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兴趣的形成和维持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0670628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学习兴趣的形成和维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学习兴趣的形成和维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学习兴趣的形成和维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生物学的魅力感染学生 谈学习兴趣的形成和维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必须有持久、稳定的兴趣,才能经过长期的钻研,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知识。但是一直以来,学生对生物学不怎么感兴趣,使生物教学处于一种被动的不积极状态。究其原因,固然是因为生物学在高考中的地位不高,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生物学科的价值,因而缺乏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使生物教育从关注知识的教育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成为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稳定、持久的的自觉兴趣,使学生产生努力学习生物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如何有效的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并维持学生较高层次的自觉兴趣,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1 以情感为切入点,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直接兴趣。教学是认识与情感相互促进的过程,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好的教师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素质,还必须是学生生活上的指导者和学习上的榜样者。生物教师有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要经常运用这些知识对学生进行生活的指导,比如高中生出现盲目的减肥现象,不嘲讽,不批评,而是结合教材的生物知识对这些做法进行剖析,既改变学生错误的生活方式,更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教师所具有的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态度,甚至学生有疾病上的困惑也愿意找生物老师咨询,这更进一步促进师生关系,学生愿意学习生物学。同时,生物教师还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榜样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在形成学生良好的态度、行为习惯上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科学习的喜欢或不喜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通过讲自己在学习、探究生物学过程中遇到的高兴、有趣的事情,把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的情绪感染给学生。实践证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初动力,它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2、以人为本,感受生物知识的育人魅力,形成较高层次的自觉兴趣。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异常丰富,几乎涉及了生物科学所有分支学科的内容,既有宏观领域的生态学,又有微观领域的细胞学、分子生物学,还有揭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遗传学,等等,这些内容不但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要充分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从思想上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促使学生发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观念转变。2.1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形成学习动机。生物教材中有许多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上课时,要经常向学生灌输健康的重要性,并结合书本知识教会学生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身体。如在讲到“三大有机物”代谢一章中糖的代谢时,针对有的同学早晨睡懒觉,经常不吃早餐就匆匆赶到学校上课的习惯,告诉同学们不吃早餐、血糖含量下降,大脑细胞缺糖的供应,脑细胞得不到能量就会发生头晕、眼花、四肢无力、疲倦等症状,因而影响正常的听课效率,使学习成绩下降。听到这里,同学们纷纷联想到自己上第34节课的精神状态,表示以后无论如何都要吃饱早餐进教室。经常这样做,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到:生物学知识关乎自身,具有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才能让自己健康成长,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今后学习工作及实践活动的打下基础。2.2延伸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形成稳定兴趣。把生物学知识,与国家的发展远景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四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理想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基因控制性状这节课,适时穿插我国杰出科学家、北京大学的陈章良教授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就,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陈章良教授颁发青年诺贝尔奖的故事,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树立献身生命科学的志向有良好的效果。在遗传的基本规律这部分的教学中及时介绍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科研成果、在生物进化证据这节课及时介绍辽西鱼化石群的发现等等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形成稳定的兴趣和志向。3.体验式学习,感受生物的探究魅力,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体验式学习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由于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生物学,有利于学习热情的激发。常见的体验式学习有“探究发现”、“参观调查”、和“实验操作”等。3.1探究发现是学习兴趣的起点。探究发现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现有资料,引导其积极地去发现问题,探求答案的教学法。由于探究发现法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积极地探索未知世界,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以及尝试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助于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训练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并且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3.2实验操作是感受探究魅力的重要途径生物实验以其直观形象性、趣味性和操作性,为学生学习提供生动的感性材料,促使学生乐于学习生物,探究生物。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特有魅力。因为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兴趣是认知兴趣中重要的一种。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应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变课堂实验为开放性实验,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验体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除了教材要求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教学,还应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以此作为打开学生新思路的钥匙,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探索的问题。例如,在讲述“生长素对植物作用的双重性”内容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探究活动,根据他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自己提出问题假设,各实验小组自己选择所需的实验用具,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观察得出结论。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使学生产生兴趣并在探索中不断地得到加强和巩固。学生为了探索这些问题,会精心地设计各种各样的探索方式来寻求问题的解决,并有所发现和创新。设计实验的成功可大大调动学生参与和探索活动的积极性,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活跃思想,主动探究实践,为今后探索生物奥秘创造条件。而实践证明,实施“实验操作”模式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生物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渗透STS教育,感受生物学的科技魅力,持久维持学习的自觉兴趣。STS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结合,它不仅是新课标的目的,同时又是维持学生自觉兴趣的切入点。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结合。生物教学渗透STS教育,使学生不仅获得生物学较扎实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生物技术社会的关系,理解生物科学的应用价值,科学兴趣得到较大的提高。比如在学习单克隆抗体的时候,让学生了解单克隆抗体研制成的“生物导弹”将会广泛应用于众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导弹”的外衣是 磷脂双分子层,“子弹头”是蛋白质。把“生物导弹”注射进人体血液后,“子弹头”就会发挥识别作用到达 病变部位,“导弹”随之定向爆破,施放药物,杀死病毒或癌细胞。如讲DNA的特异性,可以例举亲子鉴定、检测罪犯等先进的科技手断和科学方法。同时有目的的要求学生做一些调查报告,如 “调查近期报刊杂志等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信息”“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到生物不仅和个人有关,还关乎社会安定,国家的发展,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生物对社会的巨大推动力,从较高的思想层次上持续的维持对生物学学习的自觉兴趣。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生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甚至很多学生希望进入高等学府的生物专业、医学专业学习。因为只有真实地感受到生物科学的魅力,学生才可能真正的爱上生物学科,也才有可能让学生产生为生物科学的腾飞贡献毕生的精力的思想境界。参考文献: 1.李森 于泽元 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 2.汪忠  刘恩山主编生物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