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12答案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37238602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社会学:12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社会学:12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社会学:12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农村社会学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题 号12345678910答 案AB DCBCCBBD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农民社会化:是指农村社会成员在社会实践中(1分),按照农村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的要求(1分),将一个自然人转化成一个能够适应农村社会环境、参与农村社会活动的社会人的过程(2分)。2、敬宗收族,就是利用血缘关系这个特点,强化血亲相爱、亲属团聚的观念,达到团结族人的目的,重建家族制度。(3分)主要方法有:建祠堂、修家谱、置族田。祠堂和家谱从精神上,族田从物质上团聚家族,形成共同的家族观念,达到“收族”的目的。(1分)3、农村社会资本:是指农村社会中由于其社会成员的长期交往、互利合作以及历史传统、习俗等原因而形成的人际及组织关系网络,(2分)这种参与网络将产生某一共同体内部的成员间的信任以及成员间合作互惠,并通过信任和互惠最终促进该共同体成员间以共同收益为目的的集体行动的达成。(2分)4、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社区的一种形态,是指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社会共同体。(2分)它是以拥有同一聚落及其周围资源的共同所有权为基础,以对自然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为主要经济活动,以共同的文化和心理因素为特征,以共同的利益为联结纽带,按照传统制度和规范结合而形成的地域性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2分)5、农村社会组织:是指在农村社区中为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依据一定组织原则、形式组成的,并根据制定的规章制度、契约和程序进行活动的人群共同体。(3分)它是相对静态的组织实体和动态的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是一种比农村初级社会群体更复杂、更高级的社会组合形式。(1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的原因是什么?答:第一,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需求大。农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强化了农民的生育愿望,造成了农村人口迅速增加。第二,家族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为了保持或提高家族的势力和社会地位,就必须扩大家族人口,扩大家族男性成员数量。加上“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使农民形成了重视子嗣的意识。第三,人口政策的失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错误地实行了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人口数量不断增长,造成了人口多、底子薄的现状。第四,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建国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农村地区的人均寿命逐渐延长,婴儿死亡率逐步降低,客观上促进了农村人口的增长。(本题答案共4个要点,每点1.5分,共6分。评分标准:答出要点给1分,展开解释加0.5分)2、简述传统农民的心理特征。答:第一,传统农民具有浓厚的乡土特征。费孝通先生认为,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对于聚族而居的农民来说,村落是他们的生产场所,同时也是他们的一种社会环境。“乡土性”是传统中国农业文明的底色,是传统农民的重要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第二,传统农民具有封闭特征。由于活动范围狭小,与外界缺少联系和交流,农民的生活圈子封闭起来,很少向外扩展。他们习惯于熟人之间的感情交流,陌生人和陌生的事物进入他们的圈子往往会造成惊慌与怀疑。第三,传统农民具有普遍的特殊主义倾向。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的社会关系归结为差序格局,亲缘关系,地缘关系,直至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从亲到疏、从近到远逐渐推伸出去的。这种倾向是一种特殊主义的倾向,它处理事务的原则和标准是因人而异的。第四,传统农民具有狭隘的功利倾向。在传统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农民在天灾人祸面前具有深深的乏力感,他们无法对未来做出可能的预期。在这样困苦的生活中,农民不会通过幻想来取代眼前迫切的物质需要,而是尽量捕捉眼前的实际利益机会。第五,传统农民具有强烈的保守倾向。农民在狭小的生活圈子里,不了解外界的信息,对生活范围之外的事情充满不确定性。这种社会和心理的封闭状态,必然使农民产生保守倾向。(本题答案共5个要点,共6分。评分标准:答出要点给1分,展开解释加0.2分)3、简述当代农村家庭的发展变迁。答:第一,家庭结构从大型转向小型,从联合家庭走向核心家庭。第二,家庭功能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的生产功能和消费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农业社会的“多子多福”生育观念、家庭养老的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第三,家庭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夫妻之间平等意识增强,家庭权力核心发生变化。第四,家庭观念由浓到淡,传统的乡土观念发生变化。第五,家庭网络由弱到强。家庭网络具有情感交流的功能、生活互助的功能和经济合作的功能。(本题答案共5个要点,共6分。评分标准:答出要点给1分,展开解释加0.2分)4、现阶段农民的交往方式有何特点?答:第一,交往的对象由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向业缘关系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之余,还从事其他行业的活动。这样,农民生活交往的圈子不仅局限于血缘和地缘关系,交往对象扩大到业缘关系。第二,交往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职业分化,农民经济活动逐渐突破封闭性、狭隘性和地缘性的局限,开始走出村落,融入到城市经济的圈子中,其交往范围也就越来越大。第三,交往活动互惠性色彩浓重。在农村,一旦遇到婚丧嫁娶时,村民之间往往相互帮忙,但这种帮忙是以“礼尚往来”为前提的。由于家庭成员人手不足,光靠一家一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家互相帮助。当别人家发生这类事情时不去帮忙,自家遇到这类事情时也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礼尚往来”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具有互惠性质的。第四,交往形式发生变化。在传统农业社会,农民相互之间的交往是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过程充满了感情色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交往对象和交往范围的扩大,以及电话、手机等现代通讯方式的普及,农民之间的交往开始从直接变为间接,平时采用电话联系,交往的感情色彩也逐渐减弱。(本题答案共4个要点,每点1.5分,共6分。评分标准:答出要点给1分,展开解释加0.5分)5、简述农村社会控制的机制。答:第一,组织保障机制。建设农村社会控制的组织保障机制,是要重视农村党、政、青、妇等社会组织的建设,二是要积极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引导各种经济组织内部的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组织成员自觉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三是发展农村基层文化、教育、体育等各种事业组织,以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第二,宣传教育机制。通过实施有效的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使农村社会成员更多、更好地了解和接受社会的各种规范,懂得为什么和怎样遵守这些规范,自觉地抵制背离规范的行为。第三,制度约束机制。制度约束机制就是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体现在农村社区或组织的规章制度中,以这些适合本社区或本组织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成员的社会行为。第四,利益表达机制。就是让农民有权利、有地方发表各种意见和不满,做到“下情上达”。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就要发展和完善村民委员会制度,使农民通过合法的、制度化的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第五,利益协调机制。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不同组织有着不同的利益和要求。为了避免人们追求不同利益和要求所造成的混乱局面,就必须有利益协调机制。村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委员会等是最基层的利益协调组织,各级政府机关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利益协调组织。第六,社会预警机制。社会预警机制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根据社会风险的生成和演化规律,对其进行预测,及时预报警情,为预防和排除警情提供依据,从而把社会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建立社会预警机制方面,一是要构建农村社会稳定指标体系,二是要构建农村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本题答案共6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共6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论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答:经过几年的实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解决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第一,尚未建立起长效的筹资机制。按照中央文件的精神,筹资的主要方式是以村干部入户收缴为主,还没有建立长效的筹资机制。在一些地方,为了完成参合指标,不得不动用各种手段向农民征收费用。有的地方派驻工作组进村收取,有的地方向教师、乡村干部等公职人员强行摊派,有的是村干部垫付再挨家挨户去讨要,有的是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帮助收费。随着新农合的运行和发展,建立稳定长效的筹资机制是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借鉴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的做法,将合作医疗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建立面向农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应该是新农合发展的最终目标。第二,新农合制度的完善还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目前,各地政府都将新农合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积极推进新农合的运行。但是,当这种政绩驱动的工作机制难以保证新农合制度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立法进程。通过立法,一是赋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有的法律地位,避免社会因素及领导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使其大起大落;二是确保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管理、监督有法可依,化解合作医疗基金风险;三是确认政府、医疗机构、参合农民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要强化政府的管理责任、经济责任。第三,新型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有待提高。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要解决的是大病补偿,而农民得大病的概率较低,因此,受益面很窄,必然影响农民参合的长期积极性。因此,能否考虑扩大门诊补偿?当然,扩大门诊补偿,必然导致资金分散,降低住院费用的补偿水平。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第四,新型合作医疗统筹层次较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口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依附关系。按照政策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县级统筹。但是,从近年来农村实际情况来看,有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打工。由于没有正式户口,他们没有资格参加城市医疗保险,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很可能会要求他们返回原住地看病。如果他们在务工城市看病,就只能报销部分医疗费用。这部分农民的合作医疗能否迁移到城市?如果不迁移,能否实行异地医疗和异地报销,是新型合作医疗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第五,医疗机构的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管理,定点医疗机构不承担超支责任。在经济效益的支配下,医疗机构的过度消费在所难免,如滥用抗生素、开大处方、滥检查、滥用手术等。因此,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成为发展新型农合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此外,对县外医疗机构无法监管。随着农村人口流动的加快,农民在县外医院就诊、住院的比例越来越多。目前新型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只能对县域内的定点机构进行监管,对县外医疗机构没有监管权。如果县外医院用药超过了新型合作医疗的基本用药范围,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如何解决?第六,农村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我国农村目前已形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按照分工,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承担重大病症与疑难病症的住院治疗,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的枢纽,主要承担基本的医疗服务以及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公共卫生等职能。村卫生室主要承担预防保健任务,提供常见伤、病的初级诊治。在重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并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将卫生室纳入到政府医疗服务体系之中。(本题答案共6个要点,每点2.5分,共15分。评分标准:每个要点1分,展开解释加1.5分)2、学习农村社会学这门课程后,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该课程教学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来决定给分。其中,收获部分9分,主要从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分析视角、政策设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问题和改进部分6分,主要从课程内容、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