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 金融行业 重要考点总结 终极版小纸条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984671 上传时间:2021-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 金融行业 重要考点总结 终极版小纸条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级经济师 金融行业 重要考点总结 终极版小纸条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级经济师 金融行业 重要考点总结 终极版小纸条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 金融行业 重要考点总结 终极版第一章我国的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第一节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一、商业银行(一)国家控股的四大商业银行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它是从国家专业银行演变而来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二)股份制商业银行l987年4月,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二、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也有其独特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的控制性。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一般由政府财政拨付。二是经营目标的非营利性。三是融资原则的非商业性。政策性银行有其特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发行金融债券或向中央银行举债,一般不面向公众吸收存款。四是业务范围的确定性。政策性银行有特定的业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我国于1994年初设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证券机构(一)证券公司(二)证券交易所(三)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四、保险公司1865年,上海义和保险行成立,这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开办的保险公司。五、其他金融机构(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二)农村信用合作组织 (三)信托投资公司(四)财务公司(五)金融租赁公司第二节我国的金融管理机构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地位: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享有货币(人民币)发行的垄断权,它是发行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代表政府管理全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经理国库,是政府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在商业银行资金不足时,向其发放贷款,是银行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2)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包括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管理存款准备金、基准利率,对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和再贴现,合理操作公开市场业务。(3)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黄金市场。(4)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7)经理国库。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监会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单位。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的主要职责四、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五、国家外汇管理局第三节我国的金融市场 一、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指以金融工具为媒介,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资金流通与交易的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和证券回购市场等。这些市场里的金融工具一般都具有期限短、流动性高、对利率敏感等特点,具有“准货币”特性。(一)同业拆借市场(1)同业拆借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期限短。同业拆借市场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其中,以隔夜头寸拆借为主。目前,我国同业拆借资金的最长期限为4个月。参与者广泛。在拆借市场交易的主要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上的超额准备金。信用拆借。同业拆借活动都是在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市场准入条件比较严格,因此金融机构主要以其信誉参与拆借活动。也就是说,同业拆借市场基本上都是信用拆借。(二)票据市场(1)汇票(2)本票(3)支票(三)证券回购市场证券回购作为融资工具,在融资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1)证券回购交易增加了债券的运用途径和闲置资金的灵活性。(2)证券回购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二、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交易市场。资本市场的交易对象主要是政府中长期公债、公司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以及银行中长期贷款。在我国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一)股票市场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按发行范围可分为A股、B股、H股和F股等。我国的股票市场主体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组成的,包括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板市场。此外,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即所谓的“三板市场”)也是我国有组织的股份转让市场。(二)债券市场(三)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三、外汇市场(一)银行间外汇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基本框架(二)银行结售汇市场 五、金融衍生工具市场(1)远期合约(2)期货交易(3)期权(4)互换第二章信用与货币创造第一节信用形式及其工具一、信用及其本质(一)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二)信用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三)信用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二、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直接融资)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时,以延期支付或预付形式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具体方式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赊销和预付两大类。1.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与特定商品买卖相联系。(2)商业信用的双方当事人都是商品的经营者。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产业规模的约束性。(2)严格的方向性。商业信用是商业企业之间发生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严格受商品流向的限制。(二)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形式。消费信用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授信对象和授信目的不同。从授信对象看,消费信用的债务人是消费者,即消费生活资料的家庭和个人。从授信的目的看,是为了满足和扩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现代市场经济的消费信用方式多种多样,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赊销2.分期付款3.消费贷款(三)国家信用(直接融资)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信用形式。(四)银行信用(间接融资)银行信用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银行信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主要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工商企业和个人。(2)银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贷资金是从产业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它可以不受个别企业资金数量的限制,聚集小额的可贷资金满足大额资金借贷的需求。(3)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信息的规模投资,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从而有效地改善了信用过程的信息条件,减少了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其结果降低了信用风险,增加了信用过程的稳定性。三、信用工具(一)主要信用工具按融通资金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融资信用工具和间接融资信用工具。前者主要有工商企业、政府以及个人所发行或签署的股票、债券、抵押契约、借款合同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借款等;后者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发行的本票、存折、可转让存款单、人寿保险单等。按照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信用工具、长期信用工具和不定期信用工具三类。1.信用卡2.债券3.股票(二)信用工具的一般特征1.偿还性2.流动性3.收益性4.风险性第二节存款货币创造一、信用货币存款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先利用其自身吸收存款以及获取各项资金来源的有利条件,再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办理结算等业务活动,从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达到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行为。存款货币创造的相关要素:1.原始存款2.派生存款3.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存款总额超额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条件(一)银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信用流通工具包括银行券、支票、票据、股票、债券等。(二)部分准备金制度(三)非现金结算制度三、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在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在整个银行体系存款扩张原理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出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派生存款来。这个派生存款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原始存款数量的大小;另一个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派生出来的存款同原始存款的数量成正比、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存款扩张倍数越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存款扩张倍数越大。若用D代表存款货币的最大扩张额,R代表原始存款额,r代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四、存款货币的创造在数量上的限制因素(一)现金漏损率(c)(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三)活期存款与其他存款的相互转化五、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一)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1.基础货币(B)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货币基础,一般用B表示。基础货币的表达式: B=C+R=流通中的通货+存款准备金其中,存款准备金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一般用R表示;流通中的通货等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发行,一般用C表示。2.货币乘数(m)而基础货币是由通货C和存款准备金R组成的,其中,通货C的量不会呈倍数地增加,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货币供给量则是由通货C和商业银行创造出来的、数倍于存款准备金R的存款货币D组成。两者关系:源与流的关系(二)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货币创造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随时随地体现在业务过程之中,具体表现在:(1)积极调整存款结构,努力获取低成本的原始存款。(2)大胆、稳健经营,合理调度资金头寸。(3)努力降低非银行部门和银行客户对现金的持有比率。第三章融资方式和融资格局第一节融资方式一、融资方式概述(一)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经济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在自身内部进行的资金融通,即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融资方式,如企业通过自身的利润留成和折旧进行的融资。外源融资是指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资金融通,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融资方式,如发行证券,向银行借款等。内源融资的自主性大,基本不受外界的影响,而且成本较低,风险较小,但是融资规模受到限制。外源融资不受自身积累速度的影响,但是成本较高,风险较大。(二)直接融资1.直接融资的概念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议。2.直接融资的种类除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证券融资这种普遍形式外,直接融资还包括:(1)商业信用(2)国家信用(3)消费信用(4)民间个人信用3.直接融资的特征(三)间接融资1.间接融资的概念间接融资的基本特点是资金融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进行,它由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两个环节构成。2.间接融资的种类(1)银行信用(2)消费信用3.间接融资的特征二、融资方式与金融体系直接融资的缺点间接融资的优点三、融资方式与货币流通(一)间接融资和货币流通1.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创造货币供应量信用货币通过两条渠道被创造出来:(1)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2)商业银行系统通过信用活动创造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不是无限的。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机制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受到基础货币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必要的备付金率和客户提现率的制约。因此,中央银行能够通过控制基础货币量、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规定最低备付金率等办法来控制货币供应量。2.非银行金融机构间接融资存在加速货币流通或扩大货币供应量两种可能(二)直接融资与货币流通第二节项目融资一、项目融资概述(一)项目融资的概念项目融资是以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抵押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者有限追索权的债务融资。项目融资分为两类:无追索权项目速效和有限追索权项目(1)无追索权项目融资。它是指贷款人对项目发起人无任何追索权,只能依靠项目所产生的收益作为还本付息惟一来源的项目融资。(2)有限索权项目融资。它是指项目发起人只承担有限债务责任和义务的项目融资。(二)项目融资与传统公司融资方式的区别1.具体来看,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贷款对象不同(2)筹资渠道不同(3)追索性质不同(4)还款来源不同(5)担保结构不同(三)项目融资的当事人及其权责(1)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是提出项目的公司、实体或者个人,是项目的实际投资者和主办者,是项目公司的股本投资者和特殊债务的提供者或担保者。(3)借款单位(5)多边金融机构或者出口信贷机构(四)项目融资的运作程序(1)项目的投资结构(2)项目的融资结构(3)项目的资金结构(4)项目的信用担保结构二、项目融资模式:BOT和TOT(一)BOT模式1.BOT的概念(1)B建设阶段(2)0运营阶段(3)T转让阶段2.特许权协议3.BOT的发起人在BOT项目融资中,项目的发起人一般是项目所在国政府、政府机构或者政府指定的集团公司。(二)TOT模式1.TOT的定义TOT是“移交一经营一移交”的简称。2.TOT和BOT的异同TOT和BOT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B建设”上,即不需要项目的投资方或者经营者来开发建设项目。三、项目融资的作用(一)项目融资的优势(二)项目融资的运用领域第三节资产证券化一、资产证券化概述(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证券化(Securitization)是指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越来越多地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投融资的过程。证券化包括融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又称二级证券化,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成若干单位的证券,并出售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在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中消失。(二)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点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资产证券化具有明显的特点:(1)资产证券化是资产收入导向型融资方式。(2)资产证券化是结构性融资方式。(3)资产证券化是表外融资方式。(4)资产证券化是低成本的融资方式。二、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要素、当事人和程序(一)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要素成功的资产证券化需要具备基本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包括:(1)标准化的合约(2)资产价值的正确评估(3)拥有完整的历史统计资料(4)使用法律的标准化(5)确定服务人地位的标准(6)可靠的信用增级措施(二)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当事人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当事人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1)发起人或者原始权益人。(2)服务人(3)发行人(4)证券商(5)信用增级机构(6)信用评级机构(7)受托管理人(三)资产证券化的程序资产证券化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确定资产证券化的融资目标。(2)组建SPV。SPV是专门为ABS成立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实体。SPV一般由在国际上获得权威信用评级机构给予较高资信评级的投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信用担保公司等组成。(6)进行发行评级,安排证券销售。(7)SPV获得证券发行收入,原始权益人获得资产出售收入。(9)按期还本付息,对聘用机构付费。三、资产证券化的条件和类型(一)资产证券化的条件(二)资产证券化的类型第四节我国融资格局的发展趋势一、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融资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融资方式的变革三、我国融资格局的新变化四、完善的金融市场是资金有效融通的必要条件第四章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第一节利率概述一、利率的计算利息简单讲就是借贷资本的收益。按照计算利息的时间,可将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年利率与月利率及日利率之间的换算公式如下:年利率=月利率l2=日利率360(一)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二)单利与复利利息的计算分单利和复利。复利也称利滚利,就是将每一期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一并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一般来说,若本金为P,年利率为r,每年的计息次数为m,则n年末期什公式为:(三)利率的分类有效利率是指在复利支付利息条件下的一种复合利率。(四)利率水平的决定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利率的变化区域是在零与社会平均利润率之间。2.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古典学派认为,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的相互作用。储蓄(s)为利率(i)的递增函数,投资(I)为利率的递减函数。当SI时,利率会下降,反之,当S I时,利率会上升。当S=I时,利率便达到均衡水平。3.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五)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提出(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三)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四)利率市场化的社会经济效应 1.导致利率水平的大幅升高2.高利率的贷款需求将可能得到满足3.信贷资金分流到房地产和证券市场4.商业银行拥有信贷价格制定权第二节利率与收益率一、各类收益率的计算二、债券到期收益率的计算(一)债券类型按是否附息分类有:零息债券、附息债券。(二)到期收益率计算 1.零息债券到期收益率2.附息债券到期收益率3.永久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如果我们已知债券的市场价格、面值、票面利率和期限,便可以求出它的到期收益率,反过来,我们已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就可以求出债券的价格。从中不难看出,债券的市场价格越高,到期收益率越低;反过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越高,则其市场价格就越低。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到期收益率成反向变化关系。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到期收益率低于市场利率的债券将会被抛售,从而引起债券价格的下降,直到其到期收益率等于市场利率。这就是人们为什么会发现债券的价格随市场利率的上升而下降。三、债券本期收益率的计算第三节利率和金融资产定价一、利率与有价证券价格(一般了解)(一)利率期限结构(二)有价证券价格与利率风险利率风险对不同偿还期有价证券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由于长期有价证券对利率变动敏感度要大于短期有价证券,因而利率对长期有价证券的影响要大于短期有价证券。当利率上升时,有价证券价格下降,而长期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幅度大于短期有价证券,即长期有价证券较短期有价证券会遭受更大的损失。反之,当利率下降时,长期有价证券自然较短期有价证券能获取更多收益。二、有价证券的定价(一)票据定价:(二)债券定价:(三)股票定价:第四节资产定价理论一、有效市场理论(一)弱式有效市场(二)半强式有效市场(三)强式有效市场二、资产组合理论(一)资产组合理论概述(二)资产组合理论基本内容三、资本资产定价理论除马科维茨提出的假设外,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提出了自身的理论假设:市场上存在一种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可以按无风险利率借进或借出任意数额的无风险资产;市场效率边界曲线只有一条;交易费用为零。(一)资本市场线资本市场线反映了投资于风险资产组合和无风险资产的收益与风险关系。(二)证券市场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必须以较高的预期收益作为补偿,即如果在均衡状态,A证券的预期收益率高于B证券的预期收益,则A证券的风险大于B证券的风险。(三)资产风险一般有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类四、期权定价理论(一般了解)第五章汇率与国际资本流动第一节汇率决定一、决定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作为外汇的价格,是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的,而外汇供求状况又受制于各种经济或非经济因素。其中,决定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1.国际收支2.通货膨胀率3.利率4.总需求与总供给5.政府的政策6.市场预期二、购买力平价说1.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原理2.绝对购买力平价3.相对购买力平价4.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关系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关系是:(1)如果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因为物价指数就是两个时点物价绝对水平之比;(2)如果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就不一定成立。三、利率平价说1.利率平价说的基本原理2.抛补利率平价3.抛补利率平价说的基本结论第二节汇率制度一、国际汇率体系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二、国际浮动汇率体系下的汇率安排(1)无单独法定货币的汇率(2)货币局安排(3)传统盯住安排(4)水平区间内盯住(5)爬行盯住(6)爬行区间(7)事先不公布汇率目标的有管理浮动(8)独立浮动三、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第三节汇率风险及其管理一、汇率风险概述二、汇率风险类型1.交易风险2.会计风险3.经济风险三、汇率风险管理1.签约时的管理方法2.借助金融交易的管理方法3.其他管理方法第四节国际资本流动一、国际资本流动概述二、战后国际资本流动特点三、当前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四、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五、国际金融危机1.债务危机2.货币危机3.流动性危机4.综合性金融危机第五节外汇管理一、外汇管理概述二、货币可兑换三、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第六节外债管理一、外债与外债管理的概念二、外债总量管理与结构管理1.外债总量管理(1)负债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2)债务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的比率。(3)偿债率,即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与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的比率。(4)短期债务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中,一年和一年以下期限的短期债务所占的比重。2.外债结构管理三、我国外债管理体制1.外债情况2.外债管理制度第六章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第一节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概述 一、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容(1)对负债业务的组织和营销。(2)对资产业务的组织和营销。(3)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组织和营销。二、商业银行管理的内容(1)资产负债管理。(2)财务管理。(3)风险管理。(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关系四、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2)流动性原则(3)盈利性原则(4)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关系(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原则五、商业银行审慎经营规则“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审慎经营规则”。审慎经营规则,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内容。第二节商业银行经营一、商业银行经营概述二、商业银行经营的组织:业务运营(一)传统的业务运营模式(二)新型的业务运营模式三、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市场营销四、负债经营负债包括存款、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存款。(一)存款经营的基本内容(二)影响存款经营的因素(1)支付机制的创新。(2)存款创造的调控。(3)政府的监管措施。(三)存款经营派生出来的服务现金管理五、贷款经营1.选择贷款客户(1)客户所在的行业。(2)客户自身情况及贷款用途方面。要完成对客户自身及项目的了解,通常银行的信贷人员要完成三个步骤。(1)是贷款面谈;(2)是信用调查;(3)是财务分析。2.培养客户的战略3.创造贷款的新品种和进行合适的贷款结构安排4.在贷款经营中推销银行的其他产品第三节商业银行管理一、资产负债管理(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1.资产管理理论2.负债管理理论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1)规模对称原理。(2)结构对称原理。(3)速度对称原理。(4)目标互补原理。(5)利率管理原理。(6)比例管理原理。(三)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1.我国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建立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监控性指标有10项监测性指标有6项(1)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2)信用风险监管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全部关联度等几类指标。(3)市场风险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3.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条件二、风险管理(一)银行风险及其成因(二)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三)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四)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与处置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五)新巴塞尔协议与强化风险管理三、财务管理(一)财务管理概述(二)财务管理的内容1.资本金管理2.成本管理3.利润管理4.财产管理5.财务报告第七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第一节金融创新一、金融创新概述二、金融创新的背景与动因三、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一)金融制度的创新(二)金融业务的创新(三)金融工具的创新第二节金融工程一、金融工程概述二、金融工程工具和技术(一)金融工程工具(二)金融工程技术第三节我国金融业改革与金融创新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二、我国金融创新的内容 三、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四、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展望(一)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二)我国金融创新新发展(三)我国金融创新要注意的主要问题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第一节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二、货币需求的理论模型1.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马克思揭示的货币必要量规律,是以他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并且是有许多前提条件的:(1)金是货币商品。(2)商品价格总额是既定的。(3)这里考察的只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即交易需求)。2.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是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他在探求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和持有货币的动机时,认为:(1)为了日常交易上的需要;交易动机(2)为了预防意外的使用;预防动机(3)投机性动机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货币需求函数是在继承剑桥学派现金余额学说的基础上,吸收了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学说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被誉为当代货币主义。弗里德曼不仅关心名义货币需求量,而且特别关心实际货币需求量。 在影响货币需求量的诸多因素中,弗里德曼把它们划分为三组。第一组,恒常收入及财富结构第二组,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第三组,各种随机变量u。三、货币需求的计量模型(一)西方学者的探索(二)我国学者的探索1.基本公式法2.微分法 3.我国学者对货币需求模型的重新构造第二节货币供给一、货币范围的扩展二、货币层次的划分(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二)美国的划分 (三)我国的划分三、货币供给机制在中央银行体制(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分设)下,货币供给量(Ms)等于基础货币(B)与货币乘数(m)之积。西方关于基础货币的定义是现金加成员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储备存款(R),即B=C+R。而R又包括活期存款准备金Rr,定期存款准备金Rt,以及超额准备金Re。 四、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资产负债Aa对金融机构贷款Ab购买财政债券Ac金银外汇占款La金融机构存款(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Lb财政性存款Lc自有资金和当年结益M0货币流通量合计合计(一)商业银行的信贷收支与货币供应量(二)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 (三)黄金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第三节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的概念1.IS曲线与经济均衡2.LM曲线与货币均衡3.IS-LM曲线与两大市场的同时均衡二、货币均衡的标志三、货币均衡的条件1.国民收入等于国民支出,国民收入没有超额分配现象2.要有一个均衡的利率水平四、货币失衡的表现五、货币失衡的原因 六、货币均衡的恢复第九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节通货膨胀概述一、通货膨胀的定义被普遍接受的通货膨胀定义是:通货膨胀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对于这个定义的理解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并非个别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而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第二,在通货膨胀中,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是一定时间内的持续的上涨,而不是一次性的、暂时性的上涨。第三,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必须超过一定的幅度。但这个幅度该如何界定,各国又有不同的标准,一般说来物价上涨的幅度在2%以内都不被当作通货膨胀,有些观点则认为只有物价上涨幅度超过5%才叫作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通货膨胀进行不同的分类。1.按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有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四种。2.按市场机制的作用划分有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3.按预期划分有预期性通货膨胀和非预期性通货膨胀4.按成因划分有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以及结构性通货膨胀5.其他三、通货膨胀的成因(一)需求拉上(二)成本推进(三)供求混合作用(四)经济结构变化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需求转移2.部门差异3.国际因素四、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形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过度,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一)财政原因(二)信贷原因(三)其他原因 第二节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生产的正常发展。通货膨胀初期,会对生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这种刺激作用是递减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生产的破坏性影响。其次,通货膨胀打乱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第三,国民收入经过物质生产部门内部的初次分配之后,会由于税收、信贷、利息、价格等经济杠杆的作用而发生再分配。通货膨胀是一种强制性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由于通货膨胀降低了实际利率,使他们的实际债务减轻,因而是受益者;而那些以一定利息为报酬持有债权的人,则由于实际利率下降而受到损失。第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二、通货膨胀对金融秩序的影响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负值时,贷出货币得不偿失,常常会引发居民挤提存款,而企业争相贷款,将贷款所得资金用于囤积商品,赚取暴利。三、通货膨胀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当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时就出现负利率,负利率吞食了存款者的收入,而贷款者却可以“坐吃利差”。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一、紧缩的需求政策紧缩总需求的政策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一)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二)紧缩性货币政策二、积极的供给政策(一)减税(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三)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四)精简规章制度三、从严的收入政策四、其他治理措施为治理通货膨胀,在一些国家还采取了收入指数化、币制改革等政策措施。(一)收入指数化(二)币制改革五、我国通货膨胀的发生和治理(一)第一阶段,1978-1983年(二)第二阶段,1983-1986年(三)第三阶段,1986-1990年(四)第四阶段,1993-1996年 第四节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的概念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普遍持续下跌。二、通货紧缩的标志第一,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这是通货紧缩的基本标志。第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第三,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三、通货紧缩的原因引发通货紧缩的原因较多,既有货币因素,又有非货币因素;既有生产方面的原因,又有管理方面的原因;既有国外的原因,也有国内的原因。根据近代世界各国发生通货紧缩的情况分析,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货币紧缩(二)资产泡沫破灭(三)多种结构性因素(四)流动性陷阱四、通货紧缩的危害(一)加速经济衰退(二)导致社会财富缩水(三)分配负面效应显现(四)可能引发银行危机 第五节通货紧缩的治理一、凯恩斯主义的主张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针对西方世界通货紧缩、经济萧条状况,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一套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相应的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并力求通过国家干预来解决问题。二、货币主义的主张货币主义在猛烈抨击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同时,提出了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和货币政策最重要的经济思想,提出以稳定货币,反对通货膨胀为中心的政策主张。三、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和措施(一)积极的财政政策(二)稳健的货币政策(三)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推进金融制度建设(五)其他措施四、我国治理通货紧缩的金融政策治理通货紧缩的稳健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1.下调利率 2.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3.运用中央银行再贷款,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增强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实力4.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5.加大再贴现力度6.发展公开市场业务7.活跃货币市场8.启动消费者信用控制和不动产信用控制工具9.加强“窗口指导”10.货币政策紧密配合财政政策第十章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第一节货币政策与金融宏观调控概述一、金融宏观调控二、货币政策及其特征(一)货币政策的概念(二)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1.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2.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3.货币政策主要是间接调控政策。4.货币政策是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三)货币政策类型1.扩张型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利息率下降,从而增加投资,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主要措施:一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应量;二是降低再贴现利率,以诱使商业银行增加再贴现,增强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能力,增加货币供应量;三是公开市场业务,通过多购进证券,增加货币供应。2.紧缩型货币政策。3.非调节型货币政策。4.调节型货币政策。三、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货币政策的目标及工具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最终目标体系1.物价稳定2.充分就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矛盾性(三)我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保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二、货币政策工具(一)存款准备金率(二)再贴现政策(三)公开市场业务(四)其他货币政策工具1.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2.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3.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三、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一)存款准备金制度(二)再贴现与再贷款(三)公开市场操作 (四)利率工具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利率调整逐年频繁,利率调控方式更为灵活,调控机制日趋完善。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作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将逐步从对利率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凯恩斯学派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这个过程可以归纳为: MrIEY(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与凯恩斯学派不同,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则强调货币供应量变动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用符号表示就是:MEIY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一)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1.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2.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设置的必要性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标准一般将其概括为: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中介目标1.利率2.货币供应量(三)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1.短期利率2.基础货币3.存款准备金三、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分析(一)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能力加强(二)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的选择(三)商业银行传导功能加强(四)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的选择1.货币供应量2.利率按央行的设想,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再放开贷款利率,最后放开存款利率,取消对利率变动的行政性限制,逐步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第四节货币政策的实施依据与效应一、货币政策的实施依据 表10-1货币当局概览资产负债国外资产(净)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透支对金融机构贷款和再贴现1.对存款货币银行贷款和再贴现2.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和再贴现对非金融部门贷款储备货币1.流通中现金2.金融机构储备(1)法定准备金存款(2)备付金存款(3)银行现金库存财政存款非金融部门存款其他项目(净)表10-2货币概览资产负债国外资产(净)国内信贷贷款财政借款(净)货币和准货币(M2)1.货币(M1)流通中现金单位活期存款2.准货币单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项目(净)根据货币概览表可以归纳几个重要的分析等式:M2=国外资产(净)+国内信贷-其他项目(净)(101)其中:国外资产(净)=金银占款+外汇占款+在国际金融组织的资产(净)(102)国内信贷=贷款+财政借款(净)(103)M2=M1+准货币(104)其中:M1=流通中现金+单位活期存款(105)准货币=单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106)二、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货币政策效应就是货币政策的实施对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绩效或有效性,分为时滞效应和数量效应。三、货币政策时滞效应(一)内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全过程。(二)外部时滞外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及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应过程。四、最近两年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状况(一)20032006年我国宏观金融形势的主要特点 (二)2004年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操作(三)2005年我国宏观金融调控操作(四)20062007年初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操作(五)近年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主要特点第十一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一节金融风险类型一、金融风险的特征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资金的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是:(一)不确定性(二)相关性(三)高杠杆性(四)传染性(五)我国金融风险的特性上述四个特征是一般性的,我国处于经济转轨阶段,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全,因此还存在不少特性。例如金融结构失衡与融资形式畸形发展使风险集中于银行、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相互传感放大、非正规金融规模庞大成为金融安全隐患等等。二、金融风险的具体类型1.信用风险2.国家风险3.市场风险4.利率风险5.流动性风险6.操作风险7.法律风险8.声誉风险9.偿付能力风险三、我国金融业的主要风险 第二节金融监管概述一、定义与目标(一)定义(二)金融监管的目标根据我国金融法律规定和现实国情,我国金融监管的目的可概括为:实现金融业经营与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的统一;减少金融风险,确保经营安全;实现公平、有效竞争,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三)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包括:依法监管的原则;公开、公正的原则;效率原则;适度竞争原则;审慎监管原则;二、金融监管的理论三、金融监管制度与模式金融监管模式是指一国对金融机构经营所采取的监管方式。从世界各国的传统来看,主要有两种模式:即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和混业经营、集中监管模式。金融监管模式的确定,同一国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金融监管水平和经济金融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四、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金融监管的具体内容一、银行监管(一)基本理念我国银行监管的基本理念概括为:“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和提高透明度”。(二)监管目标我国银行监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增进市场信心;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二、银行监管主要内容与方法(一)市场准入、日常运营和市场退出1.市场准入监管市场准入监管是指银行监管当局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银行机构进入市场、银行业务开展和银行从业人员素质实施管制的一种行为。市场准入监管应当全面涵盖以下几个环节:审批注册机构、审批注册资本、审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和审批业务范围。2.市场运营监管(1)监管资本充足性(2)监管资产安全性(3)监管流动适度性(4)监管收益合理性(5)监管内控有效性3.处理有问题银行机构及市场退出监管(1)处理有问题银行机构。(2)处置倒闭银行(二)非现场监测(三)现场检查(四)并表监管(五)监管评级三、证券业监管的主要内容四、保险业监管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金融监管的国际化一、银行业的国际监管(三)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1.1988年版的巴塞尔资本协议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十二章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第一节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一、金融深化(一)金融深化的含义货币化程度越低,表明“自然经济”和“物物交换总值”的比重越高。(二)金融深化的表现1.专业生产和销售信息的机构的建立 2.政府出面进行管理3.金融中介出现4.限制条款、抵押和资本净值(三)金融深化的原因1.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的信息掌握得不充分而无法作出准确的决策。信息不对称会降低市场的运作效率。2.交易成本二、金融抑制(一)金融抑制的含义(二)金融抑制的表现 三、金融自由化、放松管制与金融约束论(一)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是相对于实施金融管制而言的,即放松或取消对金融业在利率、汇率、市场准入、经营范围、资本流动等方面的政策限制,将其完全交由市场去决定。金融自由化的条件金融自由化的顺序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金融监管(二)放松管制(三)金融约束论是指通过选择一组金融政策,如对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加以控制,对准入加以限制和对来自资本市场的竞争加以限制等,为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制造租金机会,从而为这些部门提供必要的激励,促进它们在追逐租金机会的过程中把私人信息并入到配置决策中。金融约束论者以金融市场更容易失败为由批评金融自由化。认为只要政府使银行获得了超过竞争性市场所能得到的收益,且政府并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