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见鬼》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40509645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见鬼》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活见鬼》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活见鬼》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见鬼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活见鬼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雨夜,一个人持伞独行,有个在屋檐下避雨的人钻到自己的伞下一同走,也不说话,怀疑为鬼,走到桥上时,持伞人把另一人推下了水,然后跑了,到早起做糕的人家里,说自己遇到鬼了。过了一会儿,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也跑进来,说遇到鬼了。两人都说遇到鬼了,但互相看看大笑起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出笑话。这篇小文章短小精悍,幽默风趣。共有三个层次:一是雨夜两人同行;二是互相怀疑,一人撩试后把“鬼”挤下了水;三是两个人相遇后相视笑了。两个人互相怀疑对方是鬼,闹出了笑话。二、学情分析:1、由于上学期学生接触过文言文并且本学期里一直在学习古文的孝经,因此,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2、学生已具备的能力有:能流利的朗读现代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如: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三、设计思路:1、采取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2、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适当讲解。四、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2、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课文。力争达到“熟读成诵”。3、能根据现代文、工具书理解内容,在反复诵读中,能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4、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五、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要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力争达到“熟读成诵”。六、教学难点:1、学生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读懂全文。2、理解两人为什么会“相视愕然,不觉大笑”?七、教学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确定目标1、板书课题,读课题,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出示甲骨文“鬼”字,理解组词,引出课题.从字面上来理解,题目的意思是(活人见到鬼了)创设情境:(1)活着见到鬼,倘若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自己真的见到了鬼的话,那么一定会被吓得哆哆嗦嗦地喊出这三个字(2)其实生活中还会经常闪现这样的画面,明明东西就放在桌子上,可是转眼就不见了,结果你就非常纳闷,于是脱口而出这三个字(3)刚刚还是艳阳高照,马上就要去郊游了可是,突降暴雨结果特别的扫兴,你会失望地说上一句(4)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被大家品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味道,其实呀,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经常说的我句口头,就出自这篇文言文,名字就叫一起来说2、回顾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习文言文,也是有方法的。还记得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老师小结:读古文的方法(1)读:反复朗读,正确断句。强调:古代语言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多读几遍便能更加通顺。(2)明:理解词语,揣摩句意。借助工具书理解了解词语的意思。自己翻译后,再与原文译文对比。借助课文译文理解内容。(3)讲:连接句意,复述故事。(4)思:深入探究,领悟道理。(5)联:联系实际,谈论感受。(6)诵:熟读成诵。二、运用学法,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汇报交流,导学释疑1、逐句朗读,读准字音(1)看看大家读得怎么样了,每人读一句。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即:第二声)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撩,是个多音字,不同的读音意思也不一样。请看:撩lio试探lio把东西垂下的部分掀起来。文中这个字读什么?理由是什么?好,再请你把这句话读一遍。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亟j:立即、马上)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俄顷:表示时间很短。踉跄:lingqiang,意思就是跌跌撞撞号呼:号,第二声。怎样叫做号呼?大声地喊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2)自由朗读,读通、读顺:这一回要比刚才读得更好了。争取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3)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你能简单说一说吗?你是怎么读懂的?是呀,我们学古诗文的时候,会借助课后的注释来学习。这篇文言文没有注释,但有译文,这同样可以帮助我们学得更好。2、文白对读,品味文言(1)现在,我们就用上译文,来一个文白对读的游戏,我读一句译文,大家读一句对应的文言文句子。要听仔细哦!(师生文白对读。)(2)像这样的对读,同桌之间也试试看。(3)这样一对读,你发现了文言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语言简洁凝练。(4)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感受这简洁凝练的文言文吧。四、深入研读,走进故事。1、课文活见鬼,那么究竟是谁活见鬼了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撑伞者(夜归者)投伞者、炊糕者)撑伞者就是撑伞的人,投伞者就是到伞下避雨的人,炊糕者就是做早饭的人。()者,就是做什么的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吗?记者、读者、歌者、听者原来这些看似平常的词,其实大有来头呀。这就是我们汉语的底蕴呀。2、学习描写撑伞者的内容究竟是谁活见鬼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撑伞者身上吧,请你来读描写撑伞者的句子。(1)是什么原因让撑伞者会“疑为鬼”呢?你能按照先后顺序找出原因吗?夜归、大雨:想象一下,这是一场怎样的大雨?一个怎样的黑夜?你一个人在这样的大雨夜赶路,你最想做的什么?(快点回家,千万别遇到鬼。)你来读一读语速较快。久之,不语:与一个久之不语的陌生人同行,你心情怎样?请你来读。语速较慢,营造恐惧气氛。以足撩之,偶不相值,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偶不相值的“值”是什么意思?文中还有两处“值”,请快速圈出来,意思一样吗?哪个同学愿意扮演这个撑伞者?表演这一连串动作。你能告诉我你当时在想些什么吗?以足撩之时你在想奋力挤之桥下时在想趋时在想把你的这份害怕放进朗读中吧。(2)随着故事情节变化,人物心情也跌宕起伏,我们朗读的速度也要有快有慢。指名朗读,感受朗读语速的变化。3、学习“告以遇鬼”(1)奇怪的是,两人同行,作者却只写了撑伞者,只字不提投伞者。到最后,作者才给了投伞者一个大特写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指名朗读。(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投伞者的?遍体沾湿是外貌:衣服都被淋湿了,像只落汤鸡。踉跄而至是动作:你能来个动作分解吗?这踉跄究竟是怎样的?号呼有鬼是语言:这一声“有鬼”是怎喊出来的?你能用一些词语来个这位投伞者吗?失魂落魄、落汤鸡、狼狈不堪(3)作者只用了短短12个字,就把这样一位投伞者形象跃然纸上了。真正的言简意赅呀!一起来朗读。一个失魂落魄的投伞者,在作者笔下,在我们的朗读中,栩栩如生了。(4)撑伞者与投伞者见到对方这番模样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大笑,是因为对方的狼狈吗?因为明明没有鬼,却把对方当成了鬼。跟着大笑的,还会有谁?炊糕者。他一边笑,一边会说上这样三个字活见鬼!(5)那么这篇课文中到底有没有鬼?我说有鬼,这鬼呀,藏在两个人的心里,这鬼的名字叫做胆小鬼!(板书)五、背诵短文,学法迁移1、故事好玩吗?让我们赶走心中的胆小鬼,学着古人的样儿,有模有样地来读一读吧!读得多么有古文的味道呀,节奏停顿什么的都出来了。2、能像这样背诵吗?短短35分钟时间,我们竟然背出了这篇文言文,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多读。是啊,正所谓熟读成诵。我们学习古诗文,一定要多读哦。3、小结:区区一百字的短文,冯梦龙就把因疑神疑鬼而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的两个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那我们能不能试着用讲故事的口吻来背背这篇文章呢?生背诵活见鬼。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1、活见鬼这篇文言文是明朝的冯梦龙写的,关于冯梦龙,谁来介绍一下?生介绍冯梦龙。2、本文选自古今谭概,作者写作的目的是“疗腐”,你怎么理解“疗腐”这个词的?3、在活见鬼中,作者想疗什么“腐”?你身边有没有这样因为疑神疑鬼而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的人和事?4、你能用“活见鬼”说一句话吗?七、课外作业练习1、拓展阅读练习2、向自己周围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采访他们听后的体会。附:板书设计活见鬼 (明)冯梦龙 狼狈赴饮者投伞下者互疑为鬼 相视愕然 不觉大笑 相信科学,反对迷信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在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地研究了教材和学生,精心地做了准备,较为成功地组织了本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成功之处1、比较成功地运用了“定标自学导学训练”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有效地组织教学。在第一个环节“激活沉淀,定标导向”,通过回顾学过的文言文、总结学习方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在理解课题后,师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导向。第二个环节“运用学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根据制定的学习目标,运用已经总结的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学习。有问题先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小组内讨论;实在不懂的,等一下提出来,全班讨论。第三个环节“汇报交流,导学释疑”,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检查指导学生的读通读顺、理解文句、探究明理等方面的问题,抓住重点进行点拨、指导,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训练和语言文字训练。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扎实训练”,安排了总结体会,说话训练等内容,深化了寓意,扎实了学生的基础。2、重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是为了不教 ”,我帮助学生总结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且让学生根据制定的学习目标,按照总结的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教师导学释疑,为学生以后自主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3、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把重视生字教学,让学生带读生字,提醒学生注意间架结构,书写时的注意点。到位地指导朗读:先自读,画节奏、确定重音,然后范读,学生对照,再个别读、齐读;指导时有整体上的把握,又抓住重点句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指导。还安排了复述课文活动,力求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训练富有层次性,复述故事时,第一个学生可以看书,参照注释,第二、三个学生就要求其复述,要求逐步提高,富有挑战性。4、重视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如引导学生读懂“笑”字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这笑声中有笑自己傻,为什么没有多加考究就断定对方是鬼;笑自己闹出笑话,疑心太重,疑神疑鬼,这世界哪有鬼啊;这笑声中有对封建迷信的讥讽。再如,对“活见鬼”这个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要求学生运用“活见鬼”说一句话等。5、在语文课堂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围绕为什么“疑为鬼也”、为什么要“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为什么“两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等三个问题的探究,最后得到结论: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二、努力方向本节课教学,虽然取得较大的成功,但是也存在着以下问题:1、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应该加强。虽然教师动用了多种评价方式,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对缺乏,造成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够的问题。2、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要进行检测。可以在课堂的结尾进行回顾,对照开始确定的目标,是否达成;也可以通过小测验,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