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金融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和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题 目: 金融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和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 一、主要任务与目标:(一)主要任务 在南湖学院规定的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内,根据师生共同商定的毕业论文选题金融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和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综合运用本科阶段所学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撰写一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篇幅不少于8000字的毕业论文。(二)目标 论文的主要目标是在对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相互关系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具体研究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与企业价值相互关系的现状及股利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一)主要内容 本文属于将学到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结合金融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相互关系的应用型论文,对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及分析评价,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从理论基础方面阐述股利政策、企业价值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具体分析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中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接着归纳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体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股利政策、企业价值及两者关系的理论基础;(2)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中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相互关系的总体情况;(3)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企业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4)规范金融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从而增加企业价值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重点是:(1)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2) 针对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企业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的难点和创新之处也主要在于此。(二)基本要求 1.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撰写进度和计划,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开题报告的撰写、外文文献的收集和翻译和毕业论文的撰写等项工作。 2.开题报告应反映该课题的最新发展成果与研究动态,力求层次清晰、格式规范。 3.外文文献应与毕业论文密切相关,外文文献译文应忠实原文、语言流畅。 4.毕业论文应结构完整、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思维严密、内容充实、格式规范,力求有所创新。对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相互关系的阐述要全面、完整、恰当;对金融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的探讨要结合实例或数据加以佐证;在针对目前金融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具体对策建议时,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及现实可行性,要具体,要有所创新。 5. 论文写作过程中要自始至终保持认真的态度,要遵守严谨的学术规范,树立良好的研究习惯,积极主动地与指导老师联系。三、计划进度: 2010.10.08?2010.11.22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2010.11.23?2011.01.10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 2011.01.11?2011.03.11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2011.03.12?2011.05.03 毕业实习,修改论文 2011.05.04?2011.05.12 毕业论文定稿四、主要参考文献:1 原红旗.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财经研究,200103:P100-101.2 张朕铭. 我国A-H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博士论文.暨南大学,2006:P21-23.3 巩娜. 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研究.博士论文.吉林大学,2009:P12-18.4 田艳霞.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现代商业,201005:P17-20.5 朱雪芬.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实证解析.青年科学,201001:P55-58.6 王毅辉.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博士论文.厦门大学,2009:P6.7 向锐, 周韵, 李琪琦.股利政策市场效应的实证分析.统计教育 , 200606:P61-688 诸立乔.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研究.统计与决策,200811:P24.9 唐国琼,邹虹.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财经科学,200502:P15-16.10 张传明;徐植. 不同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 12:P24-30.11 吴战篪. 国际接轨中的A股估值:理念、制度与公司治理分析.博士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6:P21-2412 谭海波.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探讨.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01:P38-40.13 张祉姝. 企业价值与股利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新会计,201005:P14-15.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 目: 金融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和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 一、前言部分 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股利政策、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是公司理财的三大核心内容。它们共同决定着企业报酬率的高低和风险大小,肩负着实现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一方面,公司的股利政策关系到企业融资政策的选择,另一方面股利政策还作为企业的净利润对股东进行分配,也就是股东的投资回报。由此可见,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股东既希望得到投资回报,又希望利润盈余能在未来的投资中不断增长。换句话说,股利政策关系到股东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均衡,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规模、发展机会、未来成长性等重要内容;股利政策还是降低股东和公司经营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成本的有效手段。因此,合理有效的股利政策有利于平衡股东的现期回报与未来公司的成长,有利于不同股东之间的利益均衡。 本文从股利政策及企业价值的关系方面探讨研究上市公司尤其是金融业的相关方面,分析股利分配现状,剖析其产生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如何合理选择股利政策来提高企业价值。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规范金融业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提出一些具体建议。二、主题部分(一)国外关于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 西方国家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历史十分悠久,经历了两个阶段,并相应地形成了两个学派:一是西方股利理论产生与形成阶段,在该阶段出现了传统学派,形成了“一鸟在手理论、MM股利无关论等理论:二是不断完善阶段,在该阶段出现了现代学派,形成了追随者效应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代理理论等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其中,MM理论、“在手之鸟”理论和股利的税收效应理论是西方古典学派的三个分支,而股权结构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股利的信号传递理论则是现代学派的主要理论,也是古典理论的延伸与发展。 讨论了西方国家的股利政策发展史,接下来介绍具体西方国家的股利政策特点。以美国等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国家,股利政策的主要特点是: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比较高、股利支付次数多、股利政策比较稳定、股利支付形式也灵活多样。股利政策作为降低代理成本的有效工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日本等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国家中,股利政策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现金股利支付普遍较低、股利支付形式单一,股利政策在降低代理成本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信号传递效应也较弱。 费兰克?伊斯特布鲁克(1984)指出,“两个代理成本”的含义是监督经理的成本和经理的风险厌恶态度。在股权广泛分散的前提下, 如果全体股东人人进行监督, 社会资源会严重浪费; 如果由其中一位股东进行监督, 监督活动就具有公共品特征, 人人都有搭他人便车的动机, 监督人的收益远远小于社会收益, 而监督成本却由他一人承担。在这种情况下, 也没有人会监督管理阶层。在股权广泛分散的前提下, 每个投资者持有的股票种类也是广泛分散的。因而, 他们所关心的只是那部分无法通过分散化操作分散掉的风险?市场风险。而经理则不同, 由于人力资本的不可分散性他们不可能把这种资本分散于多家企业中 , 因此, 其财富的很大部分与其雇主联系在一起。就风险承担能力来说, 一旦企业经营失败, 经理们的损失更大。特别是当经理们的人力资本具有高度的专用性时, 即使在企业破产后仍能再找到工作, 这部分专用性人力资本价值仍然要丧失。股东们只关心市场风险, 经理们则关注全部风险。在风险厌恶态度的驱动下, 在作出投资决策时, 经理们将选择风险小、预期收益也较低的项目。股东们的偏好却正好相反。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 仅从风险态度来看, 股东们希望经理们选择风险较高、收益较高的项目; 另一方面, 对于风险项目来说, 如果项目达到“好”的盈利状态, 债权人只拿到固定收益, 股东们获得了全部剩余; 一旦项目成为“坏”的状态, 债权人可能要发生部分损失。因此, 经理们规避风险的行为并不符合股东的利益。 张荣荣(2005)则讨论了股息分配政策的相关问题,伊斯特布鲁克(1984)建议应用派发股息的方法使企业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能得到管理机构的监测。因此,管理机构的问题可以通过分红政策得到缓解。詹森(1986)假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较低的股息,保留更多的薪水、额外消费补贴、或在受益于股东的项目牺牲自己的投资。年轻的法齐鸥,郎(2001)提出了股息使用的不同看法。通过研究超过5,000家股权集中结构的企业集团与附属,他们得出,股息正(负)是和各公司最大的控股股东所持超额控制相关的。他们争辩说,外界认为这是紧密联结企业集团和下属企业时产生的较高成本,因此公司价值会打折扣。在价值折扣恐惧前,作为一个企业所有者会控制红利。然而,外界似乎不那么警觉公司与集团下属结构松散的问题。因此,控股股东能保持股利。通过研究4000多个来自33个国家的公司,LLSV(2000)发现,企业经营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股东,付更高的红利。综上所诉,公司治理机制是股利政策的重要决定因素。(二)国内对于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 股利政策是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股利支付率决定了企业作为资金来源之一的留存收益的数额, 所以, 企业发放股利与留存收益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企业采取不同的股利政策, 会影响投资者未来从企业投资中获得的现金流量的数量, 从而影响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价。 1、股利政策、企业价值及两者关系的理论基础 股利政策是指关于公司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方面的方针和策略。魏薇和姜伟2001指出,股利政策的类型有(1)剩余股利政策。股利政策要受到投资机会及其资金成本的双重影响。剩余股利政策就是在公司有着良好投资机会时, 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当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采用该政策应遵循四个步骤:设定目标资本结构比率,即确定权益资本与债务的比率在此资本结构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将达到最低水平;确定目标资本结构下投资所需的股东权益数额;最大限度地使用保留盈余来满足投资方案所需的权益资本数额;投资方案所需权益资本已经满足后若有剩余盈余,再将其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该政策目的是为了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使加权平均资本最低。(2)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这一股利政策是将每年发放的股利政策固定在某一固定的水平上并在较长的时期内不变,只有当公司认为未来盈余会显著地、不可逆转地增长时,才提高年度的股利发放额。采用该政策的理由在于:稳定的股利向市场传递着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的信心,稳定股票的价格;稳定的股利额有利于投资者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特别是那些对股利有着很高依赖性的股东更是如此。该股利政策的缺点在于股利的支付与盈余相脱节,当盈余较低时仍要支付固定的股利, 这可能导致资金短缺, 财务状况恶化;同时不能像剩余股利政策那样保护较低的资本成本。(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公司确定个股利占盈余的比率,长期按此比率支付股利的政策。在这一股利政策下,各年的股利额随公司经营的好坏而上下波动,获得较多盈余的年份股利额高,获得盈余少的年份股利额低。主张实行该政策的人认为,这样做能使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地配合,以体现少盈少分、无盈不分的原则。但是, 在这种政策下各年的股利变动较大,极易造成公司不稳定的感觉,对于稳定股票价格不利。(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该政策是指公司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支付的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在盈余多的年份,再根据实际情况向股东发放额外的股利。但额外股利并不固定化,不意味着公司永久地提高了规定的股利率。采用该政策的理由是:使公司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当公司盈余较少或投资需用较多资金时,可维持设定的较低但正常的股利, 股东不会有股利跌落感;而当盈余有较大幅度增加时,则可适度增发股利,把经济繁荣的部分利益分配给股东,使他们增强对公司的信心,这有利于稳定股票的价格;这种股利政策可使那些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每年至少可以得到虽然较低,但比较稳定的股利收入,从而吸引住这部分股东。 原毅军和陈艳莹(1999)指出:企业价值是60 年代初期伴随产权市场的出现由美国管理学者率先提出的一个概念。专门从事企业买卖的产权市场的迅速发展, 使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企业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它的价值是由市场决定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求生存和发展, 必须使自身价值在市场中得到承认, 并不断寻求增加价值的途径, 以追求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 2、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中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相互关系的总体情况 吴长煜2001认为,股利政策是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股利支付率决定了企业作为资金来源之一的留存收益的数额, 所以, 企业发放股利与留存收益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企业采取不同的股利政策, 会影响投资者未来从企业投资中获得的现金流量的数量, 从而影响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价。所以, 企业的股利支付比率应达到多少才是合理的, 理论界对此进行了探讨。在市场上存在着股票投资者对股利特殊偏好的事实, 有关学者从投资者行为方面考察其对股利特别偏好的现象。据此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企业采取发放股利的政策对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有利。 而张祉姝(2010)关于企业价值与股利政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指出企业价值TobinQ 值与是否支付股利之间(Dsf)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由于是否支付股利是虚拟变量,所以结果的可信度不高;而股利支付方式(Dcash)和股利支付水平(Pcash)与TobinQ 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盈利能力(ROE)和总资产周转率(TAT)同样也与企业价值在0.01 水平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DR)与企业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收入增长率(SGR)和企业规模(lnA)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除此之外,各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不高,其间可能不存在自相关的问题,增加了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企业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 陈淑萍(2005)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相当一部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上市后往往还存在着多个部门代行职权、投资主体不明等问题,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股东大会、董事会受大股东操纵的现象;低下的股利收益和健全的股权结构,导致了反映股票本质的收益证券和支配证券两个基本要素无法发挥作用,加之国有股、法人股的不流通使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买方市场,从而使我国股市总体运行表现为过度投机的特征;股利分配的对象主要来源于公司利润,因此公司的经营状况及获利情况是影响最终分配结果的决定性因素。 同时,项有志(1998)也指出当前股利政策出现的几点问题:(1)政策性色彩较浓。企业利润分配一向是我国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股份制改革试点阶段, 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着干预企业利润分配的权力如上海市规定, 股份公司应将其年终如何分配股息、红利及分配多少等列人有关部门审批范围, 股息和红利二者之差最高不得超过15%。(2)存在同股不同利的现象。在调查和审计中发现, 目前股份公司中所存在的同股不同利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有的公司为满足不同投资者对股利形式的不同要求, 采用不同的股利形式, 对偏好现金股利的国家股、法人股股东发放现金股利, 对社会流通股股东发放与现金股利金额相等面值的股票股利。(3)股利政策多变。一些公司在大量的配股或大比例送红股后, 由于次年利润增长远未达到预定目标, EPS的下降引起每股现金股利大幅度削减有些公司在盈利正常情况下发放现金股利, 而在效益较差或未来有较好投资机会的年度又改以小额股票股利或干脆不支付任何形式股利, 投资者很难从现行的股利分配方案和公司盈利预测中推知未来股利如何变化。(4)股利政策中的违规现象严重。这种违规现象主要表现在公司的决策层和受聘的会计师事务所从决策层方面看, 有些公司的决策者出于自身目的的考虑, 利用我国目前市场无效的条件, 不必顾忌股利政策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往往可以较为随心所欲地改变股利政策有些公司决策层有意无意之间泄露分配预案, 造成市场反应异常有些公司在分配问题上态度不够严肃, 有些高比例送股、高额股利预案与公司的经营业绩等关系情况并不相符从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看, 主要表现在信息披露的不规范, 助长了股利分配的不实。(5)股利政策的市场反应令人疑感。在西方比较成熟的股票市场, 现金股利的提高或大比例的股票股利和配股多伴随着股价的大幅度上扬, 因为理论研究的结果认为它们传递了关于公司未来良好发展前景的信息但在我国目前的股市中, 股价与高股利、高送配方案异动, 甚至认为配股是“ 圈套” 、“倒分红”的手段,如1997年3月份有20余家公司刊登年报, 分配预案中的送配股比例普遍较高, 但有些公司却因预案公布后, 股价应声而落所有这些都是令投资者困惑不解的事实。 4、规范金融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从而增加企业价值的对策建议 吴长煜2001指出,在企业的初创时期, 企业收益低且不稳定, 风险高, 融资渠道不畅, 资金成本高,留存收益对某些企业来说有时可能是惟一的资金来源, 而留存收益的多少直接取决于企业的股利政策, 因此, 企业多采用不支付股利的政策。 步入高速扩张成长阶段的企业发展前景良好, 投资机会增多, 收益率水平有所提高, 但现金流量不稳定, 财务风险较高, 为了增强企业的筹资能力, 企业不宜采用大量支付现金股利的政策。总的原则应当是,企业一定要保护对有利于企业扩张成长的投资机会的资金支持, 并据此制定企业最佳的投资预算。在该投资预算的基础上, 建立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即负债与权益资金的比例 目标, 以此推出企业所需的权益资金规模并尽可能地使用留存收益来融通投资方案中所需的权益资金, 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资金成本。在满足了企业投资所需权益资金以后如有剩余, 企业才将其作为股利支付给所有者, 这种股利政策也称为剩余股利政策。 对于成熟期的企业而言, 其筹资能力较强, 能随时筹集到经营所需的资金, 其资金积累规模较大, 具备了较强的股利支付能力, 因此, 应当采取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在实务中, 将这种政策称为稳定的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卢佳友和任荣(2002)认为,总的原则是股利政策要以实现企业财务目标为前提。应尽量杜绝公司不分配现象,在分配政策方面,应逐步向现金股利分配形式转化;股利政策应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应确定股利与留存收益之间合理的比例;股利政策应有利于股价稳定。理想的股利政策,应该保持稳定的股利发放率,以有利于股价的稳定,公司的股利政策应尽量减少股利的波动;股利政策应有利于平衡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上市公司的股东分为控股股东和零星股东,前者主要靠获取现金股利获利,后者主要靠股票转手获利。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应注意协调两类股东的利益;股利政策的制定还应与公司自身财务状况、宏观经济环境相适应。 关于增加企业方面,原毅军和陈艳莹(1999)认为增加企业价值需要企业建立一套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体系Value Based Management , 把企业价值理念贯穿到企业管理的具体过程中。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 或称价值管理, 要求企业以价值为基础制定战略和日常经营决策。这种管理方法运用得好, 可以把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和管理过程有效结合在一起, 着眼于影响价值的主要因素制定决策,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实行价值管理, 首先要制定以增加企业价值为目标的战略。企业战略实质上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企业制定战略, 目的是建立明显的竞争优势, 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获胜。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加强, 企业价值的实现和增加才有可靠保证。在战略制定过程中,管理人员通常会提出不同战略方案。价值管理则要求对不同战略进行评估, 选择可以获得最大价值的战略。 苏力勇和傅胜华(2008)还指出,为了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业的改革,推动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有效互动,有必要借鉴外国研究结论,提出一些政策建议。(1)上市商业银行需要关注信息传递,维持股利水平的平滑性世界著名商业银行都很注重投资者关系管理,一般会保持股利水平的平滑性,并尽量避免股利水平的下降。进入这些银行的网站,可以发现“投资者关系”(investor relationship)一栏都位于比较醒目的位置,而且,该栏目对“股利历史”(dividend history)这一专题给予了详细的记载,比如,花旗银行网站就记录了从1986 年到现在每一季度的股利分配情况。而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站上“投资者关系”一栏的信息贫乏得多,大多数只是把各期财务报告罗列在那里,并且,很少有银行详细报告分红历史。随着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和竞争加剧, 商业银行将不得不应对全方位的竞争,能否采取多种渠道加强信息传递,并通过平稳的股利分配加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将是决定有实力的商业银行能否获取竞争优势的条件之一。(2)上市商业银行需要充分利用其他信息披露渠道,减轻股利变动的负面影响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 银行之前的关联性更大,其他银行的股利下降也可能导致一家无分红变动宣告的银行股价产生负向反应,从而对该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不利。这时可以有效利用股利分配之外的其他方式向投资者披露信息, 表明自己的真实情况,把本银行与宣告股利水平下降的银行加以区分,以避免连锁反应,尽量降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根据有关研究,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优势的大银行受其他银行降低股利的负面影响较小,所以真正有发展潜力的中小规模的银行需要特别注意保持股利水平的平稳性,并且注意防范其他银行的负面信息给本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3)新上市商业银行需要做好首次现金股利分配的时机选择。截至2007 年底,已经有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以及宁波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在A 股市场上市。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等银行类企业希望通过上市来壮大和发展。对这些期待上市的中小银行来说,IPO 之后会有更多资本市场的挑战在等待他们。其中一个挑战就是股利分配策略。实践表明,在激烈的竞争博弈中,质量高的银行,可以通过在IPO 当年就开始发放股利的方式向市场传递信号,从而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和支持对衡水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调查与思考中指出: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中,依据市场化原则,积极开展贷款发放业务,运转良好,经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单笔贷款金额占资本金比例较小,低于不超过5%的规定,贷款集中度低、安全性较高。二是借款对象为优质客户,贷款风险小。三是贷款期限短,流动性强。四是贷款利率符合政策规定。五是贷款审批手续简便。三、总结部分 综上所述,从以上众多学者对于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研究成果来看,各种股利政策各有所长,公司在分配股利时应借鉴其基本决策思想,制定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股利政策。对此,我们要有一定深度的认识。本综述根据国内外各位学者对于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描述,使大家对于目前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及其成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总而言之,总的原则是股利政策要以实现企业财务目标为前提。应尽量杜绝公司不分配现象,在分配政策方面,应逐步向现金股利分配形式转化;股利政策应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应确定股利与留存收益之间合理的比例;股利政策应有利于股价稳定。理想的股利政策,应该保持稳定的股利发放率,以有利于股价的稳定,公司的股利政策应尽量减少股利的波动;股利政策应有利于平衡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上市公司的股东分为控股股东和零星股东,前者主要靠获取现金股利获利,后者主要靠股票转手获利。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应注意协调两类股东的利益;股利政策的制定还应与公司自身财务状况、宏观经济环境相适应。四、参考文献1 原红旗.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财经研究,200103:P100-101.2 张祉姝. 企业价值与股利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新会计,201005:P14-15.3 吴长煜. 论企业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社会科学辑刊,2001(04):P100-101.4 项有志.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透视. 华东冶金学院学报,199802:P152-160.5 魏薇,姜伟. 企业股利政策浅析. 财会研究,200102:P46-47.6 王毅辉.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博士论文.厦门大学,2009:P6.7 向锐,周韵,李琪琦.股利政策市场效应的实证分析.统计教育, 200606:P61-688 陈淑萍.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财会研究,200505:P30-51.9 唐国琼,邹虹.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财经科学,200502:P15-16.10 卢佳友,任荣. 关于股利政策的若干问题.广西会计,200802:P26-27.11 白雪岩. 现金股利与公司价值关系研究?基于股改后沪深300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硕士论文.南昌大学,2009:P6-712 谭海波.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探讨.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01:P38-40.13 张传明,徐植. 不同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 12:P24-30.14 苏力勇,傅胜华. 竞争加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股利分配策略.上海金融,200811:P35-3915 诸立乔.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研究.统计与决策,200811:P24.16 陈平.当前小额贷款公司运行面临的难点及建议.金融纵横,200812:P71-72.17 党春芳.农村商业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商场现代化,20091:P355-356.18 王峰娟,杨立锋.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P62-63.19 宋克玉.刍议宁夏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问题.商业经济研究,20098:P106-107.20 李梅,刘豪.小额贷款公司对症中小企业融资难.西部论丛,200810:P36-38.21 Saurabh Ghosh,2008“Do Leverage, Dividend Policy and Profitability Influence Future Value of Firm? Evidence from India”. Reserve Bank of /0.1-322 Zhang, Rongrong,2005.“The Effects of Firm and Country-level Governance Mechanisms on Dividend Policy, Cash Holdings, and Firm Value: A Cross-country Study”. Georgia Southern University. January.pp.1-8.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 目: 金融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和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 选题的背景、意义(一)背景 据本世纪60 年代初,西方财务理论界就对股利分配政策对公司价值或股票价格的影响及其两者的关系展开了激烈地讨论,并逐步形成了股利无关论Miller and Modigliani,1961 和股利相关论Gorden,1962 两大学术流派。前者认为,股利分配对公司股票价格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后者则认为,股利分配对公司的股票价格有较强影响。预期未来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往往愿意通过相对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把自己同预期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区别开来,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公司通过股利分配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上市商业银行股本大,在二级市场属于指标权重股,其股价波动对市场的影响较大。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研究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价值影响显的尤为重要。人们逐渐发现在不同的市场,股利政策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规律,股本规模、公司盈余水平、公司治理水平等均对股利政策产生重要影响,股利政策似乎能够向市场传递一些关于公司未来业绩的信息股利,也被认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普遍存在的代理问题。 在发达国家,上市公司通常都有比较稳定的股利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股利发放在总量和增长率两个方面都是比较稳定的,股利支付形式虽然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此外还有公积金转增股本、配股等不严格的形式。但是,一般以现金股利为主。在中国,上市公司一般都没有稳定的股利政策。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在2000年以前大多不派发现金股利或者用公积金来少量派发现金股利,而民营资本控股的上市企业在2001年后不仅派发现金股利,而且比率较高,引起投资者很多的非议。(二)意义 首先,股利政策的研究是中国现实的需要。股利政策作为金融业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政策之一,一直是西方财务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学着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产生了许多观点迥异的理论学说。由于没有科学的股利分配理论作指导,使得公司在决策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而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进行股利政策的研究符合中国现实的需要。其次,有助于上市公司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由于股份制公司的发展在中国尚处于起步时期,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极不健全,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法人股过多不利于形成有效的监督契约约束,大股东控制着公司包括股利政策在内的重大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管理层往往不能科学合理的制定股利政策,从而出现了种种不规范的现象。最后有助于监管部门规范股利政策的制定和信息的发布。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国外关于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 西方国家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历史十分悠久,经历了两个阶段,并相应地形成了两个学派:一是西方股利理论产生与形成阶段,在该阶段出现了传统学派,形成了“一鸟在手理论、MM股利无关论等理论:二是不断完善阶段,在该阶段出现了现代学派,形成了追随者效应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代理理论等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MM理论、“在手之鸟”理论和股利的税收效应理论是西方古典学派的三个分支,而股权结构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股利的信号传递理论则是现代学派的主要理论,也是古典理论的延伸与发展。 以美国等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国家,股利政策的主要特点是: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比较高、股利支付次数多、股利政策比较稳定、股利支付形式也灵活多样。股利政策作为降低代理成本的有效工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日本等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国家中,股利政策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现金股利支付普遍较低、股利支付形式单一,股利政策在降低代理成本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信号传递效应也较弱。 费兰克?伊斯特布鲁克(1984)指出,“两个代理成本”的含义是监督经理的成本和经理的风险厌恶态度。在股权广泛分散的前提下, 如果全体股东人人进行监督, 社会资源会严重浪费; 如果由其中一位股东进行监督, 监督活动就具有公共品特征, 人人都有搭他人便车的动机, 监督人的收益远远小于社会收益, 而监督成本却由他一人承担。在这种情况下, 也没有人会监督管理阶层。在股权广泛分散的前提下, 每个投资者持有的股票种类也是广泛分散的。因而, 他们所关心的只是那部分无法通过分散化操作分散掉的风险?市场风险。而经理则不同, 由于人力资本的不可分散性他们不可能把这种资本分散于多家企业中 , 因此, 其财富的很大部分与其雇主联系在一起。就风险承担能力来说, 一旦企业经营失败, 经理们的损失更大。特别是当经理们的人力资本具有高度的专用性时, 即使在企业破产后仍能再找到工作, 这部分专用性人力资本价值仍然要丧失。股东们只关心市场风险, 经理们则关注全部风险。在风险厌恶态度的驱动下, 在作出投资决策时, 经理们将选择风险小、预期收益也较低的项目。股东们的偏好却正好相反。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 仅从风险态度来看, 股东们希望经理们选择风险较高、收益较高的项目; 另一方面, 对于风险项目来说, 如果项目达到“好”的盈利状态, 债权人只拿到固定收益, 股东们获得了全部剩余; 一旦项目成为“坏”的状态, 债权人可能要发生部分损失。因此, 经理们规避风险的行为并不符合股东的利益。 张荣荣(2005)则讨论了股息分配政策的相关问题,伊斯特布鲁克(1984)建议应用派发股息的方法使企业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能得到管理机构的监测。因此,管理机构的问题可以通过分红政策得到缓解。詹森(1986)假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较低的股息,保留更多的薪水、额外消费补贴、或在受益于股东的项目牺牲自己的投资。年轻的法齐鸥,郎(2001)提出了股息使用的不同看法。通过研究超过5,000家股权集中结构的企业集团与附属,他们得出,股息正(负)是和各公司最大的控股股东所持超额控制相关的。他们争辩说,外界认为这是紧密联结企业集团和下属企业时产生的较高成本,因此公司价值会打折扣。在价值折扣恐惧前,作为一个企业所有者会控制红利。然而,外界似乎不那么警觉公司与集团下属结构松散的问题。因此,控股股东能保持股利。通过研究4000多个来自33个国家的公司,LLSV(2000)发现,企业经营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股东,付更高的红利。综上所诉,公司治理机制是股利政策的重要决定因素。(二)国内对于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 股利政策是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股利支付率决定了企业作为资金来源之一的留存收益的数额, 所以, 企业发放股利与留存收益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企业采取不同的股利政策, 会影响投资者未来从企业投资中获得的现金流量的数量, 从而影响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价。 1、股利政策、企业价值及两者关系的理论基础 股利政策是指关于公司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方面的方针和策略。魏薇和姜伟2001指出,股利政策的类型有(1)剩余股利政策。股利政策要受到投资机会及其资金成本的双重影响。剩余股利政策就是在公司有着良好投资机会时, 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当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采用该政策应遵循四个步骤:设定目标资本结构比率,即确定权益资本与债务的比率在此资本结构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将达到最低水平;确定目标资本结构下投资所需的股东权益数额;最大限度地使用保留盈余来满足投资方案所需的权益资本数额;投资方案所需权益资本已经满足后若有剩余盈余,再将其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该政策目的是为了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使加权平均资本最低。(2)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这一股利政策是将每年发放的股利政策固定在某一固定的水平上并在较长的时期内不变,只有当公司认为未来盈余会显著地、不可逆转地增长时,才提高年度的股利发放额。采用该政策的理由在于:稳定的股利向市场传递着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的信心,稳定股票的价格;稳定的股利额有利于投资者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特别是那些对股利有着很高依赖性的股东更是如此。该股利政策的缺点在于股利的支付与盈余相脱节,当盈余较低时仍要支付固定的股利, 这可能导致资金短缺, 财务状况恶化;同时不能像剩余股利政策那样保护较低的资本成本。(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公司确定个股利占盈余的比率,长期按此比率支付股利的政策。在这一股利政策下,各年的股利额随公司经营的好坏而上下波动,获得较多盈余的年份股利额高,获得盈余少的年份股利额低。主张实行该政策的人认为,这样做能使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地配合,以体现少盈少分、无盈不分的原则。但是, 在这种政策下各年的股利变动较大,极易造成公司不稳定的感觉,对于稳定股票价格不利。(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该政策是指公司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支付的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在盈余多的年份,再根据实际情况向股东发放额外的股利。但额外股利并不固定化,不意味着公司永久地提高了规定的股利率。采用该政策的理由是:使公司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当公司盈余较少或投资需用较多资金时,可维持设定的较低但正常的股利, 股东不会有股利跌落感;而当盈余有较大幅度增加时,则可适度增发股利,把经济繁荣的部分利益分配给股东,使他们增强对公司的信心,这有利于稳定股票的价格;这种股利政策可使那些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每年至少可以得到虽然较低,但比较稳定的股利收入,从而吸引住这部分股东。 原毅军和陈艳莹(1999)指出:企业价值是60 年代初期伴随产权市场的出现由美国管理学者率先提出的一个概念。专门从事企业买卖的产权市场的迅速发展, 使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企业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它的价值是由市场决定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求生存和发展, 必须使自身价值在市场中得到承认, 并不断寻求增加价值的途径, 以追求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 2、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中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相互关系的总体情况 吴长煜2001认为,股利政策是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股利支付率决定了企业作为资金来源之一的留存收益的数额, 所以, 企业发放股利与留存收益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企业采取不同的股利政策, 会影响投资者未来从企业投资中获得的现金流量的数量, 从而影响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价。所以, 企业的股利支付比率应达到多少才是合理的, 理论界对此进行了探讨。在市场上存在着股票投资者对股利特殊偏好的事实, 有关学者从投资者行为方面考察其对股利特别偏好的现象。据此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企业采取发放股利的政策对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有利。 而张祉姝(2010)关于企业价值与股利政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指出企业价值TobinQ 值与是否支付股利之间(Dsf)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由于是否支付股利是虚拟变量,所以结果的可信度不高;而股利支付方式(Dcash)和股利支付水平(Pcash)与TobinQ 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盈利能力(ROE)和总资产周转率(TAT)同样也与企业价值在0.01 水平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DR)与企业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收入增长率(SGR)和企业规模(lnA)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除此之外,各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不高,其间可能不存在自相关的问题,增加了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企业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 陈淑萍(2005)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相当一部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上市后往往还存在着多个部门代行职权、投资主体不明等问题,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股东大会、董事会受大股东操纵的现象;低下的股利收益和健全的股权结构,导致了反映股票本质的收益证券和支配证券两个基本要素无法发挥作用,加之国有股、法人股的不流通使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买方市场,从而使我国股市总体运行表现为过度投机的特征;股利分配的对象主要来源于公司利润,因此公司的经营状况及获利情况是影响最终分配结果的决定性因素。 同时,项有志(1998)也指出当前股利政策出现的几点问题:(1)政策性色彩较浓。企业利润分配一向是我国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股份制改革试点阶段, 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着干预企业利润分配的权力如上海市规定, 股份公司应将其年终如何分配股息、红利及分配多少等列人有关部门审批范围, 股息和红利二者之差最高不得超过15%。(2)存在同股不同利的现象。在调查和审计中发现, 目前股份公司中所存在的同股不同利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有的公司为满足不同投资者对股利形式的不同要求, 采用不同的股利形式, 对偏好现金股利的国家股、法人股股东发放现金股利, 对社会流通股股东发放与现金股利金额相等面值的股票股利。(3)股利政策多变。一些公司在大量的配股或大比例送红股后, 由于次年利润增长远未达到预定目标, EPS的下降引起每股现金股利大幅度削减有些公司在盈利正常情况下发放现金股利, 而在效益较差或未来有较好投资机会的年度又改以小额股票股利或干脆不支付任何形式股利, 投资者很难从现行的股利分配方案和公司盈利预测中推知未来股利如何变化。(4)股利政策中的违规现象严重。这种违规现象主要表现在公司的决策层和受聘的会计师事务所从决策层方面看, 有些公司的决策者出于自身目的的考虑, 利用我国目前市场无效的条件, 不必顾忌股利政策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往往可以较为随心所欲地改变股利政策有些公司决策层有意无意之间泄露分配预案, 造成市场反应异常有些公司在分配问题上态度不够严肃, 有些高比例送股、高额股利预案与公司的经营业绩等关系情况并不相符从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看, 主要表现在信息披露的不规范, 助长了股利分配的不实。(5)股利政策的市场反应令人疑感。在西方比较成熟的股票市场, 现金股利的提高或大比例的股票股利和配股多伴随着股价的大幅度上扬, 因为理论研究的结果认为它们传递了关于公司未来良好发展前景的信息但在我国目前的股市中, 股价与高股利、高送配方案异动, 甚至认为配股是“ 圈套” 、“倒分红”的手段,如1997年3月份有20余家公司刊登年报, 分配预案中的送配股比例普遍较高, 但有些公司却因预案公布后, 股价应声而落所有这些都是令投资者困惑不解的事实。 4、规范金融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从而增加企业价值的对策建议 吴长煜2001指出,在企业的初创时期, 企业收益低且不稳定, 风险高, 融资渠道不畅, 资金成本高,留存收益对某些企业来说有时可能是惟一的资金来源, 而留存收益的多少直接取决于企业的股利政策, 因此, 企业多采用不支付股利的政策。 步入高速扩张成长阶段的企业发展前景良好, 投资机会增多, 收益率水平有所提高, 但现金流量不稳定, 财务风险较高, 为了增强企业的筹资能力, 企业不宜采用大量支付现金股利的政策。总的原则应当是,企业一定要保护对有利于企业扩张成长的投资机会的资金支持, 并据此制定企业最佳的投资预算。在该投资预算的基础上, 建立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即负债与权益资金的比例 目标, 以此推出企业所需的权益资金规模并尽可能地使用留存收益来融通投资方案中所需的权益资金, 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资金成本。在满足了企业投资所需权益资金以后如有剩余, 企业才将其作为股利支付给所有者, 这种股利政策也称为剩余股利政策。 对于成熟期的企业而言, 其筹资能力较强, 能随时筹集到经营所需的资金, 其资金积累规模较大, 具备了较强的股利支付能力, 因此, 应当采取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在实务中, 将这种政策称为稳定的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卢佳友和任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