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六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7720287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133 大小:4.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人教六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小学数学人教六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小学数学人教六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全册教学目标】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课时安排】一、负数(3课时)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1圆柱 6课时左右2圆锥 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比例(14课时)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4课时左右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4课时左右3比例的应用 5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 1课时四、统计(2课时)节约用水 1课时五、数学广角(3课时)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1数与代数 10课时左右2空间与图形 9课时左右3统计与概率 4课时左右4综合应用 4课时第一单元 负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熟悉的乍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O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引导学生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过程与方法:1借助一些生活常识,探索、分析,加强对负数的认知。2借助具体事例、数轴等帮助理解负数和正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关系,以及负数的大小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负数来解决。【教学重点】认识负数【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负数与正数的关系。【课时安排】负数(2课时)课 题认识负数教 学 目 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2使学生能止确地读写负数。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重点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含义。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教学手段、方法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说一说对温度的认识。(1)以电视台天气预报为例,说一说某些一年中出现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等等。(2)说一说“零下度”是什么意思,怎么表示。2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负数。板书课题:负数。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情境图。(2)说一说: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教室内的温度是16。雪地上的温度是零下16。“”表示什么?“16”和“-16”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号是什么符号,表示什么?(3)交流、讨论。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与同学分享你的知识,解答你的疑问。汇报交流情况、认知结果。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简要说明。如:a“”表示度。b“”是表示摄氏度。借助温度计说明通常的温度是指摄氏度。c零下16用“16”表示。“-”是负号,在这里表示比O还低。d“16”表示零上16摄氏度,“-16”表示零下16摄氏度。2教学例2。(1)出示银行存折,观察存折中的数据。(2)说-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3)以“500”和“-500”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500”表示存入500元,“500”表示支出500元。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其意义正好相反。3认识负数。(1)联系“16”和“-16”以及“500”和“-500”,说-说你有什么体会。(2)什么是负数?师: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种新的数:-16,-500,像-16,-500,- ,-0.4,这样的数叫负数。-16读作负十六;-500读作负五百;- 读作负八分之三;-0.4读作负零点四。(3)什么是正数?以前学过的16,0.5,这样的数是什么数?(相对于负数来说)正数前面为什么不写“+”号?学生懂得正数前面也可以加“+”号,也可省略。负数前面的“-”号能不能省略不写?使学生明确,为了区别于正数,负数前而的负号“-”不能省略。(4)关于0。教师可明确告诉学生: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你能写出几个负数吗?4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做”。(1)第l题本题意在加深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练习时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互相读出题中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2)第2题本题意在运用正、负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先结合图文说明“海平面”及“海拔高度”的含义。让学生明确在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可以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海拔高度可以用负数表示。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一的第l3题。四、布置作业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课 题比较大小教 学 目 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数轴和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2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能正确比较负数的大小。3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重点负数大小的比较。难点负数大小的比较。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教学手段、方法情景引入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旧知铺垫1什么是负数?让学生口头描述对负数的理解。如:比零小的数是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的数等等。2读一读,填一填。-8 +10 -0.5 120 300 - -12.5 - 正数 负数3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如:银行存折上,天气预报中,等等。1教学例3。实物投影仪呈现例题情境图。问题一: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1)学中尝试面直线表示。(2)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引导学生用数轴表示。(3)学,丰汇报,教师启发、引导。如: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师:直线上O右边的数是正数,左边的数是负数。上面这样的直线叫数轴。问题二:在数轴上表示出-1.5。如果你想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1)学生口头同答,教师板书配合说明。(2)如果从-2处到2处应如何运动?2教学例4。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例题情境图。(1)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从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2)读一读其其中的各数。(3)把这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填在表中。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最低气温比一比、说一说,这几天最低气温的大小。比一比、说一说,这几天最低气温的大小。引导提问:用什么方式比较容易看出它们的大小?(4)把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师生共同完成:联系数轴,说一说这一周每天最低气温的大小情况。板书:(周五)(周四)(周六)(周三)(周二)(周日)-8 -6 -4 -3 -2 0 2(5)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在这一基础上,学生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 )而正数都比O( ),负数都比正数( )。出示填空,要求学生回答。3做一做。三、巩固练习四、布置作业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摒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汁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比较、试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丰富学生对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问观念。2学会运用圆柱、圆锥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有关数学学习活动,对空间和图形有好奇心与求知欲。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活动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培养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1圆柱体积、表面积的计算。2圆锥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课时安排】1圆柱(8课时左右)2圆锥(3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课 题圆柱的认识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2懂得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3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重点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难点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教学手段、方法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揭示课题1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问:你见过这些形状的物体吗?这类物体的名称叫什么?2揭示课题。这些物体都是圆柱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圆柱。3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如:电池、木圆柱、水杯。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观察圆柱形实物。问: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过程要求: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教师介绍。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和高。(2)观察立体图形。如图1,出示图形。(电脑课件出示或由教师现场作画)如图2,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找出图上的底面、侧面和高,教师板书注明。(3)圆柱的特征。问:圆柱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使学生懂得圆柱的特征。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4)演示学具。猜一猜:转动长方形小旗后会是什么形状?学生演示学具。说一说:a你看到了什么?b其他同学演示的结果与你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形状相同,都是圆柱,大小不一。2教学例2。(1)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2)教具演示。演示过程:网柱侧面剪开、展开,出现长方形。将长方形围起米,形成原来的圆柱形。(3)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想象长、宽与圆柱的关系。与同学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汇报交流情况。教师演示教具,配合说明。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1页的“做一做”。本题意在巩固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练习时让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具体位置。4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2页的“做一做”。本题意在让学生通过制作圆柱,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为后面学习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做准备。建议本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14题。四、布置作业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课 题圆柱的表面积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而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重点表面积的计算。难点侧面积的含义与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教学手段、方法学具操作法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旧知铺垫1直接说出算式结果。3.143 3.1443.1410 3.140.53.146 3.1473.14O.8 3.14202长方体表面积。(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足什么?(2)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二、探索新知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2教学例3。(1)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学生联系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不难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同时,让学生拿着圆柱摸一摸它的表面积。(2)你想应该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学生说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演示教具(或电脑课件演示)配合说明。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3)圆柱的底面积你会计算吗?侧面积呢?学生回顾侧面的形状以及长、宽与圆柱的关系。教师教具演示配合说明。板书推导过程: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而积 长 宽 圆柱的侧面积地面周长高3尝试练习。(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2.5dm,高O.6dm。底面直径8cm,高12cm。(2)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是40cm2,侧面积是25cm2。底面半径是2dm,高5dm。过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二的第58题。四、布置作业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课 题解决问题(1)教 学 目 标1使学牛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汁算方法,并能噼决有关实际问题。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发展实践能力。重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难点判断实际物体的表面积由哪几部分组成。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教学手段、方法联系实际,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旧知铺垫1一个圆柱高20厘米,底面直径12厘米。(1)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2)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3)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2计算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4。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1)出示教具纸制帽子。(或呈现课本插图)(2)引导提问: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实际上是求什么?(求帽子的表面积)这个帽子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帽子的表面积侧面积1个底而面积)(3)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4)汇报计算情况。(5)板书:帽子的侧面积:3.1420281758.4(cm2)帽顶的面积:3.14(202) 2314(cm2)帽子的表面积即需要用的面料:1758.43142072.42080(cm2)答:需要用2080cm2的面料。注:本题帽子的表面积计算结果为2072.4平方厘米,因为题目要求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所以要保留到个位,个位上的数字虽然是2,但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需采用“进一法”,所以最后结果应为2080平方厘米。2尝试练习。一种圆柱形流水管,每节长度为1.2m,横截面直径为0.5m,制作20节这样的流水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1)说一说你对题意的理解及解答思路。使学生明确:流水管的两头是空的,求所需要的铁皮面积,实际上是求流水管的侧面积。用一张纸卷成流水管的样子配合说明。先求1节的侧面积,再求20节的面积。(2)列出算式,并计算。流水管侧面积(1节铁皮面积):O.53.141.21.884(m2)20节流水管所用铁皮:1.8842037.6838(m2)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指名回答:要求这个圆柱的表而积,题中具备了哪些条件?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可将它与例4比较:提问:同样是求表面积,为什么这题要求侧面和两个底面的而积之和,而例4只求侧面和一个底面的面积之和?(使学生明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求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计算哪些面的面积之和。)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912题。四、布置作业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课 题解决问题(2)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重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难点判断实际物体的表面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教学手段、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运用学到的圆柱表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指导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1320题。1第13题本题是巩固立体图形表面积的练习。练习时,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条件,分别求出这三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反馈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这三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第14题本题是以表格填写的形式巩固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将表格填写完整,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求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3第15题提问:黄布的面积就是圆柱哪个部分的面积?题中具备哪些求黄布面积的条件?(是圆柱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利用底面直径来求底面积。)提问:花布的面积又是圆柱哪个部分的面积?题中具备哪些求花布面积的条件?(圆柱的侧面积。利用底面直径和高来求侧面积。)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全班反馈。4笫16题提问:卫生纸的宽度和硬纸板有什么关系?(卫生纸的宽度就是硬纸板的高度)提问:求“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就是求什么?题中具备了哪些条件?(就是求馒纸轴的侧面积。利用底面直径和高来求侧而积。)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全班反馈。5第17题练习时先引导学生理解求“用了多少彩纸”,就足求圆柱形灯笼的表面积;同时还要注意上、下底面的中间分别留出了78.5cm2的口,所以计算出圆柱形灯笼的表面积之后,还应该减去这两部分的而积,即减去78.52157(cm2)。6第18题指名说说题中“无盖”的含义,提问:我们应该怎样求“做这个水桶大约要用多少铁皮”?(应先求出圆柱的底面直径,再计算水桶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面积,最后汁算水桶的用料,即水桶的表面积。)7第19题本题意在让学生计算圆柱与长方体组合图形的表面积。练习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问题(1):(1)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的面积。因此,求所涂油漆的面积就是求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的面积。(2)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1),要提醒学生注意根据题目要求将计算结果转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问题(2):练习时由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然后全班反馈。8第20题通过分析题意,使学生明确计算步骤:应先通过底面半径求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再用侧而积除以底面周长求出圆柱的高。然后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反馈。三、布置作业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课 题圆柱的体积教 学 目 标1经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2能运用圆柱体积计算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3进一步丰富对圆柱的认识,提高空间观念。4能积极参与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活动,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活动过程。重点圆柱体积计算。难点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教学手段、方法试验、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谈话导入出示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物体的体积吗?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体积你会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明确体积含义的基础上。复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5。(1)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可能怎样计算?计算圆柱的体积需要哪几个条件?在猜想、交流活动中,学生很可能会借助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推断出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得出: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2)演示教具。取出圆柱体模型。将圆柱切成两半。分别将两半均分成多个小块。将两半模型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为什么是近似的长方体?怎样可以更接近于长方体?)(3)归纳公式。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与高分别与圆柱的底面积、高有什么关系?(分别相等。)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什么?圆柱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圆柱的体积汁算公式应该怎样表示?板书:VSh2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本题是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巩固新知。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求圆柱的体积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3拓展延伸:如果知道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圆柱的体积公式还可以怎样表示呢?先让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Vr2h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第l2题。四、布置作业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课 题圆柱的容积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理解物体容积的慨念。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容积。重点理解容积慨念,进一步掌握求圆柱体积的汁算方法。难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教学手段、方法练习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旧知铺垫1说一说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描述公式推导过程。板书:VSh2计算下列各圆柱的体积。(1)底面积是1.2m2,高5m。(2)底面积是48cm2,高20cm。(3)底面积是25dm2,高O.2m。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6。实物投影仪出示课本例题内容。(1)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使学生明确: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计算出杯子的容积。(2)学生尝试列式解答。学生练习活动时,教师巡视课堂,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分步解答,分别求出圆柱底面半径、底面面积和圆柱形杯子的容积。(3)汇报交流。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整理并板书计算过程。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cm502.4(mL)答: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2完成练习三的第3题。师生共同分析题意,使学生明确求“可以装多少水”就是求水桶的容积。然后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全班反馈。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三的第45题。四、布置作业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课 题练习课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3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重点无难点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教学手段、方法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基础练习1说一说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板书:圆柱体积底面积高VSh2计算圆柱体积需要几个已知条件,可以是什么?3算一算。(1)底面积是35cm2,高lOcm。(2)底面半径是5cm,高6cm。(3)底面直径足80dm,高15dm。(4)底面周长足25.12m,高5m。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请4位学生上台板演。师生共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三的第6lO题。1第6题本题是巩固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练习时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条件,分别求出这三个立体图形的表而积和怵积。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2第7题师生共同分析题意,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汁算步骤:应先计算出圆柱形粮囤的容积,再将每立方米的玉米重量容积粮囤装玉米的总重量。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醒学生要注意本题中的单位换算。3第8题师生共同分析题意,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原计划的土石用量减少了的土石用量现在的土石用量。而减少了的土石用量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空间的体积。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m,高为0.25m的圆柱。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全班反馈。4第9题师生共同分析题意,通过分析使学牛明确:要先求出一个杯子的容积,再求出三个杯子的容积,最后再和800mL进行比较。比800mL多则每人一杯不够:比800mL少则每人一杯就够。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全班反馈。5第10题师生共同分析题意。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可以恨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再利刖这个底而积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全班反馈。通过反馈使学生建立一种利用条件转换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拓展延伸完成练习三的第11题。本题是思考题,因此在教学前可以准备一个实物或制作一个教具。练习时,先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钢管的体积就是人圆柱的体积减去中空的小圆柱的体积,即钢管体积一大圆柱体积小圆柱体积。本题还有另一种解题方法:钢管的横截面是个环形,可以先求出这个环肜横截面的面积,再用横截面面积长钢管的体积。四、布置作业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课 题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综合练习教 学 目 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重点无难点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教学手段、方法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基础练习1说一说。(1)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2)运用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运用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比如:弄清圆柱形物体的表面包含有哪些部分。单位统一。(3)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公式)。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4)计算圆柱体积需要什么已知条件?板书:2算一算。(1)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底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板书:表面积:50.2412.56250.2425.1275.36(平方厘米)(2)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10厘米,高2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板书:底面积:3.14102314(平方厘米)侧面积:3.14102201256(平方厘米)表面积:1256314212566281884(平方厘米)体积:314206280(立方厘米)引导学生弄清求表面积与求体积的区别。3选择题。(将不正确的答案划掉)(1)一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2)做一只圆柱体的油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3)做一节圆柱形铁皮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侧而积、表面积、容积、体积)。(4)求一段圆柱形钢条有多少立方水,是求它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练习后引导学生区别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等不同意义。二、综合练习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两个圆柱体的侧面积相等,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2)两个圆柱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它们体积也相等。( )(3)圆柱体底面积和高都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4倍。( )(4)一个圆柱底面周长和高都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4倍。( )2一个圆柱体积是94.2立方厘米。底面直径4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3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8米,池深3米,如果在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涂上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水池修好后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过程要求:(1)判断题逐一出示,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应片题要求学生先说明解答思路再列算式计算。(3)请学生上台板演。板书:第2题底面积:3.14(42)212.56(平方厘水)高:94.212.567.5(厘米)第3题底面积:3.14(82)23.144250.24(平方米)侧面积:3.148375.36(平方米)涂水泥的面积:50.2475.36125.6(平方米)水池最多能装水:50.243150.72(立方米)(4)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布置作业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课 题圆锥的认识教 学 目 标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重点圆锥的特征。难点认识圆锥的高。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教学手段、方法情景引入法、学具操作法等。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揭示课题1谈话导人。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形状的物体圆锥。板书课题:圆锥什么样形状的物体是圆锥形的呢?2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情境图。(1)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图形指出图中共有的特点,教师抽象出圆锥形。(2)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如:建筑工人用的铅锤;沙子、小麦等堆在地面时的形状;一些建筑物屋顶上的造型,等等。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出示实物教具观察它有哪些特征。学生观察,回答看到的特点。板书: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用手摸一摸圆锥形的实物。(2)认识圆锥的高。你知道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应该怎样测量它的高呢?学生观察圆锥实物指出自己认为的高。教师说明什么是圆锥的高。板书: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测量圆锥的高。教师演示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过程。(3)说一说你对圆锥的认识。学生描述圆锥的特征。出示下列图形,让学生判断。2转动小旗。(1)拿一个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2)转动小旗,看一看转出来的形状。猜一猜:转出来是什么形状?动手快速转动小旗,验证猜想。3做一做。完成课本中“做一做”。过程要求:(1)学生按照题目要求动手操作。(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四、布置作业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课 题圆锥的体积教 学 目 标1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锥体积。2能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3进一步丰富对空问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4能积极参与试验活动,对剧围环境中与圆锥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重点圆锥的体积汁算。难点理解圆锥休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教学手段、方法试验法、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旧知铺垫1说一说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板书:圆柱体积底面积高VSh2算一算。计算下列圆柱的体积。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完成,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2)师生共同评价。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2。(1)出示铅锤,谈话导人。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个铅锤,它是什么形状的?(圆锥形)你有办法知道它的体积吗?(让学生先和同桌交流,然后全班反馈。)学生的想法大致如下:想法一:可以把铅锤放进盛水的量杯,看水面升高了多少升高部分的水的体积就是铅锤的体积。想法二:因为铅锤是圆锥形的,求铅锤的体积也就是求圆锥的体积。这样,就把这个问题转化成求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只要学生的想法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2)反馈想法,提出猜想。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通过比较,我们觉得还是将求圆锥的体积转化成求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这个办法最好。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圆锥的体积能转化成哪个立体图形的体积?(通过交流、思考,学生会发现在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中只有圆柱和圆锥一样底面是圆形的,因此,不难看出可以将圆锥的体积转化成圆柱的体积。)(3)试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师: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圆锥的体积能否转化成圆柱的体积,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将通过试验来证明。出示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的容器,让学生观察,说说有什么特点。(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由师示范试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试验过程。试验:往圆锥形容器里装满沙,再倒人圆柱形容器中。让学生观察:几次可以将圆柱形容器装满?(三次)由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试验过程再次演示。反馈交流说说试验的体会。师:通过刚才的试验,你们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圆锥形容器中的沙要装满三次,才能将圆柱形容器装满。也就是说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三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V圆锥V圆柱Sh。)2教学例3。(1)出示题目: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让学生读题,再结合图文说说题意。(3)师生共同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师:求“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就是求什么?(圆锥的体积)怎么求?(先通过底面直径求出底面积,再用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4)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全班反馈。(5)汇报计算过程,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板书:沙堆底面积:3.14( )23.14412.56(m2)沙堆的体积:12.561.25.0245.02(m3)答:这堆沙子大约5.02m3。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的第38题。四、布置作业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课 题圆锥体积的巩固练习教 学 目 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运用圆锥体积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2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重点无难点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练习教学手段、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基本练习1说一说圆柱、圆锥的体积关系。(1)学生口答。(2)教师板书:前提条件:等底等高体积关系: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2做一做。(1)一个圆柱底面积是12.56平方分米,高6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2)一个圆柱底面直径8厘米,高5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3)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9.42米,高1米,圆锥的体积是多少?(4)一个圆锥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5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二、引导练习(1)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周长9.42米,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40千克,这堆小麦约重多少千克?引导提问。这个麦堆是什么形状的?(圆锥形的)小麦的重量与什么有关?你想怎样解决问题?(小麦的重量与小麦堆的体积有关。要计算小麦的重量,要先计算麦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你想怎样列式计算?板书:底面半径:9.423.1421.5(米)底面积:3.141.527.065(立方米)体积:7.0651.22.826(立方米)小麦重量:7402.8262091.24(千克)(2)一个圆锥形铅锤,底面直径4厘米,高9厘米,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这块钢坯约重多少千克?引导提问。你见过圆锥形铅锤吗?什么样的?介绍一下。学生口头说明铅锤形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铅锤。你想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先计算圆锥的体积再计算圆锥铅锤的重量)请你列出算式解答。板书:铅锤底面积:3.14(42)23.142212.56(平方厘米)铅锤体积:12.5693768(立方厘米)铅锤重量:37.6878293.904(克)0.3(千克)解答过程中,你认为要注意哪些问题?比如a圆锥体积公式巾的“”。b单位统一。(3)一个圆柱底面积是314平方厘米,高8厘米,一个圆锥和它休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引导提问:求圆锥的高,要知道什么条件?(网锥的体积和底面积)这里圆锥的体积、底而积与圆柱有什么关系?(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怎样求圆锥的高?解法一:圆柱的体积:31482512(立方厘水)圆锥的高:2512331424(厘米)解法二:根据圆锥的体积、底面积分别与圆柱的体积、底面积相等,得出圆锥的高必须是圆柱的3倍。8324(厘米)小结。当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时,网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网柱高是圆锥高的 。同样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底而积是圆锥的 。三、布置作业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课 题整理和复习(一)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圆柱、圆锥的关系能正确解决有关实际问题。2通过回忆、讨论和交流,结合相关练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掌握水平。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无难点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复习教学手段、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回顾与交流1特征。(1)实物投影仪呈现题中立体图。(2)认真观察图形,说说这些图形可以如何分类。说说每类图形的名称和特征。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圆柱的侧面是曲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圆锥: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只有一个底面。圆锥的侧面是曲面。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3)说一说你见过的圆柱和圆锥。2表面积和体积。(1)圆柱:侧面积、表面积怎样计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2)圆柱、圆锥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的?学生简要说明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教师板书配合说明。如:圆柱的体积拼成的长方体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柱Sh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的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V锥Sh(3)算一算,填一填。完成课本“整理和复习”第2题。过程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将结果填在表中。与同学交流,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全班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解决问题。完成课本“整理和复习”第3题。过程要求:(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说明题目所求的问题。求“至少用了多少布料”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求“水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圆柱形水壶的容积。(2)依据题中的有关数据列式计算。(3)汇报结果。请学生上台板演。求至少用了多少布料。水壶的底面积:3.14( )278.5(cm2)水壶的侧面积:3.141020628(cm2)水壶的表面积:62878.52785(cm2)求能装水多少升。78.5201570(cm3)1570cm31.57dm31.57(升)(4)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交流,互相帮助,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二、巩固与应用完成练习五的第16题。三、布置作业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课 题整理和复习(二)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重点无难点教学时间、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 课型复习教学手段、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修改实施要点一、宣布复习内容师:本节课,我们进一步复习运用圆柱、圆锥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二、引导复习1一个圆柱形有盖玻璃杯,从里面量底面直径20厘米,高是20厘米。如果装满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任务书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