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025494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西新小学 李炎琴【内容摘要】: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施教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而且还有学生。开展课堂前测,才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也就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这样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开展饶有兴致、有切实针对性的学习,从而对于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字】:前概念 数据分析一、 分析学生前认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课堂前测,是基于对主体性教学理论的实践尝试: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施教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而且还有学生。如何尊重学生?如何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切实实施主体性教学?开展课堂前测,才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也就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这样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开展饶有兴致、有切实针对性的学习,从而对于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比较掂量,精心设计前测内容前概念是学生学习新概念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内容始发点。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要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和存疑的问题入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我们进行学生前概念的测定,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科学概念前的已有知识,从而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的教学目标:1、空气是一种物质, 它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占空间,借助其他媒介可被我们感知。2、空气与水相比有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可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比较。3、明白科学结论需要事实求是,要用客观事实证明,逐步养成与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前测内容的设计要简单明了,同时要遵循一定的设计思路,具体的内容设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源于教学目标的内容设计;源于教学思路的内容设计;源于教学过程的内容设计;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设计;源于课后作业的内容设计;源于教学经验的内容设计等(限于篇幅,具体的设计思路这里不作展述)。在此基础上,如何较为科学地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前测内容呢?第一,作为前测内容至少是应该与我们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而且难度应该与教学目标中的科学概念相适应。当然,前测的内容应该大多是本节课学习新科学概念的基础认知,有时也可以提前检测一下整个单元某些相关的科学概念,以便更多地了解学生;第二,书面前测的题型可以是多元的,并且应该能使他们作出简单的回答。第三,用文字对学生进行前测,文字表述应该是适宜于儿童年龄段的,内容应该尽可能地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第四,问题的指向应该是明白无误的,尽可能避免产生歧义。于是我设计了一份课前预测表格。1、以下地方没有空气的是( ) A 水中 B 空袋子中 C 高空 D 真空 2、以下地方中存在着空气的是( ) A 木头中 B 石头中 C 苹果中 D 叶片中 3、判断题: A 空气是可以象水一样流动的。 D 空气跟水、苹果一样是一种物质。 B空气的流动会形成风。E 在密闭空间中,空气是不占据空间的。 C酱油中也含有空气。 F 很多空气在一起是没有重量的。 4、你能在哪些地方找到空气的影子?试着画一画你看到的空气是怎样的。2、巧妙利用“前测”结果改善教学行为的策略根据单元教学的内容,结合对学生实际水平的预测,设计几个能大致反映学生学习困难的前测内容,根据前测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前准备相关的单元教学材料,特别是准备一些能较好地帮助孩子纠正错误前概念,建构新概念的教学材料。如上表三中通过对前测2调查数据的分析,需要老师准备教材中没有出示的一些材料:石块、木头、粉笔和泥土等,通过把这些有结构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来不断纠正错误的前概念:看上去实心的东西内不含有空气,从而很好地凸显了教学的重点:我们的周围到处存在着空气。那么,如何根据前测结果的分析更好地改善教学材料呢,以下例举不同教学内容的相关前测结果的教学策略的改进:A、三下植物的生长变化之单元前测内容:种子里面有什么?40人A 根(3人,7.5%) B 芽(17人,42.5%)C 胚芽(12人,30%) D 幼苗(8人,20%) 分析过程: 之所以有人选择ABD,是因为当种子萌芽时,孩子们本来就不太能看清种子里面的变化!他们会把所看到的发芽和幼小的苗误以为是本来就存在于种子里的。 教学策略:提供一个放大的透明的种子内部结构或内部结构图,以利于对种子生长及播种的认识基础的提高。提前准备好泡涨的蚕豆种子,让他们在课堂中亲手剥开观察内部结构,从而打破错误的前概念。B、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之单元前测内容:流水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吗?40人A 会(21人,7.5%) B 不会(13人,42.5%)C 有时候会,有时候不会(3人,7.5%) D 很长时间后一定会改变(3人,7.5%)分析过程:之所从前测结果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岩石在水的作用下是不是会改变模样只是一种大概的生活经验,并不能十分肯定,尤其是对于岩石的风化是一个漫长的结果体验不深。所以可以采用比较实验来加深体验:摇晃砂岩后现象明显,是一种体验深刻的验证性实验。摇晃坚硬的花岗岩后现象不明显,通过思维碰撞和公开性的质疑研讨,建构起岩石风化是一个“漫长”的“综合性力量作用“的结果。教学策略:选用松软的砂岩多块,全班统一步伐在加水瓶内摇晃。全班分成二组对比实验,一组摇晃砂岩,一组摇晃坚硬的花岗岩。 2、 前测之重点:改进教学过程,突破教学的难点。根据生活及教学经验出发,设计一些针对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前测题,科学地分析前测结果后,再尝试改进一些具体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白汽”是什么? “白汽”就是水蒸气,“白汽”有可能是水蒸气,“白汽”是一种空气,“白汽”是一种烟。针对这样的前测结果,我们可以怎么处理教学过程?省优质课比赛中有一位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认知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科学观察装置,在一个暗箱中放一杯热水,同时开二扇“小窗”,让学生在一扇“小窗”处打亮电筒,通过另一扇“小窗”观察暗箱中热水上方的水汽,通过对水汽出现在何方、水汽消失在何处等系列问题的讨论,巧妙地引导孩子认识到水蒸气与水汽的不同及转化条件,增设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较为明确的科学概念,从而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以下是四下电单元点亮小灯泡一课的前测结果:点亮小灯泡需要一节1.5v的电池,那么点亮大灯泡需要多少节电池?50人 A 一节(12人,24%) B 二节(29人,58%) C 多节(6人,12%) D 不知道(3人,6%)分析过程:从前测结果不难看出,孩子们对点亮大灯泡所需要的电压是完全没有概念的,也就是对插座中的电压模糊不清,这样的认知基础上教师如果只是理论上强调: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相信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浅薄的,孩子们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通过小灯泡与被点得雪亮大灯泡的视觉冲突(见上图),通过一组对比性极强的数据的分析,这样教学过程的改变,不但在强烈冲击着学生的思维,更在课堂中深刻地影响了学生,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了对安全用电基础认知的发展,相信今后的生活中孩子们对安全用电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和防范!这样的教学过程,基于从孩子们中来的课堂前测结果,所以更加有的放氏,从而更好实现了科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当然,由于不同生活环境下、不同教学背景下孩子们的前概念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抓住不同前测结果下存在于学生心中的学习现状,及时调整教学的目标,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二、 剖析实验数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第17条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目前,大家对此已有了足够的认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十分注重定量研究,让学生运用测量、调查、统计等实验方法,收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科学概念和实验结论。1、如何面对数据和结论的不一致实验一有七个小组得出“衣服不能增加热量”的结论,实验二有五个小组得出“衣服能保温”的结论,但两个实验都有几例数据和结论不一致的情况:实验一: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组别衣外温度衣内30秒衣内1分钟衣内2分钟我们的发现21010511105不能413131515不能8121214不能实验二:衣服能保温吗(第一行:包毛巾烧瓶里的热水温度;第二行:不包毛巾烧瓶里的热水温度。)组别起始温度1分钟后温度2分钟后温度3分钟后温度我们的发现3494645445能484544435749464443能48474544实验一中的2、4、8三个小组测量的衣服内温度是逐渐上升的,若根据这些数据应该是指向“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结论,与“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结论显然是不相符合的。实验二的3、7两个小组也存在着数据和结论不一致的问题,不过这些数据比较隐性,需要细心辨析才能发现。让我们先来分析第3小组的数据,排除两个烧瓶里的初始水温存在着1温差这一因素,无论是在烧瓶外包裹毛巾还是不包裹毛巾,其温度下降变化出现惊人的一致,故只能说“衣服不能保温”。而第7小组则出现更戏剧的现象,包裹毛巾的烧瓶里水温下降比不包裹毛巾的更快,也许后面的结论说“衣服能降温”可能更合适。2、如何面对缺失的数据和结论第一个实验中,第8小组没有记录衣外温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室温。在第二个实验中,第8小组没有记录一分钟后的不包裹毛巾的烧瓶水温,1、9组没有写出实验结论,如下表:实验一: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组别衣外温度衣内30秒衣内1分钟衣内2分钟我们的发现8121214不能实验二:衣服能保温吗(第一行:包毛巾烧瓶里的热水温度;第二行:不包毛巾烧瓶里的热水温度。)组别起始温度1分钟后温度2分钟后温度3分钟后温度我们的发现14040383740393736866626160不能706260946444343464443433、如何面对小组综合能力不强细心的朋友也许已经发现,在前面的几个思考中,第8小组经常被提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现在让我们对第8小组的实验记录单进行个案分析。实验一: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组别衣外温度衣内30秒衣内1分钟衣内2分钟我们的发现8121214不能实验二:衣服能保温吗(第一行:包毛巾烧瓶里的热水温度;第二行:不包毛巾烧瓶里的热水温度。)组别起始温度1分钟后温度2分钟后温度3分钟后温度我们的发现866626160不能706260从上表可以看出,第8小组的实验记录单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缺失部分原始数据,实验结论和实验数据不符合,实验数据之间的变化有些不合常理等。4、如何优化实验设计本课实验中,学生的实验数据出现了如此之多的问题,我觉得很大原因就是教师的实验设计存在着问题,让我们来看一下两个表格的第一行:实验一: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组别衣外温度衣内30秒衣内1分钟衣内2分钟我们的发现实验二:衣服能保温吗(第一行:包毛巾烧瓶里的热水温度;第二行:不包毛巾烧瓶里的热水温度。)组别起始温度1分钟后温度2分钟后温度3分钟后温度我们的发现我们都知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要测量水温的变化,需要把温度计放入其中并有一定的时间,如果仅仅是一两分钟,测量出的数据往往是不准确的。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只有一个真正具有科学素养的教师,才有可能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和学习形成自己的科学素养。教师应努力使自己从专业型教师走向综合型教师,能用一种广阔的视野来审视课程和教学,通过学习和研究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参考资料: 一些优质课的课堂实录资料;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