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出土813枚竹简颠覆神话故事:“嫦娥”本叫“恆娥”因避汉文帝讳而改

上传人:L****s 文档编号:29264096 上传时间:2021-10-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出土813枚竹简颠覆神话故事:“嫦娥”本叫“恆娥”因避汉文帝讳而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北出土813枚竹简颠覆神话故事:“嫦娥”本叫“恆娥”因避汉文帝讳而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北出土813枚竹简颠覆神话故事:“嫦娥”本叫“恆娥”因避汉文帝讳而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出土813枚竹简,颠覆神话故事:“嫦娥”本叫“恆娥”因避汉文帝讳而改嫦娥奔月,是中国著名的神话故事,再加上嫦娥奔月和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有关,因此嫦娥的大名,可谓妇孺皆知。关于嫦娥的传说,在淮南子中有详细的记载,基本的故事情节是,嫦娥的丈夫羿从王母娘娘那里得到了不死药,羿出门后,嫦娥吃了不死药,便飘离大地,飞向了月宫之中。不过,淮南子中的嫦娥的故事并不浪漫,表现为两点:第一,嫦娥是趁丈夫不在,偷吃了不死药。第二,嫦娥飘到月宫之中,变成了一只捣药的蟾蜍,也就是蛤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讲究圆满,淮南子中的嫦娥形象,不被古代人文认可,因此,经后人加工,这故事发生了改变。修改后的故事大致意思是:后羿射日后,立下大功,因此王母娘娘送后羿一包长生不老药,后羿长期出门在外,便把药交给妻子嫦娥来保管。有一天,有一帮坏人趁后羿出门,逼嫦娥交出长生不老药,嫦娥为避免被坏人夺走,便将药全部吞下,身体突然不受控制,飘向月宫。这时后羿回到家,看着飘走的嫦娥,已经来不及了。于是,每逢月圆之时,便仰望明月,把嫦娥喜欢吃的水果食物摆在香案上,纪念远去的嫦娥。这就形成了嫦娥奔月的“完美”版本。实际上,这个看似完美的神话故事,有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因为嫦娥的丈夫,并不叫后羿。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叫羿的人,生在尧舜禹的“尧”时期,是一位神射手。根据楚辞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也就是说,在尧时期,天上出现10个太阳,尧让羿射掉其中9个。在这个射日的“羿”之后,到了夏朝夏启时期,有一个叫有穷氏的部落,他们的部落首领也叫羿。左传中记载:羿居穷石之地,故以穷为国号,以有配之。犹言有周、有夏也。因为射日的“羿”在前,有穷氏的首领“羿”在后,因此人们把射日的“羿”叫做“羿”或者“大羿”,而有穷氏的首领叫做“后羿”。也就是说,所谓的“后羿射日”,实际上应该是“大羿射日”,而嫦娥的丈夫,应该是大羿,而不是后羿。因为两个“羿”的名字相似,因此在民间传说中早已混淆。1993年,湖北江陵荆州镇出土了813枚竹简,有学者惊奇地发现,在“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中,不仅后羿的名字是错的,连嫦娥的名字也错了。在周礼中曾记载,中国古代有“三易”,分别叫周易归藏连山,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周易流传了下来,另外两个“易”则失传了。没想到的是,1993年,考古人员在湖北江陵荆州镇王家台的一个秦墓中,出土了813枚竹简,其中就包括失传已久的归藏,归藏全文4000多字,这次重见天日,意义重大。在整理这批竹简中,发现了有嫦娥奔月的记载。曰:昔者姮娥窃毋死之奔月,而枚占有黄。占之曰:吉。这里提到了奔月之人,名叫“姮俄”,而不是“嫦娥”,而且,这里的奔月,是一个吉利的事情,并没有记载她和羿的爱情故事。因为归藏产生于周朝,而淮南子产生于西汉,因此归藏的“姮娥奔月”,可谓是奔月故事的最早记载。那问题来了,奔月之人,本名叫姮娥,怎么在淮南子里,就变成了“嫦娥”呢?原来,淮南子的作者刘安生活在汉文帝时期,而汉文帝名叫刘恒,古代臣子要避天子名讳,因为“姮”和“恒”同音,不便写在书中,因此便将“姮娥”改为“嫦娥”。对此,最新版本的辞海对嫦娥一词的解释为:本名姮娥,相传因偷吃不死之药而飞昇月宫,成为仙女。汉朝文人为避汉文帝(刘恒)讳,改“姮”为“嫦”。“恆”有经常、长久、固定不变的意思,也意味着持久不变的意志。东汉许慎所撰说文二部曰:“恆,常也。”南朝梁陈之间顾野王所撰玉篇心部亦曰:“恆,常也;久也。”今天的“恒”字在上古时期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从“月”,左边是“忄”(有的无“忄”),右边是“二”字之间夹一“月”字,即“亙”字。说文:“古文恆从月。”诗曰:“如月之恆。”古文字学家商承祚教授说文中之古文考曰:“(甲骨文、金文中,恆字)皆从月。既云古文从月,又引诗释之,则原本作亙。”可见由“忄”和“亙”组成的“恆”字是“恒”的本字。“恒”字的另一种写法从“日”,即左边“忄”不变,右边“二”字之间夹一“日”字,即“亘”字。这种写法也不少,最著名、与今天的“恒”最接近的要数东汉时期郙阁颂里的“恒”。所以“恒”与“恆”在古代是通用字,也可以说“恒”是“恆”的俗字。明末张自烈正字通心部曰:“恒,俗恆字。”由于“恆”、“恒”通用,所以在不少古籍中,恆娥常常被写作“恒娥”。后来,有人根据恒娥的性别,把“忄”旁儿改作女字旁儿,派生出一个“姮”字。于是恒娥又写作“姮娥”,有时候还简称“姮”。南朝梁陈之间顾野王所撰玉篇女部曰:“姮,姮娥也。”可见最晚南朝时“姮”字已出现,恒娥可以写作“姮娥”了。“姮”既然是“恒”的俗字,姮娥便经常出现在古人不同的著作中。如:五代和凝柳枝词:“不是昔年攀桂树,岂能月里索姮娥?”北宋晏几道鹧鸪天词:“姮娥已有殷勤约,留著蟾宫第一枝。”清人蒲松龄聊斋志异邢子仪:“朱在云中言曰:下界人勿须惊怖,我,月府姮娥也。”古人用恒娥借指月亮时,也经常把恒娥写作“姮娥”。恆娥后来又被叫做“常娥”。这与古代的避讳有关。在我国封建时代,君主和尊长的名字是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的。著书、言谈、写文章时遇到这些字,要设法避免,这叫“避讳”。常用的避讳手法有三种:改字、空字、缺笔。其中改字用得最为普遍。北岳恒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可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没有恒山,只有常山。因为汉文帝姓刘名恒,“恒”字是不能出现在书中的,于是司马迁采用改字的避讳手法,将“恒”改成了“常”。同样,商纣王之同母庶兄,名微子启,在史记中被写成了微子开。因为汉景帝姓刘名启。也是由于汉文帝姓刘名恒,为了避文帝讳,恆娥必须改名。又由于“恆”、“恒”的意思是“常”,恆娥于是被改成了常娥。唐朝诗人李商隐有一首咏嫦娥的诗。诗曰:“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的题目就是常娥。后来,人们又根据常娥的性别,在“常”的左边加上了女字旁,于是常娥又被写作“嫦娥”。今天,人民大众不再叫她的曾用名恆娥、恒娥、姮娥或者常娥了,统统都称嫦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