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些什么——一个中学科学教师的思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094417 上传时间:2021-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些什么——一个中学科学教师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些什么——一个中学科学教师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些什么——一个中学科学教师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些什么一个中学科学教师的思考 摘要:早在1948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就曾作过走出半个人的时代的演讲,来警示后人。遗憾的是,教育的道路并未因此而改变,反而愈演愈烈。这种单向度人的教育使整个社会变成追求功利,强调竞争,物欲横流。时至今日,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晰地看到,21世纪不欢迎“半个人”,即只懂技术而内心苍白的“空心人”。关键词:科学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责任感 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科学理论都在飞速发展着。核能技术、信息技术、航天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新能源科学技术等等的新兴科学迅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作为跨入21世纪的中学教师,特别是科学学科的中学教师面对如此日新月异的科学世界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该怎样教我们的孩子,着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育家一再强调: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素养呢?有人认为,有了科学知识也就具备了科学素养。其实,这种认识是相当片面的。如果一个人有了某些科学知识但不会应用,不知道科学就是实事求是、是不断地探索和更新知识,不知道科学知识是怎样得到的、科学是怎样探索的,这种知识要了有什么用、又怎么能说他具备了科学素养呢?科学素养的内涵应该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科学品德等方面,其核心则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素养,更重要的它是一种自觉的行动。懂得了科学精神不见得就能坚持科学精神。我们认为通过我们的言行去做科学精神的注解,通过我们的思考去充实理性精神,这是科技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通过我们的工作造就一代新人,鼓励青少年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探究科学真谛,必将有益于民族的进步。在我国现行的课程标准里将科学素养界定为: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界定完整地阐述了社会对于普通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可是到了具体的学科中,我们往往舍去了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陷入学科里不能自拔,更多关注学科知识了。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再有成就,也只是所谓的“半个人”。早在1948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就曾作过走出半个人的时代的演讲,来警示后人。遗憾的是,教育的道路并未因此而改变,反而愈演愈烈。这种单向度人的教育使整个社会变成追求功利,强调竞争,物欲横流。时至今日,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晰地看到,21世纪不欢迎“半个人”,即只懂技术而内心苍白的“空心人”。可是,我们该怎么教学,才能避免塑造“半个人”呢?笔者认为,课程标准其实已经作出了很好的注解。只要我们不被中考、高考的严峻形式蒙蔽了双眼,束缚了思维,就能清醒意识到。如果我们的眼里只有平均分、优秀率、升学率,那么我们也是个只重分数,内心缺乏情感的“空心人”。有其师,必有其徒。教师尚且如此,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成为“完人”呢?当我们撇开功利,静静翻阅我们的教材,反思我们的课堂,才发现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广阔的天空。以下几条,笔者认为是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内容,却常常在日常教学中被忽视,被遗忘的。我们是不是该让它们回归课堂,让这些美丽的情感、素养重新走进孩子的心灵。1让我们教会孩子欣赏科学之美不免遗憾地说,科学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恐怕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冰冷、深奥、枯燥,象一架毫无生命气息的机器。科学似乎只是科学家的事。而一提起科学家人们头脑中首先出现的是一副厚重的黑框眼镜及镜片后那张不苟言笑的脸。科学是让人望而生畏,科学家是灰暗、严肃、缺乏美感的。一旦,我们孩子的头脑中也让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我们还怎么指望他们有学习科学的激情呢?而事实是,科学是美丽的,而且美不胜收。光的折射制造了彩虹的绚烂之美;生命之源叶绿素透露着神秘之美;生命之梯DNA双螺旋展现出活力之美科学没,美在她的神秘。科学美,美在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只有当你全心去接触科学时,才能感受到它的精神和力量。科学家更是美丽的。白发怒张、皱纹满面的爱因斯坦不美吗?他为人类开启了多少神秘花园的大门,他还幽默、风趣、热爱音乐;不能动、不能说的霍金不美吗?他不仅在理论研究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还致力于科学的普及,写出了时间简史等科普读物。我就见到过一个学生被这本这本读物深深吸引。他人生是一部传奇,更是旷世奇美。科学家的美在于他们的工作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探索美的历程;科学家的美在于他们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精神。老师们,让我们教会孩子认识科学的美,追求科学的美。2们要教给孩子终生受用的东西 21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不久之前,离笔者所在学校不远的一个开发区发生了氯气泄露事件,很多大人孩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当灾难来临,很多人是束手无策的。由此我又想到了,2005年期间常常被人们夸赞的一名年仅7岁的小女孩袁媛。在父母双双煤气中毒晕倒在浴室的危急关头,她临危不惧,镇定地按照在学校学到的安全知识,迅速关上液化气罐阀门,打开门窗,然后跑到室外用父亲的手机拨打110、120,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将父母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派出所的民警告诉记者:“她的冷静和急救能力,就连不少成年人也望尘莫及!” 其实,新课程早把灾难自救写入了课本,可见对此的重视。作为科学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必须教会孩子们学会生存、学会保护自己。如果,当火灾、地震、煤气中毒等等的灾难降临,我们的孩子都能象袁媛一样临危不惧,用科学知识保护自己,救助别人,这足以让我们欣慰、自豪一辈子了。比起知道学生考进了清华、北大,这种成就岂不更加公德无量?但是我们也必须警觉,千万不能把这么鲜活的知识教成了习题答案。22让我们的孩子永远拥有一颗好奇心多少孩子年幼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爱因斯坦说过:“ 旧学校给学生太多的好胜心,很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与好“奇”心,仅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不同的“教育观”。课程标准也提出通过科学课程学习,学生将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现在的学生问的最多的是:“老师,这道题怎么解?”很少能够听到刨根问底地“为什么”了,更不用说对原始问题的思考。如我们之初,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多给他们一些鼓励。也许思维的惰性就不会来得那么早、那么快了。要知道,如不是天天追问“为什么”,就不可能有爱迪生,我们的光明生活也许还要推后好多年。23让孩子拥有一双科学的慧眼 在这个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世界,有太多的骗局与陷阱。我们时常会被各种各样的美丽谎言蒙蔽双眼。这样的时候我们常常祈祷希望拥有孙悟空一样的金睛火眼。悟空的火眼自然我们是借不到的,我们只能用科学武装自己。其实不要把骗子想得多么厉害,如果你有一双科学的慧眼,识破妖魔鬼怪也指日可待。 3我们要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31社会需要善良的公民,需要懂得珍爱生命公民最近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虐猫事件”颇让我感触。看着如此可爱、活泼的生命在女子的高跟鞋下血肉模糊。我无语,心里徒然升起一股凉意。如果我们的孩子长大也如这名时髦女子一样,失去了爱护弱小的慈悲之心,取而代之让冷漠、残忍、自私、暴虐充斥心灵,那与希特勒何异。理想越高远,能力越强大就越可怕。德育的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良好的品德的也不是一周一次的班会课所能铸就的。作为孩子的老师、长辈,我们应该时时处处教会孩子去爱,去感恩。科学课堂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的生物实验课有观察蚯蚓、解剖青蛙等等的课题。有的孩子确实会以折磨小动物为乐,这时候就需要老师们的正确引导。在笔者刚踏上讲台的第一年曾听过一位老师的课观察蜗牛。实验之前,她娓娓告戒学生,要好好对待蜗牛,不能伤害它们,它们也是小生命。45分钟里,孩子学着轻手轻脚地,轻声细语,生怕弄疼了、惊着了小蜗牛。笔者认为,这样的课堂是一种境界,是将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完美融合和升华。如果说海明威把猎枪伸进嘴里,扣动了扳机是要与疾病作最后的搏斗,并以此来维护自己那种“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击败”的男子汉的“尊严”;三毛采取自缢的方式是为了远离红尘的喧嚣,选择去另外一个世界继续流浪;阮玲玉用30片安眠药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为了表示清白,向残酷的世界作最后的抗争那么,这几年频频见诸报端的自杀事件又是为了什么呢?据资料显示,中国自2000年以来,每年10万人中有222人自杀,每2分种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很多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学生、学者同样选择了这条道路。如果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锤杀同学是对别人生存权利的残忍剥夺,自杀者的行为更是对生命的一种漠视,同样是不负责任的残忍行为。社会需要这种连自己都不珍惜的人才吗?教科学首先就要教会孩子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以我们的教材为载体,让孩子懂得:母亲怀胎十月是多么地辛苦与伟大;自然界的每个物种,每个生命都是世界的独一无二,逝去就不返。生命多么美丽,我们多么幸运。还是刚刚提到的那位令人尊敬的老师,在另外一堂物种多样性的课上也循循善诱:让我们珍爱生命!什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怎样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位老师为我们走出了一条路:大处着眼,小处入手。3 2社会呼唤有强烈公众责任感的人才看看我们的周围吧:高楼力起来了,青山矮下去了;腰包鼓起来了,还有种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环境病,如在城市中居高不下的肺癌,农村多发的胃癌,无不与空气污染、水污染有关。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多么渴望我们的当政者有足够的科学知道与远见,我们的企业家有高度的公众责任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个人的政绩或利益。多多考虑考虑公众的利益、长远的利益。当我们在课堂里讲到环境污染,讲到水土流失,讲到臭氧层空洞和温室效应的时候,让我们的孩子记住此刻的沉重心情。环保意识的树立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孩子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科学是知识是工具,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我们要教会孩子终身受用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我们的教育是人的教育,在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应对考试的同时,还要给他们一双辨是非的眼睛,一把分善恶的利剑;使他们懂得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时时刻刻用感恩之心,善良之心看待世界;并有责任感、使命感,真正拥有全面的科学素养。参考文献:1.教师人文读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