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背景下的业务模式创新曾剑秋XX620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53144802 上传时间:2024-11-2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6.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业务模式创新曾剑秋XX620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业务模式创新曾剑秋XX620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业务模式创新曾剑秋XX620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年5月29日星期五,#,29 十一月 2024,三网融合背景下的业务模式创新曾剑秋XX620,目 录,网络融合与三网融合,网络融合与业务模式创新,网络融合规律-从一网融合到N网融合成一网,1964年,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提出了信息社会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信息社会正在朝着无处不在(Ubiquity)的智能综合网络信息化社会(U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以Bluetooth、RFID、WiFi、WiMax以及HSPA等为代表的技术正在与ADSL和FTTH这样的网络相互融合,消费者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例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视、计算机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化终端设备获得文字、声音、图像等需要的信息。,比尔,盖茨曾经说:“Ubiquity is prosperity”(无处不在就是繁荣),IT技术的发展将推进人类无处不在的信息化,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球化”、“地球村”,也将使竞争者感受到竞争对手“无处不在”,需要去占领“无处不在”的市场份额,也要使对方时刻感觉到自己是“无处不在”的。,大力推进“三网融合”;着力提高业务和技术创新能力,从基于网络的简单服务向多媒体、综合信息服务转变,推动行业的战略转型。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2008年年初,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税务总局、广电总局等六部委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适应“三网融合”发展要求的运营服务机制。,国家“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制定了的三网融合的目标,确立了从一网融合到N网融合成一网的技术路线,U信息化是未来网络发展大势所趋,视频网,话音网,移动数据网,传统数据网,目前各网络分离存在,综合承载网络,多种业务接入,网络控制点,演进,一个业务建一个网络,多个业务建多个网络,一个统一网络平台,同时提供多种业务,互联网,视频网,移动数据网,互联网,传统数据网,话音网,?,电信网络从业务网络向承载网络演进,网络融合与网络业务实现的关系,全面优质管理,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网优势,采购集中,信息化系统集中,省市营销方案联动集中,专家队伍使用集中,服务一体化营销一体化网络一体化,效率,承载层面的融合,控制层面的融合,业务层的融合,终端,融合,技术实,技术实,现程度,四个层面的融合是未来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就国内发展的现实来看,固定NGN和移动NGN(3G或B3G)的发展是独立的,各有自己的演进方式,所以要实现两个网络的完全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在两个网络独立的情形下,可以首先在商业层面、业务层面以及终端层面实现固定和移动融合(FMC),让用户享受到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捆绑业务。,运营商全业务运营服务目标,要求中国通信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网络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实行全业务经营,积极与媒体、娱乐、信息内容服务商合作,打造完整的信息产业生态价值链,按照信息业务经营的客观规律,向客户提供完整、综合、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务。,来源:各运营商年报,一网融合-重组后三大运营商现状,移动,+,铁通,C网,+,电信,G网,+,网通,中国移动在手机用户数占绝对优势,但在固话和宽带的用户基数非常小,运营商各类用户,ARPU,值,(,单位,:RMB),89,57,27,75,45,39,71,0,50,100,手机用户,固话用户,宽带用户,新移动,新电信,新联通,商业模式与全业务运营,电信运营商,战略变革,产业链出现,裂变延伸,运营商收入,模式发生变化,网络提供商,传统封闭垄断,单一的产业链,从网络链接与,接入获得收入,服务提供商,多元产业链,服务领先与,合作分成,变革前,变革后,运营商战略变革最终引起整个商业模式的变迁,运营商业务与服务的转变,2G时代,3G时代,以提供话音业务为主,兼以少量数据业务,数据服务成为行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单一数据业务无法形成利润支柱,产业价值链简单,运营商控制整个价值链,产业价格链裂变,运营商对产业链的控制难度加大,专注于网络运营的改善,服务内容主要为第三方提供的内容服务,主要通过价格来吸引客户消费,业务增长来源于新客户的加入(低的ARPU值),业务增长来源于使用新的内容、增值服务来吸引客户的深度消费,随着3G业务的铺开,新运营主体都具有全业务资质,必然会导致固网与移动通信的管制界限日趋淡化,多业务经营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技术上,固网宽带及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的建设,将促使固定网络与无线网络的融合,带动相关业务的发展。,以我国网络融合的实践为例,首先要做到“一网融合”,如电信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具体技术表现形式为FMC,目前仍在进行中;其次,演进至“二网融合”,如互联网和通信网的融合,这一进程也在进行中,其亮点是中国移动正大力推动移动互联网。,一网融合-FMC业务创新,英国电信的FMC:蓝色电话,KDDI的移动互联网融合门户,FMC发展的不同阶段,全业务运营的内涵,广义:涵盖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多业务领域,包含用户未来可能需要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信息应用等多种业务与服务。,狭义:涵盖传统电信业务,主要指同时经营移动、固定业务与服务,包括话音、数据等接入服务。,话音融合,宽带接,入融合,解决方,案融合,固网资源占优的运营商倡导固定与移动融合,移动资源占优的运营商倡导移动替代固定,固网资源占优的运营商倡导固定与移动融合,主流方案xDSL/FTTH+WLAN,移动资源占优的运营商倡导移动替代固定,主流方案为2.5G/3G/E3G数据卡或2.5G/3G/E3G中继传输+WLAN接入,主要指融合多种接入方式的融合型信息应用解决方案,比如移动的飞信融合了手机端和电脑端的即时通信应用,业务融合方案,业务捆绑实现方案,统一服务,绑定营销,中国电信我的“e”家,中国联通固话与小灵通捆绑销售,中国移动全球通品牌下的家庭计划,对客户提供多业务的,“统一账单、统一支付、,统一客户关系管理”等,全业务运营实现方案,二网融合-移动互联网市场前景广阔,2008年全球手机互联网接入用户量已达到,5.46亿,户,将近2006年相应数量的两倍;2012年全球手机互联网用户有望超过,15亿,户。,IDC全球数字媒体市场模式和预测,移动互联网的流行趋势不可逆转,从中国北方某省的业务分布来看,其P2P 业务已占到50%以上。移动互联网既可以实现传统运营商的原有业务效益,又能带给用户全新的体验,可谓一举两得。,中国互联网业务发展状况,中国互联网业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资料来源:CNNI,部分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2000-2008年中国网民规模与增长率,2007-2008年宽带网民规模对比,2007-2008年网民年龄结构对比,全球宽带用户发展,中国的移动市场发展趋势,移动用户渗透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用户数和业务收入都将稳步增长,2002-2011年中国移动市场用户净增长和普及率趋势图,2002-2011年中国移动市场总业务增长趋势图,从桌面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业务应用,微软主导用户,ICP提供内容服务,运营商提供管道,用户可选择内容和管道,桌面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主导用户,运营商主导终端,运营商提供管道和内容,运营商可捆绑用户,用户群100%覆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导者运营商,终端的设计应该考虑如何使运营商的利益最大化,用户群向普通大众扩展,操作使用需充分考虑更多用户群的使用习惯,浏览业务,搜索业务,Web2.0业务,电子商务,网络游戏,IM,移动电话,短信,彩铃,移动定位,移动支付,移动分组数据,移动,浏览,移动搜索,移动Web2.0业务,移动电子邮件,移动即时消息,移动在线游戏,移动电子商务,移动地图业务,移动音乐、视频,移动广告,移动VoIP,移动Mas hup,移动Saas,互联网业务体系,移动通信业务体系,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系,1.固定互联网业务复制,2.移动通信业务互联网化,3.移动互联网创新业务,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方向,用户信息,终端配置,身份、注册信息,IP地址,业务订购信息,计费账务信息,通信行为,互联网信息/应用,内容信息,视频/图片,地图数据,开放API,商务信息,游戏,移动网络能力,终端测量报告,网络鉴权,定位能力,Push信道,短消息,支付能力,互联网技术,搜索,SNS,Widgets,Tag,博客/播客,Mashup,移动通信网络能力,互联网网络能力,移动互联网创新业务,数据聚合,应用聚合,网络能力聚合,移动互联网发展推动因素,终端网络带宽的提高,终端能力的增强,互联网企业向移动互联网的迁移,推动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HSPA网络的商用部署在全球展开,使占用带宽较多、实时交互性强的互联网业务可以在3G网络上得以应用。,3G 终端的发展突飞猛进,手机集MP3、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个人掌上电脑等多种电子产品于一体,可以制作、编辑和上传各种多媒体内容。,互联网产业逐渐走出泡沫,互联网业务提供商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并迫切希望介入移动通信市场,移动互联网正是一个好的契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业务应用,监管,商业模式,到目前为止,手机的处理能力、计算能力、联网协同工作能力、扩展能力等都无法与PC 相比。,社会性监管,(主要是内容监管),经济性监管,有效整合包括移动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终端制造商、软件开发商、芯片制造商在内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力量是加速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创新进程的关键。,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趋势,总的来看,移动互联网业务未来发展的趋势将呈现丰富化、普遍化、易访问、易使用的特点,应用更多、实现形式多元、用户使用更方便,成为“随时随地接入移动网络、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远景的核心,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趋势,未来移动互联网业务定位,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将在统一的Web环境下开发和部署应用,以快速方便地跨越不同的终端系统平台,同时利用移动云计算克服移动终端的计算能力瓶颈,由于Web应用环境的构建,业务的部署无需再在不同的系统平台间进行适配,业务上线成本将大大降低;与此同时,移动终端的计算能力也将不再成为限制业务开发和使用的瓶颈,移动互联网业务种类将大大丰富化,除了传统互联网应用向移动互联网的迁移之外,还将可能包括大量适合在移动场景下使用的创新应用,除了当前在智能手机上流行的客户端形式的应用仍将在局部终端范围内继续流行,与此同时,大量的基于B/S结构的Web-based应用将大量涌现,用户只需利用终端的浏览器访问相应的地址,即可使用丰富的应用,而应用的部署和功能的实现基本都在服务器后端实现,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趋势,未来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作用,移动互联网终端不仅不会朝向某一方向集中化发展,反而会日益多元化、丰富化,在统一的Web-based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环境下,终端将不再是业务体验的关键,而仅仅成为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接入终端和显示终端,计算和功能实现都将在服务器端以云计算的形式实现,然后用户需要的内容和相关界面将通过高速移动接入网络传输并最终在用户终端呈现,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趋势,作为理想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智能手机的数量仍将进一步扩大,而同时大量的支持页面浏览和数据存取的功能手机、增强型功能手机仍将继续存在并进一步发展,成为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主要组成部分;,除手机之外,上网本、PSP、PDA等具备强大计算功能的移动终端也将在支持移动互联网业务功能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除以上终端类型外,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对终端的要求日趋简单,而更多类型的移动便携电子设备也都有可能在增加相应功能的基础上成为移动互联网终端,如添加了网络和显示模块的手表、MP3、数码相机或者车载GPS、移动电视等各种移动数码设备,对终端产业发展的启示,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将呈现多元化的态势,终端平台系统仍将四分五裂,难以出现事实的绝对领导者和标准;,仅就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功能而言,终端的主要职能将不再包含本地计算,在业务体验中终端的主要功能转变为网络接入和结果呈现;,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发展将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