: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 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碉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最 高点,应安设电话、语音广播等。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 系统。发生险情时,要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6、监测监控系统:检测各种环境安全参数、设备工况参数、过程控 制参数等,并根据检测参数去控制安全装置、报警装置、生产设备、 执行机构等,当安全参数达到极限值时产生显示及声、光报警等输出, 还可以控制开关量,如断电、闭锁等。第二节:避灾原则,确定发生灾害时的自救方式、组织抢救方法和安 全撤离路线。一、避灾原则1 .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波及区域的人员应 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 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 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2 .安全撤离。当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 时,井下矿工应想方设法,迅速安全地撤离灾区。3 .妥善避难。如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退,遇险人员应在灾区内进行 自救和互救,妥善避难,努力维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等待救护人 员的援救。如不能撤至地面,应尽量撤至井下设置的避难洞室中,或 安全条件较好的其它地点。二、自救方式在事故发生后在场人员一定要头脑清醒、沉着、冷静,要尽量了解判 断事故发生地点、性质、灾害程度和可能波及的地点,要充分利用附 近的电话或派出人员迅速将事故情况向领导或调度室汇报。遇到瓦 斯、煤尘爆炸事故时,要迅速背向空气震动的方向、脸向下卧倒,并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吸入大量有毒气体;与此同时要迅速戴好 自救器,选择顶板坚固、有水或离水较近的地方躲避。遇到火灾事故 时,要首先判明灾情和自己的实际处境,能灭(火)则灭,不能灭(火) 则迅速撤离或躲避、开展自救或等待救援。遇到水灾事故时,要尽量 避开突水水头,难以避开时,要紧抓身边的牢固物体并深吸一口气, 待水头过去后开展自救和互救。遇到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要迅速戴好隔离式自救器或进入避难硐室三、组织抢救方法灾害事故发生后 ,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 ,应沉着冷静,根据实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 ,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 ,严禁冒险蛮干和惊荒失措,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的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 ,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顶板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四、安全撤离路线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在撤退时 ,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己的风格,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照料好伤员和年老体弱者;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如无法撤退(通路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 ,妥善避灾 ,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动。五、发生顶板事故,瓦斯、煤尘爆炸,火灾,水灾的应急措施1 . 防止瓦斯爆炸时遭受伤害的措施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以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并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肉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爆炸后,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弄清方向,沿着避灾路线,尽快撤退到新鲜风流中。若巷道破坏严重,不知撤退是否安全时,可以到棚子较完整的地点躲避等待救护。2 .煤与瓦斯突出时应急措施2.1 发现突出预兆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为:矿工在采煤工作面发现有突出预兆时, 要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人员迅速向进风侧撤离。 撤离中快速打开过滤式自救器并佩用好, 迎着新鲜风流继续外撤。 如果距离新鲜风流太远时, 应首先到避难硐室、 或利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自救。2.2 掘进工作面发现煤和瓦斯突出的预兆时,必须向外迅速撤至防突反向风门之外,之后把防突风门关好,然后继续外撤。如自救器发生故障或佩用自救器不能安全到达新鲜风流时, 应在撤出途中到避难所或利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自救,等待救护队援救。3 .矿井火灾事故时应急措施3.1 首先要尽最大的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自己所处巷道之间的关系, 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撤离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3.2 撤退时,任何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不能狂奔乱跑。应在现场负责人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3.3 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3.4 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是,应迅速戴好自救器, 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去或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通过从回风口撤到安全地点。3.5 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在设有储存备用自救器的硐室换用自救器后再进行撤退, 或是寻找有压风管路系统的地点,以压缩空气供呼吸之用。3.6 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又要快而不乱。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联通出口的一侧行进, 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 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区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3.7 如果无论是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火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 则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 没有避难硐室时应在烟气袭来之前, 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 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3.8 逆烟撤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一般情况下不要这样做。4 .矿井火灾事故时应急措施:4.1 跟班干部、班组长和老工人立即关闭施工地点的所有电源,沿规定避水灾路线撤离至安全地带,并第一时间汇报给调度室请求救援。4.2 如果水灾灾情严重,已将退路隔断,堵在独头巷道人员要撤到本巷道最高位置,并力求减少体力消耗,节约使用矿灯,应保持镇静,避免体力过度消耗,团结互助等待救护人员到达营救。4.3 对被困人员所在地点高于透水后水位时,可利用打钻等方法供给新鲜空气,饮料及食物;若所在地点低于透水位时则禁止打钻,防止泄压扩大灾情。第三节:白庄煤矿7504 工作面避路线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