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汇报汇编 城乡一体化创建市级文明城镇 城镇建设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663136 上传时间:2021-09-06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1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汇报汇编 城乡一体化创建市级文明城镇 城镇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工作汇报汇编 城乡一体化创建市级文明城镇 城镇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工作汇报汇编 城乡一体化创建市级文明城镇 城镇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汇报汇编 城乡一体化 创建市级文明城镇 城镇建设创建市级文明城镇工作汇报 扎实推进文明城镇创建 着力构建和谐“东大门” *镇地处安吉、长兴交界处,是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水上运输业为龙头的安吉东部重镇,也是湖州市确定的11个中心镇之一。全镇总面积107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3个社区,人口5.5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通过大力开展文明城镇创建活动,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全镇呈现出平安、有序、整洁、优美和谐景象。2012年顺利通过县级文明城镇考核验收。在继去年取得县级文明城镇基础上,年初,镇党委政府趁势而上,提出争创市级文明城镇工作目标。今年以来,我镇以创市级文明城镇为总抓手,紧紧围绕“五镇联创”工作目标,抓重点,破难点,求创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有力推动了文明城镇创建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 亿,同比增长 %,财政总收入达 万元,同比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同比增长18% 。现将一年来我镇创建市级文明城镇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抓组织建设,完善创建运行机制创建市级文明城镇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镇整体文明水平,提高镇民的城镇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整体素质,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针对这一目的,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创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做到“三到位,三确保”。一是组织到位,确保齐抓共管。成立了镇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文明城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细分秩序组、卫生组、宣传组、督查组、基础设施组等五个工作专项组,并下设办公室,由各办公室骨干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创建工作,全镇上下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团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相关责任单位也相应建立了由“一把手”亲自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班子。针对各时期的工作重点,镇党委还成立了文明创建、环境整治、社区建设等专项活动领导机构,加大对创建工作的指导与督促。二是目标到位,确保责任落实。制定了*镇创建市级文明城镇实施方案、*镇创建市级文明城镇职责任务分解表等一系列的工作计划和相关制度,依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的原则,对具体创建工作进行分工落实,排出时限表,定期听取创建进度,明确下步责任内容。同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半年度工作计划,实行动态、静态相结合管理。三是资金到位,确保创建成效。我镇把创建市级文明城镇纳入财政预算,在镇财政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对创建工作仍千方百计保障资金落实到位。建立了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专用于西苕溪整治、村庄环境整治等重点项目和工作考核奖励,全年共投入创建资金 万元。二、抓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城乡文明程度镇党委政府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镇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文明城镇创建的突破口,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有效开展。(一)注重宣传发动,激发群众创建热情。要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创建是关键。我们十分重视发挥宣传舆论的积极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增强干部群众创建意识。一是强化思想认识。先后召开三次全镇动员大会和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动员全镇机关干部、各村(社区)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充分认识创建市级文明城镇意义,增强干部责任感、紧迫感和合力创建意识。二是强化载体作用。充分利用镇广播电台、宣传车、横幅标语、永久性标语牌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创建文明城镇意义及要求,使之家喻户晓。创建小组分别在晓墅、*两个城区设立大型宣传牌3块,制作宣传标语400余幅,在各村(社区)设立小型宣传牌50块,张贴各类创建宣传画1000余份,下发倡议书万余份,提高了广大群众知晓率,增强了广大群众参与意识。三是强化活动宣传。镇各职能办公室和部门利用“安吉生态日”、“世界卫生日”等节日,大力开展送信息、送服务、送知识“三送”活动,并结全我镇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宣传活动,有力推动了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二)加强文明教育,提高群众文明意识。抓好“三项教育”。一是突出公民道德教育。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纳要为着力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镇机关开展争创“满意办公室”活动,在各村(社区)开展镇民“十要十不要”规范活动,在城区范围开展“给沿街个体工商户一封信”活动,在社区开展“四五”普法进社区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大力开展,为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着重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组建了未成年人导师帮扶教育队伍,结对人数达到66人;在紫梅社区、白云社区开办家长学校,在龙翔社区开展“三堂课”即“学生课、家长课、教师课”教育;积极组织学生暑期夏令营,参观党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五学雷锋”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村团支部,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三是重视健康知识教育。充分利用镇党校、成人学校、文明学校等教育阵地对干部群众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在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设立固定性健康教育宣传阵地达90个,印发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和读本近2万本,材料入户率达100%,全镇中小学校定期开设健康课,开课率达100%。(三)深化文明建设,树立文明新风尚。大力开展文明创建和道德实践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镇村联动抓创建。巩固与开展了“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创评活动,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循序渐进,实施动态管理,整体推进创建工作。目前全镇共有 个文明村,今年争创的板桥、陈斗、大村等三个文明村创建工作全部就绪,正迎接验收。由镇妇联牵头,广泛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全镇共评出“五好”文明家庭1665户,现已全部挂牌上门。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和先进性教育,*工商所积极开展了文明单位创建,正迎接验收。二是抚贫帮困献爱心。扎实开展“双百千结对帮扶”活动。发动全镇机关站所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31名、困难群众177名,提供帮扶资金4.27万元;严格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镇列入低保户678户1151人,发放保障金45万元,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投入70万元,大力推进*敬老院创省四星级工作,集中供养总人数达到65人;完成了石龙、晓墅、*三个村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共参保791人。开展“春蕾结对”活动,成立了惠芳爱心助学基金;爱心超市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三是移风易俗树新风。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演讲比赛活动,农民学法知识竞赛,镇、村干部送法进村入户,以案说法、法律咨询和讲座等一系列活动,使法制知识深入农户、家喻户晓。深入开展揭批“*”*活动,相继开展了反*警示教育,崇尚科学漫画展,组织近千人观看反*宣传片。率先在荆湾、*两村试点开展了能人榜、孝敬榜、功德榜、成才榜、生态榜“五榜”农户创评活动,共评选出26名“五榜”户,这项活动受到了各界好评,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县各乡镇推广。(四)推进科教文化事业,增强群众文明素质。以实施“四八六”工程为契机,满足群众的科技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的生活品位。一是加快发展科教事业。全面完成了晓墅中学场地建设、*幼儿园异地搬迁和*小学主体楼建设,完成了全镇教育布局调整;依托镇成校开展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和各类业务知识、实用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5期,参加人数达2000人;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围绕“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主题,9月份在我镇举办了首届安吉县全国科普日活动,涵盖科技咨询、科普图片展、科普讲座、科技培训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内容,参与人数近千人;扎实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全镇26个站点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5个村配置了电视机。二是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万元完成了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落实好社区活动场所,龙翔社区露天活动场地、紫梅社区后山活动场地已投入使用,白云社区活动场地正在加紧建设;新增敬老院、紫梅社区健身路径2条;村(社区)建立了村级移动电话虚拟网,每村(社区)配有一台电脑,综合性服务信息传递畅通。8个村(社区)建立了阅报栏。三是丰富开展文体活动。广泛开展了各类群众性文化与体育活动,组织活动达20余次。同时注重文体骨干队伍建设,发动200余名文体爱好者组建了舞蹈、书画、秧歌、旱船等13支业余骨干队伍,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特色、充分展示当代农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鱼灯获县文艺调演创作、表演一等奖,并代表安吉参加了湖州市乡镇文艺汇演。四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着重抓好文化市场日常管理工作,坚持每周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坚决查处非法出版物、报刊、淫秽色情场所、违规网吧等不健康违法行为,促进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五是重视文化特色村(社区)建设。开展全镇民间造型艺术普查,启动紫梅社区、白云社区、大村村特色文化村(社区)创建工作。三、抓硬、软件投入,努力夯实文明创建基石镇党委政府以改善硬设施、强化软环境为目标,立足抓基层、强基础,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着力建设和谐活力*。(一)以工业经济建设为重心,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不动摇,突出抓工业、强产业,不断增强实力基础。一是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111月份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 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 亿元,同比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万元,同比增长 %,实到外资790.89万美元,同比增长43.8%,位居全县首位,实到内资5350万元,居全县前例。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广隆五金塑胶、斯德机械、广隆电镀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截止11月底,我镇工业性投入在建项目10项,计划总投资2.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9%。全镇形成了以“机械、建材、服装、轻纺、玩具、矿产”等为主导产业。二是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坚持以本地实际出发,着重抓好绿色无公害大米、优质水产、花卉苗木、无公害生猪四大主导产业,已开发绿色无公害大米2500亩,新扩花卉苗木200亩,达到1000亩,新增优质水产280亩,达到8850亩,无公害生猪年产万头以上。扶持培育了7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年产值超千万元的2家,超百万元的5家,创利税174万元。三是以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有了新的进展。浙江天和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华兴集团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分公司等房地产开发商相继在*落户,其中*新城一期开发天和置业区块建设完成。陈嵘森林公园完成专项规划初审,紫梅山庄完成零星景点布置及道路建设。小商品、餐饮、运输等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商贸富民兴镇的作用逐步呈现。(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纲要为蓝图,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编制完成*新大桥区域规划,昆晓路以东详细规划。完成垃圾中转站和民生路基础工程建设,老*城区电厂门口、誉富酒家后道路建设、老当弄彻石、后街排水和部分路面的修补,改造和新建了5座公厕。启动晓墅新城一期工程建设和墅兴路建设,年底前启动段均可完工。西苕溪整治工程完成了石子涧、华光、大村、黄武四个村的土地征用,其中石子涧村段已动工建设,基础开挖工程已全部完工。继续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已投入2000余万元实施了116个整治点,已通过验收84个整治点,预计年底人口受益率达到70%。建立了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每村组建了一支保洁队伍,进行日常清扫,保持了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全面推进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共投入2500万元完成了13条康庄公路建设,总里程达57.7公里,通达18个村,受益人口3.2万人,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目标。扎实推进饮用水工程。上赵、小溪口入户管网建设基本完成,章湾、石龙新区改水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三)以平安*创建为着力点,全力构筑和谐软环境。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始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是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状,平时监督与年终考核并重。为进一步落实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成立了综治工作中心,加强综治工作部门协作,加大对重点不稳定因素的调处力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ti性事件。111月份共排查矛盾纠纷124起,成功调处119起,预防群ti性事件5起。二是强化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建立健全镇、村两级综合治理组织,各村(社区)设立治保调解委员88人,治安护村队227人;实行警力下沉,合理划分警务区,推行民警保安包片、驻村制度。并建有标准警务室,受理群众求助和监督。三是加强打击防范力度。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多次开展“打黑险恶、禁毒禁赌、打黄扫非”等专项治理。加强外来人口和社会特殊层面管理,强化了消防、生产等安全工作,四是深入开展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开展“四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市考核组的考核验收。深入开展“平安村(社区)” 和“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治安秩序大为改观。四、抓环境管理,全力巩固创建成果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以改善镇容镇貌为目标,坚持以管为重,突出重点,强力整治卫生秩序,推进长效管理,不断巩固创建成果。(一)突出卫生强整治。加大环境卫生管理。抓住安吉“生态日”活动契机,开展了全镇“万人清理生活污染”活动,参与人数达15万人,发放倡议书2000余份,清除白色污染7000公斤。针对城乡结合部、建成区环卫保洁范围外、省道、康庄公路和村级主干道两侧、村庄整治自然村等整治重点,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开展了三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镇容镇貌得到有效改善。加强村庄环境整治点卫生保洁力度,做到保洁人员、经费、制度和监督四落实。转变环卫所工作机制,实行路段招标责任制和路段长负责制,保洁时间从原8小时延长至15小时,基本做到日产日清。镇投入80余万元建成的一级垃圾中转站年底投入使用。(二)突出秩序强管理。对占道经营、违章建筑、违规广告、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及超范围经营等违章行为进行了依法治理,拆除“两违”建筑和陈旧户外广告,坚决整治“六乱”(乱停车、乱设摊、乱招贴、乱涂写、乱搭建、乱刻划)。组织由镇中心派出所、城管、交巡警中队、镇保洁员组成的联合执勤队伍集中一段时间对重点路段的市容、交通、治安、绿化等管理内容进行全覆盖管理,经营秩序有所好转。今年清理拆除各类违规建筑、广告等设施40余起,成功整治一起建筑运输市场问题。(三)突出效果强督查。根据责任目标,成立了由党群书记、组宣委员、分管城建城管、卫生教育的综合管理领导小组,每两月进行一次督查,开展一次讲评,组织一次通报。人大主席团组织人大代表对创建工作进行视察,提出整改意见与建议。同时镇创建工作领导还建立了协调整改制度,及时统筹各方面的工作,及时解决各责任单位在创建工作中困难问题,确保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为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制定了村庄环境卫生目标管理责任书,成立了村庄环境卫生督查组,下设四个督查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每月进行一次村庄环境卫生督查,并出台了村庄环境建设长效管理考核奖励办法。*镇文明城镇创建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市委、县委的要求,对照创建市级文明城镇工作的总体目标与任务还存在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方法不多,企业“低、小、散”未明显改变,创新服务意识不强,财政保障力度不大;城镇管理相对滞后,城区秩序尚未明显改善,城乡结合部尤其是晓墅区域,卫生死角多,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解决难度大。城区的一些基础设施还不配套,后续发展受到制约;农业产业特色不明显,缺少上规模、上品牌、有影响力的农业产品。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经济薄弱村转化缺乏有效措施等问题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矛盾趋向复杂化、多样化,各种利益平衡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国有企业改制、民事纠纷、土地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调处解决难度大;机关干部、村级组织服务水平、部分群众素质有待提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关于保障服务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的汇报城镇化是区域发展的活力所在、动力所在、引力所在。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扩大内需有着重要的引导带领作用,是一项宏大而系统的民生工程。国土资源系统服务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发挥资源政策的支撑作用,切实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助推器。一、保障服务城镇化建设的实践近几年,我局立足推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塑造城镇特色提升城镇品质,通过推动规划修编、推进土地整治、探索增减挂钩、改革征地拆迁等多种方式,建立多层次的用地保障协调机制,城镇化发展用地需求得到有力保障。一是推动规划修编,拓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和产业集聚的原则,编制了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构建了以市区为主城,AA为辅城,BB 为卫星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 平方公里以内,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 平方公里,中心城市拓展区为 平方公里。二是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破解城镇用地瓶颈问题。2008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增减挂钩项目 个,有效利用农村废弃建设用地 公顷,既盘活了农村建设用地的资源,又缓解了城镇用地不足压力。三是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保障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从确保城镇建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并行不悖的角度出发,推动耕地建设性保护,2008年以来全市实施农村土地开发项目 个,新增耕地 万亩,连续11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特别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争取到 亿元部省级资金,同时整合了农办、水利、扶贫、农机等部门大量资金,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平台,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四是推进农村集中成片建房,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A市实行农村集中成片建房,“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调配权属、统一基础设施、统一分摊成本、统一供地联建”,引导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和中心集镇集中,大大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五是改革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式,全力维护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益。调整了征地补偿标准,探索推进了市区门面加住宅的安置补偿方式改革,2008年以来,市本级共征地 万亩,拆迁房屋 万平方米,做到了程序合法、补偿安置到位,保证了一大批重点工程如期开工。二、当前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而言,推进城镇化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土地供需矛盾大。*市经济欠发达,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提高城镇化水平,新增建设用地需求缺口大。二是市场不健全。目前,我市已建立了完善的国有土地交易市场,但集体建设用地交易市场和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方面尚属空白,制约了城镇用地发展空间。三是征地拆迁难度大。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多,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征地拆迁工作推进难度大,严重影响城镇化建设进程。四是城镇土地利用过于粗放。旧城改造用地成本高,推进难度大,节约集约利用成本过高,一方面新增建设用地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旧城区违法用地现象屡禁不止。三、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建议(一)加强城镇化建设中的土地基础性工作。要加强耕地保护工作,为后续建设和发展开辟通道。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加强土地管理的关系,严格依法管理土地资源,严禁未批先占、批少占多等土地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切实维护城镇土地管理正常秩序,确保城镇化建设规范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为每宗地建立“身份证”,明晰土地使用者的产权关系,为土地资产抵押融资提供服务。(二)探索推进城镇化建设“地随人走”。一是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分区域确定不同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按照城镇人口转移规模核定城镇用地总规模,合理分配土地增减流量,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二是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积极倡导农业向规模集中,生产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的理念,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空心村”治理,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农业向规模化集中奠定基础,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三是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农村宅基地和建设用地整理所节约的土地,先复垦为耕地,通过增减挂钩调剂到城镇使用,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反哺农村。四是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流转试点,强化农户对土地的处理权能,鼓励农民离宅离土。将土地整治节余的复垦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和进入流转的用地指标,全部纳入统一的交易市场,交易收入全额返还农村和农民,用于进城后的生计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加大征地制度改革力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解决好征地范围、征地程序和征地补偿三大法律问题。对征地区片价怎么确定,征地收益怎么分配,征地补偿标准怎么掌握,征地安置怎么办,征地风险评估机制怎么建,征地由哪一级负责等问题,省政府要出台可供操作的具体规范。积极探索土地补偿款的多种发放方式,建立地上附着物补偿动态上涨机制,严格执行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的规定,进一步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多种安置形式,如就业安置、入股分红安置、留地开发安置、异地替代安置等,确保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四)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建议省里给予技术与资金支持,推进基层城镇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建设,形成多种形式的地理信息数据快速获取能力。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步伐,完成城镇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城市群城乡一体化情况汇报 *市东部城市群,是以*市区为中心,包括*县、*县、*县、*县,辖54个建制镇,35个乡,3246个村(居委会),国土面积877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2%,人口48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62.7%。一、*市东部城市群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性1、符合国家政策精神和省里相关要求。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强化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中央各部门也积极将服务职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市要素向农村流动。国内大部分省市也在试点,力推城乡一体化建设,如安徽省在马鞍山市和芜湖市设立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北省在鄂州市设立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区。去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突出抓好城乡一体化示范县”建设,省发改委在计划报告中也提出要高标准建设一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足以说明省里已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如果我省在*东部地区设立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将有利于促进*这个人口大市、资源大市加快发展,促进湘西大开发和全省协调发展。2、能够为全省树立相对落后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典范。*市整体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东部地区紧靠环长株潭城市圈,交通相对便捷、规模适中、区域城镇化率较高、工业相对比较发达,对周边县市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低于全省水平。近年*提出“东部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生态经济圈”发展思路,实施两大版块差别化发展,走出一条以点带面、以城带乡的发展新路子。在*东部地区开展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对于探索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选择优势区域率先试点,有计划、分步骤实现整个区域加快发展,避免在现有情况下,不让城市和农村差距越拉越大,具有重大意义,将为全省乃至全国落后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典范。3、具备良好的工作氛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十二五”规划中将“东部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东部城市群经济,并积极部署,推进有关前期工作,组织力量开展调研,已初步完成市区420平方公里核心区城乡一体化概念性规划。全面启动了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完成了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在编制城乡道路、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教卫、水电气、医疗、公交等公共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识,工作氛围浓厚,得到了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加上省发改委及省直相关部门对*的做法也充分肯定,非常关注,成为我们工作推进的强大动力。二、*东部城市群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较快,来势较好,逐步形成了东部和西部两大资源相互补充、分工协作的区域经济版块。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00.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4.5亿元,财政总收入39.6亿元。其中,东部“四县三区”GDP为410.3亿元,占到全市68.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1.5亿元,占全市61%;完成财政收入28.2亿元,占全市71.2%。东部城市群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1、东部城市群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二元化结构明显改善,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0.7%。以市区、*、*、*、*县“四县三区”为区域的东部城市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更大,五年投入20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2.9%,高出全市2.2个百分点。*县城与市区已完全融城,*县城与市区基本融城,*县城距离市区25公里,*县城距离市区30公里,城市群抱团发展的条件基本具备。一是中心城区建设快速推进。近年来,狠抓“交通拓城、文化秀城、产业融城”战略实施,五年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60亿元,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3平方公里,人口达55万人。市区道路总长度达到356公里,道路面积785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12.99 平方米;市区建成区绿地率为28.4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1.17%。二是县城规模迅速发展壮大。*、*、*、*县大力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兴建了一批高品位的城市广场、商业步行街、街心花园、住宅小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相继建成营运,经济开发区初步成形。五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5.6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86.4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67.9万。三是重点镇建设快速推进。近年来,东部四县城镇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形成了市区辐射、两带(320、207国道)串珠的城镇布局。一批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小城镇迅速崛起。*县两市镇、廉桥镇、火厂坪镇、仙槎桥镇、*县酿溪镇、*县桃洪镇、六都寨镇、*县塘渡口镇、五峰铺镇被列为全国、全省重点镇和示范镇,*县两市镇、廉桥镇、火厂坪镇、*县桃洪镇被列为全省百强镇,基本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依托、小城镇为纽带、联系广大农村腹地的城镇体系格局。东部地区建制镇人口密度5650人/平方公里,城镇人均道路面积达到9.95平方米/人,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0.62平方米/人,建制镇绿化覆盖率为11.02%,建制镇绿地率为8.25%。2、东部城市群基础设施的大幅改善,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交通网络基本全覆盖。东部地区基本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高速连接县城、国省干道辐射乡镇、通畅工程村村通”的交通网络。全市高速公路已建成3条、286.5公里,正在建设5条、223.8公里,今年准备新开工2条、160公里,这10条高速公路实现了*各县市区半小时上高速,东部城市群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东部城市群建成国省干道589.6公里、县乡村道9727.3公里。娄邵铁路扩改明年底竣工,沪昆高铁正在紧张施工,怀邵衡铁路年内开工。*东部城市群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枢纽中心。随着高速、铁路、国省干道、通县通乡公路等路网加快建设,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城乡、配套齐全的骨干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有利于推动农村商品流通、农民群众流动、城乡信息交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二是电力电网加快建设。*长阳铺500kv变电站已建成,连接三板溪怀化*衡阳的南部500kv环网工程及金竹山*永州500kv和*娄底的环网工程均开工建设。*东部城市群已成为湖南电网贯穿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变电枢纽。总装机132万KW的宝庆电厂一期年底竣工投产,装机13.5万KW的筱溪水电站和4万KW晒谷滩水电站均已蓄水发电,东部城市群已成为湘西南重要的电力输出支撑点。城网、农网改造加快推进。东部地区有2779个村已完成农网改造,电网村改率达86%。三是公共用水城乡联网同价。城乡居民自来水供应,*县城、*县城及部分乡镇已经与市区水网合一,同网同价。市区规划第二水源建设选定以*县木瓜山水库扩容作为水源地,供水规模和管网建设规划涵盖了东部四县三区城区居民和沿途乡镇居民、农村群众。该项目已列入全省“十二五”建设规划。四是气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东部四县三区均进入了全省天然气主管网供气范围,县城实施集中供气,沿途乡镇同步规划、同步实施。3、东部城市群优势产业的逐步壮大,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了产业支撑。一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的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一县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东部地区建成以*县为中心的金银花基地30万亩,以*县为中心的油茶基地45万亩,以*县、*县为中心的玉竹基地10万亩,以*县、*县为中心的烤烟基地15万亩。农产品加工能力大幅提高,东部城市群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800余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3家,产值过5000万元的企业16家,过亿元的6家。二是工业经济不断壮大。东部城市群八大优势产业在规模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直线上升,到“十一五”末占到80%以上。食品、建材产业相继突破百亿元产值,分别达到105.5亿元和105.4亿元,机械、冶金产业达到88.2亿元和71.1亿元,基本形成优势产业为支撑,其他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三一*产业园、湘窖生态酿酒园、宝庆电厂等重大项目均取得突破性进展。规模企业由520家发展到872家,增长67.7%,过亿元企业由15家增加到195家,年均递增36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国500 强企业有15家落户*,承接产业转移有了明显进展,*成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玖兴鞋业、大成科技、*打火机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壮大。宝庆科技工业园、*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等一批重点园区来势较好,产业聚集带动作用凸显。三是完善城乡物流网络。市区、县城、重点乡镇商贸街建设步伐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 加快推进,东部地区现有设施较完善的市场423个,建设了30家有辐射力和集聚能力的现代购物超市、配送中心和连锁企业,已建立家电下乡销售网点1321个,发展乡村农家店1993家,覆盖面达到70%,形成了遍布城乡村三级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4、东部城市群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积累了有利条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通过以办点示范,以点带面、以点扩面,城乡统筹发展有了局部突破。一是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五年来,东部城市群完成通村公路建设投资30多亿元,修建农村公路8996.9公里。投入水利设施建设资金25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7万处,完成368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00万人,新建乡镇供水工程280处,新增乡镇供水能力 1.6万 t/日。投入发展可再生能源资金2亿多元,完成沼气建池8万余口、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00余处,竣工学校污水净化处理沼气项目38个,发展农村沼气服务网点283个,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5个。东部地区各乡镇村组基本实现电话“户户通”和有线电视“村村通”。二是农村改革稳步推进。近年来,*尤其在东部地区积极探索城乡产业统筹布局、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公共财政均衡覆盖的体制机制,出台了关于构建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水管体制改革、土地二轮延包后续完善、农机管理体制调整等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农业保险全面铺开,农业农村发展更具活力。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初步成效。三是办点示范取得较好成效。近年来,*对380多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32个示范片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在点上工作取得突破后,变分散办点为连片发展,按照每片2-4个村、受益人口4000-7000人左右的规模,从产业建设、基础设施、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方面进行连片打造,现已形成*西洋江和公田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同时,从区域性中心镇入手,实行镇村同步规划、环境同步治理、产业同步发展、文明同步创建,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吸引更多农民转移城镇中来,探索形成“以镇带村”的一体化格局。*连片示范的作法在全省推介,*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得到省里肯定,双清区长木村、*县公田村等5个示范村被省政府授牌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四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近年来,*尤其是东部地区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51元,城镇居民可人均支配收入为10672元;东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2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2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东部城市群为2.9:1,全市为3:1,全省为3.1:1。5、东部城市群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打下社会基础。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近五年累计发放各项涉农补贴资金36.3亿元;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134亿元、社会保障补贴资金5.7亿元、城镇低保资金2.5亿元、农村低保资金2.3亿元和移民后扶资金7亿元。二是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按照动态管理机制要求,实现应保尽保。救助体系逐步完善,灾后救助、大病救助、特困救助等救助力度不断加大。优扶优待工作扎实开展,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06所。近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分别达到46.8万人、24.6万人、50.9万人、29.8万人、32.7万人和46.2万人,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4%。三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取消,“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高等教育规模壮大,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民办教育蓬勃兴起,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市县镇村四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得到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面达到100%,95%农村居民加入了新农合,参合人员住院费补偿平均超过40%,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和落实,辖区内人群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改建和新建乡镇文化站212个、农村书屋1447家。近年来,虽然*东部城市群经济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在研究推进东部城市群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与问题:由于缺乏政策扶持和资金“瓶颈”的制约,*东部地区城乡发展不够快,所辖县区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城乡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农村发展尤其是公共服务设施仍然滞后,距离实现城乡一体化还有很大的距离,体制机制创新等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三、*东部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初步思路及发展重点(一)总体要求1、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湘西地区开发、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机遇,以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为主题,以推进优势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着力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布局,着力推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着力改善城乡发展软硬环境,着力提升城乡居民综合素质,逐步增强城乡发展活力,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繁荣进步,努力开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局面。2、总体目标第一阶段:到2015年,在以市区为中心的420平方公里核心区及以*、*、*县城为中心的三县核心区,初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起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等合理布局、均衡配置的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起城乡有效衔接、功能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到2015年,东部城市群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财政收入达到70亿元以上,人均GDP达20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第二阶段:到2020年,东部城市群区域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市场体系建设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市空间进一步放大,农村经济更加发达,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乡社会更加和谐。到2020年,东部城市群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财政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人均GDP达30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万元大关,初步实现全面小康。(二)发展重点1、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一是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体系。做好东部城市群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做好市县域城镇建设、产业聚集、农田保护、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有关规划,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二是科学布局城乡发展空间。按照东部城市群发展理念,初步规划近期东部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空间布局为“一主三辅两带十镇”。一主:以市区为中心的三条高速合围420平方公里核心发展区域,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环长株潭经济圈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优先辐射区。三辅:以*县城、*县城、*县城区为中心三个50平方公里的县域发展核心区,成为新的战略支点。两带:依托320国道、207国道两条国道,串联市区及周边四县及重点乡镇,成为两条重要经济发展带,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发展。十镇:先期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建设廉桥镇、火厂坪镇、范家山镇、仙槎桥镇、六都寨镇、五峰铺镇、金石桥镇、长阳铺镇、坪上镇、严塘镇等10个重点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一是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首先,要强化区域性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发展以*县、*县、*县等为中心的100万亩中药材基地,其中金银花45万亩、湘玉竹20万亩、龙牙百合15万亩;以市区为中心,发展4万亩城郊蔬菜基地;以*县为中心,新建100万亩油茶基地;以*县、*县为中心的20万亩烤烟生产基地;以*县为中心的黄花菜基地。其次,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改进加工手段,扩大加工规模,提升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建设以湘窖酒业为重点的生态酿酒产业链;以浩天米业、华湘米业、中富油脂等企业为重点的粮油产业链;以豫湘工贸、雨润食品、湖南中宝等企业为重点的肉类制品加工产业链;以*食品、*种业等企业为重点的果蔬产业链;以*药业、*制药等企业为重点的中药材加工产业链。二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首先,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抓好以三一重工、邵纺机、神风动力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以宝庆电厂、南山风电和筱溪电站为龙头的能源工业,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以湘窖酒业和*食品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以广信造纸和湘丰特纸为龙头的造纸工业,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以合力化纤、东信棉业、华力棉业为龙头的纺织业,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其次,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抓好以大成科技、南方电子等电子信息业,新增就业岗位1万;抓好九兴控股有限公司*制鞋基地建设,新增就业岗位3万;抓好*打火机产业园建设,新增就业岗位5万。再次,突出发展工业园区。认真抓好市区宝庆科技工业园和*经济开发区建设。各县要突出抓好一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真正建成政策优越、运行高效、客商满意、后劲充足的经济区域板块,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东部城市群打造“一带一圈”旅游发展格局,即市区至*花瑶民俗风情体验休闲旅游带和以市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体验与商务休闲旅游圈。抓好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景区项目建设。3、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一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抓好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国土整治等项目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开展病险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大型灌区渠系配套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防洪排涝抗灾能力。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系统、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监测防治系统。三是加强城乡交通网络建设。以市区为中心,加快邵坪、安邵等高速公路建设,打造四县通达市区“半小时济经圈”;以四县城为中心,加快国省干道改造,打造重点乡镇通达县市“半小时经济圈”;以重点乡镇为中心,加快通村通组公路建设,打造各村通达集镇“一刻钟经济圈”。东部城市群交通公路总里程达12000公里,市境重要出口路公路、通达中心镇的公路、通村和通达农业经济板块的公路均达到标准以上,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四是加强城乡公用设施建设。搞好统一布局规划,加快城镇供电、给排水、供气、公交等公用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并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到2015年,东部城市群县乡公路实施硬化改造,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以上;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实现电力城乡同网同价;建成一批乡镇客运站和村级停靠点,延伸公交线路;解决农村10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受益率明显提高,城区主水管网延伸超过70%;主城区管道燃气使用率达90,重点镇用气率超过50;沼气入户率达30%以上;加速电话、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4、推进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一是完善城乡市场体系。依托东部城市群处于湖南东西、南北节点的区位优势,立足现有市区物流基础和*十大专业物流市场,将市区和*县融为一体,打造成*、湘西南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做大做强步步高连锁、佳惠超市、通程电器等中心城区商业企业,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材、中药材等专业批发市场和农产品集贸市场建设,逐步形成城乡协调配套的市场网络体系;重点建设湘西南物流中心、湘运宝庆物流中心、*星沙物流园、廉桥药都物流园,加快建设农产品、副食品、日用品等二级批发市场。大力培育和发展物流配送、便民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推进零售业城乡连锁化。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广的大中型专业市场和专业物流园(企业),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现代商贸物流格局。二是培育城乡流通主体。加快万村千乡市场体系建设,每年新增农家店500个。鼓励外地和本市的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到农村发展综合性服务网点,建设和改造农资农家店。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各类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协会,发展运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5、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一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制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确保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和比重逐年增加,建立健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投入机制。二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形成“大学在市区、高中到县城、初中到中心镇、小学到中心村”的教育网络。大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使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初步实现师资配备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和质量评价一体化。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延伸;提高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参合率”。加快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四是繁荣城乡文化体育事业。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依托,以村组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建设“县有馆、乡有站、村有室(场)、组有户”的文化体育网络,增强先进文化体育对农村的辐射力。到2015年,维修、改造和新建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五是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乡造林绿化工程建设,高标准完成沪昆高速和二广高速*段以及资水两岸生态景观建设,形成大绿化、大板块、大景观,力争东部城市群森林覆盖率2015年达到58%;全面实行农村垃圾、墓地“两集中”管理,深入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加快集镇污水处理场和垃圾处理站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6、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一是科学调整东部城市群行政区划。扩大中心城区面积,将*县与北塔区合二为一,将*县、*县部分乡镇划入市区,提高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建立城乡无差别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户籍二元结构,实行城乡一体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为基本入户条件,实行法制化、证件化、信息化管理。将流动人口纳入整个社会服务和管理体系。三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低保额度,扩大农村社会低保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同城同保。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机制,加强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按照统一经办机构、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政策体系、统一网络平台的要求,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四网合一”,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落实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平安计划”,落实失业人员保险待遇,完善生育保险政策,扩大参保范围。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制度。全面启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帮助农村特困家庭改造危房、新建住房,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四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低收入群众救助办法,将城市低收入群众救助制度延伸到农村,并统一救助标准。完善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疗救助制度与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逐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大力加强福利院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五是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引导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每年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万人次。7、加快构建基层党建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健全城乡基层组织网络,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特别是在产业链上建立基层组织,将县乡级组织活动场所向村组级延伸、向社区延伸。扎实开展城乡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全面提升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认真落实廉政准则等规章制度,积极构建反腐倡廉防控体系,形成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规范从政行为,促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廉洁从政。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请求*人口占全省九分之一,面积占全省十分之一,加快*发展直接关系到全省整体奔小康步伐、影响到全省发展大局。*东部城市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将为*快速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为此,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门班子开展工作,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聘请专业机构编制相关规划。为切实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