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之经济学热点问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35673819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之经济学热点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之经济学热点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之经济学热点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 年考研之经济学热点问题整理经济学热点问题一: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学热点问题、量化宽松的概念量化宽松(QE: Quantitative Easing)是指中央银行在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时,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 增加基础货币供给, 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 以鼓励开支 和借贷。量化指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在经济发展正常的情况下,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一般通过购买市场的短期证券对利率进行微调 ;量化宽松调控目标即锁定为长期的低利率,各国中央银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美联储几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回顾2008 年 11 月 25 日,美联储正式启动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购买1000 亿美元的房地美、房利美、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等政府支持企业所发行的债券以及5000 亿美元由房地美、房利美、吉利美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的目的仅仅在于 “稳定 ”市场,而不是 “刺激 ”经济。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以达到提振市场信心、 平复金融市场恐慌情绪的目的。 从实际效果来看, 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 美国金融体系有所企稳,目标初步达到。在此基础上,美国接连推出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第一轮有所不同的是, 后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益体现了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意图, 同时规模不断扩大。从这二轮开始, 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原来的稳定金融体系变为通过压低长期利率刺激实体经济。2014 年 10 月 30 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 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在 2014年 10 月末停止资产购买计划,这意味着实施6年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行将结束。三、为什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没有使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 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 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 货币 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的一种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 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 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 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 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 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之所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没有使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是因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个“计划 ” ,即持续进行逆回购,这就会使得居民和企业形成关于未来利率会降低的预期, 因此会增加消费和投资。四、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是美联储基于对美国经济的综合判断做出的,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之后, 由于还有加息时点的调节, 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整总体不会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但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依然会对美国经济带来一些挑战。首先,从美联储自身来看,经过几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大。2008 年年初,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尚不足一万亿美元,但是到 2014 年 10 月底已经超过万亿美元, 短短几年增长超过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 美联储资产负债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之后,下一步如何替美联储 “瘦身 ” 以回归至正常水平,成为美联储自身面临的一个挑战。其次, 从金融市场来看,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之后, 未来美联储选择何时加息成为市场新的关注焦点, 在这一新的加息预期形成过程中, 市场随时可能出现动荡。 目前市场较为一致的共识时,美联储或将在2015 年年中选择加息,但是具体的加息时点仍是美联储依据美国经济情况而定, 一切都存在未知。与此同时, 伴随着加息和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国际资本将会逐步回流美国,在推升美国金融资产价格的同时,也会增加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最后, 从美国实体经济来看,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 未来加息预期将推动美元逐步走 强,这会对美国出口贸易形成抑制,从而影响美国经济复苏进程。五、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好的影响(1)使得中国接近4 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保值压力得到缓解。(2)以美元计价的包括石油、基础金融和一些粮食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大大 减轻中国输入型通胀压力。(3)人民币升值压力减轻,对恢复中国出口经济有一定帮助。2.坏的影响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造成流动性紧张,尤其是对房地产业的冲击很大。两个原因:(1)部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美元流入中国套利。随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 美元的回流导致市场上资金紧张。(2)房地产受限于国内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受阻,多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融资,量化 宽松货币政策退出造成融资资金成本上升。六、中国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 必要时可以实施汇率干预等调控手段, 平抑金融市 场波动。二是积极利用 G20 等国际组织平台,加强同主要经济体的政策沟通与协调。例如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之后,在每一年的 G20 首脑峰会、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上都会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问题进行讨论, 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 发达经济体一直未能对新兴市场的利 益关切给予充分关注。三是积极加强新兴市场自身之间的合作, 解决克服共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金砖国家关于应急储备安排的建设。 在全球协调进展不大的情况下, 金砖国家通过建立应急储备安排, 可以为各成员提供额外的金融防火墙补充, 增强各国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在当前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走向分化,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羁的情况下, 显得更为必要。经济学热点问题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经济学热点问题、底特律破产之殛及其启示2014 年 7 月 18 日,美国底特律市根据美国破产法向美国联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背负近 200 亿美元沉重债务的底特律市或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申请破产保护的城市。底特律之所以提出破产保护, 主要在于其财政状况恶化已经无法挽回, 紧急接管程序无 助于改善底特律的债务危机和破产风险, 底特律面临巨大的长期债务负担、 持续的财政赤字 压力和严重的流动性危机等困难。1.底特律破产之殇(1)产业空心化是底特律没落的最根本原因。底特律以大企业为龙头、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 办公设施等刺激增长的战略, 这种大业和基础设施先行的模式, 违反了城市多元化的本性, 使底特律依赖单一的汽车产业。 当汽车产业大厦集群空心化之后, 大厦倒塌是时间问题,金融危机则推了一把这栋摇摇欲坠的大厦。(2)与产业空心化相伴的城市人口减少是底特律破产的要素根源。(3)底特律财政高度依赖汽车工业以及财政政策的非审慎性是底特律破产的财政根源。由于汽车工业的空心化导致底特律财政收入极大恶化, 而通过提高税率和新设税目使得底特律成为密西根州税负最高的城市, 加速了中产阶级的迁出, 财政收入状况进一步恶化, 而持续的债务本息支出,最后使得收支状况难以维系。2.底特律破产的启示(1)新旧主导产业的更迭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固守旧有模式对经济发展而言是危险的,结构升级是避免破产的最基础支撑。(2)财政收入严重集中在某个领域是具有重大隐患的。(3)财政收支审慎性是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4)城市发展的核心支撑是产业发展和有效就业,产业、城市、经济和社会应该协调发 展。(5) 中央政府应该摸底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和财政风险,及时有效整治地方财政风险。、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现状2013 年 12 月 30 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该公告显示:截至 2013 年 6 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万亿元。三者合计达万亿元。从负债率来看,截至2012 年底,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当年GDP(518942 亿元 )的比率为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原因1.经济体制因素(1)分税制的影响:财权与事权不对称自 1994 年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便形成了一种财权向上集中、 事权向下分解的体制。在此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断下降,越来越依赖于上级政府的财政补助。 尽管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 但是它们承担的责任却是硬性的,而且任务艰巨, 像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粮食补贴等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支出,这种财政分权特征客观上造成了在地方政府支出责任相对增加或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权利却相对降低,从而形成财政收支缺口,成为地方政府举债的直接诱因。(2)转移支付制度的影响:地方还债责任向中央转移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一大特点是转移支付在财政支出中比重高, 地方财政支出依赖转移支付的程度高, 且越往下层政府, 依赖性越高。 中央政府主要通过转移支付弥补地方政府收入和支出之间产生的缺口。 纵向财政不平衡引起的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的依赖会加大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救助预期, 从而使地方的财政无纪律行为和借债增加。 作为主要转移支付方式的税收返还制度在设计之初就对地方政府既得利益和讨价还价能力最大限度予以承认。(3)预算管理制度的影响:透明度低,提高了借债监管成本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与现代政府预算制度 “公开性、完整性、可靠性、年度性、统一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2.政治制度因素(1)GDP 主导下的政治激励制度使地方政府大量举债我国特殊的官员选拔体制决定了对地方官员而言最重要的是获得中央政府的认可和提 拔。一方面,以经济绩效特别是GDP 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政治激励激发了地方官员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情。 另一方面, 对于地方财政收入和各种 “软硬件 ”资源的控制能力使得地方政府主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招商引资来 “助推 ”地方经济增长。于是在面临现实转移支付额度约束和税收收入约束下,通过变相借债或变通融资加大财政支出就成为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2) 官员任期较短且缺乏有效的债务审查机制,难以制约地方过度借债官员任期短且变动频繁, 导致地方官员的短期财政机会主义行为, 倾向于将借债成本转移给继任者, 从而降低了自身的借债惩罚成本, 借债成本和收益的非对称性助长了当期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倾向于过度借债和过度支出。并且,我国尚未形成严格、 全面的官员离任时债务审查制度, 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追偿机制, 这都使得地方官员向后任转移过度借债成本成为可能, 从而自身免于承担借债惩罚成本。 在这种模式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 每一任地方政府作为 “理性人 ” , 都会本着这样的思路,享受借债带来的好处, 同时将借债膨胀的成本转移给后任。(3)不同区域、地域之间的恶性竞争加剧地方政府的借债负担各级政府为了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 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采取了不断借债的措施, 使经济建设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 不同地区间的债务问题也不断涌现, 各级政府为了赶超其他地区的发展速度, 往往忽视了本地区的收入来源, 导致地方债务问题不断加深。同样, 我国地方政府也面临发展性财税政策的内在矛盾, 一方面要提供有足够诱惑力的税收优惠和减免来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有时甚至还通过财政补贴来吸引外资;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要加大发展性支出、 加大转型期各种社会保障等支出, 资金矛盾非常尖锐。 再加上分税制本身造成各地收支缺口增加, 这些都促使地方政府通过增加预算外收入、 制度外收入以及借债来缓解上述两方面矛盾,从而使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四、地方政府债务对宏观经济和经济政策的不良影响1.绑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空间受到限制, 松不得也紧不得。 特别是货币政策, 为控制通胀, 需要采取收紧的货币政策;但顾及地方政府的债务可持续和还本付息负担又不能过紧,尤其是不能简单提高贷款利率。于是,折中的方式就是采取以稳定货币供应数量和信贷占GDP 比为主的改进的货币主义政策。2.挤出私人投资和消费(1)通过挤占贷款额度挤出投资和消费。为控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不得不重新祭起信贷规模控制的手段, 但地方政府贷款中的相当部分是不能违约只能展期的, 所以会通过银行的信贷配给挤出企业投资和家庭消费。(2)推高名义利率。地方政府的过度负债和开支推高通胀和名义利率,增加借贷成本, 对投资和消费产生挤出效应。(3)加重家庭和企业的纳税负担。 政府不创造财富, 只是分配财富。 政府的国内债务是“自己欠自己 ” ,最终不论是地方政府自行还贷还是中央财政救助, “羊毛出在羊身上” ,还债的始终是纳税人。地方政府目前欠债越多,未来家庭和企业纳税负担越重。3.严重影响后续投资增速随着政府主导的 “四万亿 ”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完工、 商品房投资增速在调控中跌落、 通胀常态化导致的货币信贷紧缩行为持续、 融资平台风险管理导致地方政府杠杆率降低,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明显下滑。 过高的投资率逐步演变成通胀、 政府债务膨胀、银行坏账上升和经济内生动力枯竭,靠扩张的财政顶住经济增速是不可持续的。4.阻碍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意味着政府需要通过减少税收和提高工资等, 实现收入在国家与居民之间从而提高个人收入水平, 增加消费。 但政府财政负担上升大大压缩了收入再分配的空间,甚至不利于增加政府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五、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对策1.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财政体制解决地方转变地方政府的职能,实现经济分权,加快经济建设,进一步增强可用财力,政府显性债务问题。 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改善投资环境, 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有效的信息披露是提高债务管理效率的前提,可以帮助地方政府避免债务风险的发生,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不仅包括地方债务中的显性债务, 也包括或有债务、 隐性债务等等。 同时应该实行严格的债务投资决策责任制。 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建立严格的债务投资决策审核制度, 杜绝行政领导随意取舍的行为, 规范贷款资金的运行程序, 严格核准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3.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地方融资经验美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都很发达, 地方债务已经成为政府公债的重要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 像我国等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需要借助成熟的资本市场的运行模式和经验, 在考虑本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同时, 汲取发达国家好的经验, 完善本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体系。4.完善分税制财政体系,明确中央与地方事权明确界定政府间的事权划分, 分清偿债责任。 要合理界定各级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职责的划分, 必须按照决策责任与筹资责任一致性的原则, 解决目前的事权错位问题。 决策主体 至少应在原则上对所指定和实施的公共政策成本承担起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