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中祭月礼仪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129647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朝历代的中祭月礼仪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朝历代的中祭月礼仪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朝历代的中祭月礼仪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朝历代的中秋祭月礼仪中秋又叫仲秋、月夕,是华夏岁时节日系统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民俗节日。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历来的说法,皆把嫦娥、玉兔、元末起义之事纳入其中。其实,中秋节最核心的起源要素,是自上古时代即有的敬月信仰,以及流传几千年的祭月之风。中秋节本质上是“华夏祭月之节”,那里有先民天地人和的哲思,也有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信仰。 汉民族的祭祀文化,表达的是“敬天、礼地、爱人”这三种基本情感指向,所崇拜的是天神、地祗、人鬼三种类型的神明。天神之中,按等级分为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和列星三等,太阳和月亮就是华夏先民最崇拜的自然神之一。远古时代的日月崇拜之俗已遥远难考,但是,周礼等文献中已确定无疑地证明,其时对日月的崇拜已发展至宏大而正规的天子的日月祭祀。周礼典瑞:“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礼记祭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国语周语:“古者先王即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尊君”。为什么天子要祭天地日月?郑玄曰:“王朝日者,示有所尊,训人事君也。王者父天而母地,兄日而姊月,故常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况人得不事耶。”帝王自命昊天上帝之子,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日为兄以月为姊,天子祭天地日月,既是敬畏、祈求护佑,也是向天下臣民示范“孝悌”之义,即祭天地以示孝,祭日月以示悌。日月之祭的时间,自周代就定在了春分和秋分,即所谓“两分”。为何要定在这两个日子呢?这要从天文与二十四节气说起。每年夏至之后,太阳就从北回归线逐日南移,到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22-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此时,太阳几乎直射赤道,再往南,北半球的秋季就将结束而迎来冬天。这一时刻,二十四节气中称为秋分。先民认为,日属阳之精,月属阴之精,“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为得阴阳之义。”郑玄也说,“君子履端于始,举正于中,故本二分也。”因此,春分和秋分就分别成了祭祀太阳和月亮的日子。祭日,称“朝日”,祭月,称“夕月”。“夕月礼”就成为了祭月之礼的特有称呼。 虽然周礼中就已经确定了“两分祀日月”之制,但日月之祀在历代的时间并不绝对固定(波动主要发生在比较短的王朝),不过,总的来看,春秋二分仍然是天子祭日月最基本的日期选择。历代天子祭月时间和规格的主要演变过程是:周代:周代礼仪系统十分完备。两分祭日月,以柴祀日月星辰。建日坛曰王宫,建月坛曰夜明。在南门外祭日、北门外祭月。所用牲和币皆为赤色,祭乐与祭五帝乐相同,以珪璧礼神。秦代:秦尚法家,除此外,诸子百家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阴阳家了,故极看重自然神祗的祭祀。秦在故都雍城就建有日月祠。秦始皇东游海上祭祀八神,月日分属第六第七神,祭日于成山,祭月于莱山。汉代:汉承楚风,楚文化之天地日月的信仰在汉代占有一定分量,武帝时在太乙坛祭日月,黎明之时皇帝走出用竹子建造的祠宫,向东方祭拜,夜晚向西方祭拜。后又简化为在宫殿的庭院中行礼。平帝时,改在合祭天地之日,黎明东向拜日行朝日礼,夜晚西向拜月行夕月礼。隋代:祭祀乃华夏文化的信仰表征。隋朝匡扶华夏正统,便重修祭礼。于国东春明门外建坛,每年春分朝日。又于国西开远门外建“坎”,坎深三尺,广四丈,在坎中建坛,坛高一尺,广四尺。每年秋分夕月。牲币采用周制。唐代:二分朝日夕月于国城东西,用方色犊为牲。宋代:承唐之制,并升为大祀。明代:明初在南京建日月祭坛,迁都后在北京朝阳门外建“朝日坛”,在阜成门外建“夕月坛”。坛制区分日月。朝日坛的护坛地100亩,夕月坛的护坛地36亩。朝日无从祀,夕月以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共一坛。春分祭日,在春分日的寅时(大约在凌晨3点到5点,古称“平旦”)迎日出。秋分祭月,在秋分日的亥时(大约在21点到23点,古称“人定”)迎月出。朝日迎神四拜,饮福受胙两拜,送神四拜;夕月迎神饮福受胙送神皆再拜。东郊以甲、丙、戊、庚、壬年,西郊以丑、辰、未、戌年,天子车驾亲祭。其它年份遣文大臣摄祭朝日坛,武大臣摄祭夕月坛。如果正祭遇风雨,则设小次于坛前,天子驾就小次行礼。每年两分祭日月时,日月是礼敬的主神,是祭礼的主角,这种专门的祭祀为正祀和常祀。除此之外,日月还在其它祭祀场合被附带祭祀,此时日月充当的是配祀。比如,郊祀天地常以日月从祀;诸侯觐见天子之礼要到南门拜日、北门拜月;祈年、禜祭等也都要祭日月。清代: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北京旗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月光马,就是月亮神的画像。富察敦崇写道: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色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清初的潘荣陛和清末的富察敦崇都提到了中秋节的兔爷: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有衣冠而张盖者,有甲胄而带纛旗者,有骑虎者,有默坐者。大者三尺,小者尺余。千奇百状,集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灯火荧辉,游人络绎,焦包(爆糊)、炉炙,浑酒罇筛,烤羊肉、热烧刀,此又游人之酌具也。老北京有一句话:“崇文门外花儿市,是兔爷的老窝”。看了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才知道,原来八月初一日是灶王爷的生日,花儿市的灶君庙有三天庙会。可想而知,临近中秋节,这个庙会大批供应兔爷,就成了兔爷的老窝。据说兔爷是老北京特有的,外地不请兔爷,也不知道兔爷。我的朋友张毓隽先生,外号“胡同张“,他在卢沟桥宛平城里开办了老北京胡同博物馆,他自己做的兔爷,有一个人那么高。我还有一个朋友张忠强先生,在琉璃厂东街开办了泥人坊,他自己做的兔爷,就像书上写的,七大八小、文官武将,五光十色,应有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