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数花生 |北师大版无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927159 上传时间:2021-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数花生 |北师大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数花生 |北师大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数花生 |北师大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花生1. 数一数,填一填。(1) 二十八,二十九,( ),( ),三十二,( );(2) ( ),10 , 12,( ),16;(3) 32,( ),34,( ),36;(4) 八十,七十五,( ),( ),六十,( );(5) 60,62, 64,( ),( ),( ),( ),( ),( ),( ),80.2. 圈一圈,写一写。(1) ( )条笑脸(2) ( )颗心形(3) ( )个苹果(4) ( )个三角形3. 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1)二十八 ;(2)四十九 ;(3)九十五 ;(4)六十七 ;(5)三十九 。4. 数一数,填一填。(1) ( )个( )个地数,一共有( )个桃子。(2) ( )片( )片地数,一共有( )片花瓣。(3) ( )只( )只地数,一共有( )只翅膀。5. 按规律填数。(1) 39 41 42 (2) 97 96 95 (3) 10 40 50 6.数一数,填一填。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 黑色珠子有( )颗,再加上( )颗就是10颗珠子;(2) 白色珠子有( )颗再加上( )颗就是40颗珠子。6. 思维拓展先找规律,数一数,再填一填。(1)空星星有( );(2)实星星有(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3)和伙伴说一说找到的规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