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网络文学:路在何方?汇编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26783744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网络文学:路在何方?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版网络文学:路在何方?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版网络文学:路在何方?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网络文学:路在何方?汇编 讨论者: 周立民 巴金文学馆副馆长 杨庆祥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李云雷 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 梁 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张 莉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霍俊明 中国作协创研部教授 (以上主持与讨论者皆为中国现代文学馆首届客座研究员) 房 伟:网络文学是目前中国文学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网络文学的经典化、网络文学的研究方法、网络与文学的关系等话题,还请各位评论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周立民:说实话,如果以文本为中心的话,我对于这种生产机制的创新之处和弊端何在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它们掌控在网络文学后台操控的公司手中,商业利益会促使他们比我们更有动力去研究创新和弥补不足。我想问的倒是另两个常识性问题:一是创作者由什么人构成,他们为什么在网上写作?二是网络文学的阅读者又是谁,他们与传统文学读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前一个问题,大家首先是想到“网络写手”,据说注册的网络文学网站有5000家左右,仅盛大旗下网站就有160万名写手,日更新数字量达6000万字。估计全世界的传统写作者加起来都没有这个多吧?他们为什么到网络上来写作?可以理解成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吗?有的人是求交流,有的是自我展示。而且,我一再强调网络文字并不都是小说,如诗歌以及私人博客。从最初动机到后来的变化,比如现在能叫出名头的网络写手,他的写作显然已告别了自娱自乐模式,而成为网络平台操控下的写作者。很难统计,他们其中有多少以此生存,但据说有的人日均须码字两万,才能适应角色,这种写作方式与文本之间的潜在关系很值得研究。我认定这些所谓网络文学作品属于消费文学,是在商业模式控制下的写作,且它们不是传统意义的创作,它们早已被纳入商业模式。这之后的网上传播、推广,乃至向纸面过渡,影视剧改编等,都是在一套成熟商业模式下运作出来的。在这个链条中,写作者的地位相比于传统的作者和文本为中心的地位是大大被削弱、被降低,这也就谈到了所谓“大神手册”之类的创作模式化等问题。未来的网络文学是怎么样,我说不清楚,但在商业浪潮的主导下,这样的写作不排除有泛滥之可能,它们的泛滥会大大降低整体的文学阅读水准。可能有一天,传统文学像甲骨文一样被对待,甚至觉得难读也说不定。你可以说,我这是用精英文学的观点来看网络文学,似乎标准不对,但我想不论什么样的标准,之所以称为“文学”,它就应当有它的核心价值、标准、品位,无论怎么新的样式纳入进来,这个价值、标准和品位没有理由降低。 我必须指出另一种情况,那就是由于传统文学资源有限,加上处于霸权地位的主流标准和严格的准入机制,使得一大批作品无法进入。而网络破除了所有的这些门槛,使得他们此路不通另有大路,使他们在网上大显身手。说实话,我看好这一部分创作,尽管我也觉得他们可能也不能称作网络文学,但称什么不要紧,反正它们存在着,特别是那些与当下的主流文学趣味有差异的、有个性、有探索性的文字,我觉得它们会打破现有文学格局的局限,为当下文学带来活力和生机。我不举小说,小说因为有充分的条件被商业化,这个时代的文学中最不纯粹的创作就是小说,说白了它有可能最滥。但诗歌呢?由于原有的诗歌刊物的陈腐,没有探索性,网络的出现曾被有人视为诗歌的春天。我还想说文学评论,这本来也是由精英和商业控制的小圈子,精英们活动在所谓的那些核心期刊中,翻开刊物看看,多少年来都是那些熟悉的面孔,不是说没有好文章,也不是说这些人写不好文章,但想一想这么有限的资源永远这样被小群体把持着,它极其容易造成固定的文学趣味,这必然会限制文学的多元发展。尤其是微乎其微的新元素、新人的进入,使得本来可能非常高雅的文学趣味变成凝固和僵死的。而商业以新书发布、作品研讨会、媒介的书评等方式已经无孔不入,收买、拉拢、利用所谓的精英群体,制造出表面强大的一种文学声音,在媒体上四处流传,实际上不过为出版社打榜、卖书做帮手而已。这种情况下,像“豆瓣小组”这样的群体,反倒开辟了另一条生路(当然,出版社知道它的影响力,已渗透进来了)。大家自发的、没什么学术等级和规范,靠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评判作品。文字直接、感性、没有顾忌,这未尝不是一种新式评论,而对于纠正目下文学评论的这种“腐朽”或许能够起到一定作用。而且,它拆掉了吓人的学院高墙,与大众建立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至少普通人要想看看对一本书的评价,不会去找当代作家评论,而完全可能首选去豆瓣查查。另外一种情况可能比较麻烦,它们实际上是很纯粹的创作,也有很高的水平,但传统文学刊物不接受它们,在网络上它也不曾形成公共交流的平台,淹没在网络的汪洋大海中没有人关注,它们是被各方排斥在外的孤魂野鬼吗?我不知道它们如何能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中。 第二个问题是网络文学的阅读者是谁,他们与传统文学读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我觉得首先要说“点击量”这个词,点击量能代表多少有效阅读量,就像一本书的印数。人们也在流传这样的说法:网上只有“浏览”没有“阅读”。这是造成当今网络文学奇长无比,文字繁复拖沓的原因吗?它会最终瓦解精英文学吗?因为没有反复的阅读就不能有高品质的文学?文字必须是在反复的咀嚼中产生它的味道和意义的?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目下的问题是网络文学会诞生它的忠实读者吗?还是大家完全都是为了消遣才去阅读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读完一部就会丢掉它,再去寻找新的,那么,所谓网络文学作品的经典化实际就不存在了。因为反复阅读,被不同时代读者的阅读,是一部文学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前提。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一天就更新6000万字,一个人一天读10万字,也够两年读的,试想连粗略的阅读都不可能,又如何实现经典化?而如今那些排行靠前的作品,真的不是网络平台在背后操控,而仅是网友自然选择的结果吗?微博上可以出现那么多僵尸粉,也让我对点击量和排行榜产生了怀疑。那么本来企图可以对抗传统文学霸权的网络世界,又有了新*霸权,同样将文学绑架到不自由的境地中了看到这样的图景,我不免又有新的担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