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评价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796964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评价XXX(教科院07级1班xxxxxxxx)内容摘要:前一段时间四川省高中课程改革的说明会在我校举行。而创新学习作课题正是通过各方面的研究,来探索基础教育课改的有效实施。要创新学习必须先有创新意识,形成实践能力。本文主要通过对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内涵,结构的分析,编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调查问卷和评估标准来评价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为创新学习的研究做铺垫,为课改做贡献。关键词: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教育评价 一、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分析(一)创新意识内涵1、创新内涵的界定什么是创新?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时报在其社论拿起创新的思想武器中指出:“创新首先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但它并不局限于经济学的范畴。”然而,龚春燕却认为,创新是通过旧的知识、新的组合、得出新的结果的过程。“新”可以与别人不一样,也可以是自己新的提高。创新,就是想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东西。例如,做一道习题,能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者独立求解,探索新法,是创新;制作一件小工艺品,搞出一个小发明,也是创新;至于造出新产品,制造新工艺,产生新技术,提出新理论,那是高水平的创新。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运用的基础上。无论是知识的创新还是技术的创新都离不开知识的支撑,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获取更多的知识。龚春燕认为我们既要重视有一定范围的“大创新”,也要重视相对自己的“小创新”。2、意识现代汉语词典中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应,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它是人的一种认知结构,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有觉察的意思。3、创新意识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创新意识就是促使个体进行创造行为的心理机制。即在对知识的传播、转化、运用时,人们的头脑所产生的感觉、思维的心理过程的总和,而这种心理过程能够有助于人们提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的理论,做出新的东西。而智力因素下的创新意识是个体首先要能认识现实生活中学习的一般本质特征,能够运用事物的知识合理地行动,根据规律性预见某一事件的产生和发展。创新意识是人的创新性能力反映。有些学者的观点认为: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二)、创新意识的内部结构与外部表现根据龚春燕架构的创新人才的结构来看,创新意识是属于创新素质中的一种,而创新意识又分为创新动机、创新欲望、创新兴趣。(1)创新动机所谓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个体朝向某一目的的行为的动力倾向。创新动机中的这一动机的目的就是创新了。(2)创新欲望现代汉语词典中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3)创新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趋向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一个人渴求深入的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接近该事物或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1、内部结构(1)创新学习意识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运用的基础上。无论是知识的创新还是技术的创新都离不开知识的支撑,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获取更多的知识。中小学生要创新,必须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创新学习是人们通过对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摄取,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索,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是学习者的内部状态和外显行为发生变化的一种活动。而创新学习意识激励者中小学生对前人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认真学习,通过一系列的思维加工破除迷信,探索,发现解决新的问题。(2)创新想象意识想象是人脑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3)创新思维意识创新思维意识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和从事学习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断以新颖的方式和多维角度的思维转化来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意识。(4)创新实践意识如果前面的几种意识停留在认知层面,创新实践意识要求我们 “心动不如行动”把创新意识运用到实践层面。2、外部特征创新意识,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它以思想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和追求为主要特征。(1)新颖性创新意识或是为了满足新的社会需求,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的地满足原来的社会需求,创新意识是求新意识。(2)社会历史性创新意识是以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需要为出发点的,而这种需要很大程度上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在阶级社会里,创新意识受阶级性和道德观影响制约。人们的创新意识激起的创造活动和产生的创造成果,应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创新意识必须考虑社会效果。(3)个体差异性人们的创新意识和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情感志趣等相应,它们对创新起重大推进作用。而这些方面,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创新意识既要考察社会背景,又要考察其文化素养和志趣动机。二、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分析(一)实践能力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和探索世界的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实践能力则指个体完成特定实践活动的水平和可能性。它标示了人的价值和主体性的水平,也决定了个体在多大程度上完成自我实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实践性智力则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从教育角度来看,有学者认为:“实践能力就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吸收、整合支持性教育资源和个体基础资源,适应社会生活,解决基本实际问题,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促进自我成长,提升自我的实践主体地位的能力。综上所述,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就是将所学知识特别是以间接方式获得的知识,如书本知识或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任务。一方面,相对学生主体而言,要么实际情况是学生未曾遇到过的,要么实际问题或任务是学生未曾遇到过的,或者是完全未曾经历,或者是部分未曾经历, 总之相对学生有新的成分。另一方面,对学生经历过的事情,在完成质量和完成效率有提高。实践能力的高低可以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通过新情况、新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体现。学以致用是实践能力的核心。(二)、实践能力的结构1、有研究认为,实践能力有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因素、专项实践能力因素和情境实践能力因素。 (1)实践动机是指由实践目标或实践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者内部动力。(2)一般实践能力因素包括个体在实践中的基本生理和心理机能,它不指向解决具体问题,但影响个体问题解决的效果,构成个体实践能力的生理和心理基础。(3)专项实践能力因素指个体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专项技能。(4)情境实践能力因素是指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实践者根据自身能力和具体情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恰当地决定行动路线并付诸实现的能力要素。2、如果按照主体实践活动的内容来分类,依据多元智力理论, 实践活动及实践能力可以分为以下八种能力。(1)语言实践能力:对词义特别敏感,擅长有效利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2)音乐实践能力:对乐曲、旋律、节奏特别敏感,有很强的感知、鉴赏、表达和创作音乐的能力(3)数理逻辑实践能力:有效利用数学和逻辑进行推理的能力(4)空间实践能力: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5)身体运动实践能力:动作灵巧、敏捷,在身体平衡、协调、力量、速度、灵活性等方面表现突出,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6)人际交往实践能力:善于觉察并区分他人动机、意图、情绪的能力(7)自我认识实践能力:善于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善于分辨自己的心理状态的能力(8)自然实践能力:善于观察和洞察生物界以及自然规律的能力三、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评价与知识评价(一)知识评价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习系统化认识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我要讨论的知识是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基本经验,是一个人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即为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指各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典型事例等。知识目标应该包括“知识”和“理解”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知识的评价指在所学的范围内,正确的记忆、掌握和再认能力的评价。另一方面,理解的评价伴随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学习内容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评价。评价学生知识能力的即是评价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对知识的评价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测验。我们学生最常见的测验就是学绩测验。学绩测验通常用于个体经过学习、训练之后学习成绩的鉴定和诊断。传统学生学绩评价主要进行以知识为主要(唯一)目标的单维评价。这样一来,往往把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把考试成绩与知识的掌握等同起来。考试单纯采用笔试,试题复述书本和老师所讲的内容,阅卷总是按照标准答案要求确定答卷的优劣。这种评价把分数看的特别重要,甚至把它绝对化。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师生以追求分数为目标,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限制或者压抑学生的创造力及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发挥。(二)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评价策略首先应该认识到评价并不能直接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但它能够促进或者抑制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及实践能力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必须确立正确的评价策略。1、 评价目的的激励性传统的评价观只是着眼于人才的选拔与淘汰。而这些被淘汰的学生带着失败的心理体验走向了不同的学校或者走向社会,他们很少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甘甜,对自己和未来缺乏充分的信心,因而不可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或者工作,这样就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创新欲望。现代教育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评价的目的就演变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正确的评价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素质结构,这种素质结构有利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正确的评价不仅有激励作用还有强大的导向作用。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形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全面、完整、系统的素质结构,这不仅使他们学生时代的创造活动成为可能,更为他将来走向社会,进行更高水平的创造活动打下雄厚的基础。这样也为评价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随着评价内容的丰富,评价方式的增多,从而改变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雷同的局面。这样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不断获得多方面的进步,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创新。3、评价标准的科学化评价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和实践能力养成产生不同的效果。(1)大力倡导个体内差异评价法这样将评价对象学生自身作为参照点,将评价对象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将其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它以个体差理论为基础的,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个性差异,因而更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的形成于发展,有利于求知欲和好奇心、成功感的形成。另一方面,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会给评价对象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自豪感,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不断投入到新的创造活动中去。(2)灵活的运用绝对评价法第一,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客观标准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就使得学生与各自的客观标准的差距水平大致相同,使学生保持正常的心态。第二,不同的学生可以不同步达到客观标准即允许学生提前或落后一步达到统一客观标准。尽管时间标准不一样,但是最终结果会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感受,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和创新打下良好基础。第三,所有学生均可暂缓达到客观标准(3)慎重运用相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有很多不足,无法真正的表示实际水平;另一方面,这种评价必定会产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强和弱的,会出现强烈的对比和激烈的竞争,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对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弱的发展更为不利。四、中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评价具体实施方案(一)评价方法质性评价方法(二)资料收集中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调查问卷中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调查问卷同学们,你们好!本问卷是为了了解我市中小学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评价体系而设计的,目的在于了解你们平时的学习及生活中的创新的意识及实践的能力,你的回答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帮助。调查是匿名的,我们对你所选择的答案绝对保密的,你不用担心它会影响你的学习成绩,或影响他人对你的看法,请做真实地回答。 填写时请注意:除指定可多选外,其余题目都是单选,请在相符的一项上打上“”。谢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中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评价”课题组2011年12月23日说明:因为考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编问卷者本身的知识能力有限问题,本问卷只针对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以及初中学生。基本情况:你的性别:(1) 男 (2)女你所在的学校:(2)小学 (2)中学你的年级:(1) 小学: 五年级 六年级 (2)中学: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你班的学生数:30人以下, 3039人, 4049人, 50人以上你的父母中文化程度最高的:(1)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 (2)大专毕业 (3)高中毕业 (4)初中毕业 (5)小学毕业创新意识部分1、当你对一个学习或生活上的问题的解答和别人不一样时,你是否会怀疑自己错了,并因此放弃自己的想法。( )A、总是会 B、有时会 C、从不会这样2、如果你发现老师在教学时出现了知识或方法上的错误,你会是否指出来。( )A、总是会 B、有时会 C、从不会这样3、如果你注意到教科书或者老师所讲的内容,与你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相关信息明显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你是否会就此与老师和其他相关人士讨论。( )A、总是会 B、有时会 C、从不会这样4、你是否会不怕别人的批评或嘲笑,常提出一些你认为很有价值的问题,或者做一些你认为非常重要的尝试。( )A、总是会 B、有时会 C、从不会这样5、当你遇到一个新问题或者学习一个新知识时,是否会感到兴奋和有信心。( )A、总是会 B、有时会 C、从不会这样6、你是否喜欢对一个问题用几种不同的思路去考虑解决的途径,然后选择你认为最好的方法。( )A、总是会 B、有时会 C、从不会这样7、如果一个同学对一个问题有独到的解决方法,你是否会对他(她)由衷的赞赏。( )A、总是会 B、有时会 C、从不会这样8、当你必须同你观点不一样的人合作,而你又不能说服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时,你是否能容忍对方坚持自己的观点,继续愉快的合作。( )A、总是会 B、有时会 C、从不会这样9、你是否对老师和其他权威人士的观点全盘接受。( )A、总是会 B、有时会 C、从不会这样10、你是否喜欢解决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A、总是会 B、有时会 C、从不会这样11、你是否能根据需要,运用原有的储存在脑海里的现象,想象出新的情景。( )A、经常 B、有时 C、不能12、遇到新问题时,能合理运用别的知识,触类旁通,领悟到解决方法。( )A、经常 B、有时 C、不能13、对于学到的新知识,联想相关知识进行由表及里的、由此及彼的思索。( )A、常常尽量发挥这种联想 B、有时会这样思考 C、从没有这种思维习惯14、当老师提出某一问题,同学们都感到为难时,你会( )A、总是敢为人先,独立或与同学讨论寻求解答 B、有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念头去解答 C、认为人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自己也肯定不能解15、对于别人认为较好的学习经验,你会( )A、适当的采纳创造地运用 B、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采纳 C、不加选择的模仿学习实践能力部分1、经常独立完成实验 是() 否()2、经常合作完成实验 是() 否()3、观看教师演示 是() 否()4、只是观看实验课件 是() 否()5、从未见过任何形式的实验 是() 否()6、经常制作科技作品 是() 否()7、有时根据自己的爱好会制作一些小作品 是() 否()8、不喜欢动手,或者不会制作任何手工作品 是() 否()9、经常把自己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是() 否()10、偶尔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是() 否()11、从不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认为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没多大关联 是() 否()12、经常会帮家里干家务 是() 否()13、偶尔会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是() 否()14、从不做家务,包括自己的内务 是() 否()15、自己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强 是() 否()(三)中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评价标准 中小学生创新意识评估标准(初稿)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行为表现评价等级自评他评5432154321创新类型1、创新动机1具有强烈的激励和维持抛开旧的,创造新的的动力倾向,感觉创新已成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3希望超越自己现有的水平就好4没有创新的需求2、创新欲望1具有强烈想要提出新理论,创造新东西的要求和愿望和旺盛的求知欲2渴望出新、愿意求变3偶尔会有些新的想法4一点都不想创新3、创新兴趣1对提出问题、新理论、新方法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不断提问2喜欢有些新的想法3偶尔会有想创新的想法4一点创新兴趣都没有创新内部结构1、创新学习意识1敢于创新学习,具有创新品质和创新精神,主动探究并构建新的学习模式,常有新的创新成果2对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摄取,能够同化、组合3老师讲解的记住就行2、创新想象意识1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的创造出新的形象,喜欢虚构,敢于幻想2想象力丰富,根据别人的描述能想出形象3毫无想象力3、创新思维意识1对事物的错综复杂性感兴趣,喜欢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复杂事物,具有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批判思维2能运用某一种思维方式思考事物3不喜欢复杂的事物,古板4、创新实践意识1喜欢实验,喜欢动手,动手操作能力强2能够动手操作3不喜欢动手,不喜欢实验中小学生实践能力评估标准(初稿)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行为表现评价等级自我反思同行认同5432154321实践能力1认识目标体系1、学生能够概括出知识的关系;能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总结出规律,得出结论;能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器材,提出相应的实验方案,自主地进行实验设计。2、能判断哪些知识适合于处理新的问题;能运用适当的知识对新实验情境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出预测;能说明在既定疑难情境中运用某些知识的理由3、懂得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能对简单的自然现象作出解释方法4、学生记住学过的概念、现象、公式和单位;相关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基本结构和操作2操作目标体系1、学生在掌握一定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根据新情况能对原有动作进行直接的修正,必要时能对已有的行为进行符合新情境的重新组合2、学生具备了定势操作之后,经过进一步强化训练,技能有了进一步提高,能做到在花费最少时间,耗费最少经历而达到实验操作熟练自如的程度3、能够连贯地完成操作,这是一种完全在学生独立意识控制下进行的操作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教师所做的示范动作进行仿造的一系列活动注释:创新学习论纲龚春燕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页 检索项=创新意识 检索项=创新意识参考文献:1龚春燕. 创新学习论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涂艳国.教育评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黄利群. 普教评价探索之路M.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4葛明贵. 学校创造学习心理与教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5李世海,高兆宏,张小宜.创新教育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王富.中小学生实验活动与实践能力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