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第八章地震及地球构造

上传人:ra****d 文档编号:253119918 上传时间:2024-11-2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科学概论---第八章地震及地球构造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地球科学概论---第八章地震及地球构造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地球科学概论---第八章地震及地球构造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八章 地震及地球的内部构造,2021年以来全球主要6级以上地震分布,太阳活动,增强,中微子,加热引起,地幔、地核,融化,地壳的不稳定引发,?2021?中的地球科学相关知识点,地震,火山喷发,板块移动,海啸,地磁倒转,1976 唐山大地震,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上万,家庭解体,,4204人,成为孤儿,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毁坏;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30亿,元,1976 唐山大地震,2004 印度洋海啸,死亡人数近,30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千亿美元,。,第一节 地震的根本概念,地震概况,地震地球内部积累的能量,在迅速释放时地壳产生快速颤抖。,震源,地下深处,发生地震,的,地点,。,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上的,垂直距离,。,震中,震源,垂直投影,在地面上的地点。,震中距,地面上,受地震影响的,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地震,类型,浅源,中源,深源,震源,深度,070,km,70300,km,300,km,第二节 地震的类型,一、按震源深度分类,二、按成因分类,1、构造地震,: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错断,所引起的地壳强烈,振动,。世界上,90%,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的特征:活动频繁,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强。,2、火山地震,: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可能由火山喷发引起,也可能是因为火山活动引起构造变动,从而引发地震,这类地震约占总数的,7,,震源深度一般不超过,10km,。,3、陷落地震,:碳酸盐发育地区,岩石被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巨大的地下空洞,一旦上覆岩石压力超过其支撑能力,地表即发生塌陷,引起地震,人工开采的矿井也可能造成这种地震,总体而言强度小,破坏性不大,总数约占3。,第二节 地震波与地震仪,一、,地震波,:从震源产生在岩石中以弹性波形式传导的波。,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压缩波,使地面,上下,震动。速度快达,7-8,km/s,。,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使地面,左右,摆动。速度为,4.5-5,km/s,。,外表波:是由纵波、和横波在地面相遇产生的,沿着地外表传播,速度为3.5km/s,传播速度慢,但破坏性最大。,二、,地震仪,:利用一悬挂重物的惯性,地面震动而重物不动以记录地震波的仪器。,时差,: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时间差与震中距成正比。,根据三个不在一条线上的地震台所计算的震中距,可以用,三点交汇法,定出震中位置。,第三节 地震的强度,一、地震的震级:,是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是取距震中100km处标准地震仪记录最大振幅的,常用对数,值,对应不同类型的波又分为面波震级,体波震级,目前常用面波震级,即通常说的,里氏震级M,s,。,M,E(尔格),M,E(尔格),1,2010,13,7,2010,22,2,6310,14,8,6310,23,3,2010,16,85,3610,24,4,6310,17,89,1410,25,5,2010,19,9,2010,26,6,6310,20,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破坏的程度,。地震烈度是根据,人的感觉,地面,及,建筑物破坏的情况,等,综合确定,的。共分为,十二,个等级。,三、,震级与烈度的对应关系,震级,2,3,4,5,6,7,8,88.9,烈度,12,3,45,67,78,910,11,12,特,征,有感地震,悬挂物体摇晃,破坏性地震,人行动不稳,不坚固房屋均,遭破坏、地下水位变化、地裂,强烈地震,不坚固房屋倒塌,坚固房屋遭破坏,地裂 山崩 海啸 滑坡,地下水位剧烈变化,二、地震烈度,是相对震中而言。震中区破坏最厉害,离震中越远烈度越低,同一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那么随离震中的距离而不同。,第四节 地震的分布,一、世界地震分布,一环太平洋地震带,二地中海印尼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三洋中脊、东非裂谷等,二、我国地震的分布,一东部地区,二陕川 滇地震带,三西部地震区,第五节 地震的预报和预防,一、,地震的预报,1.普通观察:动物的异常反响,地下水位的异常变化,微地形变化,地光、地声的出现等。,2.,仪器监测,:震前预报主要靠各种,仪器监测,。包括,地磁、地电、地应力,、及,重力,和,地下水的异常,的监测。,二、,地震的预防,1.编制地震区域烈度划分图,防止在地震活动带上建造大规模建筑物。,2.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3.用,人为,措施逐步,释放,岩石因受力,积累,起来的,能量,。,第六节 地球的内部结构,一、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突变,的主要界面,地震波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若干界面,显示了地球内部物质的,差异,,,具有层圈状构造,。,1.,莫霍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公里,40,km,纵波到达这一界面后,其速度由平均,6,7,km/s,突升为,8.1,km/s。大洋浅(平均,8,km)、大陆深(平均,33,km)。,是由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Mohorovicic)于1909年首先发现的,因此被称为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莫霍面,之上,为,地壳,、,之下,为,地幔,。,2.,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深度。,横波,到这一界面就,消失,了,纵波却能够通过。以最早(1914年)研究这一界面的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的名字命名。,古登堡面,之上,为,地幔,,,之下,为,地核,。,3.康拉德面位于地壳内部。表现为纵波速度由6km/s突变为6.6km/s。由此而推断地壳分为密度不同的上、下两层,上层为花岗岩层硅铝层,下层为玄武岩层硅镁层。,地壳,地幔,(密度最小),地核,(密度最大),2900 km,5155 km,上地幔,下地幔,外核,陆壳,洋壳,0 km,100 km,350 km,岩石圈,软流圈,内核,地震波在上地幔传播速度快,波 速,上地幔快,软流圈慢,下地幔快,莫霍面,地壳中较慢,P波阴影区,波穿过地心的行为揭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P波在穿过液态的外核时发生弯曲,在103度和143度之间留下一个测不到P波的阴影区。,而穿过内核的P波传播速度那么明显高于假设内核也是液态的情况下的传播速度。,S波阴影区,因为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因此在大于103度的区域留下大片的S波阴影区。,层圈名称,特征,地壳,岩石圈,1.是,由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上部花岗质层(硅铝层)平均密度为,2.7,g/cm3,下部玄武质层(硅镁层)平均密度为,3.3,g/cm3。,2.大陆地壳,平均厚33km,(最厚,70,km),广泛分布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最老的岩石年龄为,38亿年,,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大洋地壳,平均厚8km,(最薄,3,km),主要为玄武岩类及现代沉积物,只有硅镁层没有硅铝层。,3.,是所有地质作用的场所,也是目前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莫霍面,地幔,上地幔,为,坚硬岩石,,与地壳共同构成地球外表。,60km,共同特征:为超铁镁质岩石。平均密度:,3.5,g/cm3,软流圈,地震横波传播速度明显降低,,10%,的岩石处于,熔融,状态,其强度降低、塑性增加,物质发生蠕变,并缓慢流动。是岩浆的发源地,也是构造运动的动力源。250km,地震波速迅速增加,物质密度增大由3.64g/cm3增至4.64g/cm3。650km,下地幔,地震波速平缓增加,密度为,5.1,g/cm3,化学成分与上地幔相似,铁的含量增加。,2900km,古登堡面,地核,外核,平均密度,10.5,g/cm3,地震纵波速度急剧降低横波消失,推测为液态,温度约 3000,压力大于31011Pa 4642km,过渡层,纵波速度加快,推测其物质从液态过渡到固态 5157km,内核,纵波突然加速,并出现由纵波转换成横波,表明物质为固态,平均密度,12.9,g/cm,与陨石相似推测内核物质主要成分为铁、镍,故称为,铁镍核,。,二、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三、,均衡原理,地势,的起伏同,莫霍面,的起伏呈,镜像,关系。,其,原理,是,,设想,在,地幔内部,(很可能在软流圈内)的某一,深度,上可以找到一个,水平面,,称为,补偿基面,。在此面的,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上覆岩块的,总重量都相同,。即是以此补偿基面,为准,,高山地区的,地势虽高,,但其下部地幔的,厚度小,;大洋地区的,地势虽低,,但其拥有的地幔,厚度大,,故两处岩块的,总重量相等,,从而能,保持,重力均衡,。,这种,均衡,总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因为高处,易剥蚀,,低处,被填平,,以及,构造运动,等因素都可能,打破,这种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