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上传人:众众****夺宝 文档编号:34637025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美教育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实现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审美教育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实现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审美教育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实现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审美教育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实现途径摘要: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根底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美术课作为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教育、实践途径审美教育又称作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开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美育的加强与否,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亦关系着人类文化的生存质量。对今天的美术教师来说,要在前人认识的根底上更进一步的提高艺术教育,从而把本职工作做得更细更好,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美术教育的具体目的是使初中生的美术根本知识、根本技能和美术鉴赏力得到提高。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在处理教材方面,目前全国在“一纲多本思想的指导下,编写了多种版本的中学美术课本。这个课本保存了各自的地方特色,但又在大体上表达了大纲的精神,注意到了美术的根底文化教育作用,涉及美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那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审美教育这一目标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通过作品欣赏,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开展的人,不是为了使学生人人都成为大画家,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掌握必要的审美知识,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大大增加了欣赏课的内容,对古今中外的抽象、具象、意象美术作品及雕塑、工艺、建筑艺术作品都作了较科学、合理的编排,但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他们不懂得怎样才算美。比方有不少学生,他们对人体绘画和淫秽图片区别不清,容易把美当成丑,把丑当成美。通过美术课可以使他们了解人体绘画作品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的形体美和内在活力,是对人的赞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淫秽画刊宣扬的是低级趣味,寻求感官刺激,诱导人们走向堕落。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正确地欣赏美、认识美、理解美,帮助他们分清是非美丑,陶冶其道德情操。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个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味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提高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例如在上?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一课时,我通过比照时尚服装,学生服装,让他们学会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搭配色彩款式,拓展到思考奇装异服要不要穿,中学生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服装美是外在的,但却表达了内在的追求和生活品味。如果一味模仿所谓时尚,不但有损自己形象,还会搞得不伦不类、贻笑大方。中学生应选择符合自己身份和年龄特点的服装,会使自己更加美丽大方又充满自信。让别人感觉到你是个爱美、会美、身心健康的中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学到了实用的知识,受到了洗礼,陶冶了情操,获得了美的享受。二、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审美情趣是指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和事物以及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所作的直接的富有情感的审美评价和所取的审美态度。主要通过个人主观爱好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表现出人们审美选择的倾向性。人们的审美趣味之所以不同,既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状况和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有关,也与其自身的审美素养、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有关。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代表健康的,代表中华民族的,代表最先进文明的,代表最新时代的要求和趋向。一直以来,美术教学存在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过分对学生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无视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整节欣赏课由老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讲得淡乏味,学生听了反应冷淡,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活动显得很被动,教师教得也很累。我们知道,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过程,而应是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教师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收到了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审美意识的兴趣又表现在方方面面。比方学校的整体环境布置,里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的名人名言,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一座抽象的雕塑,一张精美的摄影作品。它们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很大的,这是一种美的升华,是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再塑。初中生正处在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这个时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最正确时期。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美术作品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变化的色彩等艺术特点。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作品?蒙娜丽莎?大家都很熟悉,在欣赏课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停留在这样的描述上:表现的是个温和、安详、美丽的女性,她的气质很好,艺术家的绘画技能很高超。这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又叫?神秘的微笑?。.显然,对作品的主题、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历史作用都处在浅显的了解状态,既然叫“神秘的微笑,就应该思考神秘在哪里?林志炫在?蒙娜丽莎的眼泪?一曲中唱到:蒙娜丽莎她是谁,她的微笑那么神秘那么美,或许他也走过感情的千山万水。她的笑代表了什么?为什么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觉得蒙娜丽莎在微笑?实际上这些问题并不是难以解释,只要愿意花点时间,就不难发现当时“神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而?蒙娜丽莎?那双神的眸子和会心的微笑,显然是对神的挑战,是对普通人的充分肯定,对人性的赞扬,蒙娜丽莎富于实体感的血肉之躯与宛如中国山水一样的淡远背景结合在一起,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余地,使后人可以进行不同的阐释如此反复提炼,使艺术品的价值显示出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征服过很多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美的感染。由此可见,美术课要善于开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这种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参观画展、临摹和写生优秀作品等多种新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多方位地展开。平时多收集优秀范画,学生的优秀作品要不定期贴在画室内,营造一种浓郁的艺术气氛,画出的作品表达了一个“美字,使学生在教学环境下得到升华。每学期应搞一次学生作品展,既检验学生水平也增强了学校文化艺术气氛。三、带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艺术美来源于生活。干净整洁的校园,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山清水秀的水乡、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等等,生活的的美无处不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从而感受美,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相互关系。教师应适当安排一些写生课,让学生从身边的校园或城市街道、公园、农田中发现美,教师带着学生制作取景框到某一场景取景构图,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想去选择题材,表达绘画意境。通过这些课的实践,学生们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并尝试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美。美术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是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积极探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成为21世纪所需的全面开展的人才。参考文献:1.杨兰亭?美术教育与现代艺术研究?2021年1月版2.宋玉成编著:?外国美术史?,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3.黄超主编:?艺术美学?,远方出版社2021年版4杨春芳?新课程研究?,2021年第十期作者介绍:陈婷婷-1984.02女安徽当涂人中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美术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大学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