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第1单元第4课 脑与神经青岛版六年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0136110 上传时间:2021-1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第1单元第4课 脑与神经青岛版六年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第1单元第4课 脑与神经青岛版六年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第1单元第4课 脑与神经青岛版六年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人体内部的秘密4脑与神经一、填空:1.脑是人体的“( )”,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2.神经是人体的“( )”,能把身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能把( )下达的命令传达给( )。 3.人的神经系统包括( )、( )、( )。为了保护大脑必须注意( )。4.人的大脑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一个区域称为( )。不同的区域掌管人的不同活动.通常大脑分成( )、( )、( )、( )等区域。5.盲人看不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是由于他们的( )神经系统出现问题,但他们的耳朵比一般人的灵敏是由于他们的( )神经系统比常人的发达。二、判断1、脑下达的命令通过神经系统传达给人体各部分也需要一定时间。( ) 2、科学的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 ( ) 3、盲人只能通过语言传递信息。 ( ) 4、手语是聋哑人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 ) 5、当人体的某个神经中枢受损时,人体会强化其他神经中枢的作用来弥补。 ( ) 6、头脑越用越灵活,所以我们不能休息,要坚持学习。( ) 7、只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好。 ( ) 8、为了做到科学用脑,我们可在一节语文课后安排一节音乐课。( ) 9、大脑只有不断使用,才能变得灵活聪明。 ( ) 10、不同人的大脑反应速度是相同的。 ( ) 11大脑分为不同的区域.各个区域分管不同的工作。 ( ) 12、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越用越灵活。 ( ) 13、盲人的触觉非常敏感。 ( )1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有效提高人的神经反应能力。( )三、判断1.下列做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白天睡觉,熬夜学习,睡眠不足 B合理地食用蛋白质和蔬菜C参加运动,锻炼身体,劳逸结合D喜爱脑力劳动,不爱体育运动2.下面哪种说法不科学( )。 A 长时间读书写字 B 一节语文课后安排一节音乐课C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3.一个大脑功能正常的人,某个部位瘫痪,而其他部位正常,造成那个部位瘫痪的可能原因是( )。A 大脑所传出的信息始终绕过瘫痪部位 B 瘫痪部位的神经线坏掉了 C 瘫痪部位没有信息反馈给大脑。4.()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A、血管 B、神经 C、心脏 D、脑四、连线肺口腔 脊髓心脏胃血管鼻大肠大脑小肠肝神经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五、填写大脑各种神经中枢的名称。“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