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综合课7实验方案的设计 课件(72张)

上传人:xinsh****encai 文档编号:27703212 上传时间:2021-08-19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综合课7实验方案的设计 课件(72张)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综合课7实验方案的设计 课件(72张)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综合课7实验方案的设计 课件(72张)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第 十 章综 合 课 7 实 验 方 案 的设 计 、 评 价 及 实 验 探 究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和实验探究两种题型是近几年新课标考试的热点题型,其中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类试题,一般都是针对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进行方案设计和评价,实验探究类试题通常涉及到对反应原理、物质性质、物质组成、反应条件等多方面的探究。两种题型命题角度广、形式灵活,都具有很大程度的开放性,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成为近几年的命题热点。在复习备考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栏目导航 题 型 一 化 学 实 验 方 案 的 设 计 题 型 二 化 学 实 验 方 案 的 评 价题 型 三 化 学 实 验 综 合 探 究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1基 本 原 则 化 学 实 验 方 案 的 设 计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3基 本 思 路明确目的和原理: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和药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皮塞、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及温度是否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设计装置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并能够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实验步骤应完整而又简便。记录现象和数据:根据观察,全面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中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1(2019全 国 卷, 26)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 42H2O )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 _。(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 2 冷凝(水蒸气、草酸等), 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 2的检验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 _。(3)设计实验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 _。草酸为二元酸_ _。F、D、G、H、D、I CuO (氧化铜) 前面澄清石灰水无现象,H中黑色粉末变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向盛有少量NaHCO 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用NaO 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消耗NaO H的物质的量 为草酸的2倍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解 析 : (1)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CO 2气体生成,若有CO 2气体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B中冰水的作用是降低温度,使生成的水和草酸(题给信息:受热脱水、升华)冷凝。若草酸进入装置C,会生成草酸钙沉淀,干扰CO 2检验。(2)检验CO可通过检验CO还原黑色的CuO生成的CO 2进行。因为分解产物中有CO 2,所以先要除去CO 2,可用浓NaO H溶液吸收CO 2,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 2是否除尽,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CO,然后通过加热的CuO,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 2气体,没有反应掉的CO可用排水法收集。若前面澄清石灰水无现象,H中黑色的CuO变红色,后面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3)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可以利用溶液中较强酸制较弱酸的原理,将草酸与NaHCO 3溶液混合,看是否有气体产生。证明草酸是二元酸,可以利用酸碱中和滴定原理,若消耗NaO H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2倍,即可证明草酸是二元酸。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2(2018郑 州 统 考 )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装置,以探究潮湿的Cl2与干燥Na2CO 3反应得到的固体物质。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2)写出试剂Y的名称:_。(3)已知: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测得D中只有一种常温下为黄红色的气体,其为含氯氧化物。可以确定的是C中含有的氯盐只有一种,且含有NaHCO 3,现对C成分进行猜想和探究。提出合理假设。假设一:存在两种成分,即NaHCO 3和_;假设二:存在三种成分,即NaHCO 3和_、_。 Cl22H2O饱和食盐水(或饱和氯化钠溶液) NaClNaClNa2CO 3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可不填满)。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蒸馏水、稀硝酸、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AgNO 3溶液、试管、小烧杯。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C中的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蒸馏水至固体溶解,然后将所得溶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步骤2:步骤3:向A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a若无明显现象,证明固体中不含Na 2CO 3;b.若溶液变浑浊,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 3 向B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AgNO 3溶液 若溶液变浑浊,证明固体中含有NaCl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4)已知C中有0.1 mol Cl2参加反应。若假设一成立,可推知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Cl2H2O2Na2CO 3=2NaHCO 32NaClCl2O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3(2018皖 北 联 考 )实验室有一包固体粉末样品可能是MgCO 3、Fe2O 3和FeO的混合物。(1)甲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FeO,除样品外,实验室只提供以下试剂:KMnO 4溶液、盐酸、稀硫酸、KSCN溶液、NaO H溶液,请你描述甲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_ _。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溶解,再加入少量KMnO 4溶液,溶液不褪色,说明样品中没有FeO,反之则有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2)经甲学生实验确定该样品中不存在FeO,乙学生想在甲学生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来测定混合物中Fe2O 3的含量:乙学生准备用如图所示各仪器按一定顺序连接成一套完整的装置进行实验,以测定Fe2O 3的质量分数。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请回答下列问题:盛装盐酸的仪器的名称是_,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填图中字母序号,各仪器只能选用一次)。实验过程中需要持续通入空气,其作用除可以起到“搅拌”A、D中反应物以实现充分反应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_ _。在进行乙学生的实验方案评价时,有学生认为不必测定A中沉淀的质量,而只要测出装置A在吸收反应产生的气体前后的质量差,就能完成实验要求。实验证明,若用此法测得Fe 2O 3的质量分数将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液漏斗BDAC将反应产生的CO 2气体尽可能彻底地赶入装置A中,使之完全被Ba(O H)2溶液吸收偏小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解 答 实 验 设 计 题 的 思 维 过 程(1)巧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景(或题中所给实验目的)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可靠性、简捷性、安全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2)想过程,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答 题 模 板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3)看准图,分析各项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该实验中的作用。(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或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公式,绘制变化曲线等。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实 验 方 案 评 价 的 四 大 原 则对化学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方面。 化 学 实 验 方 案 的 评 价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1)可行性原则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实验效果是否明显。(2)绿色化学原则实验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原料是否无毒、安全、易得;原料利用率及反应速率是否较高;反应速率是否较快。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3)安全性原则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污染性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有粉末状物质参加的反应,要注意防止导气管堵塞;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时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4)规范性原则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仪器拆卸与组装顺序相反,按照从右向左,从高到低的顺序;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1(2019全 国 卷,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解 析 : A对: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且可溶于四氯化碳,所以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B错: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乙醇(C2H5O H)中,C2H5抑制了羟基的活性,所以乙醇分子中的氢不如水分子中的氢活泼。C错:乙酸与水垢中的CaCO 3反应:2CH3CO O HCaCO 3Ca(CH3CO O )2H2OCO 2,属于强酸制弱酸,所以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D错: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有氯甲烷和HCl,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是HCl。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2(2019全 国 卷,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C实验现象结论A向2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2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 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 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 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4HCO 3显碱性D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 sp(AgI)Ksp(AgCl)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3(2019福 建 卷 , 25)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实验一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1)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2)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_(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实验二氯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的探究(3)在不同条件下KClO 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 3。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系列a实验的记录表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不填“胶头滴管”也可) 能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系列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_。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K C l,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试管编号1 2 3 40.20 molL1 KI/mL 1.0 1.0 1.0 1.0KClO 3(s)/g 0.10 0.10 0.10 0.106.0 molL1 H2SO 4/mL 0 3.0 6.0 9.0蒸馏水/mL 9.0 6.0 3.0 0实验现象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硫酸浓度为0的对照实验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实验三测定饱和氯水中氯元素的总量(4)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为:使用如图装置,加热15.0 mL饱和氯水试样,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此方案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_。(不考虑实验装置及操作失误导致不可行的原因)因存在Cl2的重新溶解、HClO分解等,此方案无法测定试样含氯总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5)根据下列资料,为该小组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_ _。资料:.次氯酸会破坏酸碱指示剂;次氯酸或氯气可被SO 2、H2O 2、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量取一定量的试样,加入足量的H2O 2溶液,待反应完全加热除去过量的H2O 2,冷却,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质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解 析 : (1)制取实验结束后,由取出B中试管进行的操作(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可知该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2)Cl2与热的KO H溶液反应生成KClO 3、KCl和H2O,与冷的KO H溶液反应生成KClO、KCl和H2O。因此,若将装置B、C的位置对调,可以除去Cl2中的杂质气体HCl,故能提高B中KClO 3的产率。(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KI、KClO 3的物质的量及浓度不变,改变的是硫酸溶液的体积和水的多少,二者的总体积相等,由此可见系列a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作对照实验,比较影响结果。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21085218碱 酸性KMnO 4是强 氧化剂,会腐蚀胶管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4)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判断和分析。方案一_(填“准确”“不准确”或“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方案二_(填“准确”“不准确”或“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不一定准确 不一定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生成的Fe 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解 答 综 合 性 实 验 评 价 题 的 基 本 流 程原理反应物质反应条件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具体分析为:(1)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2)反应物的性质、状态及发生反应时的条件(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答 题 模 板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3)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仪器规格等。(4)有关操作:操作方法、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5)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6)实验结论:得出直接结论或导出间接结论。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1探 究 型 实 验 的 常 见 类 型(1)物质成分的探究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逐一进行检验来确定究竟含有哪些成分。虽然探究型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在问题中常常包含了对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如: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结晶法、蒸馏法,过滤法、升华法、萃取法、渗析法等。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等方法。熟悉重点的操作:气密性检查、测量气体体积、防倒吸、防污染等。化 学 实 验 综 合 探 究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2)物质性质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往往可以利用对比实验,即设置几组平行实验来进行对照和比较,从而研究和揭示某种规律,解释某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或证明某种反应机理。无机物、有机物性质的探究,必须在牢牢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大胆猜想,细心论证。脱离元素化合物知识,独立看待实验问题是不科学的,只有灵活运用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才能变探究型实验为验证型实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3)影响因素的探究物质变化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在研究化学反应与外界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对影响物质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以利于研究过程中,迅速寻找到物质变化的规律。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4)反应原理的探究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也是中学化学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该类探究实验往往是通过改变影响反应的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酸碱度等)和反应物的用量,分析反应产物的变化情况,进而确定反应的原理。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是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实验现象四个方面,抓住变化、分析得出反应的规律和原理。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2探 究 型 实 验 题 的 思 维 流 程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1(2019北 京 卷 , 28)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0.05 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1)检验产物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 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取上层清液,滴加K 3Fe(CN)6 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加硝酸加热溶解固体,再滴加稀盐酸,产生 白色沉淀Fe2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资料:Ag 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2Fe3Fe=3Fe2 序号取样时间/min现象3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30产生白色沉淀,较3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 min时加深120产生白色沉淀,较30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0 min时变浅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4Fe2O 24H=4Fe32H2O 加入KSCN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实验:向硝酸酸化的_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3 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0 min后溶液几乎无色。0.05 molL1 NaNO 3 实验:装置如下图。其中甲溶液是_,操作及现象是_。FeSO 4溶液 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KSCN溶液,后者红色更深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中Fe3浓度变化的原因:_。溶液中存在反应:2AgFe=Fe22Ag,AgFe2=Fe3Ag,Fe2Fe3=3Fe2。反应开始时,c(Ag)大,以反应、为主,c(Fe3)增大。约30 min后,c(Ag)小,以反应为主,c(Fe3)减小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2(2018抚 顺 模 拟 )碱式碳酸铜可表示为xCuCO 3yCu(O H)2,呈孔雀绿颜色,又称为孔雀石,是一种名贵的矿物宝石。它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CuSO 4溶液与Na2CO 3溶液反应可以得到碱式碳酸铜,下列实验对其组成进行相关探究。【沉淀制备】称取12.5 g胆矾(CuSO 45H2O )溶于87.5 mL蒸馏水中,滴加少量稀硫酸(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充分搅拌后得到CuSO 4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 3溶液,将所得蓝绿色悬浊液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最后低温烘干备用。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实验探究】设计如下装置,用制得的蓝绿色固体进行实验。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硫酸铜溶液的过程中滴加稀硫酸的作用是_ _,所得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抵制Cu 2水解,防止溶液变浑浊 8%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2)实验室通常使用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混合溶液的方法制取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D装置加热前,需要首先打开活塞K,通入适量N2,然后关闭K,再点燃D处酒精灯。通入N2的作用是_,B为安全瓶,其作用原理为_。C中盛装的试剂应是_。(4)加热D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 _。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当装置内压力过大时,B瓶中间的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压力稳定 浓硫酸硬质玻璃管中蓝绿色固体变黑色,E中白色固体变蓝,F中溶液变浑浊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5)经查阅文献知:Ksp(CaCO 3)2.8109,Ksp(BaCO 3)5.1109,经讨论认为需要用Ba(O H)2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来定量测定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其原因是_(填序号)。aBa(O H)2的碱性比Ca(O H)2强bBa(O H)2溶解度大于Ca(O H)2,能充分吸收CO 2c相同条件下,CaCO 3的溶解度明显大于BaCO 3d吸收等量CO 2生成的BaCO 3的质量大于CaCO 3,测量误差小bd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6)待D中反应完全后,打开活塞K,再次滴加NaNO 2溶液产生N2,其目的是_。若装置F中使用Ba(O H)2溶液,实验结束后经称量,装置E的质量增加0.27 g,F中产生沉淀1.97 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写成xCu CO3 yCu (OH)2的形式。让停留在装置中的气体被充分吸收,减小实验误差 2CuCO 33Cu(O H)2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仪器b的名称是_,作用为_。能说明甲醛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A中出现红色物质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2)查阅资料发现气体产物是副反应产生的。为确认气体产物中含H2不含CO,将装置A和如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后进行实验。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 G,装置B的作用是_。EFDC吸收甲醛蒸气,防止其干扰后续检验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取少量a中反应后的清液,滴入过量的浓盐酸,未见气泡产生,说明甲醛的碳元素未被氧化成4价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4)为研究红色固体产物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以下每步均充分反应)。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有利于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 2Cu8NH3H2OO 2 =2Cu (NH3 )4 24O H6H2On(Cu2O ) n(Cu)1 200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解 析 : (1)仪器b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其作用为冷凝和回流。甲醛和新制Cu(O H)2混合加热,甲醛被氧化为甲酸,而Cu(O H)2被还原为Cu2O,则A中会有红色固体生成。(2)检验混合气体中含H2不含CO,需要先将气体干燥,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将两者转化为H2O和CO 2,再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和澄清石灰水检验。另外甲醛有挥发性,混杂在气体产物中,因其有还原性,会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影响产物的检验,需要先除去甲醛,所以装置顺序是ABEFDCG;其中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甲醛蒸气,防止其干扰后续检验。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3)由所给信息可知,甲醛中C为0价,甲酸中碳为2价,碳酸中碳为4价,要证明没有4价碳,即证明没有碳酸生成,可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具体操作方法是:取少量a中反应后的清液,滴入过量的浓盐酸,未见气泡产生,说明甲醛的碳元素未被氧化成4价。(4)由题干信息可知,无色的Cu (NH3 )4 在空气中会被氧化为蓝色的Cu (NH3 )4 2,摇动锥形瓶的目的是有利于溶液中的Cu (NH3 )4 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 返 回 导 航 第 十 章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及 综 合 应 用 高 考 总 复 习 化 学 由固体的颜色可知产物应该为单质铜,铜与浓氨水、氧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u8NH3H2OO 2=2Cu (NH3 )4 24O H6H2O。将容量瓶中的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颜色与容量瓶相近,说明稀释前,容量瓶中溶液浓度为中的100倍,即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中100倍,由原子守恒得,n(Cu2O ) n(Cu)1 200。 谢 谢 观 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