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族群认同与血缘地缘因素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211092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汕人的族群认同与血缘地缘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潮汕人的族群认同与血缘地缘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潮汕人的族群认同与血缘地缘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潮汕人的族群认同与血缘地缘因素学 号2006082085姓 名陈思敏专业年级06传播系摘要:潮汕族群在中国被视为一个具有极强族群认同感的民系,对本族群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和信任,以至于形成以礼代法,以人情代替法律的熟人社会。本文将结合潮汕历史进程,地理环境,文化语言以及血缘地缘等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关键词:潮汕,族群认可,血缘地缘,信任关系一. 问题提出:潮汕属于闽台民系的一个分支,据说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它是属于中原体系中的一部分,但经过历史变迁和时间的流变,原属于中原民系的一部分经移民潮汕之后,在广东的东南角,也即现在我们称之为潮汕的地区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族群。对于这个族群,从我搜索的关键词及访问同学们所得出的对于潮汕人的评价频率最高的词是:会做生意,打拼精神,团结。从中看出,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潮汕人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团结”一词体现了潮汕人注重群体利益,具有强烈的集体感和族群认同感。这一点是受到许多人认可的。记得小时候看过的影片中,有这样几个画面令我记忆深刻,影片中在描述当一个潮汕人被人欺负时,只要被他的本族群人知道了,便会结成一帮人替他出头。港台有一部电视剧名我来自潮州就活灵活现地体现了这一点。这种特性甚至使得英籍潮海关税务司辛盛在1882-1891年潮海关十年报告中叹为观止:“全帝国公认,汕头人的非凡的联合本领和维护一旦获得的地位所表现的顽强固执精神,使他们的国内同胞望尘莫及。”于是,给外人的刻板印象是,潮汕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族群认同感。然而,正由于这种很强的族群认同感,使得“人际关系”成为潮汕人最为重要的感情纽带,在这样一个“熟人社会”里,许多企业和政府官员很容易产生一种“裙带关系”,保护主义盛行,于是助长了犯罪行为的发生。正如南方周末报道的汕头,信用的丧失与重建一文讲述了汕头市近年来逃税骗税,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猖獗。另外,一篇潮汕,病从何来也对现在潮汕地区法制建设及信用建设的缺失现象进行追问。从中看出,解决这种以礼代法,以人情代替法律的熟人社会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潮汕人所具有的对族群的强烈的认同感导致了这种关系的更加凸显,那么,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知道为什么潮汕人拥有如此强烈的族群认同感?二. 文献阅读: 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得到了有关主题的相关信息,正如族群认同心理研究,潮汕民性研究,由血缘地缘所推究的信任关系的研究等。这些都为分析潮汕族群认同原因提供了有力论据。下面,节选了一些作者对本主题相关内容的观点: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历代潮汕人聪明智慧,刻苦耐劳,勤俭持家,崇尚忠义,履行孝道,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群体利益。1来潮汕地区工作的外地人都多少有这样的感触,潮汕人相对而言有较浓的拍外心理。这里面固然有潮汕方言让外地人难以掌握,影响双方相互沟通的因素。但更加深层的原因应是潮汕地区在历史上地狭人稠长期的耕农生产方式造就了人们较浓的排外心理。2地缘关系导致聚群而居的封闭和迫不得已不离乡以及离乡时对同乡关系的看重。3在交通工具落后,海运未开的古代,潮汕地区是一个相当封闭的地域。封闭的地域限制了潮人的视野,也形成了潮人狭隘,保守,排他的集体性心理特征。4潮汕是典型的华南宗教社区,社区内的人际关系首先是建立在血缘宗亲关系上的,进而从血缘扩大到地缘,业缘,神缘,物缘,因此在文化心态上带有一定的狭隘性和排他性。5熟人社会主要是由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构成,亲属和老乡成为一个人一生交往的全部对象,而礼尚往来则是链接这些关系的基本方式6人们对于他人的盛情深度,愿意为他人所付出的程度以及信任程度,都取决于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疏。7族群的首要特征是自识和他识,一种归类方式是一个族群归属,即是由于个人背景和渊源所决定的最基本的,最普通的认同。8在大多数具有强烈族群认同感的群体中,社会与文化差异不仅是外群体认定的,而且也是群体成员自己认定的。群体成员认为他们与外群体的人不同,外群体人是“非我族类”。 9三. 研究分析:通过阅读以上文献以及结合潮汕发展史和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相关理论,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之所以能使人明智,是因为通过历史能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度的来龙去脉,了解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同样的,要回答为什么潮汕人的族群认同感会如此强烈的原因,我们要先从潮汕的历史着手。(1)从历史演变及地理环境分析:据历史资料记载,潮汕地区的早期居民主要是历代战乱时期的中原移民,另有中央的贬官不断到此10,在再加上原属于闽台民系的人口流动,于是在安土重迁之后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族群潮汕族群。和其他族群一样,一旦形成了一个族群之后,它便有天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这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是相适应的,马斯洛认为认类的需要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可见,在潮汕族群形成以后,即在一种稳定的社会情况下,该族群的生理与安全需要都已经得到了满足,这时,当然有更高的需要,那就是归属与爱的需要,由此可见,潮汕的族群认同出于一种天然的归属感。然而,如果说这是一个通论的话,那么许多其他的族群也一样会有天然的族群归属感,为什么潮汕人的族群归属感和认同感会如此强烈呢?我想,进一步说,我们可以从它在历史演变之后所栖息的地理环境来思考,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说潮汕位处沿海,在季风区的优良环境下,应属于开放且让人青睐的一个地方,但当地的特殊的族群氛围和强烈的排外感,许多外人是难以入住的,加上长期以来潮汕地狭人稠,交通不便且封闭,所以对于外人的入住是十分排斥的,这一种强烈的排斥更突显了它强烈的族群认同感。同时,在这样封闭的族群中,许多人是聚群而居的(现在在潮汕还可以看到许多围拢屋)这样,就把人和人联系起来,一种互相依赖,团结,注重人际关系和强烈的族群认同感就建立了起来。(2)从思想教育及语言分析:从潮汕民系的历史变迁及特殊的地理环境,我们看到了与潮汕人的族群认同相关的因素。而从另一方面,即潮汕的文化渊源,我们可以从潮汕人所受到的教育及语言来分析其族群认同原因。潮汕地区自唐开始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影响比中原诸地区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从南宋以后,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传统的宗法观念,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经过长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影响之深是全国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11可以说这种思想使潮汕人一代代相传,影响至今,那么,在这种浓厚的儒学教化下的潮汕人一代代相传,影响至今,那么,在这种浓厚的儒学教化下的潮汕人有什么特点呢?他们表现出勤劳,忠义,孝道,团结。但同时也表现为思想保守,排他性,小富即安,缺乏民主科学的精神等弱点另外还有潮汕特殊的语言,在人类学家看来,以汇总语言是一个族群的符号,它是族群共同形成的文明。而作为一种特别的方言,潮汕方言对于潮汕人来说是一种“家”的符号,因为与外界语言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加强了潮汕人对自身族群的归属心理。(3)从乡土性及血缘地缘分析:谈完潮汕文化与族群认同的关系,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乡土性及血缘地缘对族群认同的影响。在过去僻处岭外的潮汕人长期以农耕为生产方式。农耕,狩猎为主的农业文化生活方式一定时期内在潮汕居民日常生活中有相当的比重和地位。那么农业文明的特点是什么呢?这与族群的认同心理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看看农学文明的特点,有学者概括为以下几点:乡土性,这一特点形成农民浓厚的土地依赖意识,还造成了他们安土重迁的行为特征;血缘与地缘,地缘关系导致聚群而居的封闭和迫不得已不离乡以及离乡时对同乡关系的看重;日常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家族势力和传统礼俗;乡民心态体现出平均主义,保守主义,实际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内向,压抑的封闭主义倾向。12那么,从农业文明的特点中,我们从不同侧面看到了潮汕族群认同心理的渊源以及相关理论。对于现在经济仍不是很发达的潮汕来说,乡土性仍然比较浓厚,而对于乡土性的观念,费孝通先生告诉我们:“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也就是说,农民对土地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他们不随意流动,那么这种不流动,就使人和人在空间上的排列关系上有孤立和隔膜9,也就是说,因为潮汕族群的不流动而与外界产生隔膜,于是对外界具有排斥感于是对内部具有认同感。而另一个概念血缘地缘对其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之前所说的潮汕民系的变迁,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思想教育和语言形成的影响不都是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的吗?因为一个族群的形成正是靠血缘地缘二者合一而形成的,因为世代结合,同时不流动地居住在同一个地方,于是形成了一个族群。所以归根到底我认为潮汕人具有强烈的族群认同感是由于血缘地缘的关系。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13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在明晰了血缘地缘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再来分析血缘地缘与族群认同的关系。由同一血缘构成世代栖息在同一环境中的族群,他们的血缘地缘是统一的,而这种统一一样可以适应到潮汕族群。在这样一个狭小的富有乡土性的潮汕地区,许多人生于斯,死于斯。这里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充满熟人的社会。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假如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于是这种“熟悉”的社会使该族群的人对其成长环境下有着浓厚血缘关系的人产生了特殊的认同感。正所谓饮水思源,这种浓厚的血缘情怀所引发的另一个概念便是“信任”,“信任”与“族群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说族群认同感的强烈与否可以是你队本族群的信任与否。越是对本族群有强烈的信任感,也即信任是基于血缘关系之上的,那么他就越具有强烈的族群认同感。如果对本族群没有持以特别的信任,也即信任不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那么他对该族群的族群认同感就没有那么强烈。韦伯认为,中国人的信任是建立在血缘共同体基础之上的,即建立在家族亲戚获准亲戚关系上的,是难以普遍化的特殊信任。14韦伯的这个观点我们在现在的潮汕人身上可以得到证实,他们对同乡族群的强烈认同感就在于他们对与其有族群血缘关系获准血缘关系的同乡怀有强烈的信任感。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15而对于与其非血缘或非准血缘关系的族群信任度则与其亲疏关系的递减而逐渐降低。那么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潮汕人的信任是建立在传统的以血缘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上的。而维系信任关系的这种“差序格局”必然会助长传统不良文化风气,而官官相护,违法犯罪行为猖獗等现象就比比皆是。于是我们是否回答为什么现在潮汕出现许多缺失信用,违法犯罪以及形成不良风气等问题呢?那么,我想,这和潮汕人的族群认同心理有关,和潮汕人的血缘地缘理念有关,和潮汕人形成的信任关系有关 。四. 思考总结:从如今媒体传播的潮汕信用缺失及官官相护,靠裙带关系形成的熟人社会等这些问题中让我们想到了潮汕人对本族群的强烈的族群认同感,进而追问为什么潮汕人会形成如此强烈的族群认同感。于是我们从潮汕历史的演变地理环境,文化语言,最后归结为乡土性及血缘地缘关系建立的信任关系来分析它的原因。而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和潮汕人的族群认同心理有关,和潮汕人的血缘地缘理念有关,和潮汕人形成的信任关系有关 。而在讨论了“信任”这一个概念之后,不禁让我对“信任关系”产生了思考。对于现在的信任模式是怎样的呢?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一个以非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信任关系呢?我们知道,传统的信任是以血缘为基础的,一般我们对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例如亲人更信任。这种信任是以他人和自己的亲疏关系为标准的。这种以地缘,血缘纽带为基础的信任关系,无疑带有明显的“宗族”,“等差”痕迹和非理性色彩。16而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小农经济的退缩,这种以纯血缘关系为信任的标准慢慢演变成以与自己感情的亲疏关系为基础的信任,也就是说,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不一定是自己十分信任的人,他的信任标准已经建立在对方和自己感情的亲疏上,当然,一般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都是大部分人所心信任的人。这时候,我们就说信任是建立在血缘和准血缘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准血缘包括了同乡,朋友,同事等等。但是这还是一个具有差序格局的信任关系,一样会造成人际关系的选择性和差异性。那么,一个没有以血缘关系或者准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信任是怎样的呢?我想,首先,这样的一个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因为如果信任建立在无论是血缘还是准血缘关系的信任,前提一定是交往的人是熟人,那么,如果要撇开这些,这个社会就应该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比如说深圳,上海,北京就是这样一个陌生人的社会,这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这些移民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像一个狭小的族群部落,处处是熟人。对于这里的人,他们的族群认同感并不强,特别是第一代移民到这个城市的人,他们并不承认深圳或上海或北京是他们的家。正如王晓华老师研究的关于深圳新移民合法身份与心理归属感的报告中的结果显示,在深圳移民中身份认同的情况如下:认同原有身份的深圳移民占54.8%,认同双重身份的占36.9%,认同新身份的移民只占8.2%。17所以在这样一个陌生人的社会里,市民的信任度是不强的。而深圳市为了让深圳的市民(其中大部分是移民)认同自己的所在地,认同这种地缘关系,于是有这么一个公益广告,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在深圳担任不同职业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家乡方言告诉大家他们是哪里人,而最后一个小女孩用稚嫩的声音告诉大家:“我是深圳人。” 主题很明显,就是强调居住在深圳的所有市民都应该承认自己是深圳人,为的是大家能够和谐相处,可以形成一个新的族群,注重群体利益。强调不要对于血缘过度记忆,淡化异地意识,认同新的地缘关系。这对于第一代移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的生长环境不在这,他们的思想观念不是在设立建构的。而对于在深圳成长的第二代来说,这种新的认同就比较容易,广告中为什么让一个小女孩来说她是深圳人呢?这也许反映了这个原因。而对于这样一个没有血缘或准血缘关系的社会,我们如何构建信任呢?仅靠这种地缘关系是不可能成为团结的力量的。那么,什么力量可以构建这种信任呢?是法律。作为一种公平公正的武器,它理性地对待每一个人,没有感情没有关系的存在。于是,传统社会,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是血缘,而现代社会,人与人联系的纽带应该是法律。一个不是以法律作为信任工具的社会不是一个现代社会,所以,对于熟人之风盛行的潮汕来说,它仍然是一个传统社会。如何让它转换成为现代社会,法治建设是一定的,信任关系的标准也应转变。对于深圳这个现代化城市来说,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人与社会之间缺乏社会认同感,而法律将是调整这种状况的选择。我们应该通过法律建立起每一个人的信任,建设一些机制,颁布一些法规等等。相信在法治完善的社会,一种新的信任关系将会形成。五. 参考文献:1 2 11陈国庆.潮汕文化心理在潮汕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6)5-83 马林芳.当代潮汕文化变迁中的文化适应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6)70-724 5 6陈景熙.“林监丞破潮州风水”传说与“排他”集体无意识M.潮州:汕头出版社,2005.83-1037 16苗梅华.中国乡土社会信任关系的重建与法治秩序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7-28.8张剑峰.族群认同探析J.学术探索,2007,(1)98-1029 12万明钢.族群认同,族群认同的发展及测定与研究方法J.世界民族,2007,(3)10郭剑鸣.转型期的文化发展:港澳的启示和汕头的选择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4)13 15 16费孝通.血缘地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69-7514董志锋.信任的差序格局:对乡村社会人际信任的一种解释J甘肃理论学刊,2006,(3)59-6317王晓华.深圳新移民合法身份与心理归属感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7(2):13-17第4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