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出路 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师范院校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8885439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困境与出路 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师范院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困境与出路 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师范院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困境与出路 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师范院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文发表于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9期。困境与出路: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师范院校欧阳常青(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广西桂林541004)摘要:教师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使高师院校,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高师院校必须抓住机遇,在明确自我定位的基础上,改革课程设置和优化组合教师资源等,才能在充满变数和竞争的当代社会中,实现自己的自我发展和提高。关键词:教师教育改革师范院校一、教师教育改革中师范院校面临的挑战近几年,国家和当地政府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和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等,极大的提升了师范院校的办学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但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师范院校的进一步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挑战。(一)期望:社会对师范院校的新要求1.政府对师范院校的期望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形成学习型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而教育的振兴离不开教师的振兴,即教育的发展必须依靠教师教育的发展,这就把教师教育的重要性凸现了出来,同时,也给我国的教师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尽管一些综合性大学(主要是前几年合并而成为综合性大学的院校)通过成立二级师范学院而为师范院校分担了部分压力,但就目前我国仍以师范院校为教师教育的主体的实情看,师范院校仍肩负着教师教育发展的重任。正如,教育部师范司管培俊司长在全国重点高师院校教务处处长第十六次联席会议上所说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教师教育非常重要。首先,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首先成为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典范;其次,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由于她特殊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在学习型社会中应当是优秀学习型组织的典范;最后,教师终身学习的体系应该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典范。这种期望,迫使师范院校必须重新检视现行教师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并进行合理的改革,才能真正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范院校的期望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颁布和实施,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整体改革。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和建设者,他们的素质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成败。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也特别强调指出: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进一步强化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贴近中小学,贴近新课程改革的第一线,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训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办学质量。这昭示着新课程要求教师教育必须在体制、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地变革和发展。凡此种种政策和法规,都在不同程度上意味着:基础教育过去一味紧跟师范院校发展步调的局面已经发生了变化,师范院校必须以服务于基础教育为出发点,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合作与联系,形成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二)竞夺:各种实体对教师教育市场的渴求1.境外办学实体对教师教育市场的觊觎当今世界是个全球化的世界,尽管“教育全球化”的提法,目前仍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随着经济化全球化趋势的日趋强烈,教育全球化必将成为一种现实。2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岁月里,各国的教育必定在一个充满公平竞争的氛围中寻求自身的发展,谁的实力足够强大,谁就能在教育市场中获得足够的发展份额。对我国而言,教育领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发展空间,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和市场潜在力,而教师教育作为这一发展空间中的空间,在未来的教育领域投资中,必将成为炙手可热投资点。其实,早在我国加入WTO之前,国外一些机构就凭着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进行着开拓中国教育市场的尝试,如各种境内外联合办学等。加入WTO组织后,境外各种办学实体入国门办学便有了“法律”依据。不难想象,随着国内教育市场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强,国外各种办学实体参与我国教育发展必将成为事实。在这种背景下,国内过去由师范院校垄断教师教育市场的格局将会打破,形成境外办学与师范院校办学并行的局面。境外的办学实体显然在经济实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要优于国内的高师院校。因此,如果国内的师范院校不适时进行改革,不积极应对来自境外办学实体的挑战,就会慢慢地被“外来势力”挤出教师教育的市场,从而从教师教育的中心走向边缘,直至失去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国内综合性大学等对教师教育市场的窥视除了境外办学实体抢夺教育资源和市场外,国内综合性大学,特别是近几年通过合并或整改而新生的综合性大学,已开始了在综合性大学内举办二级师范学院的尝试。国家为了支持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支持非师范学院进行举办教师教育的尝试。1996年12月5日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师范教育体系的建设上,要构建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培养和培训相沟通的师范教育体系。”2003年,100多所举办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在厦门召开“全国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研讨会”,并发布了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的行动宣言。在全国重点高师院校教务处处长第十六联席会议中,教育部师范司管培俊司长也明确表明了今后将要促进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发展的想法,等等。这些活动给师范院校提了一个很大的醒,非师范院校对教师教育比较感兴趣,也都愿意来分享教师教育这块市场。而且,凭借自己较强的科研能力、教育资金的吸纳能力,综合性大学有可能,也有实力比师范院校更好的举办教师教育。对此,高师院校必须做出明确而及时的应答,才能在与他们的竞夺中立于不败之地。(三)盲点:师范院校自身的问题1.认识问题师范院校发展的着力点在什么地方,人们对此似乎并没有很好的进行研究与探索。先前,人们普遍认为培养教师是师范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点,这很容易理解。但是,教育大众化进程迈进到现在,师范院校的基点是否仍是培养师资,人们有着许多的疑惑。特别是在看到如北京师范大学等部属重点师范院校逐渐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事实后,许多师范院校似乎都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认为综合性大学是师范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表现在:当前师范院校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造成了“师范不师”的现状。另外,近几年教育部在开展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时的一些举动(如评估过程中,评估专家认为教师教育居然不被认可为学校的办学特色,理由是每个师范院校都有教师教育),也让许多师范学校是否继续举教师教育大旗产生不疑惑。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和现状,不得不让我们对当前师范院校的办学基点和办学动力产生置疑:综合性大学模式是师范院校的必由之路吗?事实上,如果仔细反思近几年师范院校开办的新专业(如法学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我们就不得不将师范院校办学基点和办学动力重新转向教师教育。我们认为,在以市场评价为主、办学模式多元化的今天,教师教育是师范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一事实必须要予以确定。其理由简单却又真实:首先,中国能否从人口大国转换为人力资源大国,作为教育的工作母机师范教育将起着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其次,国内当前对教师教育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量的要求,更注重于质的要求。对此,高师院校任重道远,其责任不可推卸!其三,由于自身的局限(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低等),高师院校走综合大学模式之路,必将一路坎坷。因此,高师院校师必须端正办学认识,实事求是的结合自身的实际,立足于教师教育,不断加强对教师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充分挖掘教师教育的发展潜力,才能实现高师院校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2.课程设置问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做出新的解答,然而,审视我国师范院校目前的课程设置,仍然是传统的四大模块体系,即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和教育实践课。这种课程体系与以实现教师专业化、培养教师专业性特征的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着诸多不足。如课程设置中缺少针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等专业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教育技能课程;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选用、教学评价与测、语言表达等教学技能水平上存在较大的缺陷,从而延长了师范生入职的适应过程,等等。特别是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类似的问题愈发显得明显。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造成学生“学无所用”(所学的不是进行职业所需要的),基础教育“求而不得”(基础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实践能力而学生较强的往往是理论水平)的现状。面对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局面,师范院校必须加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和研究,建构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推动教师教育向专业化迈进。3.培养模式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都盛行“3+1”或“2+1”的培养模式,即前面3年或2年里进行课程学习,学习学科的专业文化知识,在最后1年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培训与操练。支撑这种培养模式理论假设是:学生经过3年或2年的专业知识学习,习得一定的教育教学原理,经过1年的培训与锻炼后,他们能够而且也有能力适应生活,并能在职业生活中获得自身的发展。事实上,这种理论假设是值得商榷的。那就是,在前面几年里习得的学科知识,在最后的1年里并不能自动的转化成学生教育教学所需的实践技能。心理学的研究早就表明: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尽管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正如郑金洲所说的那样:“无论是在教育教学中,还是在学校管理中,都不存在这样的逻辑:只要你读的书多一些,你就可以解决更多的疑难问题,具有更多的直面教育教学实践的本领。”3国内外对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诸多比较研究也表明:获得良好的驾驭教育教学的技能与技巧,形成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风格,非人一日之功,它是一个人长期的积淀与升华。2003年,国家评出的国家级教学名师,有哪位不是在三尺讲台上淫浸过数十载呢?反思国内现行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不管是“3+1”,还是“2+1”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这里的“1”也远远不是我们所理解的1年,事实上,许多学校的也就指1-2个月,连半年的要求都远远没有达到。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要想让学生习得应用自如的教学技能,形成稳定的职业情感与态度,显然比较困难。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专家型教师,这与教师专业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当前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说只是处于关注其生存的职业阶段(如,试教时,关心的是“单位领导是否喜欢我,学生能否适应我的教学方式”等问题),还没有达到关注教学情境(如,如何组织课堂和驾驭教学等),更没有达到关注学生的职业阶段(如,如何从学生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等?)。因此,必须对现行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形成一种符合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模式。二、教师教育改革中师范院校的出路面对国内外各种力量日益盯着教师教育市场以及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师范院校必须加强自身的研究与发展,提高自己的抗衡能力,才有可能在这场竞争中获得自身的发展。(一)端正认识,以教学质量为基础形成办学特色就国内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来看,举办教师教育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否则,国家和政府也不会多次在重大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发展教师教育,其他非师范院校也更不会有多大兴趣参与兴办教师教育。面对机遇与挑战,师范院校不应该丢掉自己的优势与强项,而是应该继续加强研究和探索,充分挖掘出师范院校在进行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潜力,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当然,办学特色必须建立在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基础上,否则办学特色势必成为昙花一现。因为,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了教学质量,就没有了与其他势力进行抗衡的力量。基于这种理念,师范院校党政领导必须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主要思路,学校的其他一切工作也都必须围绕这一工作来展开。合理处理好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管理等的关系,创造出一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二)进行课程优化组合目前,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公共课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课时比例过大,挤占了其他课程的课时数。考察课程设置者重视思想政治类课程的理论依据,其主要在于加强教师们职业道德水准。当然,这种课程设置理念本是无可厚非,也很有必要。但这种理念也是值得商榷的:一个教师职业道德水准能够通过上课形成并自然外化于其职业行为之中吗?不要说,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授课教师流于教育过程,忽视教育结果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能够做到过程与结果相顾,学生(未来的教师)在道德认识上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他们的道德行为却不一定能随之提高(刘海洋事件是一个很好的确证)。事实上,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是平行发展的,道德行为往往滞后于道德认识。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其间往往经历一个道德实践的过程。这在心理学界早已确证的事,在教育界却不明就理,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另外,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表现出来的随意性,如课程设置根本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主体需要等,也让人们感到难以理解。事实上,当前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往往是课程设置者自上而下进行,如从教育目的出发,推理教学内容、再演绎到具体的课程设置,而不是以学生需要(也即学生的成长需要)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于是“教非所需、学非所用”的现象便出现了。因此,改革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迫在眉睫。我们认为,在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教育实效,改革公共课程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的终极目的在于要求学生将习得的知识外化于其行为,而将知识外化于个体的行为,知识实践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中心环节。基于这种考虑,课程教学模式必须建构于知识实践而不是传统的知识输入之上,唯有如此,才能改变过去公共课注重课堂教学过程,忽视习得知识实践,导致投入大,收获微的教学现状。对于公共课来说,教学的主战场应该由第一课堂转向第二课堂,以活动(如讨论、角色扮演、参观、访问等)为载体,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体验知识、运用知识。只有这样,公共课的教育教学才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第二、注重教学技能,加强教育类课程的建设。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来临,师范院校在教育教学技能方面出现了滑坡,这是为大家所知的事实。其原因在于师范院校为了加强自己的学科建设,提升自己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的影响力,把课程建设的重点放在理论建设上,而忽视了教育教学技能等实践课程的建设。以某部属高师院校的教学计划为例,考察它的教学计划,我们发现对于提高学生教学技能的最重要也是最有实效的课程微格教学,居然没有开设,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我们认为,师范院校的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服务面向,以微格教学为龙头,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等课程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课程结合体,而不是为了赶时髦,见到国外有什么新的课程理论便照搬过来,将之视为解救中国教育的灵丹妙药。第三、结合需求面向,优化专业课程的结构。优化专业课程是近几年流行于师范院校的最时髦的话语,许多高校也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并没有取得如期的效果。究其缘由,可以归结为没有正确的课程优化的理论依据之故。在日益介入市场的当代高等教育,市场需要是课程优化组合的最主要理论指导。对于师范院校而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带来的需求,是师范院校进行专业课程优化的理论依据,因为,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只有确实面向基础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才能有着自己的可持续发展1之所以持这种观点,基于这样的思考:第一、基础教育的师资从表面上看,已经趋于饱和,但事实上,在基础教育中,高中教师在“量”和“质”上都存在极大的缺口,而初中和小数教师尽管在“量”上没有什么需求,但在“质”上仍需极大的提高;第二、目前尽管许多师范院校大多走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之路,但从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来看,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远远不如师范专业学生。也就是说,支持师范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绝对优势仍在师范专业。否则就会出现这样的例子:某省属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中,某博士面对基础教育中如火如荼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事实不顾,在专业课中没有开设一门与研究性学习有关的课程,相反的居然开设了一门课程社会学的专业课。这实在是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当然,要求师范院校的课程优化以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指导,并不是指学校的课程要一味地顺应基础教育的需要。事实上,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师范院校作为基础教育的智力支持,其课程改革与优化适当走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面,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关键的地方在于“最近发展区”的区间度要把握好。否则,从课程社会学到研究性学习间的跨度实在是太难以让人把握的跨越!(三)整合教师资源,共建共享,互赢互利 如何将师范院校内有限的教师资源整合成一个整体,实现其作为整体和系统的作用?这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目前,国内建立并实施的全国教师网联计划,对于促进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或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教师教育的质量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然而,反思国内许多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资源,特别是学科教学论教师资源的配置,我们以为,师范院校内部如何整合其不同专业学科教学论师资的力量,是目前最为迫切和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在许多学校,由于存在一种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办学倾向,使得各院系普遍存在一种轻视学科教学论建设的现象,造成学科教学论学科长期得不到有力的建设和加强,学科教学论教师也因此慢慢地处于学科发展的边缘,并逐渐成为缺乏归属感的边缘人。教育学专业也因无法冲破与其他专业间的壁垒而不能将各学科教学论学科之纳入自己专业体系,只能睁眼看着各学科教学论的教师既游离于教育学学科之外,又不见容于自己所属的专业。由于长期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学科教学论教师常常因吸取不到集体的活力和力量面而容易丧失自我成长和自我提高的信心与动力。这种现状非常不利于学校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当前,为了扭转这种现状,提高学科教学论教师的地位和自我发展的积极心与动力,许多学校都相继进行了或进行着将学科教学论教师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的尝试与实践。江西师范大学成立“大教育学院”,将学科教学论教师与教育学专业有关师资力量整合起来,从而满足他们的归属感需要,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们认为这不失为一条好的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好途径,值得研究和探索。参考文献:1吴松,吴芳和.WTO与中国教育发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2)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3)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4)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5)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6)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