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安定区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 (共23页)

上传人:gfy****yf 文档编号:31467859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西安定区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 (共2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定西安定区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 (共2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定西安定区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 (共2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西市安定区“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新型城镇 化、信息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夯实农业 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美好乡村建 设步伐,促进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区实际, 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农业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在中央、省、市的 关怀扶持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经济工 作的首要位置,把“三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建设现代农 业的要求,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 业发展能力,加快推广关键技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了农 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十二五期间,通过推广 应用旱作高效农业、高产创建、标准化栽培技术,粮食生产模式 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全区粮食总产量由2011 年的27.79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43.98万吨,全区粮食连续七年丰 收、总产稳定在25万吨以上。农业增加值由7.6亿元增长到12.4亿 元 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000.7元增长到6103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o粮食总产量、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 收入三项指标均超过了“十二五”规划的预期目标(三项的目标任 务分别为7.6%、5%、13.5%) o2011年我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 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2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地县(农场)”称号,在全 国农村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2013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 2014年再次荣获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马铃薯产业围绕区委、区政府 提出打造“中国薯都”的战略构想,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 经济的要求,全面提升品牌,拓展市场,促进产业发展。马铃薯 产业在种植规模、良种扩繁、品牌营销、贮藏保鲜、加工转化等 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体系趋于完善,贸 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十二五”以来,全区马 铃薯种植面积持续保持在1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百万吨以 上,全区微型薯生产能力达4亿粒以上,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了 100%。共建成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10家,拥有生产线22条,马铃 薯精深加工能力达33.05万吨。按照“稳定占领国内终端市场、积 极开拓国外市场”的思路,先后在广东、上海、成都等省市建立直 销窗口52个,年外销鲜薯50万吨以上。产量的提高,品质的提升, 销路的拓展,马铃薯产业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主导产业。蔬菜产业借助引洸一期 工程的有利机遇,安定区已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三大区域 化特色蔬菜产业基地,新增蔬菜种植2.9万亩,种植面积12.4万亩, 总产量74万吨,总产值7.4亿元,总纯收入5.4亿元。(三)科技应用步伐明显加快。以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发 展设施农业为重点,积极推广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努力构建集 约型和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丫十二五”期间,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 的旱作农业种植面积持续增长(2011年79.8万亩、2012年126.5万 亩、2013年127.7万亩、2014年126.7万亩、2015年127.7万亩),实 现了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拉开了旱作区农业发展“二 次革命的序幕;通过举办“阳光工程等各类培训,每年培训25万 人(次)以上,促进了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和转移就业,科技对农 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四)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优化,十二五“期间,全区农业产 业化深入推进。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共有国家级农业产 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15家、市级12家,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397个(其中有省级5家、市级28家、区级20家;种植业148个,养殖 业149个,购销流通业78个,农机服务业15个,加工业6个,手工 业1个),产业化组织成为引领全区产业化发展的骨干,共辐射带 动农户34863户,占全区总户数的38%。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产 地准出、产品准入制度逐步建立,产品检验、质量监测和农业标 准化生产稳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不 断发展。截至目前,19个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农产 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全区“三品”认证18个,其中无公 害产品认证7个,绿色食品认证9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农产品地 理标志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10万亩,占农作物 种植面积的61.45%o(五)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丫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共安 排我区农机补贴资金5270万元,补贴各类机具17792台(套),拉动 农民投入13100多万元,受益农户13888户。2014年全区农机总 动力达到81.5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0752万余台,其中大中型拖拉 机2207台,联合收割机5台。配套农机具33618台部,配套比1 : 1.6。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32亿元。耕种收农机化综合作业 水平达到35.9%。(六)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有效改善十二五”以来,全区共新 增农村户用沼气池1800口,累计25238口,入户普及率达28.4%; 新建养殖小区联户大中型沼气池2个、村级服务网点41个;共推 广太阳灶8086台、生物质节柴炉8340台、电磁炉5726台、太阳能 热水器550台、户用光伏发电系统108套;扶持新建的10家废旧农 膜回收利用企业,废膜回收网点108处。在宁远镇宁远村建设农 村清洁工程,促进了该村田园、家园、水源清洁,推进了农业生 产的无公害化、庭院经济的高效化、家庭居住的清洁化和农民增 收的持续化。(七)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在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 强农惠农政策的同时,进一步补充完善土地流转、项目建设等金 融支持的相关扶持优惠政策,推进资本、技术等要素向现代农业 示范园区快速集聚。制定了安定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安定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实施方 案安定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奖励补助办法,区财政每年安 排专项资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经营规 模较大的流入主体给予0.58万元的奖励补助。按照“区有服务中 心、乡镇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全区农村土 地流转服务体系。截止目前,通过转包、出租、转让、互换等方式 共流转土地32.37万亩;启动实施了马铃薯政策性保险和玉米保 险,降低了农民的种植风险。二二十三五”农业发展形势(一)有利条件丫十三五”期间,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 宏观环境总体比较有利。一是国家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 的位置,实施一系列有力、直接、范围广的强农惠农政策,为发 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 发展环境。二是全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全 区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发展能力,以马铃薯、蔬菜、 玉米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明显,高产田创建技术 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典型,粮食生产保持了持续增长;农产 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出口大幅增加。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 不断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耕地承包经营权向少数专业合 作社、种植大户集中,农业产业化企业不断涌现,农业生产装备 水平大幅提升,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不 断推进,农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转变。四是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民生活 水平的大幅提高,拉大了对农产品的有效需求,为我区农业发展 提供内在动力。由此可见,目前我区农业发展已进入蓄势转型、 深化改革、谋求发展的新阶段,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和增长方式 的转变期。(二)不利因素丫十二五”以来,我区农业产业虽然实现了结 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高,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一些制约因素客观存在。总体上讲,我区农业基础薄弱,发展后 劲不足、抗灾能力不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善。制约全区农业农村 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农业农村经济投入稳定增加、 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 成,特别是自然灾害等农业不确定因素频发重发,产业升级面临 重大挑战,农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 能力还十分薄弱,依法治农护农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农业法律 法规的宣传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广大技术人员、农民、涉农企 业的法制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业执 法队伍建设、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整合充实和提高,农业农村经 济发展仍处在转型的艰难阶段。三:十三五”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 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省、市、区关于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抢抓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马铃薯主粮化等政策机遇和有利条件,努力打造“中国薯都”,针 对增强马铃薯、蔬菜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 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理清思路,统筹谋划,明确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重点、主要任务和 保障措施,使其成为指导全区未来五年农业农村经济的行动纲 领。(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落实以人 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 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和资金引导,信息与技术 服务等措施,调动农民产业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 效供给,为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 力支撑。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 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 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 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挥区域优势原则。从安定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资源、 气候和区位优势,发展壮大马铃薯、旱作农业和蔬菜等特色优势 产业,在重点乡镇、重点村建示范基地,推动重点地区发展和优 势产业开发。(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不低于5%,农民人均纯收 入达到7800元,年均增长12.5%。粮食作物稳定在150万亩,粮食 总产量达到50万吨以上。特色优势产业水平显著提升,马铃薯稳 定在100万亩以上,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稳定在40万亩以上,全区 蔬菜面积达到17.5万亩以上,药材种植5万亩左右,农业产业化经 营取得显著进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的比例达到60%以上。 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5个百分点。农业基础设施得 到明显改善,农业科技应用能力整体提升,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 大步伐。把安定区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和供应 基地。四、重点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认真实施“365”现代农业发 展行动计划,围绕引洸一期水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全力推动马铃 薯、玉米产业转型升级和蔬菜产业发展壮大,扶持和培育中药材 等地方性特色产业,实施富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着力构建具有 安定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马铃薯产业。加快产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 鲜薯销售向良种生产转变,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重点要 在扶持壮大种薯产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精深加工,提高资 源综合利用水平,健全完善马铃薯市场体系和营销网络体系,改 善贮藏条件,强化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搭建 对外开放平台等方面实现转型升级,力争把安定区建成全国县 区级最大的马铃薯鲜薯生产、种薯繁育、精深加工、仓储销售、 产学研发的“五大中心,以此形成全国最大的集马铃薯制种、种 植、加工、贸易及产品研发为一体的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之 一。从2016年开始到2020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 亩以上,其中,黑色全膜马铃薯达到80万亩,原原种生产能力达 到7.5亿粒,马铃薯总产量达到130万吨以上,总贮藏能力达到95 万吨以上,马铃薯淀粉及其系列食品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马铃 薯产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农民人均产业收入3000元。(-)蔬菜产业。按照打造“全省高原夏菜标准化重点示范区 的目标,抓住引洗工程建设的有利机遇,充分利用我区发展高原 夏菜的自然禀赋,以内官一凤翔一醮口一鲁家沟等引洸灌区重 点产业示范带为主,以日光温室、钢拱架塑料大棚等设施农业为 重点,连片规模发展,建立西南部川区、北部川区2个万亩设施农 业生产基地,毎年新建日光温室100座100亩,塑料大棚10000座 3000亩;川区灌溉蔬菜和浅山区旱地蔬菜并重,建立内官符川 香泉以甘蓝为主,凤翔团结以芹菜为主,馋口鲁家沟以瓜果为 主的三大高原夏菜基地,总面积达到17.5万亩,总产值达到20亿 元。实施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蔬菜名优新品种引进试验示 范与推广、设施农业和高原夏菜标准园、蔬菜“一村一品”、蔬菜 仓储体系等项目建设。扩大基地规模,改善菜地基础条件建设, 加强种苗繁育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标准化示范基地、社会化服 务体系、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市场信息体系和品牌建设,恒温贮 藏库存贮能力达到100万吨,提高高原夏菜的供给能力和经济效 益。(三)玉米产业。结合草牧业发展,稳步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综 合抗旱技术为重点的玉米种植,大力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抗旱 技术,提高单产和综合效益,每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40万亩 以上。(五)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安定区地理资源优势,加 快新品种选育步伐,适度扩大中药材、小杂粮生产基地面积,大 力推广良种良法,不断提高单产水平,提升产品品质。积极培育 油料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加快培 育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业村和乡镇。五、主要建设任务(一)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争取国家扶持,加强农田水利设 施建设,用足用好引洸一期农田灌溉工程,配套完善田间灌溉渠 系改造和建设力度,提高渠系利用系数,降低灌溉定额,扩大有效 灌溉面积,大力发展喷灌、滴灌、低压管灌等先进灌水技术,提高 水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和高效节水灌溉。争取开工建 设引洸二期工程,努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推进农田道路、桥涵、 防护林网、输变电等配套设施建设。2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 优化粮食作物内部种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压夏扩秋,进一步 提高马铃薯、玉米等高产稳产作物种植比例,积极扩大中药材等 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生产面积,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和产业化, 发展以设施农业和高原夏菜为主的蔬菜产业,把特色优势产业 的发展转到提质增效上来,着力落实各项粮食生产措施,拓宽农 民增收渠道,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因地 制宜发展饲用玉米和青贮玉米,切实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3依靠科技主攻单产。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全区粮食 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不断提 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总产稳定和粮食生产安全。突出马铃 薯、玉米等高产作物,扎实推进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推 广以旱作节水农业为主的增产增效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种 粮效益。积极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深入实施粮油高产创 建活动,集成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健全完善农业 科技创新、农技推广的激励机制,强化行政与技术结合、科研与 推广结合、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服务结合,促进全过程规范化、 标准化、机械化种植,力争在种业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推动粮 食生产不断跨上新台阶,实现“藏粮于技”。4优化粮食品种结构。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适应现 代农业机械化作业需要、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专用型优良农作 物新品种的研发,争取5年实现一次品种更新换代。充分结合全 区成立的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课题组,培育引进一批符合马铃薯 主粮化需求、适应本地生产推广的优质马铃薯加工专用型品种, 在马铃薯饮食文化.产品研发、加工工艺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5、全面提升耕地质水平。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加大旱 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耕地质 量保护与提升技术,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改 良土壤、培肥地力等措施,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基 础产出能力,将粮食产能落实到田头地块,实现“藏粮于地。6、大力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争取将安定区建成国家马 铃薯主粮化战略先行试验示范区,通过组织实施马铃薯标准化 种植,品种培育及种薯生产、科技创新引领精深加工.强化仓储 物流辐射带动、创新经营管理拓展销售、积极宣传引导强化培训 六大工程,引进培育一批符合马铃薯主粮化需求的、适应本地生 产推广的优质马铃薯加工专用型品种;在马铃薯营养评价、新产 品研发、主粮化加工工艺及技术装备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 在标准制定、专利授权、基地建设、企业创办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努力实现马铃薯生产品种专用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经 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7抓好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完善灾害应急措施,加强重大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展病虫害 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加强马铃薯晚疫病、小麦条锈病、玉米二 代粘虫等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控,促进粮、油、菜等农作物的 优质高产,力争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8. 全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力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 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鼓励种植大户、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粮油生产,提高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 继续开展马铃薯.玉米等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 覆盖面、提高保费补贴标准,积极发展商业性、互助性农业保险, 争取将区域主要特色农产品纳入保险保费补贴范围,提升风险 保障水平。9. 加快设施农业建设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建设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 主的设施农业,推广反季节生产,提高农产品均衡供应能力,促 进农民增收,努力走出一条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设施农业 发展路子。10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着力扩大农机装备总量,优化农 机装备结构。加大马铃薯.玉米、蔬菜等机收技术攻关力度,积 极引进先进机械耕作技术,大力推广农机深松整地增产措施,促 进农机农艺融合和技术集成,努力提升马铃薯、旱作农业等关键 生产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切实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劳动生产 率。大力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将闲散机具有效整合起来,提 高农机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力争取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积 极鼓励农民及农机服务组织持续增加投入,加快农机装备的更 新换代和结构优化丫十三五”期间,实现每年投放马铃薯、玉米、 畜草、高原夏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农业机械3000多台,力争到2020 年全区农业机械达到15.5万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3%以 上。(二)转型升级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增强助农增收基础。转型 升级马铃薯和玉米两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发展壮大蔬菜产业, 积极培育富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努力增强助农增收基础。K转型升级马铃薯产业。突出标准化生产、良种繁育、精深 加工、科技创新、种薯质量监督认证、市场建设、鲜薯仓储和品 牌打造等关键环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做大做强玉米产业。以辐射带动全区旱作高效农业发展 为目标,立足安定区抗旱生产实际,建设旱作高效农业示范区, 集研究、示范、推广为一体,改进、集成玉米生产过程中全膜双 垄沟播、良种应用.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清洁生产等技 术,逐步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3. 发展壮大蔬菜产业。借助引洸一期工程建成通水的大好 机遇,加大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力度,加大以高原夏菜为主 的蔬菜产业发展壮大力度,加大以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精细蔬 菜和地膜保护地大田蔬菜发展力度,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健全 冷链体系,努力开拓农民增收新途径。4.培育富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 精准扶贫战略,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紧盯全区135个重点贫 困村,精心培育壮大马铃薯、玉米、蔬菜等特色产业和中药材等 区域性富民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劳务经济等富民增 收产业。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 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贫困农户稳定增收提供产业 支撑。(三)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应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区立足抗旱生产,以标准化种植技术为重点,良种良法良 肥配套,在良种培育、先进种植技术和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 新的进展,将品种和技术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健全农业的 支撑体系。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 中心任务,坚持单项示范与组装配套、集成创新推广相结合,突 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整合项目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把农 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示范推广作为调优农业结构、壮大优 特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培育高产、优质、高效、安全、 生态的现代农业典型。2、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技术集 成、转化应用三大能力,制定年度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大力推 广全膜双垄沟播、黑色全膜马铃薯、马铃薯脱毒种薯.测土配方 施肥、高效农田节水、设施蔬菜配套、保护性耕作等技术。鼓励 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创办经营实体、 科技特派员等方式,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建立经济利益共 同体。实施好人才强农战略,培养一大批“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 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 主要来自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3. 抓好高产创建;十三五期间,积极探索高效农业发展模 式,主要探索以间套复种等高效栽培、标准化生产和旱作高效节 水为关键技术的高产高效农业发展模式,如马铃薯套豌豆等栽 培模式。每年创建马铃薯高产田15万亩以上,地膜玉米高产田6 万亩以上,设施蔬菜标准园亩以上。4. 大力推进人才强农战略。以提高农民素质,推动传统农民 向现代农民转化为核心,以创业培训、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 训、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构建政府部门项目引导、主 管部门统筹、培训机构实施、农民自主参与的新型农民培训机制。 大力实施“百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努力培养一支规模宏大、 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人才队伍。结合产业开发,在不同作 物的关键技术环节,组织技术人员现场培训,讲授生产技术要领, 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管理。力争使实际、实用、实效的农业技术进 入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大幅度提高技术的普及率和到田率。(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公共服 务能力。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 列化服务,帮助农民控制成本、降低风险。1、加强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基层农业科 技推广体制,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 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益性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鼓励各类社会 力量兴办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拓展服务范围,着力提升现代农 业公共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继续 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示范试点。2、培育壮大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各类经济主体开展 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服务,规范市场秩序,稳定价格,保障供 应。积极扶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发展,扩大 统防统治服务范围。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机大 户和自我发展能力强、利益联结紧密、运作规范的服务组织,大 力发展跨区作业,促进农机作业服务和维修服务市场化、专业化、 产业化。着力完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拓展 农业功能,挖掘文化内涵,引领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形 成。3、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 设,完善农业灾害监测体系,增强监测预警效能;健全农业灾害 信息传递方式与途径,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加强灾害应急装备设 施建设,建立应急储备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开展农业 病虫灾害防控,坚决遏制重大病虫害的传播流行;深入开展防灾 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4. 加快农业8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现代 农业建设,加快“数字农村建设,拓展服务功能,推进农村信息 公开平台与金融服务、农业保险有效融合。进一步建立健全县、 乡、村三级综合减灾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 健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发布体系,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 能力和公共气象服务水平。5. 加大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 级,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健全交易制度。加大农 产品市场、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和建设力度,加快建设区域性专业 市场、专业市场和产地集散市场配套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重 点建设定西国家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果蔬冷鲜库建设,推 进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全面落实和规范鲜活农产 品“绿色通道运营政策,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促进产品外 销。推广发展电子商务的“陇南模式二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 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拓展特色优势农产品销 售平台。推进合作社与超市、学校、社区、企业对接。(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可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环节多.链条长,确保农产品质 量安全水平的稳步提高,必须抓好各重点环节的工作。1、加强农业产地环境监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建设,加强农业生产环境特别是土壤、水域环境的监测,确保农 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无污染。2、狠抓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加强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农业投入品监管,杜绝不合格及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投入品进 入农业生产环节。3、抓好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运环节质安全监管。加强农 产品生产及进入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收购、贮藏、运输等环 节质量安全监管,引导农户、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 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生产,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自觉建立 健全生产记录,严把农产品产地准出关。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 溯信息平台,推动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等相关企业(合 作社、家庭农场等)建立农产品进销货查验、质量监测和问题产 品召回等制度,实施农产品标识管理,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 追溯体系。4、加大农产品质安全监测。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 行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相结合,增加监测数量、品种、频次和项 目,扩大检测范围,随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开展农产品 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做好对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区域、产品 和环节的预防,加强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 防范、预警、处置能力。5、抓好“三品一标”认证监管。围绕“稳步发展,加强监管的 总目标,深入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农产品 地理标志的规范认证登记审查.强化证后监督管理。继续开展农 业地方性标准的制定审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六)持续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加快节约型农业发展步伐。以 发展农业再生清洁能源循环利用为重点,积极探索能源生态农 业模式,强化对废旧地膜、农田秸秆和尾菜的资源化利甩 形成 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实现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 促进农村种养业发展和村容村貌改善。1、加快沼气建设。以农村户用沼气为重点,大力发展养殖小 区等规模化沼气池建设,治理养殖业污染,培育养殖沼气种 植一养殖的循环经济模式。经过3 5年的努力,全区建设池容 500立方以上的规模化沼气池5个,建设沼气集中供气示范点3处, 建设沼肥集中连片综合利用示范区3处。2、优化农村用能结构。以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 重点,发展节约型农业,推进农业清洁生产7十三五期间,我区 将努力在太阳能开发、秸秆能源化利用上取得新突破,争取在发 展内容上有拓展、发展方式有转变、发展结构上有调整、发展质 量上有提升。争取推广清洁炉灶10000台,太阳能热水器1000台, 太阳能路灯200盏。打造农村能源综合配套示范村4个,秸秆资源 化利用示范点3个。3、加强农膜回收利用。积极引导和动员群众及时清理、积极 交售残膜,并由废旧农膜加工企业在乡镇政府的协调领导下,分 区域包干回收,集中加工处理,十三五期间,争取资金550万元 以上补助区内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和开展尾菜处理工作,推 广250吨以上可降解膜等新型农膜,推广50台以上农膜捡拾机器, 扶持建立4个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加工企业,促进农膜、秸秆等农 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 环境。4.加强尾菜处理工作。扶持内官、香泉、团结、凤翔.符川等 高原夏菜主产区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尾菜处理工作,积极 争取并实施省级尾菜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项目,在内官镇等地 开展尾菜肥料化利用和尾菜沼气化利用技术示范,切实解决近 年来因蔬菜种植面积增加而带来的尾菜污染问题。(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K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根据中央、省市区关于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意见,全面开展农村土 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农村改革,全面开展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确保2016年全区基本完成确 权颁证任务。2.加快经营机制创新。加快推进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向现代 农业经营体系转变,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 经营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区拥有一支4万多 人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种养大户总数达到15000户,家庭农场 注册总数达到500个以上,高效运行的合作社达到400个以上其 中区级示范社达到300个,市级示范社达到100个,农户入社率达 到50%, 80%的合作社达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通讯地址,30% 的合作社建立规范的成员账户,成员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合作, 推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发展。制定符合我区实 际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标准体系,对农业新型 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实行责任书考核,力争一村1个家庭农场、1个 专业合作社、10户生产经营大户,100万亩以上的耕地实现适度 规模经营,切实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3. 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坚持“高位起步.多元投入、择优扶 持的思路,通过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 专项扶持,协调金融介入,加大引进和培育力度,扶持成长性好、 产业关联度大、重环保、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 企业发展,逐步形成规模较大、管理科学、技术先进、带动力强 的龙头企业集群,成为引领我区产业化发展的骨干。4、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协会积极参与 马铃薯、蔬菜等原料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户与企业、合作组 织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 业+村一品+农户和“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 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设优质、稳定、可控 的原料基地,使企业、协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伸长产业链 条。(八)加强农业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积极推进 农业法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系统依法行政水平,为实现农业农 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1强化农业综合执法。进一步整合完善农业执法体系,加快 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整合农业执法职 能,强化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 全执法为重点,推动综合执法机构统一行使农业部门行政执法 职能。理顺综合执法机构和行业管理机构的关系,综合执法机构 主要承担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职能,行业管理机构主要承担规 划制定、产业指导、行政审批、日常管理等职能,充分发挥各自 优势,强化协作配合。2、加强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 门重视支持,落实农业执法机构和人员编制、改善执法设施和装 备、落实农业执法经费,确保执法力量与执法任务相适应。严格 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提高执法人员政治素 质和业务水平,推进执法入员专职化。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制定执法权力清单,严格确定执法机构和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 任,加强执法监督,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 追究。3、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健全农业执法信息共享和执法联动 机制,改进执法方式,强化日常执法,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 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严 厉打击侵犯农业知识产权和破坏农业资源环境的行为。健全农 业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坚决克服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现 象。4加强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完善农业部门学法用法制度,以 农业执法实务为重点分级分类开展农业执法人员轮训。加大对 农业干部法治观念和意识教育,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 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切实增强宪法法律至上意识、权力法 定意识、权责一致意识,带头尊崇法治、了解法律,带头遵纪守 法、依法办事,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农业部门工作人员 要熟练掌握与本岗位有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 无授权不可为,依法全面正确履行好自身职责。采取通俗易懂、 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农村干部群 众和涉农生产经营者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和支持农民 群众采取法律手段、利用合法途径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拓展普法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农业部门网站 及新闻宣传媒体、农民培训机构和-12316信息发布平台,扩大 农业普法宣传的受众面和影响力。5、提高农业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将 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 为农业部门重大决策必经程序,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 严格执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 衔接落实,不断完善“一站式”审批服务,深入推进网上审批,加 强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以涉农补贴、行政审批、行政处罚 等领域为重点,深入推进农业部门政务公开,强化权力制约和监 督,筑牢法治“篱笆二遏制权力“越线”。六、保障措施(一)深化农村改革,为农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健全中 央、省、市、区四级联网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系统,实现农村土 地承包经营权调查数据管理、承包合同管理、确权登记颁证管理、 土地流转管理、承包纠纷仲裁管理等信息化动态管理功能,实现 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信息共享。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 系,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和合同签订,建立流转资质审查等 制度;探索开展土地流转金保证制度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公司 试点;健全完善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机制,开展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等权证抵押贷款工作,探索扩大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 范围,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服务体系;加强与金融机 构联系协调,创新金融支农机制,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创新推进 农村产权制度、农民股份合作制度等改革。(二)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以夯实 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抓住中央 和省市区出台强农惠农政策的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和投入力度, 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民 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投入为支撑,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 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方式,形成农业发展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重 点扶持马铃薯产业、旱作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开发,新品种引进 试验示范,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田水利,农村沼气等建设任务, 努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改善农业服务手段,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三)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为农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健 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探索调解和仲裁双渠 道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办法,大力推进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仲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加快农业综合执法、专 业执法和土地承包仲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责权明确、行为规范、 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深化农资打假专项治 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坑农害农案件 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肥料、农药和农膜的违 法行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化解各种社 会矛盾。加强农业执法队伍自身建设,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和规范执法,农业执法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明显提高。(四)切实加强领导,为农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按照科学发 展观要求,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大力营造全社会重视、 关心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和干 部配备等方面要切实体现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认真解决“三农 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确保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投入 到位。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 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探索、善于创新,转变作风、真抓实干, 抓出成效,抓出亮点。进一步强化目标考核,健全和完善目标考 核、责任追究等考核评价制度,细化、量化考核指标,确保思想 不动摇、劲头不减弱、工作不松懈,促进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再上 新台阶。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