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表彰会数学汇报发言材料深入研究 把握方向 科学备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在座的老师许多是教学中的佼佼者,我就班门弄斧说说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在今年的高考中,我们沂水一中的数学成绩优秀,平均分、高分率都名列全市前茅。这是我们认真落实市、县教研室关于高三复习的精神和具体思路,也是我们全体高三数学教师群策群力、密切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下面将我们数学组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老师们汇报如下:一、试题研究多年来,随着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的演进,高考命题为有效考查能力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其改革和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过。对于高考命题者来说,应该考什么,应该怎样考,自然心中有数,而且越来越有自信。在命题专家的潜意识里,每年都有一个大大收缩了范围的命题指向,这个指向既与命题周期有关,也与高校专业的课程内容有关;既有相当的确定性,又有一定的随机性。其中,蕴含着规律。对于高考复习来说,有些人意识到高考命题规律的存在,却没有认真、深入地探究这一客观存在的规律,有的只是被动、滞后地关注一下每年高考试卷形式、试题内容的变化而已。而高考考什么,应考复习就要学什么;高考怎样考,应考复习就应怎样学。这就需要下一番真功夫,研究和把握高考命题的规律,从把应考复习引领到科学的轨道上来。数学科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要求,以及试卷的结构比例,在一些内容上还作了十分具体的界定。高考命题是以大纲为依据的,近几年试题的连续稳定维护了大纲的权威性。通过对4年来所有高考试题进行分类统计、解析和评述,揭示高考命题的内在规律,为教学特别是高考复习提供准确而科学的依据,并作出针对性的指导。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高考命题规律的研究,主要是将2007年以来的所有高考试题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得出能够说明命题规律的所有数字和结论,包括各种知识维度的统计结果、不同能力考查层次的统计结果以及考生失误分析和教学失误分析等。2、知识考查的统计分析,要计算出近四年高考试卷各模块、单元、考点以及专题考查的频度、题型、分值比重和测试难度,梳理出高频考点、中频考点、低频考点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并找出高失分考点的分布。同时分析高、中频考点及其结构与大学课程的相关程度。3、能力考查的统计分析,要计算出各能力考查层次在近四年高考试卷和题型中的分布、分值比重及测试难度,梳理出不同能力考查层次所对应的知识结构,并找出能力考查高失分点的分布。同时分析这种能力考查与学习大学课程所需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的关系。4、考生失误分析,根据上述统计分析,归纳、概括出考生失误失分的若干表现及其所占的比重,分解出考生失误失分在不同模块、专题、题型的具体表现和程度上的差异,分析其失误失分和表现差异的原因。5、教学差距分析,根据高考命题规律和考生失误分析,找出复习教学与高考的差距。包括高考观念、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训练模式等等。高考命题遵循于考试大纲、依据于考试大纲、不超出考试大纲。我们认真研究,在内容取舍上,以考试内容为准,不随意扩充、拓宽和加深,在各知识点的难度控制上,以考试要求中的三个层次界定。对照题型示例,结合1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仔细揣摩,切实理解和把握高考对内容和能力的具体要求,把握试题改革的新趋势。二、教材研究把握第一轮复习是对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复习,即系统地整理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其指导思想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全面即全面覆盖;扎实抓好单元知识的理解、巩固、深化;系统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有机结合,完整性、系统性,使学生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灵活增强小综合训练,克服单向性、定向性,初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题的能力。复习的直接目标是解决高考中的基础题,其根本目的是为数学素质的提高作物质准备。在这一阶段主要抓好对基本概念准确记忆和实质性的理解,抓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熟练应用,抓公式和定理的正用、逆用、变用、巧用,抓基本题型的训练和熟化。1、专研教材与动脑动手相结合 高考命题立足教材、回归教材、源于教材、挖掘教材、高于教材、不拘于教材。课本是高考试题的源头,基础知识是能力提高的根本。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忽略对课本的复习,我们认真研读课本,从课本的知识、习题来归纳复习内容。第一轮复习以教科书为蓝本,突出课程的研究性质,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和再研究,不断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带领学生进入到新的研究境界。复习中一定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对教材的结构、知识体系烂熟于心。检查学生对课本重要例、习题的掌握层度。注意对课本习题的演变训练,将课本内容延伸、提高。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家,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和综合,试题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体现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有些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会脱离课本,忽视对概念、公理、定理与例题的思考、分析与记忆,导致概念不清、思维紊乱。因此,在复习中必须要求学生认真研读课本,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从理解入手,体会教材内容,对于概念和定律中的关键词语咬文嚼字,仔细斟酌,注意挖掘课本习题的复习功能,这样肯定受益匪浅。2建立知识网络。当代信息学研究表明:当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的方式进行排列时,就可以大大提高知识的检索效率,因而具有更大的迁移性,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基本知识结构,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结构,才能产生大量的迁移。”建立知识网络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老师的观点要高。第二,老师的思想方法要高。第三,老师要争取作驾驭教材的主人。在复习过程中,我们着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总结方法,指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因为数学知识在学生脑中不是无序的堆积,而应是一个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知识体系。把前后各章节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有机整体,做到纵向成一条线(以知识点为明线,以方法能力为暗线,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横向成一片(各数学分支知识形成网络),纵横成一体(相互渗透形成有机整体)。这样在解题过程中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和启示,可从记忆中的知识体系中寻找相关的知识点,对其进行优化组合,促使解题过程简化。在这一轮复习中,老师的主线索是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他们系统化、综合化,侧重点在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学生应当从中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对数学基本题的要求及应答方法、技巧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变式训练归纳解题方法、技巧、规律和思想方法,促进由知识向能力转化,争取收到做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3、做好知识的系统总结(1)、做好每一天的复习。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时老师串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我们可以简记为“一分钟回忆法”。(2)、做好单元复习。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做好单元小节。(3)、做好单元小结。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a、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b、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c、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1. 精心备课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要备教材、备考纲、备资料、备教法、备学法。要抓考试说明与信息研究,认真分析高考命题趋势,把握复习方向。对每一个专题要对照考纲查找涉及的知识点及对相关考试要求。分析近四年的高考试题,统计本专题在高考中考查的题型、题量所占分数。分析选择、填空、解答题重点考察什么内容。总结命题规律。专题的分配,学案设计,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备课要做好三个明确:明确考试要求,明确考题特点,明确学生实际。明确考试要求对复习效果至关重要,在茫茫题海中,考纲如一盏明灯为学生指明前行的方向。有专家这样形容教材,课标,考纲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是一个大圆,课标的要求是这个大圆中的小圆,而考纲的要求是这个小圆中的小圆,由此可见让学生明白考纲的要求可以少做许多的无用功,既减轻了学生复习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复习的有效性。在明确考试要求的前提下精选历年的高考题,让学生去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体验高考试题的特点。事实证明,绝大部分学生做高考题的欲望比做一般题目的兴趣要高,当他们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在复习的初级阶段就能正确的完成部分高考题时,他们非常兴奋,他们觉得高考题并不是想象的那样难,开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高考题是复习时最好素材,它是众多专家、学者们以过长时间的构思、推敲、筛选出来的精华试题,它具有严密、准确、灵活、新颖、有创意等特点。将高考试题进行有机的整合之后,恰到好处地展现给学生,对高考复习大有益处。当然要达到这个效果就要了解学生,明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高考题都适宜在第一轮复习时给学生做,有些高考综合性较强,对于大部分学生在复习初而言难度较大,这个时候不宜做这样的高考题,否则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只有负面影响。在正常的课堂中,我们通常是给学生做容易和中难度的高考题,在培优辅导的时候才给学生做综合性较强的高考题,学生的能力有高低,老师抛给学生的东西也就应有所区别,这样做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2.注重落实(1)了解学情。通过抽批、调查充分了解学情,分析原因,讲学生所需要的内容。(2)课堂精讲,提高实效高三数学教师出于解决时间紧和内容多的矛盾,唯恐讲得不全不透,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结果事与愿违,常常造成学生懂而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快,眼高手低的通病,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上不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 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我们采用“重点突破”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思路受阻,这些点被称为“重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没有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用在刀刃上,只要在重点处发动帮助学生探寻突破口,举手回答自己的思路,集中学生的智慧,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让学生真正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达到领悟知识的目的,进而体验学习的乐趣。四、训练题目的选择与训练日程的安排1、精选试题,抓好基础训练在复习当天知识的基础上,除完成资料上的选填题外,一般布置的作业量控制在个解答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所选题目充分体现“基础性”,“典型性”,主要是源于课本的变式题,或体现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本题,同时也精选近几年高考题中涉及相关章节知识点的低中档题。这样,既巩固了当天复习的内容,也使能学生进一步了解高考命题特点,激发兴趣,增强信心。2、及时检测,优化思维品质每复习完一个单元后,及时组织单元小综合检测,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复习完成后作单科小综合训练,其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学生所复习过的知识。训练一般由本年级教师自己命题,并控制其难度,着眼于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的考查,是一种过关性的训练。此外,还应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工作:默写本章主要概念、定理、公式,阐述其内容、本质;复述重要定理的证明思路;回忆本单元的主要题型、解法和技巧,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思路、方法,对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要认真体会,学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建立错题集,整理该单元中自己在各次作业、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性质及改正的途径,以加强对概念的本质认识和公式的正确应用,分析计算中失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及时改进,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3、强化反思,加强学法指导。在学习上要求学生做到“日清日结”。在指导学生的复习中,我们指导学生看某份练习某道题,组织与落实好必要的“答疑”, 反思一题多解,通过同种解法的展开、比较、反思,促进知识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提高了高三学生的复习效率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反思一题多变,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与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反思多题归一,感悟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4、滚动复习,不厌其烦。第一轮复习对解数学题提出更高的要求,热点知识、主干知识要反复训练、滚动训练、针对性训练。5、定时检测,抓规范训练,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率。计算能力是高考的四大能力之一,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之一。无论作业,考试都给学生定好时间,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过定时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复习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做题,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知识、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要求对数估算和近似计算。学生做题往往只是注重解题思路的寻找,不按规定格式解题,导致会而不对,对而不会。因此我们以身作则,严格要求,通过对试卷的分析、评讲、示范表述,给出评分标准,引导学生规范答题踩点得分,减少过失性失分。为了让学生达到熟练、准确、简捷地解题,每周可安排一次半卷限时练和一次综合练,并做到及时评讲,在解题中提高计算能力。6、分析试卷:将存在问题分类。每次考试结束,要认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将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可如下分类: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角的单位混用等。出现这类问题是考试后最后悔的事情。要消除遗憾必须弄清其原因,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审题之错”,是否出在急于求成?可采取“一慢一快”战术,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计算错误”,是否由于草稿纸用得太乱等。建议将草稿纸对折分块,每一块上演算一道题,有序排列便于回头查找。 “抄写之错”,可以用检查程序予以解决。“表达之错”,注意表达的规范性,平时作业就严格按照规范书写表达,学习高考评分标准写出必要的步骤,并严格按着题目要求规范回答问题。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记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似是而非”是记忆不牢、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运用不活的内容。这表明其数学基础不牢固,一定要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建立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体会数学思想和解题的方法。当然数学的学习要有一定题量的积累,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的水平。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力争在高三复习的第一轮中,不要做太难的题和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因为综合题大多是由几道基础题组成的,只有夯实了基础,做熟了基础题目,掌握了基本思想和方法,综合题才能迎刃而解。在高三复习时间较紧的情况下,第一阶段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平时考试和老师留的经过筛选的题目要会做,要做好。总之,高三复习夯实基础是根本,掌握规律是方向,提高能力是关键。我们都须“以纲为纲”明晰考试要求,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满意的效果。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生源实际,都有自己的宝贵经验,愿全县各高中兄弟学校一起加强交流,加强友谊,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取得2011年高考成功。谢谢大家!2011年8月26日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