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断状语后置句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36980990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断状语后置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巧断状语后置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巧断状语后置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巧断状语后置句文言文的倒装句式,常见有几种: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 置。它们句式的特殊主要表现在句子成分的顺序上,这种特殊是相对现代汉语的 语法规范来说的。现代汉语句子的结构一般是:定+主+X+谓+定+宾+补。这是个 基础,是辨别句子是否倒装的参照物,应牢记。在上面的结构式中,可看出,状 语是在谓语之前的,但在文言文中,由于某种需要,比如:为了突出主谓间的紧 凑关系,而把状语(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即为状语后置。如何依据规律,快速判断翻译,首先,找出句子当中的谓语动词。这是因为状语是专门修饰谓语动词的,谓语动词的位置是相对不变的,在文 言文中状语的位置在谓语动词后了。如:1、与备会于当阳长坂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3、故内惑于郑袖, 外欺于张仪很明显,以上的例句中谓语动词分别是“会,重、轻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惑、欺”其次,依据介词结构后置的规律来判断。如果是介词结构后置情况,句子符合这种结构:“谓 +宾+介+名(代)”,在这 里的“介词结构就可以理解为后置的“状语” 了,成了这种情况:谓 +宾+介+ 名(代)。如:得双石于潭上结合规律判断:“得”应该是谓语动词,“双石”是宾语,“于”是介词, “潭”是名词。由此推知,这是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翻译时,要把介 词结构还原到动词谓语之前,以使语序正常。将“于潭上”放到“得双石”之前,译为“在潭上得到两块石头”在介词结构后置句中,介词多为“于”、“以”、“乎”等来担当,“于”、“以”、“乎”也就可以看成是判断介词结构后置的 一种依据,只是这些介词在不同的句子里的意思是不同的。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多于南山之农夫赵尝五战于亦自缢于庭树仕官于台阁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判断介词结构后置句时,综合考虑,效果最好。练习:一,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句的,请选出来()A、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R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候G项脊轩,旧南阁子也。DX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二,翻译下面几个句子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2、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赤壁之战)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4、得双石于潭上。(苏轼石钟山记)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6、教以慎于接物。(司马迁报任安书)参考答案:一,B (A宾语前置,C判断句,D定语后置)二,1、事情紧急了,请允许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2、于是就用大小战舰十艘,装载干燥的芦苇和枯柴,浇上油,用帷幕包裹上。3、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蓝。4、在深潭边得到两块山石。5、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6、把谨慎地待人接物(的道理)教给我。作者:山东省兖州市第二中学钟兆生怎么判断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和判断句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鸿门宴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宾语前置文言文中, 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 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 史记项羽本记 )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 即使不是疑问代词, 也可以前置。 如: “余是以记之, 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 )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 “无”、 “莫”等否定词) ; 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 “时人莫之许也。 ”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 构成“唯 是 ”的格式。 如: “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 )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相当多见,有几种情况。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古之人不余欺也。 ( 不欺余 )(苏轼石钟山记 )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弗怠之 )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一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例如:大王来何操? ( 操何 ) ( 司马迁鸿门宴 )沛公安在 ? ( 在安 )( 同上 )子何恃而往? ( 侍何 ) ( 彭端淑为学 )微斯人,吾谁与归 ? (与谁 )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 (司马迁鸿门宴 )一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不知句读,不解惑)( 韩愈师说 )唯利是图 ( 图利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 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 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鸿门宴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 : “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 (蟋蟀) ”。另外, 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方柯者,语文小栈之站长也。”(方柯是语文小栈网站的站长)“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这是狼)“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 是来表示, 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 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 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 )“ , 也。”判断句中, 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 者 ,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 )“ 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 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 “四人者, 庐陵萧君圭君玉, 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 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 表示加强肯定语气, 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 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 而是指示代词, 作判断句的主语, 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 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 情况、 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 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 的,其中“者”表停顿, “也”表判断; 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 用的。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 司马迁陈涉世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归有光项脊轩志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 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 苏洵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 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 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条雄。 ( 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 ( 同上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