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笔记

上传人:r****d 文档编号:253408906 上传时间:2024-12-15 格式:RTF 页数:54 大小:5.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居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山居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山居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居笔记 作者:余秋雨章节数:69 章 字数:15.1 万字 山居笔记是余秋雨的又一本散文集该书 1995 年 8 月在台湾出版后因全国各省市的书市上出现了大批盗版本,作者迫于无奈,于 1998 年 9 月交由文汇出版社出版了这本大陆版的山居笔记本文为该书的序有删节 不知道这算是屈服还是抗争,我终于被盗版者们逼得走投无路,多年坚守溃于一旦,不得不出版山居笔记大陆版的正本了 我已经听到他们的冷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书,却要在盗版者的逼迫下才交付出版,这是一个让人听不懂的故事两位略知内情的前辈学者对我说:你的这些经历是一个特殊时期的文化现象,过去不会发生,今后难于理解,别处无法想像,有记述下来的资料价值有没有资料价值不知道,但是买我书的读者有权利知道一点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也有责任向他们作一个交代 说来话长,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文化苦旅是 1988 年年初交付给一家地方出版社的,到 1992 年终于改由上海出版,难产了整整四年出版此书后一路畅销畅销三个月后开始有第一种盗版本,后来盗版本源源不断,平装精装都有前年(1996 年)夏天去新疆喀什,当地读者要我签名的文化苦旅居然有十分之九是盗版,去年到中国科技大学演讲,要我签名的书中盗版本仍高达二分之一以上 经常有消息传来,盗版文化苦旅的不法书商在湖南山东河南广东等地被查处,消息是确实的,有报道为证,但从来没有哪个机关来通知我查处的结果有几个专家告诉我,一个不法书商甘冒牢狱之灾而盗印一本书,必须有一个极为可观的印数这本书被盗印了多少,很难估计了 盗版本虽然各式各样,但错别字连篇却是共同的我几乎每天都要收到受盗版本之害的读者来信,他们多数不知道买到的是盗版本,只抱怨出版社校对不认真,有不少读者还寄来了厚厚的勘误表,希望能助我一臂之力有些读者看出了是盗版本,来信责问出版社为什么不多印一点 我打电话问出版社,正本已经印了多少了,答曰三十余万册我突然想起,这本书印了这么多年还没有签订过出版合同,当初领取过一次性的字数稿酬,大体上正好与我购买此书送人的款项持平能否以版税计?惴惴不安地去信商量,出版社转达过来的意见是:以前的算了,以后再印可计版税如同意这样签约,可给一点奖励我犹疑了一会儿,也就点头了 还有没有以后再印的机会?我不知道,看到的是书市间永远在再印的盗版本偶尔也停步翻翻,发现近一二年文化苦旅的盗版本在印刷质量上有很大提高,有时书商见我看得仔细就大力推荐,我会支支吾吾地说这可能是盗版本,这一说不要紧,几乎每次都引起书商的勃然大怒对于街市间的横蛮人我历来是毫无办法的,他们的训斥引来了很多围观的路人,大家很可能以为我是一个企图偷书而被抓住的人,我不知如何辩说,只能红着脸快速离开,背后的书商还在吼叫:盗版?你才盗呢!买不起书,别到这儿来起腻!二深夜电话我不知道怎么办,曾问过一位年长的干部,这位干部哈哈一笑,拍着我的肩安慰我:好书嘛,多印一点怕什么?后来听说河北某地有一个盗佣文化苦旅的窝点,出版界的一位朋友曾经顺便去查询了一下,当地干部说:农民要脱贫,印一点既不反动也不色情的书,总不是什么大问题吧?当然人家比我更窘迫 我周围的朋友说得更达观:盗版,是在特殊时期普及文化的一条途径,也是对僵硬的出版体制的一种冲击,表面上恶,实质上善,你要看得宏观一点有一位朋友来信说:书市间见尊著被大量盗版,可喜可贺!惟一的遗憾是错别字太多,弟准备写一篇杂文盗亦有道,劝他们今后校对得认真一点这篇杂文,不知道后来写出来没有 想来想去,我只有低下头来,继续写我的文章新写的文章以山居笔记的专栏方式在收获杂志连载 其时,新一轮的散文热已经兴起,书肆间各种散文选本波涌浪叠,我也渐渐被各地的出版社包围了 他们赶了那么远的路找到我,大多还找了一位我熟悉的作家陪来,请我吃饭,好言好语,最后都扫兴而归其中最对不起的是北京天津广州湖南四川陕西的一些出版社,派来的编辑都是素质很高的文化人,我至今还常常记起那些亲切儒雅而最终失望的面影我拒绝的理由很简单:我写的散文不多,选来选去会损害读者他们反驳的理由更简单: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盗版本?因为还有很多读者买不到你的书针对我的顾虑,他们规劝说:你怎么知道所有的读者会买你的一切选本?凡选本都会有重复篇目,到了具体读者那里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不能说他们没有道理说来说去,我终于同意家乡出版社选一本老家存档式的秋雨散文,东北的布老虎丛书编一本专题文集文明的碎片,这两本书既选了文化苦旅中的一些篇目,也选了正在连载的山居笔记专栏中已发表的一些篇目,后者还选了我的一些杂文讲演和答记者问 谁能料到,这两本书刚出版,又遇到大量盗版据布老虎丛书的总策划安波舜先生告诉我,文明的碎片的盗版本制作相当精良而秋雨散文的盗版本则连我自己也分辨不出,曾与妻子购了一大批送人,后来见到报纸上有一篇专谈识别真伪秋雨散文诀窍的书,才知道我本人送出去的也全是盗版本这真是莫大的讽刺了,出版家为遏制盗版而采取的措施,居然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盗版盗版者为什么如此强大呢?就在这时,我收到河南省一位大学生的来信,他说他新近买了一本文明的碎片,发现其中有些文章选自文化苦旅,这对他来说就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拿着这封信我苦恼了很久,心想果不其然,确实有一批读者见了我的书每本都买即便别人对不起我,我却不能对不起读者反正朋友们谁都知道,我在出版书籍的经济收效上永远闹着难于置信的笑话,那就不应该再把这些笑话让读者分担 我终于作出两项决定:一,与出版社商量,立即拆版停佣文明的碎片,由我承担损失;二,既然秋雨散文中已收了山居笔记中的不少篇目,不再在大陆出版山居笔记 第一项决定几经商议获得了出版社的同意安波舜先生说,尽管文明的碎片仍是最畅销的书籍之一,但出版社愿意与我一起为读者着想,立即拆版停印,这让我十分感动但是,第二项决定遇到了麻烦 好几家出版社都提出要以优惠的条件出版山居笔记,但反正我不松口,他们也只好作罢这中间,有几个暖昧的电话使我产生了警觉我无法知道与我对话的主角是谁,只说是某位我认识的人的朋友,正在探索一种更灵活的出版渠道,以前也曾试着操作过我的书,只要我愿意在 山居笔记 上合作,可以先付我一笔钱,而且以前对我造成的损失也可商量补给 我大体知道他们是谁了,而且也听说他们确实厉害几年前全国图书交易会在武汉举行,各地出版社和书店去的人员住在招待所里,而他们则都包住在星级宾馆我的朋友王国伟先生曾去微服私访,发现他们不仅财大气粗,而且谙熟出版行情和媒体文化,连我这样的人的写作计划都一清二楚他们现在直接与我联系,大概一是因为山居笔记只是单篇连载而未曾出过大陆版正本,他们不能像往常那样以冒充正本的方式欺骗书店;二是因为政府重视了知识产权保护,立法颇严,不如直接收买作者 我回答:我不能戏弄读者他们的电话总是深夜来的,见我拒绝,总是客气地劝我再想想,还说报酬很有弹性 这样的电话来了五六次,我不得不央求在电话局工作的读者李明海先生帮我更换电话号码更换电话号码还有其他一个原因:凌晨三四点钟,我一再被骚扰电话吵醒,电话中照例先是一阵笑声,然后说有一帮年轻的哥们在绿光咖啡屋等我听音乐绿光咖啡屋?我猛然想起,台湾出过一本书,叫做到绿光咖啡屋听巴赫读余秋雨看来这帮年轻的哥们知道有这本书换了电话号码才半个月,那个电话又打来了他们真有本事 1995 年 8 月,我偷偷地在台湾出版了山居笔记的直排繁体字本,因为海外没有出过秋雨散文,不存在部分篇目重复的问题之所以要偷偷,是怕大陆的盗版者们发现,因此连这个消息也严格保密 但是,三个月后,11 月 17 日的人民日报华东版发表了一则报道,台湾版山居笔记已名列海外华文书排行榜第二位,仅次于日本大江健三郎的性的人我估计这则报道看到的人不会太多,但心情开始紧张起来谁料事隔一个多月,山居笔记又获得了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的第一名此奖由于历史原因和评委阵容,在国际间备受关注,而我又是第二次获得此奖,因此成了一个掩盖不住的新闻,1996 年 1 月 17 日,北京中华读书报在头版以套红标题发表了这个消息中华读书报影响不小,我想这次是瞒不过盗版集团了 此后,我听到深夜的电话铃声就有点抖抖索索但很长时间过去了,居然没有那种电话,我松了一口气不久有一位北京友人告诉我,他转弯抹角地听到一个传闻,有一帮很想印行山居笔记的人见我态度僵硬,准备作一番操作,要我当心 无非像过去一样盗版但这次山居笔记连一个底本也没有,那我就可以公开揭穿他们我说 你想得过于天真了这位朋友说,我听说他们准备花一二年时间组织人批判你的文章,让大家对你嗤之以鼻,不相信还有人盗版你的书,而你也会在心烦意乱中失去招架之功到那时一切都好办了 可惜到那时盗版本也卖不掉了我笑道 不中国读者最喜欢买被批判的书,这一点那帮人最清楚朋友神情严峻 他的严峻引发了我的严峻,我说:文化毕竟是文化,先贬值后倾销的手段,在文化领域恐怕行不通吧?也可能是以讹传讹,我只是提醒一下,供你参考朋友有点不悦 北京的朋友走后,报刊间对我的批评确实多起来了,但仔细一看,有的批评很讲道理,根本不像是盗版者组织的,我也就安心地继续走南闯北去进行文化考察了,不再在意后来在旅途中经常听各地朋友说,批评声势越来越猛口气也越来越激烈,而且还频频出现了与我的散文无关的种种批判,甚至涉及到了我以前的学术著作我的外语水平,我对电视的参与,我在某地的发言,有的报刊甚至公布了我考察各地文化时上级补贴的旅费数字,有的报刊则反驳,说我根本没有外出过,是拿着一本地图写的.终于北京有一家报纸在评选全年文化大事时,我被评为被批评最多的文化人忘年之交黄宗江先生则来信调侃我:骂余秋雨,是当今文坛一大时髦散文家卞毓芳先生告诉我,他在一个座谈会上刚刚提到我的名字,便听到了一片嘘声卞先生与我只是一面之识,说起我也只是就文论文,他觉得这种情景有点不可思议 后来我在报纸上读到卞先生的一篇短文,说他经过了解,那些人嘘我大多是因为我不接电话,架子大他为我辩解,说老接电话就很难静心写作 这件事我深感冤枉,因为我历来是一听到电话铃声就急速冲过去的,每每引得妻子叮嘱:慢一点,别摔着了只是我每年有半年多时间在外考察,接不到但这倒又引起了我的一点警觉:什么?又是电话?什么人在频频给我打电话?知道号码又不知道我外出,却如此恼怒,显然不是我的朋友,那他们是谁?南北报刊上也渐渐出现了一些理论词汇,例如一个署名王强的人写道:余秋雨放弃了最起码的学术理性,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情绪化生物 他的文化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对现代学术的一种嘲弄,是学术文化的一次倒退 这无疑是对现代理性的反动 区区几篇散文,何至于此?还有更过火的有一位先生在报刊上说,他曾写文章批评过我对深圳文化的发言,而我则写信给他倾诉难言苦衷,于是他干脆把我的双重人格揭露出来曝曝光-这个设计要花些脑子,但设计者忘记了社会人心的急剧变化即便这一切全是真的,今天的广大读者才不在乎哪座城市的不同文化观点呢,他们注意的只有一点:人家私信中的难言苦衷,怎么能够拿到报纸上公布?就在这时,在自贡的魏明伦先生给我打来长途电话,用浓重的四川口音朗读了一家刊物上的批判文章:余秋雨既然能在传媒间红起来,那么也能让他在传媒间毁掉.,读到这里,魏明伦先生突然中止,说:下面还有更难听的呢,不读了,不读了接到这个电话不久,全国各省书市间就出现了大批盗版本山居笔记 这个盗版本印制精致,全部精装,纸张版式都十分考究,封面图像采用台湾版,又用电脑作了仔细修整,大标题下特别注明文化苦旅续篇,装帧方式也近似文化苦旅,连很多读书界的朋友也误认为是正版不难看出,这是一批颇有文化素养的人筹划的 不仅有出版社的标号,而且还有条型码标号用的是内蒙古文化出版社,注明该社地址不在呼和浩特,而在海拉尔市,这是唯一使朋友们稍感疑惑的地方很快证明,这个出版社的标号和条型码都是盗用的 但是,盗版集团的强大毋庸置疑,因为才短短几天,全国各省的书市上都出现了这本书,与我有通信关系和没有通信关系的读者纷纷来信,有表示祝贺的,有质询为什么到如此边远的出版社去出书的,有抱怨错别字多的,每天一大叠,家里的电话也响个不停我在中国地图上一一划圈,遗漏的地方已经不多盗版本上注明出版日期是今年五月,惊奇的是,我很快收到了西藏拉萨宇拓路寰亚贸易公司陈雪涛先生写于 5 月 23 日的信,他也买到了这本山居笔记!陈先生我不认识,他说他站在世界第三极上向我表示祝贺,而我则佩服盗版集团怎么如此迅捷地攀上了世界第三极 这个盗版本故意在版权页上写明印数仅五千册,但上海市公安局文保处的两位稽查在上海文庙的一个书摊老板那里一次就查获了二千七百多册,这还不算几天来已经大量销出的部分一个书摊就这么多,全市会有多少?全国呢?这是一个难于推算的数字 盗版本标价二十元,但公安局文保处的稽查事先以一般读者的身份买了两册,每本是三十元 这个书摊老板被传唤到了公安局,据他交代,书是从北京发来的,北京的发书人告诉他如果余秋雨来查问,给他一笔像样的钱就可以了这口气与几年来我不断接到的深夜电话前后呼应再问北京发书人的身份,果然很有背景,与文化传媒界关系密切 上海市公安局文保处的两位负责人找到了我,他们大惑不解的是:这么一本严肃的谈文化的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用三十元的黑市价去购买?我说:按照惯例,这是被批判的书才享有的价码,人家早就策划的原以为人家的策略是贬值倾销,到头来一看,要贬值的只是人,而不是书价 中国读者好奇,想看看一个情绪化动物究竟如何造成了学术文化的一次倒退,想看看在九十年代后期仍被判为反动的文章究竟是什么样的,因此愿意掏钱了当然我也不否认其中很多购书者是出于对我的信任 应该承认那些深夜给我打电话的人取得了不小的经济成功,我也领略了他们无所不能的力量难怪他们在电话中的声音总是那么缓慢而浑厚,很有磁性 得知实情的朋友都责怪我:那么多正规出版社都在抢,你为什么拖了那么多年不答应?我说:这就是我的悲哀原来只有一个念头,怕读者买重复的篇目,现在倒好,全让盗版集团去闹腾了,读者更吃亏四搏斗的印痕那么,现在该怎么办呢?这些天,来自全国各地指证山居笔记错别字的信件越来越多,我为了防止读者继续上当,请求新民晚报的记者俞亮鑫先生发布一条消息,希望读者不要去买这个盗版本但据公安局文保处的先生说,这样做至多使上海书摊的老板们暂时把那些盗版本藏匿几天而已坏陌旆强焖俪鲆桓稣尽 8 吹笱某滤己徒淌谝舱庋拔遥胰匀辉诘 P 牟糠制坑搿肚镉晟摹分馗吹奈侍狻 M 虬阄弈沃写虻缁案妒栈瘛吩又镜母敝鞅嗬钚峙浚钚炙担?山居笔记是设在我们杂志的一个专栏,我们正好与文汇出版社在编一套收获文库,这书原来就要收在里边的她又说:浙江文艺出版社选编秋雨散文时这个专栏还只连载了一部分,至今大陆读者还没有见到过山居笔记 全貌,由我们出一个正本理所当然收获 当然有编印自己专栏的权利,让山居笔记回归自己的出生地,我没有理由不同意而且除此之外,我再也想不出其他遏制盗版本的办法请我的读者们原谅,这本书里有你们也许已经读过的一些篇目,但盗贼当前,只能如此办理了眼前这本书如果还有一点保存价值,那就是它在二十世纪末尾留下了一个中国文人与盗贼们搏斗的印痕 文化,从大概念上说起来是那么神圣庄严,但当它落到实处,往往是一夜夜欲哭无泪的叹息-小人-一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大群非常重要的人物肯定被我们历史学家忽视了 这群人物不是英雄豪杰,也未必是元凶巨恶他们的社会地位可能极低,也可能很高就文化程度论,他们可能是文盲,也可能是学者很难说他们是好人坏人,但由于他们的存在,许多鲜明的历史形象渐渐变得瘫软迷顿暴燥,许多简单的历史事件变得混沌暧昧肮脏,许多祥和的人际关系慢慢变的紧张尴尬凶险,许多响亮的历史命题逐个变得暗淡紊乱荒唐他们起到了如此巨大的作用,但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他们的全部所作所为并没有留下清楚的行为印记,他们决不想对什么负责,而且确实也无法让他们负责他们是一团驱之不散又不见痕迹的腐蚀之气,他们是一堆飘忽不定的声音和眉眼你终于愤怒了,聚集起万钧雷霆准备轰击,没想到这些声音和眉眼也与你在一起愤怒,你突然失去了轰击的对象你想不与理会,调过头去,但这股腐蚀气却又悠悠然地不绝如缕 我相信,历史上许多钢铸铁浇般的政治家军事家,最终悲怅辞世的时候,最痛恨的不是自己明确的政敌和对手,而是曾经给过自己很多腻耳的佳言和突变的脸色最终还说不清究竟是敌人还是朋友的那些人物处于弥留之际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死不瞑目,颤动的嘴唇艰难地吐出一个词汇小人.-不错,小人这便是我这篇文章要写的主角 小人是什么?如果说得清定义,他们也就没有那么可恶了小人是一种很难定位和把握的存在,约略能说的只是,这个小,既不是指年龄,也不是指地位小人与小人物是两码事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欧洲的一则往事数百年来一直亲如一家的一个和睦村庄,突然产生了邻里关系的无穷麻烦,本来一见面都要真诚地道一声早安的村民们,现在都怒目相向没过多久,几乎家家户户都成了仇敌,挑衅殴斗报复诅咒天天充斥其间,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准备逃离这个可怖的深渊可能是教堂的神父产生了疑惑吧,花了很多精力调查缘由,终于真相大白,原来不久前刚搬到村子里来的一位巡警的妻子是个爱搬弄是非的长舌妇,全部恶果都来自于她不负责任的窃窃私语村民知道上了当,不再理这个女人,她后来很快也搬走了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村民间的和睦关系再也无法修复解除了一些误会,澄清了一些谣言,表层关系不再紧张,然而从此以后,人们的笑脸不再自然,既便在礼貌的言词背后也有一双看不见的疑虑眼睛在晃动大家很少往来,一到夜间,早早地关起门来,谁也不理谁 我读到这个材料时,事情已过去了几十年,作者写道,直到今天,这个村庄的人际关系还是又僵又涩,不冷不热 对那个窃窃私语的女人,村民们已经忘记了她讲的具体话语,甚至忘记了她的容貌和名字说她是坏人吧,看重了她,但她实实在在地播下了永远也清除不净的罪恶的种子说她是故意的吧,那也强化了她,她对这个村庄也未必有什么争夺某种权力的企图 说她仅仅是言词失当吧,那又过于宽恕了她,她做这些坏事带有一种本能的冲动对于这样的女人,我们所能给舆的还是那个词汇:小人 小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后果,由此可见一斑 这件欧洲往事因为有前前后后的鲜明对比,有那位神父的艰苦调查,居然还能寻找到一种答案然而谁都明白,这在小人事件中属于罕例绝大多数小人事件是找不到这样一位神父这么一种答案的我们只要稍稍闭目,想想古往今来远近左右,有多少大大小孝有形无形的村落被小人糟踏了而找不到事情的首尾?由此不能不由衷地佩服起孔老夫子和其它先秦哲学家来了,他们那么早就浓浓地划出了君子和小人的界线诚然,这两个概念有点模糊,互相间的内涵和外延都有很大的弹性,但后世大量新创立的社会范畴都未能完全地取代这种古典划分 孔夫子提供这个划分当然是为了弘扬君子提防小人,而当我们长久地放弃这个划分之后,小人就会象失去监视的盗贼冲决堤岸的洪水,汹涌泛滥结果,不愿再多说小人的历史,小人的阴影反而越来越浓他们组成了道口路边上密密层层的许多暗角,使得本来就已经十分艰难的民族跋涉步履,在那里趔趄错乱,甚至回头转向,或拖地不起即便是智慧的光亮勇士的血性,也对这些霉苔斑斑的角落无可奈何-二二 然而,真正伟大的历史学家是不会放过小人的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历史症结,于是在他冷静的叙述中不能不时时迸发出一种激愤众所周知,司马迁对历史情节的取舍大刀阔斧,但他对于小人的所作所为却常常工笔细描,以便让历史记住这些看起来最无关重要的部位例如,司马迁写到过发生在公元前五二七年的一件事那年,楚国的楚平王要为自己的儿子娶一门媳妇,选中的姑娘在秦国,于是就派出一名叫费无忌的大夫前去迎娶费无忌看到姑娘长得极其漂亮,眼睛一转,就开始在半道上动脑筋了 -我想在这里稍稍打断,与读者一起猜测一下他动的是什么脑筋,这会有助于我们理解小人的行为特征看到姑娘漂亮,估计会在太子那里得宠,于是一路上百般奉承,以求留下个好印象,这种脑筋,虽不高尚却也不邪恶,属于寻常世俗心态,不足为奇,算不上我们所说的小人;看到姑娘漂亮,想入非非,企图有所沾染,暗结某种私情,这种脑筋,竟敢把一国的太子当情敌,简直胆大妄为,但如果付诸实施,倒也算是人生的大手笔,为了情欲无视生命,即便荒唐也不是小人所为费无忌动的脑筋完全不同,他认为如此漂亮的姑娘应该献给正当盛年的楚平王尽管太子娶亲的事已经国人皆知,尽管迎娶的车队已经逼近国都,尽管楚宫里的仪式已经准备妥当,费无忌还是准骑了一匹快马抢先直奔王宫,对楚平王描述了秦姑娘的美丽,说反正太子此刻与这位姑娘尚未见面,大王何不先娶了她,以后再为太子找一门好的呢楚平王好色,被费无忌说动了心,但又觉得事关国家社稷的形象和承传,必须小心从事,就重重拜托费无忌一手操办三下两下,这位原想来做太子夫人的姑娘,转眼成了公公楚平王的妃子 事情说到这儿,我们已经可以分析出小人的几条重要的行为特征了:其一,小人见不得美好小人也能发现美好,有时甚至发现得比别人还敏锐,但不可能对美好投以由衷的虔诚他们总是眯缝着眼睛打量美好事物,眼光时而发红时而发绿,时而死盯时而躲闪,只要一有可能就忍不住要去扰乱转嫁(费无忌的行为真是转嫁这个词汇的最佳注脚),竭力作为某种隐潜交易的筹码加以利用美好的事物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灾难,但最消受不住的却是小人的作为蒙昧者可能致使明珠暗投,强蛮者可能致使玉石俱焚,而小人则鬼鬼祟祟地把一切美事变为丑闻因此,美好的事物可以埋没于荒草黑夜间,可以展露于江湖莽汉前,却断断不能让小人染指和过眼 其二,小人见不得权力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小人的注意力总会拐弯抹角地绕向权力的天平,在旁人看来根本绕不通的地方,他们也能飞檐走壁绕进去他们表面上是历尽艰险为当权者着想,实际上只想着当权者手上的权力,但作为小人他们对权力本身又不迷醉,只迷醉权力背后自己有可能得到的利益因此,乍一看他们是在投靠谁背叛谁效忠谁出卖谁,其实他们压根儿就没有人的概念,只有实际私利如果有人的概念,那么楚平王是太子的父亲,有父亲应有的尊严和禁忌,但费无忌只把他看成某种力量和利益的化身,那也就不在乎人伦关系和人际后果了对别人没有人的概念,对自己也一样,因此千万不能以人品和人格来要求他们,小人之小,就小在人品人格上,小在一个人字上,这可能就是小人这一命题的原始含义所在 其三,小人不怕麻烦上述这件事,按正常逻辑来考虑,即使想做也会被可怕的麻烦所吓退,但小人是不怕麻烦的,怕麻烦做不了小人,小人就在麻烦中找事小人知道越麻烦越容易把事情搞混,只要自己不怕麻烦,总有怕麻烦的人当太子终于感受到与秦国姑娘结婚的麻烦,当大臣们也明确觉悟到阻谏的麻烦,这件事也就办妥了 其四,小人办事效率高小人急于事功又不讲规范,有明明暗暗的障眼法掩盖着,办起事来几乎遇不到阻力,能象游蛇般灵活地把事情迅速搞定他们善于领会当权者能以启齿的隐忧和私欲,把一切化解在顷刻之间,所以在当权者眼里,他们的效率更是双倍的有当权者支撑,他们的效率就更高了费无忌能在为太子迎娶的半道上发起一个改变皇家婚姻方向的骇人行动而居然快速成功,便是例证 暂且先讲这四项行为特征吧,司马迁对此事的叙述还没有完,让我们顺着他的目光继续看下去-费无忌办成了这件事,既兴奋又慌张楚平王越来越宠信他了,这使他满足,但静心一想,这件事上受伤害最深的是太子,而太子是迟早会掌大权的,那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呢?他开始在楚平王耳边递送小话:那件事之后,太子对我恨之入骨,那倒罢了,我这么个人也算不得什么,问题是他对大王您也怨恨起来,万望大王戒备太子已握兵权,外有诸侯支持,内有他的老师伍奢帮着谋画,说不定哪一天要兵变呢!楚平王本来就觉得自己对儿子做了亏心事,儿子一定会有所动作,现在听费无忌一说,心想果不出所料,立即下令杀死太子的老师伍奢伍奢的长子伍尚,进而又要捕杀太子,太子和伍奢的次子伍员(伍子胥-引者注)只得逃离楚国 从此之后,连年的兵火就把楚国包围了逃离出去的太子是一个拥有兵力的人,自然不会甘心,伍员则发誓要为父兄报仇,曾一再率吴兵伐楚,许多连最粗心的历史学家也不得不关注的著名军事征战此起彼伏 然而楚国人民记得,这场弥天大火的最初点燃者,是小人费无忌,大家咬牙切齿地用极刑把这个小人处死了,但整片国土早已满目苍痍 -在这儿我又要插话顺着事件的发展,我们又可把小人的行为特征延续几项了:其五,小人不会放过被伤害者小人在本质上是胆小的,他们的行动方式使他们不必害怕具体操作上的失败,但却不能不害怕报复设想中的报复者当然是被他们伤害的人,于是他们的使命注定是要连续不断地伤害被伤害者你如果被小人伤害了一次,那么等着吧,第二第三次更大的伤害在等着你,因为不这样做小人缺少安全感楚国这件事,受伤害的无疑是太子,费无忌深知这一点因此就无以安身,必欲置之死地才放心小人不会怜悯,不会忏悔,只会害怕,但越害怕越凶狠,一条道走到底 其六,小人需要博取同情明火执仗的强盗杀人不眨眼的侩子手是恶人而不是小人,小人没有这股胆气,许要掩饰和躲藏他们反复向别人解释,自己是天底下受损实最大的人,自己是弱者,弱得不能再弱了,似乎生就是被别人欺侮的料在他们企图囫囵吞食别人产权名誉乃至身家性命的时候,他们甚至会让低沉的喉音含泪的双眼颤抖的脸颊欲说还休的语调一起上阵,逻辑说不园通时便哽哽咽咽地糊弄过去,你还能不同情?而费无忌式的小人则更进一步,努力把自己打扮成一心为他人为上司着想而遭至祸殃的人,那自然就更值得同情了职位所致,无可奈何,一头是大王,一头是太子,我小人一个侍臣有什么办法?苦心斡旋却两头受气,真是何苦来着?-这样的话语,从古到今我们听到的还少吗?其七,小人必须用谣言制造气氛,小人要借权力者之手或起哄者之口来卫护自己,必须绘声绘色地谎报敌情费无忌谎报太子和太子的老师企图谋反攻城的情报,便是引起以后巨大历史灾祸的直接诱因说谎和造谣是小人的生存本能,但小人多数是有智力的,他们编造的谎言和谣言要取信于权势和舆情,必须大体上合乎浅层逻辑,让不习惯实证考察的人一听就产生情绪反应因此,小人的天赋,就在于能熟练地使谎言和谣言编制得合乎情理他们是一群有本事诱使伟人和庸人全都深陷进谎言和谣言迷宫而不知回返的能工巧匠 其八,小人最终控制不了局势小人精明而缺少远见,因此他们在制造一个个具体的恶果时并没有想到这些恶果最终组接起来将会酿发出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当他们不断挑唆权势和舆情的初期,似乎一切顺着他们的意志在发展,而当权势和舆情终于勃然而起挥洒暴力的时候,连他们也不能不瞠目结舌骑虎难下了小人没有大将风度,完全控制不了局面,但不幸的是,人们不会忘记他们这些全部灾难的最初责任者平心而论,当楚国一下子陷于邻国攻伐而不得不长年以铁血为生的时候,费无忌也已经束手无策,做不得什么好事也做不得什么坏事了但最终受极刑的仍然是他,司马迁以巨大的厌恶使之遗臭万年的也是他小人的悲剧,正在于此-三 解析一个费无忌,我们便约略触摸到了小人的一些行为特征,但这对了解整个小人世界,还是远远不够的小人,还没有被充分研究 我理解我的同道,谁也不愿往小人的世界深潜,因为这委实是一件气闷乃至恶心的事既然生活中避小人惟恐不远,为何还要让自己的笔去长时间地沾染他们了?但是回避显然不是办法既然历史上那么多高贵的灵魂一直被这团阴影罩住而欲哭无泪,既然我们民族无数百姓被这堆污浊毒害而造成整体素质的严重下降,既然中国在人文领域曾经有过的大量精雅构建都已被这个泥淖搞脏或沉埋,既然我们好不容易重新唤起的慷慨情怀一次次被这股阴风吹散,既然我们不仅从史册上而且还能在大街上和身边经常看到这类人的面影,既然过去和今天的许多是非曲直还一直被这个角落的嘈杂所扰乱,既然我们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只要一想起社会机体的这个部位就情绪沮丧,既然文明的力量在与这种势力的较量中常常成不了胜利者既然直到下世纪我们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还不能完全排除这样的暗礁,既然人们都遇到了这个梦魇却缺乏人来呼喊,既然呼喊几下说不定能把梦魇暂时驱除一下,既然暂时的驱除有助于增强人们与这团阴影抗衡的信心,那么,为什么要回避呢?我认为,小人之为物,不能仅仅看成是个人道德品质的畸形这是一种带有巨大历史必然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值得文化人类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政治学家们共同注意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的充分呈现,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治专制和社会下层的低劣群体的微妙结合结合双方虽然地位悬殊,却互为需要,相辅相成,终于化合成一种独特的心理方式和生态方式 封建人治专制隐密多变,需要有一大批特殊的人物,他们既能诡巧地遮掩隐密又能适当地把隐密装饰一下昭示天下,既能灵活地适应变动又能庄严地在变动中翻脸不认人,既能从心底里蔑视一切崇高又能把封建统治者的心绪和物欲洗刷成光洁的规范这一大批特殊的人物,需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快速的判断能力,周密的联想能力和有效的操作能力,但却万万不能有稳定的社会理想和个人品德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上的小人实在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对一种体制性需要的填补和满足 史记中的酷吏列传记述到汉武帝的近臣杜周,此人表面对人和气,实际上坏得无可言说他管法律,只要探知皇帝不喜欢谁,就千方百计设法陷害,手段毒辣;相反,罪大恶极的犯人只要皇帝不讨厌,他也能判个无罪他的一个门客觉得这样做太过分了,他反诘道:法律谁定的?无非是前代皇帝的话罢了,那么,后代皇帝的话也是法律,哪里还有什么别的法律?由此可见,杜周固然是糟践社会秩序的宫廷小人,但他的逻辑放在专制体制下看并不荒唐 杜周不听前代皇帝只听后代皇帝,那么后代皇帝一旦更换,他又听谁呢?当然又得去寻找新的主子仰承鼻息照理,如果有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相对稳定的行政构架,各级行政官员适应多名不断更替的当权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在习惯于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政治恶斗的中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每一次主子的更换就意味着对以前的彻底毁弃,意味着自身官场生命的脱胎换骨,而其间的水平高下就看能否把这一切做得干脆利落毫无痛苦闭眼一想,我脑子里首先浮现的是五代乱世的那个冯道,不知为什么我会把他记得那么牢 冯道原在唐闵帝手下做宰相,公元九三四年李从珂攻打唐闵帝,冯道立即出面恳请李从珂称帝,别人说唐闵帝明明还在,你这个做宰相的怎么好请叛敌称帝?冯道说:我只看胜败,事当务实果然不出冯道所料,李从珂终于称帝,成了唐末帝,便请冯出任司空,专管祭祀时扫地的事,别人怕他恼怒,没想到他兴高采烈地说:只要有官名,扫地也行 后来石敬瑭在辽国的操纵下做了儿皇帝,要派人到辽国去拜谢父皇帝,派什么人呢?石敬瑭想到了冯道,冯道作为走狗的走狗,把事情办妥了 辽国灭晋之后,冯道又诚惶诚恐地去拜谒辽主耶律德光,辽主略知他的历史,调侃地问:你算是一种什么样的老东西呢?冯道答到:我是一个无才无德的痴顽老东西辽主喜欢他如此自辱,给了他一个太傅的官职 身处乱世,冯道竟然先后为十个君主干事,他的本领自然远不止是油滑而必须反复叛卖了被他一次次叛卖的旧主子,可以对他恨之入骨却已没有力量惩处他,而一切新主子大多也是他所说的信奉事当务实的人,只取他的实用价值而不去预想他今后对自己的叛卖因此,冯道还有长期活下去不断转向叛卖的可能 我举冯道的例子只想说明,要充分地适应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一个人的人格支出会非常彻底,彻底到几乎不象一个人与冯道杜周费无忌等人相比,许多忠臣义士就显得非常痛苦了忠臣义士平日也会长时间地卑躬屈膝,但到实在忍不下去的时候会突然慷慨陈词拼命死谏,这实际上是一种不适应反应,证明他们还保留着自身感知系统和最终的人格结构后世的王朝也会表扬这些忠臣义士,但这只是对封建政治生活的一个追认性的微小补充,至于封建政治生活的正常需要,那还是冯道杜周费无忌他们他们是真正的适应者,把自身的人格结构踩个粉碎之后获得了一种轻松,不管干什么事都不存在心理障碍了,人性道德信誉承诺盟誓全被彻底丢弃,朋友之谊骨肉之情羞耻之感侧隐之心都可一一抛开,这便是极不自由的封建专制所哺育出来的自由人 这种自由人在中国下层社会的某些群落获得了呼应我所说的这些群落不是指穷人,劳苦大众是被物质约束和自然约束压得透不过气来的一群,不能不循规蹈矩,并无自由可言,贫穷不等于高尚却也不直接通向邪恶;我甚至不是指强盗,强盗固然邪恶却也有自己的道义规范,否则无以合伙成事,无以长久立足,何况他们时时以生命做为行为的代价,冯道杜周费无忌他们根本无法与之相比;我当然也不是指娼妓,娼妓付出的代价虽然不是生命却也是够具体够痛切的,在人生的绝大多数方面,她们都要比官场小人贞洁 与冯道杜周费无忌这些官场小人呼应得起来并能产生深刻对位的,是社会下层的那样一些低劣群落:恶奴乞丐流氓文痞 除了他们,官场小人再也找不到其它更贴心的社会心理基础了而恶奴乞丐流氓文痞一旦窥知堂堂朝廷要员也与自己一般行事处世,也便获得了巨大的鼓舞,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最有资格自称朝中有人的皇亲国戚 这种遥相对应,产生了一个辽阔的中间地带就象电磁的两极之间所形成的磁场,一种巨大的小人化卑劣化的心理效应强劲地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上有朝廷楷模,下有社会根基,那就滋生蔓延吧,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呢?人们后来处处遇到的小人,大多不是朝廷命官,也不是职业性的恶奴乞丐流氓文痞,而是中间地带非职业意义上的存在,人数多,范围广,渗透力强,几乎无所不在上层的社会制度可以改变,下层的社会渣滓可以清除,而这种中间地带的存在将会是一种幅员辽阔的恶性遗传,难以阻遏 据我观察,中间地带的大量小人就性质而言,也可分为恶奴型乞丐型流氓型文痞型这几类,试分述之 恶奴型小人 本来,为人奴仆也是一种社会构成,并没有可羞耻或可炫耀之处,但其中有些人,成了奴仆便依仗主子的声名欺侮别人,主子失势后却对主子本人恶眼相报,甚至平日在对主子低眉顺眼之时也不断窥测着掀翻和吞没主子的各种可能,这便是恶奴了,而恶奴则是很典型的一种小人谢国桢的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一书中有一篇明季奴变考,详细叙述了明代末年江南一带仕宦缙绅之家的家奴闹事的情景,其中还涉及到我们熟悉的张溥钱谦益顾炎武董其昌等文化名人的家奴这些家奴或是仗势欺人,或是到官府诬告主人,或是鼓噪生事席卷财物,使政治大局本来已经够混乱的时代更其混乱为此,孟森曾写过一篇读明季奴变考的文章,说明这种奴变其实说不上阶级斗争,因为当时江南固然有不少做了奴仆而不甘心的人,却也有很多明明不必做奴仆而一定要做奴仆的人,这便是流行一时的找豪门投靠之风,本来生活已经挺好,但想依仗豪门逃避赋税横行乡里,便成群结队地来签订契约卖身为奴卖身投靠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孟森说,前一拨奴仆刚刚狠狠地闹过事,后一拨人又乐呵呵地前来投靠为奴,这算什么阶级斗争呢?人们寻常接触的是大量并未签订过卖身契约的恶奴型小人他们的特点,是永久地在寻找投靠和巴结的对象投靠之初什么好话都说得出口,一旦投靠成功便充分彻底地利用投靠对象的社会势力和公众效能以求一逞,与此同时又搜寻投靠对象的弱项和隐忧,作为箝制要胁反叛出卖的资本,只不过反叛和出卖之后仍然是个奴才这样的人,再凶狠毒辣再长袖善舞,也无法抽离他们背后的靠山,在人格上,他们完全不能在世间自立,他们不管做成多大的事也只能算是小人 乞丐型小人 因一时的灾荒行乞求生是直得同情的,但为行乞成为一种习惯性职业,进而滋生出一种群体性的心理文化方式,则必然成为社会公害,没有丝毫积极意义可言了乞丐心理的基点,在于以自浊自弱为手段,点滴而又快速地完成着对他人财物的占有乞丐型小人的心目中没有明确的所有权概念,他们认为世间的一切都不是自己的,又都是自己的,只要舍得牺牲自己的人格形象来获得人们的怜悯,不是自己的东西有可能转换成自己的东西他们的脚永远踩踏在转换所有权的滑轮上,获得前,语调诚恳得让人流泪,获得后,立即翻脸不认人这种做法当然会受到人们的责难,面对责难他们的办法是靠耍无赖以自救他们会指天发誓,硬说刚刚乞讨来的东西天生就是他们的,反诬施舍者把它弄坏了,施舍者想既然如此那就不施舍了吧,他们又会大声叫喊发生了抢劫事件叫喊召来了围观,无聊的围观者喜欢听违背常理的戏剧性事件,于是,一个无须抢劫的抢劫者抢劫了一个无可被劫的被劫者,这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又耸人听闻的故事埃乞丐型小人作为这个故事的主角与懊丧的施舍者一起被长久围观着,深感满足与街市间的恶少不同的是,乞丐型小人始终不会丢弃可怜相,或炫示残肢,或展现破衣,或强调衰老,一切似乎都到了生活的尽头,骗赚着善良人们在人道上的最后防线 乞丐一旦成群结帮,谁也不好对付清稗类钞乞丐类载:江苏之淮徐海等处,岁有以逃荒为业者,数百成群,行乞于各州县,且至邻近各省,光绪初为最多最古怪的是,这帮浩浩荡荡的苏北乞丐还携带着盖有官印的护照,到了一个地方行乞简直成了一种堂堂公务行乞完,他们又必然会到官府赖求,再盖一个官印,成为向下一站行乞的签证,官府虽然也皱眉,但经不住死缠,既是可怜人,行乞又不算犯法,也就一一盖了章由这个例证联想开去,生活中只要有人肯下决心用乞丐手法来获得什么,迟早总会达到目的貌似可怜却欲眼炯炯,低三下四却贪得无厌,一旦获得便立即耍赖,这便是乞丐型小人的基本生态 流氓型小人 凡小人无不带有流氓气,当恶奴型小人终于被最后一位主子所驱逐,当乞丐型小人终于有一天不愿再扮可怜相,当这些小人完全失去社会定位,失去哪怕是假装的价值原则的时候,他们便成为对社会秩序最放肆又最无逻辑的骚挠者,这便是流氓型小人 流氓型小人的活力来自于无耻西方有人说,人类是唯一有羞耻感的动物,这句话对流氓型小人不适合明史中记述过一个叫曹钦程的人,明明自己已经做了吴江知县,还要托人认宦官魏忠贤做父亲,献媚的丑态最后连魏忠贤本人也看不下去了,把他说成败类,撤了他的官职,他竟当场表示:君臣之义已决,父子之恩难忘不久魏忠贤阴谋败露,曹钦程被算作同党关入死牢,他也没什么,天天在狱中抢掠其它罪犯的伙食,吃得饱饱的这个曹钦程,起先无疑是一个恶奴型的小人,但失去主子到了死牢,便自然地转化为流氓型小人我做过知县怎么着?照样敢把杀人犯咀边的饭食抢过来塞进咀里!你来打吗?我已经咽下肚去了,反正迟早要杀头,还怕打?-人到了这一步,也真可以说是进入一定的境界了 尚未进牢狱的流氓型小人比其它类型的小人显得活跃,他们象玩杂耍一样在手上交替玩弄着诬陷造谣离间偷听恫吓欺榨出尔反尔被信弃义引蛇出洞声东击西等等技法,别人被这一切搞得泪血斑斑,他们却谈笑自若,全然不往心里放他们的一大优势在于,不仅精通流氓技法,而且也熟悉人世间的正常规矩,因此善于把两者故意搅浑,诱使不知底里的善良人误认为有讲理的余地,来与他们据理力争以为他们不明真象,其实他们早就明白;以为他们一时误会,其实他们从来没有误会过你给他们讲道理,而他们想鄙弃的就是一切道理当你知道了这个秘密,刚想回过头去,他们又热呼呼的递过来一句最正常的大道理,使人觉得最终要鄙弃大道理的竟然是你曲彦斌的中国乞丐史曾引述雷君曜绘图骗术奇谈里收集的许多事例,结论是:对这类人不理无事,一沾边就无论如何难免要上套圈的此话大概能感应许多读者反观我们身边,有的人,相处多少年都平安无事,而有的人,亲亲热热自称门生贴上来,没过多久便滋生出没完没了的恼心事,那很可能就是流氓型小人了道与论的重要,因而把很大的注意力花费在谣言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上在古代,造出野心家王莽是天底下最廉洁奉公的人,并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是这帮人;在现代,给弱女子阮玲玉泼上很多赃水而使她无以言辩,只得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自尽的也是这帮人这帮人无德无行无耻,但偏偏隔三差五地要打扮成道德捍卫者的形象,把自己身上最怕别人说的特点倒栽在别人身上他们手上有一支笔,但几乎没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像模像样地做过什么,除了阿谀就是诽谤记得一位阅世极深的当代艺术大师临终前曾经颇有感触地说:一个文化人,如果一辈子没有做成任何一件实实在在的文化事业而居然还在文化界骗得一点小名,那他到老也只能靠投机过日子,继续忙忙颠颠地做文痞文痞型小人脚跨流氓意识和文化手段之间,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落后的国家里特别具有伪装,也特别具有破坏性,因为他们把其它类型小人的局部性恶浊,经过装潢变成了一种广范的社会污染试想,一群街边流氓看到服饰齐整一点的行人就丢石子泼脏水瞎起哄,这种很容易看出来的恶行如果由几个舞文弄墨的人在哪本杂志上换成文绉绉的腔调来干,有多少人能看出来呢?说不定都被看成是文艺批评和艺术讨论了 流氓型小人乍一听似乎多数是年轻人,其实未必他们的所做作为是时间积累的恶果,因此大抵倒是上了一点年岁的谢国桢曾经记述到明末江苏太仓沙溪一个叫顾慎卿的人,做过家奴,贩过私盐,也在衙门里混过事,人生历练极为丰富,到老在乡间组织一批无赖子不断骚挠百姓,史书对他的评价是三个字:老而黠,简洁地概括了一个真正到位的流氓型小人的典型街市间那些有流氓气息的年轻人,大体不在我们论述的范畴 文痞型小人 当上述各种小人获得了一种文化载体或文化面具,那就成了文痞型小人我想,要在中国历史上举出一大串文才很好的小人是不困难的宋真宗钓了半天鱼钓不上来正在皱眉,一个叫丁谓的文人立即吟出一句诗来:鱼畏龙颜上钓迟诗句很聪明,宋真宗立即高兴了在宫廷里做文化侍从,至少要有这样的本事至于这样的文化侍从是不是文痞,还要看他做多少坏事 文痞其实也就是文化流氓与一般流氓不同的是他们还要注意修饰文化形象,时不时愿意写几笔书法,打几本传奇,冒充一下学术辈分,拂拭一块文化招牌,伪称自己是哪位名人的师长,宣扬自己曾和某位大师有过结交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一点文化品格的基本经纬,因而总要花费不少力气把自己打扮的慷慨激昂,好象他们是民族气节和文化品格的最后代表,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今日义士他们有时还会包搅词讼,把事情搞颠倒了还能蒙得一个主持正义的美名作为文人,他们特别知-四 上文曾经说过,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殊需要为小人的产生和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种现象久而久之也就给全社会带来一种心理后果:对小人只能防只能躲不能纠缠于是小人如入无人之境,滋生他们的那块土壤总是那样肥沃丰美 值得研究的是,有不少小人并没有什么权力背景组合能力和敢死精神,为什么正常的社会群体对他们也失去了防御能力呢?如果我们不把责任全部推给封建王朝,在我们身边是否也能找到一点原因呢?好象能找到一些 第一,观念上的缺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社会上特别痛恨的都不是各种类型的小人我们痛恨不知天高地厚口出狂言的青年,我们痛恨敢于无视亲友邻里的规劝死死追求对象的情种,我们痛恨不顾一切的激进派或巍然不动的保守派,我们痛恨跋扈妖冶穷酸迂腐固执,我们痛恨这痛恨那,却不会痛恨那些没有立场的游魂转瞬即逝的笑脸无法验证的美言无可验收的许诺很长时间我们都太政治化,以某种政治观点决定自己的情感投向,而小人在政治观点上几乎是无可无不可的,因此容易同时讨好两面,至少被两面都看成中间状态的友邻我们厌恶愚昧,小人智商不低;我们厌恶野蛮,小人在多数情况下不干血淋淋的蠢事结果,我们极其严密的社会观念监察网络疏而不漏地垂顾着各色人等,却独独把小人给放过了 第二,情感上的牵扯小人是善于做情感游戏的,这对很多劳于事功而深感寂寞的好人来说正中下怀在这个问题上小人与正常人的区别是,正常人的情感交往是以袒示自我的内心开始的,小人的情感游戏是以揣摩对方的需要开始的小人往往揣摩得很准,人们一下就进入了他们的陷阱,误认他们为知己小人就是那种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却曾有很多人把他误认为知己的人到后来,人们也会渐渐识破他们的真相,但既有旧情牵连,不好骤然反脸 我觉得中国历史上特别能在情感的迷魂阵中识别小人的是两大名相:管仲和王安石他们的千古贤名,有一半就在于他们对小人的防范上管仲辅佐齐恒公时,齐恒公很感动地对他说:我身边有三个对我最忠心的人,一个人为了伺候我愿做太监,把自己阉割了;一个人来做我的臣子后整整十五年没有回家看过父母;另一个人更历害,为了给我滋补身体居然把自己儿子杀了做成羹给我吃!管仲听罢便说:这些人不可亲近他们的作为全部违反人的正常感情,怎么还谈得上对你的忠诚?齐恒公听了管仲的话,把这三个小人赶出了朝廷管仲死后,这三个小人果然闹得天翻地复王安石一生更是遇到过很多小人,难于尽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谏议大夫程师孟,他有一天竟然对王安石说,他目前最恨的是自己身体越来越好,而自己的内心却想早死王安石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先死,您就会给我写墓志铭,好流传后世了王安石一听就掂出了这个人的人格重量,不再理会有一个叫李师中的小人水平更高一点,在王安石推行新法而引起朝廷上下非议纷纷的时候,他写了长长的十篇 巷议,说街头巷尾都在说新法好,宰相好本来这对王安石是雪中送炭般的支持,但王安石一眼就看出了巷议的伪诈成分,开始提防他只有象管仲王安石这样,小人们所布下的情感迷魂阵才能破除,但对很多人物来说,几句好话一听心肠就软,小人要俘虏他们易如反掌 第三,心态上的恐惧小人和善良人们往往有一段或短或长的情谊上的蜜月期,当人们开始有所识破的时候,小人的耍泼期也就来到了平心而论,对于小人的耍泼,多数人是害怕的小人不管实际上胆子多小,耍起泼来有一种玩命的外相好人虽然不见得都怕死,但要死也死在战争抢险或与匪徒的格斗中,与小人玩命,他先泼你一身脏水,把事非颠倒得让你成为他的同类,就像拉进一个泥潭翻滚得谁的面目也看不清,这样的死法多窝囊!因此,小人们用他们的肮脏,摆开了一个比世界上任何真正的战场都令人恐怖的混乱方阵,使再勇猛的斗士都只能退避三舍在很多情况下小人不是与你格斗而是与你死缠,他们知道你没有这般时间这般口舌这般耐心这般情绪,他们知道你即使发火也有熄火的时候,只要继续缠下去总会有你的意志到达极限的一刻,他们也许看到过古西腊的著名雕塑拉奥孔,那对强劲的父子被滑腻腻的长蛇终于缠到连呼号都发不出声音的地步想想那尊雕塑吧,你能不怕?有没有法律管小人?很难小人基本上不犯法这便是小人更让人感到可怕的地方水浒传中的无赖小人牛二缠上了英雄杨志,杨志一躲再躲也躲不开,只能把他杀了,但犯法的是杨志,不是牛二小人用卑微的生命粘贴住一具高贵的生命,高贵的生命之所以高贵就在于受不得污辱,然而高贵的生命不想受污辱就得付出生命的代价,一旦付出代价后人们才发现生命的天平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又倒过来在社会上普及着新的恐惧:与小人较劲犯不着中国社会上流行的那句俗语我惹不起,总躲得起吧,实在充满了无数次失败后的无奈情绪谁都明白,这句话所说的不是躲盗贼,不是躲灾害,而是躲小人好人都躲着小人,久而久之,小人被一些无知者所羡慕,他们的队伍扩大了 第四,策略上的失误中国历史上很多不错的人物在对待小人的问题上每每产生策略上的失误在道与术的关系上,他们虽然崇扬道却因政治思想构架的大一统而无法真正行道,最终都陷入术的圈域,名为韬略,实为政治实用主义这种政治实用主义的一大特征,就是用小人的手段来对付政敌,用小人的手段来对付小人这样做初看颇有实效,其实后果严重政敌未必是小人,利用小人对付政敌,在某种意义上是利用小人来扑灭政治观点不同的君子,在整体文明构建上是一大损失利用小人来对付小人,使被利用的那拨小人处于合法和被弘扬的地位,一旦成功,小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将邀功论赏发扬光大中国历史上许多英明君主贤达臣将往往在此处失误,他们获得了具体的胜利,但胜利果实上充满了小人灌注的毒汁他们只问果实属于谁而不计果实的性质,因此,无数次即便是好人的成功也未必能构成一种正当的文明积累遗憾自己在名望和道义上的欠缺,一旦小人提供一个机会能在攻击别人过程中获得这种补偿,也会在犹豫再三之后探头探脑地出来,成为小人的同伙如果仅止于内心的些微需要试图满足,这样的陷落也是有限度的,良知的警觉会使他们拔身而走;但也有一些人,开始只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心对位而已,而一旦与小人合伙成事后又自恃自傲,良知麻木,越沉越深,那他们也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小人而难以救药了从这层意义上说,小人最隐秘的土壤,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即便是吃够了小人苦头的人,一不留神也会在自己的某个精神角落为小人挪出空地 小人是不可多加利用的雷君曜的绘图骗术奇谈中记述了不止一人先被小人利用,后来发觉后认为有利可图,将错就错地倒过来利用小人的事例,结果总是小人逃之夭夭,企图利用小人的人成了最狼狈的民间笑柄我觉得这些故事带有寓言性质,任何历史力量若要利用小人成事,最终自己必将以一种小人化的丑陋形态被历史和人类所奚落 第五,灵魂上的对应有不少人,就整体而言不能算是小人,但在特定的情势和境遇下,灵魂深处也悄然渗透出一点小人情绪,这就与小人们的作为对应起来了,成为小人闹事的帮手和起哄者谣言和谎言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市场?按照正常的理性判断,大多数谣言是很容易识破的,但居然会被智力并不太低的人大规模传播,原因只能说是传播者对谣言有一种潜在需要只要想一想历来被谣言攻击的人大多数是那些有理由被别人暗暗嫉妒却没有理由被公开诋毁的人物,我们就可明白其中奥秘了谣言为传播信谣者而设,按接受美学的观点,谣言的生命扎根于传谣信谣者的心底如果没有这个根,一切谣言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